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政府工作要点

政府工作要点

一、筑牢经济发展基础,努力实现稳定增长

(一)夯实项目支撑。一是做好项目包装储备。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转型升级和辖区产业空白,按照“四有”“四新”标准,重点包装储备一批电子商务、医疗养老、旅游服务、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等项目,确保全年包装储备招商引资项目20个以上、争取资金项目20个以上,动态储备项目200个以上。二是强化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区领导包抓、部门联动的项目管理机制,严格落实现场办公、半年点评、年终报账的协调和督促机制,确保项目稳步推进。三是做好要素保障。在资金、土地、水电、物流等方面积极协调对接,进一步减少企业运营成本,确保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32亿元以上。

(二)强化招商引资。一是加强产业政策、产业关联和产业链延伸等相关研究工作,完善产业规划,细化产业门类,筛选优质项目资源,提高招商质量。二是创新招商方式,采取多平台、小分队、委托第三方机构、以商招商等举措,做好三次产业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招商对接,进一步增添发展活力。三是加大协调对接,全力推进锦欣妇幼专科医院、农产品特色加工园、职教产业园、花卉种植等项目落地,重启炳四区康养地块招商。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10亿元以上。

(三)用活政策资金。一是紧抓中国制造2025、长江经济带、“互联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等政策机遇,积极挖掘承接项目,争取上级资金。二是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交流合作,积极向上争取科技项目资金和政策,不断提升企业科技投入积极性,重点加快钒钛新材料产业孵化器、君诚光伏产业孵化园建设,积极引导钒钛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先进技术成果在转化投产。三是完善创新创业项目政策支持、培训、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强化项目在费用减免、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确保全年新成立市场主体1300户。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添持续发展动力

(一)聚集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发挥项目带动作用。围绕阳光康养、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和科技服务等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加快推进渡口记忆、菩提苑康养基地、大数据中心、电子商务产业园、智能包裹柜、密地现代物流集聚区等项目建设。二是激发消费新热点。推广“O2O”营销模式,推进传统零售业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引导沃尔玛、北京华联、东成超市等企业开展“农超对接”业务,健全完善家政、配送、养老等社区商业便民服务体系,办好花舞人间迎春嘉年华等节庆活动,支持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折扣促销活动,释放居民消费需求。三是打响旅游品牌。加快阿署达花舞人间景区、玉佛寺佛禅文化养生区建设步伐,积极构建落地自驾服务平台,做精做优近郊休闲、农事体验、工业观光等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确保全年旅游总收入80亿元以上,确保全年旅游收入增长9%以上。确保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8亿美元以上。

(二)加快工业转型发展。一是加快优化工业布局,争取园区扩区调位规划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实施方案尽快通过省级评审,努力纳入全省盘子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引导新项目入驻十九冶工业园步伐,推动弄弄坪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二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传统企业并购重组力度,加快推进综合利用

项目建设,几家整合重组的企业发展壮大。三是深化地企协作,完善协作机制,深化资源、项目、贸易合作。全面启动银江水电站建设,做好征地拆迁、移民安置、道路改线等前期工作,着力推进鸿舰公司搬迁升级、城市居民户表改造等项目,引导地方企业围绕大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市场,加强科技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大企业和地方企业产品市场拓展双赢。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围绕“一个中心、两大区域、多点支撑”的规划布局,重点打造阿署达花舞人间近郊观光体验农业和现代农业示范园,着力抓好弄弄沟、双龙滩的特色种植基地和生态农业体验区建设,延伸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电商企业。二是加强农业品牌和项目建设。扶持半坡咖啡、安国冬枣、立新养殖、希望莲雾等特色种养殖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坝田东篱等项目建设。三是深化农村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产权颁证工作,有效激活土地要素,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新增龙头企业1家、农民合作社2个、专业大户10家、家庭农场1个。

三、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切实增强发展后劲

(一)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抓好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实行审批超时默认制、联合审批缺席默认制、现场勘查联合制等制度,推行“一站式”“一费制”“一章制”服务;全面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实行“非禁即入”,允许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除国家、省、市特别规定外,全面取消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简化企业投资管理流程,推行并联评价、联合审查、网上审批、联合验收。严格执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措施,全面落实“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制度。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二)深化财税制度改革。一是做好上级财税体制改革措施承接,抓好房地产税、消费税、环境保护税、资源税等税收改革政策落实,完善预算编制程序和方法,制定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全面公开财政预(决)算信息。二是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通过财政资金安排、上级补助资金争取和融资资金安排,优化支出结构,有序保障各项支出安排。三是强化债务资金管理和使用,认真落实债务偿还,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创新融资模式。四是积极稳妥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深化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和领域。五是强化税收征管,着力稳定财政收入增长,合理调控财政支出,确保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下降10.1%以内。

(三)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搭建创新创业转化孵化平台,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托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重大科技攻关组织搭建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平台,认真落实“青年创业促进计划”,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建设,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打造钒钛新材料产业孵化器、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孵化器平台,积极争取纳入省、市孵化器建设试点工程。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初创期、种子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四)持续强化风险防控。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债券额度,加强区政府债务额度控制和风险防范。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兼并重组,鼓励辖区采选矿、钢铁、房地产企业开展去产能、降成本工作,有效化解企业运营风险。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积极争取直购电价、富余电量消纳政策,充分发挥应急转贷资金作用,缓解辖区企业融资难度,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监控防范经济风险向社会领域转移,特别是针对征地拆迁、大企业裁员、企业关停并转等容易诱发重大群体性事件的领域,从源头防范化解各类苗头性风险,为全区各项工作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一)强化增收帮扶工作。全面落实《群策群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实施意见》,因地制宜完善帮扶措施,重点解决好低收入家庭、“零就业”家庭、特殊困难家庭等群体的“底线民生”问题,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富民产业、保障性安居、教育扶智、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示范创建等八大扶低工程,切实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在率先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的基础上,确保低收入群体人均年收入达10560元。

(二)实施民生改善工程。一是全年确保投入5亿元,实施十大民生工程项目50项,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有效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二是大力促进就业工作,坚持以低收入群体和大学毕业生为重点,通过技能培训、就业补贴和扶持贷款等措施,确保完成创业培训400人次,城镇新增就业5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三是完善城乡低保标准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机制,强化分类施保,增加对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和重病患者等特困低保家庭的生活补助,加强“支出型”贫困家庭的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力度。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04万元,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630套。

(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一是深化课堂教学、教师“区管校用”、教育集团化发展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推进教育资源整合,优化江北片区教育资源配置。加快炳二区幼儿园、市四十二中小学建设,确保秋季学期投入使用。积极推进成都外国语学校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办教育,满足辖区群众教育多元化需求。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辖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落实“两免一补”、助学贷款、妥善安置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等教育惠民政策。二是深入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748”基础设施,新建公共图书馆、档案馆,举办第五届社区体育节等系列全民健身活动,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狠抓文化市场监管,培育“奥林匹克”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炳三区文化产业发展核心区,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三是理顺卫计机构运行机制,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鼓励“医养”融合发展,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完成妇幼保健院改扩建,成功创建二级乙等妇幼保健院。深化爱国卫生工作,切实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统筹抓好其他各项社会事业。

五、着力打造宜居环境,全面构建美丽

(一)打造宜人城市。一是以老旧小区改造和综合治理为抓手,全面推进东风创业路、金华巷、港华片区、大渡口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群众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增强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二是加快城市新区建设。切实加快太谷广场、中环新天地等项目进度,力争时代天街、市公交总公司等项目实现竣工。着力完善城市新区水电气、道路交通、照明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不断提升新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三是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推动炳三区至后山公路、沿湖路等项目取得新突破,努力构建方便快捷的区域交通网络。加快江北污水管网、炳三区110KV变电站、老旧煤气管网改造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不断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四是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全面推进数字化城管建设和综合运用,落实日常督导检查和信息反馈,强化城管队伍建设,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二)打造美丽环境。一是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省级生态区建设顺利通过验收,打好“五创联动”精准攻坚战,围绕空气质量改善、森林覆盖率提升、城市绿量增加、旅游品牌塑造、文明素养提升等重点,着力推进阿署达花舞人间景区、花城森林公园等53个项目建设,对应提升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区绿化覆盖率等52个创建指标。二是以“阳光康养”理念联动城市和产业发展,持续优化城乡环境,加强废水、废气、扬尘、噪音等污染源的综合治理,重点打造集医养结合、运动养身、文化养心为一体的康养旅游环境。三是深化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机制,保持城市主干道、主街面市容整洁,与社区、小区保洁实现无缝对接,实现城区清扫工作全覆盖。同时,推进垃圾中转站改造,提升垃圾中转、处置效率,实现居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三)打造安全。一是狠抓安全生产。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以安全社区建设为载体,深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工作,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管职责,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安保能力和水平。二是狠抓社会治安。深化“平安”建设,强化人口管理和社会防控,全面落实流动人口登记办法,健全完善网格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确保全区治安平稳。三是抓好信访工作。创新接访方式,持续做好视频接访开通运行工作,促进视频接访室投入使用,实现可视化信访,不断提高信访办理效率。

六、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构建“阳光”政府

(一)坚持科学决策。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狠抓工作落实,强化领导责任,统筹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和“稳定第一责任”,提高政府对经济工作的管理调控能力,健全政府依法决策机制,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通过举办听证会、专家咨询会、重大项目评审会等形式,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

(二)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的监督,做好行政复议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断加强责任落实,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着力优化政府服务。

(三)坚持廉洁自律。加强理想信念宗旨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起核心价值观“高线”。全面抓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查找出的问题和省委巡视组反馈问题的整改,持续加强和改进作风。加大治庸治懒力度,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办事不公、吃拿卡要等行为。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坚决查处腐败案件,以清正廉洁的形象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