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形体艺术

形体艺术范文精选

形体艺术

形体艺术范文第1篇

在鄂温克族中,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人们都带有十分强烈的对于大自然的崇拜,而萨满文化正是继承古老的崇山文化以及敖包文化后继续发展而成的。在鄂温克族萨满服饰中,帽子、萨满服的两个袖子和神裙的腰带部位都有使用蓝色、红色、黄色布条制成的装饰。在这三种颜色的布条之中,蓝色布条代表天以及滋养人们的河流和湖泊;黄色布条代表的是人们所崇尚的大地;红色布条代表的是给人们带来温暖的火焰。由此我们可以十分明显地看出鄂温克族对于自然的崇拜。在鄂温克族萨满所穿着的服饰上,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有日、月、星辰及雷神形状的装饰图案。鄂温克族萨满服饰的后背上有用铁制成的圆形环状装饰物,代表太阳;还有弯刀形状的装饰,代表月亮;还有一排铜质的片状饰物,共计七枚,代表北斗七星。

二、图腾崇拜服饰与形体艺术

鹿图腾在鄂温克族萨满服饰上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从一般意义上说,狩猎民族使用鹿皮来制作衣服是最为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鹿出现在萨满服饰上就带有了一定程度的图腾崇拜色彩。鄂温克族在使用鹿的皮毛制作萨满服饰时依照了鹿的形体特征,这种类型的萨满服装和鄂温克族人日常狩猎过程中所使用的伪装手段是息息相关的。鄂温克族人在狩猎鹿等体型较大的走兽时,经常会将鹿皮披在身上作为伪装,并将鹿角绑缚在头顶并保证鹿角是直立的,这样可以降低野生动物的警惕性。先民这样多次成功捕猎之后,觉得鹿皮十分神秘,认为其拥有一种特殊的魔力,于是对此加以崇拜。而且狩猎者在年深日久之下对鹿的形体结构也有了十分透彻的认识,因此使用鹿的形态制作萨满服饰也十分常见。此外,鄂温克族萨满文化将蛇作为图腾服饰与形体的例子也很多,形成了带有强烈北方特色的蛇图腾艺术服饰与形体艺术形式。

三、鄂温克族萨满服饰与形体艺术研究

鄂温克族萨满文化将图腾崇拜作为主要内容的服饰与形体艺术不仅数量庞大,而且非常繁复。从民间服饰与形体艺术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这是一个由自然崇拜一步步转化为始祖崇拜的服饰与形体艺术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服饰与形体艺术的发展还不够完善,还并不是将人作为艺术崇拜的主体。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还并没有真正开始始祖崇拜的历史时段,可是已经逐步出现始祖崇拜的萌芽。在萨满服饰上,已经逐渐地表现出一位精神领导人的形象,服饰前衣襟的左右两侧开始出现由四对左右的长条形皮块所组成的装饰,在皮块上面绣着花草或其他图案,象征部族的数目。而在长条形皮块下面通常会有铜质的小铃铛或者长腰铃,这代表的是氏族的成员。而在一些鄂温克族萨满所穿的马甲之上还有缀满贝壳形状的饰品,俗称“子安贝”,象征氏族的子孙。

四、结语

形体艺术范文第2篇

形不变线亦可变,线不仅是表现物象的形体结构,还体现出作品的形态美感。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类似几何直线为主的变化,有粗细变化特点,阴阳结合,介乎表现和写实的特点,德国表现主义木刻大家科勒惠支推崇取刀向木的直刻手法,线条奔放有力,坚实、挺拔、表现性成为她作品的主要特点。二是运用流畅的自由变化的线,以变求得画面统一,形态柔和、清爽、饱满,线条曲直对比结合,参差变化,颇有节奏与韵律的装饰风格,活泼中不失严谨态度。有时作品中采用断线、点子、锯齿的线交错搭配,使作品明朗新颖,艺术效果十分独到。三是线条变化结合黑白块面处理,平面式的形体倾向凸显了木刻语言的本质,使得画面形式的表现得到更自由的发挥,特别是当代木刻创作中的观念艺术多数发挥了线条的形态美感,美而另类、个性而潮流。使得线条的艺术从透视空间表现和为传统形体形态要素的禁锢中解脱出来,呈现出一种当代艺术独有的平面特质,时而奔放、强烈有力,时而多变、不可琢磨,尽可能表达画家的激情与个性,和精致内敛的中国绘画相比,显得具有任情发挥不拘一格的浪漫主义色彩。

二、木刻版画线形体的结构特点

木刻版画线形体的形态美感也体现在线的结构特点中,“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是孤立的,它同别的艺术形式仍有着许多不可分割的联系”。当代木刻版画艺术受到西方绘画形体观念和艺术思维模式及表现欲的渗透,版画艺术创作中的平面构成形态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画家关住的焦点从单一形体转向画面结构、形式的探索,一定程度上的这种方式推动了版画创作的发展,特别是在画家个性语言追求过程中的艺术情感表达上升为一种审美意境,使得由线形体的结构成为触动内心世界的钥匙,抑或激起共鸣。其“形态融洽”的结构可看作平面构成单位元素的群化,它万千变化的组合主要体现在规则和自由的构成中,类似平面构成中的重复、重构、打散、渐变等手法。线的空间运动形式则是在添加、分割、透叠等组合变幻中实现。有时运用粗细、长短、错位的线在秩序中寻找变化,使其具有体积和层次感;有时进一步运用线的交叉、断线组织,产生闪烁跳跃的视觉效果,体现一种无尽的韵律与节奏美。同时,刻刀对线的控制技巧也很重要,由画家身体和刻刀摆动而实现的大与小、长与短、曲与直的强烈对比的线,这种线的对比支撑着画面的视觉张力,就像模糊与清晰的线条可在随意间创造视觉上的和谐。画家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不同走向以及多变的线,在创作思想和艺术过程之间将形态表现出来,产生出丰富的形态美感。当代木刻版画艺术创作,可以尽情发挥线在形态和结构方面的独特韵味,在结合刀刻的表现技法上融合平面构成的审美情趣并不断进行改变,使线刻的技巧与构成形式两者有机结合,以期形成新的语言和别样的画面结构。

三、木刻版画线形体艺术的视觉特点

形体艺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舞台表演;形体艺术;形体语言

形体语言是舞台表演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本身借助表演者的形体动作传递更多的情感信息,这种信息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表演者情感和故事层次的不足,从而提高舞台表演的生动性,保证人们在欣赏戏剧时获得良好的视觉体验。在形体语言中,一些手势、眼神、形体动力学等内容,由于它们直接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特定的社会群体意义,能够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更容易被普通人的审美心理所接受。在舞台表演中加入形体语言,可以引起观众的兴趣,从而增强节目内容的生活化倾向,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舞台表演的艺术美。

一、形体艺术特征

1交际性形体艺术主要利用表演者的形体动

作和形体的局部形态特征向观众传达信息。同时,人体艺术也为每个人而生。表演者的面部特征和形体形态变化,可以反映不同的情绪,如个人的快乐、愤怒、悲伤或恐慌。在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中,形体艺术是表演者情感刻画和心理活动的主要体现。表演者通过形体艺术的运用,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从而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2直观可视性

舞台表演本身就属于一个更加直接的视觉艺术表现,表演者通过艺术表现形式能够直接将情感信息传达出来。舞台表演所具有的直接可视性使表演者利用形体艺术可以传达出更为直接、更加丰富的情感信息,同时,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更为丰富多彩,利用形体艺术也使舞台表演能够融入更多的艺术表现。

3可塑性

形体艺术本身有着很好的艺术表现力。表演者可以利用形体的各个部位来达到不同的艺术表现效果,并利用这些形式来表达形体的动作潜能,从而在表演中实现情感的延伸。由此也可以发现,形体艺术本身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要想在表演时呈现出良好的舞台表演效果,表演者必须深入探索表演时形体艺术的可塑性,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完美的形体动作进行舞台表演,在深入运用形体艺术的基础上,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思维和情感,并将舞台表演技术发挥到极致。剧本中人物用言语无法表达的情感和情绪,通过表演者的形体语言充分表达出来,可以使角色的可塑性更强。

二、舞台表演中形体的艺术性

1创造性

形体艺术既是舞台表演工作的主要构成,也是其所不能缺乏的关键因素。在舞台表演艺术中,合理使用形体动作,不但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表达力,还有助于让观众了解舞台表演的精神内涵与主旨。创新是一切艺术表现都必须具有的主要特点。不同类型的舞台表演艺术,都有各自的创新特征。舞台表演中,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表演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革新精神方面。在舞台表演中,形体动作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段,它是舞台上故事和情感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创造性思维可以促进舞台表演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加强对舞台表演艺术魅力的探索,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现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以便于在舞台表演过程中进一步展示形体的艺术性,使舞台表演取得良好的演出效果。

2审美性

舞台表演的艺术表现形式反映在现实艺术中。也就是说,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其主体内涵就是人们对美的发现与表现。人类对美的强烈向往与需要,也是自然而然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审美价值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人们对美的追求从没有停歇过。美的表现是艺术形体存在的重要基础,舞台表演艺术也是这样。充分发掘并展现美是舞台表演艺术形体存在的基本条件,怎样捕捉和表现美是舞台表演艺术的核心。舞台上的艺术表现也是美的主体展示艺术美的方法,与其他艺术表演形态相比,由于舞台表现借助于形体动作表现出了视觉美,因此它具有突出的审美性特点。由此可见,形体动作已成为舞台表演艺术中形成和展示美的主要组成部分,对舞台表现的审美魅力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形体运动又使舞台表现产生了鲜明的审美特色,使舞台表现从诸多艺术类型中脱颖而出,并逐渐发展成一个被社会大众普遍认可的艺术类型,这必将对舞台表现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进作用。

3直观性

视觉感受是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多信息都是经由视觉感受获得的。与听力、嗅觉等带来的信息不同,视觉艺术信息更具有直观性,并且可以给予人较为强烈的感觉。在舞台表演中,信息的主要传递方法便是通过视觉艺术传递,表演者在进入舞台表现或演出的流程中,会做出不同的表情、动作和姿势等,通过视觉艺术的形式更直接地将信息传达给观者,从而刺激观者产生情感共鸣,加深观者的情感感受。所以,舞台表演的形体动作有着较强烈的直观性特征,这种直观性既可以使人直接欣赏到具体而生动的人物形象,同时又可以让人产生较为真实的感觉。在获取信息和情感传播方面,舞台表演者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直观性也为舞台表演者的艺术创作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形体艺术表现对舞台表演效果的影响

在舞台表演中,形体表现是一个重要因素,它能对舞台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一是能增强演出的表现力。在舞台表演中,有些意象无法用说唱的形式准确表达,在这种情况下,表演者通常使用形体艺术来增加舞台的活力,表演者运用丰富的形体语言来表达一定的内涵,从而使剧中的形象更加丰富和细腻。二是能更好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形体艺术也是语言的一部分。以形体动作的形式表达,观众可以从形式的转换中找到思想和情感的内涵。例如,在舞台表演中,演员若要表达悲伤和愤怒的情绪,往往喜欢用捶胸顿足的形体艺术,这样的形体表现,可以直观地表现出悲愤的情感内涵。所以,将感情以形体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一些情况下,可以获得更好的表现效果。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是舞台表演中的高级表现形式,需要经过不同表演者的演绎,才能让观众理解。因此,为了更好地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表演者通常会结合形体艺术的形式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在人物冲突的表现上,其可以将人物的情绪变化等更好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四、舞台表演中的形体艺术创新

1合理把握形体力量

舞台表演与一般表演的风格和形式相比,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影响舞台表演创作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力量。表现强度是影响舞台形体动态效果的关键因素。力度对艺术表现形式和动作表演效果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合理使用力度,才能更有效地。

2合理把控形体

在表演的过程中,气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形体动作的准确表现需要形体力量的合理支撑,需要表演者合理把握不同形体动作时的气息。气息不仅是舞台上形体表现的关键,也是制约演员形体动态的因素之一。通过气息的运用和形体动作的合理调整,可以帮助表演者在用形体完成不同动作时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与艺术情感。而且,表演者在进行舞台表演的时候,恰当地使用形体,可以使气韵、风格和神韵更好展现,使其创新性特征更加突出。

3动静相生在舞台表现过程中,综合表现动与静,并实现动与静的有机融合,可以带来节奏轻快、氛围良好的舞台效果。同样,也唯有把动态和静态艺术充分融合到形体动作中,才能更好地展现舞台表演的艺术魅力。所以,在舞台表现中,形体动作一定是动静结合的,这既是艺术性的主体内涵,又是舞台表现的艺术创新特点。动和静都是表达形式节奏变换的不同方法,是保持形体动作完整的关键。在整个舞台演出流程中,形体动作之间有许多停顿的时间。也就是说,正是因为这些停顿,整个舞台上展示的形体动作更加层次化,形体动作所表达的情感意义更加突出,这使整个舞台上展示的故事内容和情感内涵有了更加全面的反映。如果没有这种停顿,不仅会极大地破坏形体运动的稳定性,而且会严重影响舞台表演的整体艺术效果。由此可见,动静结合是整个舞台表演形式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对整个舞台表演的艺术表达具有重要影响。

4动作线条分明

在舞台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的动作线条与形体动作之间形成的形体角度不仅流畅而且线条清晰。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身体所展现出来的清晰、流畅的动作是舞台表演成功演出的基本要求。只有满足上述基本要求,表演者才能保证舞台表演过程中形式美的完整呈现,并通过各种形式全面介绍舞台表演的内容,从而向观众展现舞台表演的艺术美。因此,表演者应把握形体动力学的线性美学原理,在表演过程中清晰地表现形体线条,从而完整地呈现舞台表演的主体形象,提高舞台表演的艺术美和艺术表现力,给予观众美好的艺术享受,促进舞台表演艺术水平不断提高。

五、结语

形体艺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声乐表演;形体艺术;具体运用

一、引言

为呈现出好的声乐表演作品,通过声乐表演传达出表演者的内心情感以及其艺术特色,单一的吟唱是无法做到的。好的声乐表演作品绝不仅仅能够带给观众较好的听觉感受,就更能够带给观众较好的视觉享受、心灵享受和艺术享受。基于此,相关人员必须足够重视形体艺术,明确形体艺术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作用,在保证自身声音表现力的基础之上,提升形体表现力,在进行专业声乐训练的同时,加强对形体艺术训练的重视程度,实现形体艺术与声乐表演的有机结合,通过形体艺术提升声乐表演的整体艺术性。

二、声乐表演中形体艺术的要求与地位

(一)声乐表演中形体艺术的要求

如果要依靠形体艺术提高声乐表演的艺术张力,就必须明确形体艺术的具体要求,然后严格按照形体艺术的要求进行形体艺术训练,通过相应训练实现形体艺术与声乐艺术的有机统一,通过协调的形式与内容为观众带来更好的心灵体验。在声乐表演中应用形体艺术时,需要表演者注意遵循以下几点要求:①真实性。应用形体艺术对声乐表演进行加工时,必须保证形体艺术的真实性,形体艺术必须能够准确且全面反映出表演者的真情实感,通过情绪带动形体艺术,从而扩大形体艺术的艺术性,保证形体艺术的真实性。在进行声乐表演中,虚假的形体艺术和真实的形体艺术的区别是较为明显的,虚假的形体艺术完全无法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自然也就无法将人物艺术形象更准确表现出来;②连贯性。在声乐表演中应用形体艺术时,不但需要保证形体艺术的真情实感,更需要保证形体动作从客观角度来看是延续且连贯的,避免形体艺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动作卡顿或与声乐表演不协调等情况,只有实现形体艺术动作的协调,才能够保证形体艺术将表演者对世界的感知以及情感表现出来,也只有更为连贯且协调的形体艺术动作,才能够提高声乐表演的审美价值;③与声乐表演的配合性。声乐表演中的形体艺术并非是单纯的形体艺术,其主要作用是对声乐表演进行配合,是通过形体艺术提高声乐表演的艺术张力并塑造艺术形象,也就是说在对形体艺术进行应用时,需要以声乐表演为主,形体艺术为辅,避免形体艺术喧宾夺主,反而掩盖了声乐表演的艺术光辉。在此基础之上,需要确保形体艺术和声乐表演是能够相互配合的,加强形体艺术和声乐表演之间的联系与配合;④风格的选择。在应用形体艺术时,需要保证形体艺术的整体风格是与声乐表演的整体风格相一致的,形体艺术是为声乐表演锦上添花的,因此,如果形体艺术和声乐表演的风格并不相同,那么就会造成整场表演的不协调,也无法更准确地传达出声乐作品的情感和艺术内涵。

(二)形体艺术的应用特点及地位

声乐表演中,形体艺术如何与声乐表演有机结合,是提升声乐表演的艺术感染力的关键。基于此,在应用形体艺术时需要表演者加深对声乐作品的了解程度,明确声乐作品想要传达出的情感内涵,将表演者的声音和形体更为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在实际表演过程当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形体艺术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优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保证形体动作的合理性,所谓的合理性就是指形体动作的幅度以及频率等都需要与声乐作品相配合,声乐表演中的形体艺术的最终目的是配合声乐表演,因此不能一味地为了追求提升形体动作的美感,而使其与声乐作品相脱离。声乐表演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扮演属性和情感属性的,因此应用形体艺术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既需要通过形体艺术的合理应用加强人物形象的塑造,又需要通过形体艺术对声乐作品的情感进行传达。比如,如果声乐作品的主角是青年人,那么就需要设计一些活力四射的形体动作,而如果声乐作品的主角是老年人,那么就需要设计出一些沉稳且平静的形体动作,如果声乐作品表达出来的情感是比较沉闷的,那么就需要设计一些相对来说频率较低且幅度较小的形体动作,而如果声乐作品传达的情感是欢快的,那么就需要设计转变频率较快的形体动作。形体艺术在声乐表演中虽然只是声乐作品的配合者,但是其合理应用可以显著提升声乐表演感染力,同时其也是评价声乐表演者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形体艺术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价值

(一)展现更加立体的人物形象

声乐表演在其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表演形式,比如以演唱为主导的声乐表演形式和以表演为主导的声乐表演形式,不同类型的声乐表演形式在实际表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内容不尽相同,那么在不同类型的声乐表演中应用形体艺术的方式自然也就有所不同。多数声乐表演在实际表演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人物属性,那么在具有人物属性的声乐表演当中,形体艺术就需要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表现添砖加瓦,通过形体艺术更立体且更全面地展示人物形象。通常来讲存在人物属性的声乐表演当中,单一的演唱是完全无法使人物形象立体饱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因此,声乐表演中的形体艺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当中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形体动作的合理设置,能够表现出人物形象的性格以及其年龄、性别等。

(二)形体艺术有利于更好地传递声乐情感

想要保证声乐表演的艺术性和其表演效果,就必须通过声乐表演传达出人物情感,通过人物情感带动观众的情绪实现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情感共鸣,因此声乐表演具有较强的情感性。在这类具有较强烈的情感色彩的声乐表演当中,合理应用形体艺术能够更好地将歌曲的情感传递出去。形体动作的转变以及形体艺术的应用对声乐表演中情绪的转变以及氛围的改变都造成直接影响。比如,在声乐作品的情感由难过转至开心时,那么表演者就可以适当地对眼神以及面部表情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通过形体艺术传递歌曲情感时必须保证其真实性,也就是说表演者本身需要将自身情感带入声乐表演的情感当中,才能够更好地由情绪带动形体动作,充分发挥出形体艺术传递声乐情感的重要作用。

(三)增强声乐作品的观赏性

缺乏形体艺术的声乐表演是单一的且枯燥的,观众仅仅能够从声乐表演中获得听觉享受,但是合理应用形体艺术能够有效提升声乐作品的整体观赏性,在进行声乐表演观赏的过程中,观众能够通过声乐表演获得听觉享受,通过形体表演获得视觉享受,而且通过形体艺术和声乐艺术的有机结合,还能够使观众获得心灵享受和艺术享受。好的声乐表演绝非只是带给观众听觉享受,形体艺术具有增强声乐作品观赏性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声乐表演中合理应用形体艺术是必要的。

四、强化声乐表演中形体艺术训练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面部表情的训练

面部表情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传达出表演者的情感的,因此在声乐表演中应用形体艺术需要合理控制面部表情,根据声乐作品的具体情况以及氛围对面部表情进行调整。面部表情是形体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面部表情的训练提升应用面部表情的能力,通过面部表情这一形体艺术形式提升声乐表演的艺术感染力,实际训练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对眉眼的控制进行训练,在训练开始之前保持眉眼舒展,然后在眉眼舒展的状态下,根据不同的情感以及不同的声乐作品内容对眉目的动作进行合理控制;②需要对笑肌进行训练,因为多数声乐表演过程中都需要表演者露出微笑,但是不同的情况下,微笑表达出来的情感不同,那么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情感对微笑进行训练,比如说柔和的微笑、精致的微笑、优雅的微笑等。在练习微笑时,需要保证微笑的自然性和真实性,同时表演者在微笑时也需要保证自身的舒适和灵动。

(二)眼神在声乐表演中的运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在情感表达时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同时通过眼神,能够传达出喜悦、深情、哀伤、绝望以及悲凉等不同的情感。比如在戏曲表演中就可以通过正眼、斜眼、睡眼以及病眼等不同的眼神对情感进行表达。不同的眼神与不同的形体动作相配合,就能够更完美且立体地传达出声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和艺术内涵,进而提高声乐表演的艺术感染力,实现表演者和观众之间的情感共鸣,为整个声乐表演营造氛围,提高声乐表演的精神境界和艺术境界。眼神是形体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相关人员在训练形体艺术时,必须加强对演技训练的重视程度,根据剧情发展以及情感展现对眼神进行合理控制,避免眼神的空洞和一成不变。在不同的声乐表演形式中,眼神的应用有所不同,比如在歌曲表演当中眼神不但能够传达出歌曲本身的情感和情绪,更能够对声乐表演进行二次创作。在眼神这一形体艺术形式的训练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根据声乐表演的具体艺术形式以及其类型对眼神进行合理应用,眼神是传达出表演者内心情感和情绪的主要方式,因此想要通过眼神传达出声乐作品的情感,那么表演者需要保证自身情感与声乐作品的情感相契合的。

(三)身体姿态的训练

身体姿态是形体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身体姿态进行合理调整,能够充分发挥出形体艺术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升声乐表演的整体观赏性和审美价值,在进行身体姿态训练时,需要相关人员根据声乐表演的情感及其艺术风格对身体姿态进行调整与控制,同时在此基础之上,必须保证身体姿态的美感。在展现身体姿态时,表演者不但需要保证身体姿态与音乐表演的节奏和内容是相契合的,更需要保证其姿态的挺拔和饱满。通常来讲,身体姿态的应用定式并不统一,在不同的声乐表演中,需要展现不同的身体姿态,身体姿态不但能够展现声乐表演的艺术内涵,更能够表现出表演者的个人风格;同时,还能够展现出表演者的线条美。在保证身体姿态的饱满与挺拔的基础之上,再根据声乐表演的氛围,对身体姿态进行控制,可以结合声乐作品的情感展现柔和的姿态美、俊逸的姿态美、轻松的姿态美以及绽放的姿态美等。

(四)上下场仪态的训练

上下场仪态训练往往容易被忽略,其与上述训练内容相比,系统性不强,但实际上却与表演者的声乐表演效果紧密联系,其同样是声乐表演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从整个表演过程来看,表演者从出现在观众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开始了表演,即表演者的上下场环节也是声乐表演的一部分。观众在看到表演者时,就已经开始关注对方的各方面情况,上场时的仪态将直接影响观众的第一印象,而下场时的仪态将决定整个表演的完整度,影响着观众对整个表演的最终评价。因此,表演者上下场仪态的训练也是十分关键的。对表演者而言,上下场仪态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自身对表演的控制,反映出表演者的控场能力。根据声乐表演要求,表演者在上场时需要昂首挺胸,对自身的精神状态和面部表情等进行调整,同时需要检查好表演所需的各种道具。基于此,上场仪态训练中就需要帮助表演者形成随时调整自身状态的能力。一方面,要通过营造情境,让表演者模拟训练上场前的紧张状态,并找到快速调整自身仪态的方法。另一方面,在日常训练中,要训练其始终注意自己的仪表仪态,始终以表演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从而使表演者能够逐渐形成由内而外的自信,增强仪态驾驭力。对下场仪态,则需要让表演者树立起对表演负责的意识,从而在舞台演出中能够将下场过程也作为表演的一部分来要求自己。

(五)舞台走位的训练

声乐表演虽然以声乐的呈现为主,但并非呆板的在原地进行声乐表演,表演者也需要通过舞台上的走动活动来增强表演效果,或者与观众进行互动。因此,舞台上的走位也是舞台表演的关键部分。但是舞台上的走位活动并非随意而为,其同样讲求一定的方法,这也需要通过日常的专业训练来不断提升。具体而言,舞台走位需要结合舞台的结构,现场观众的位置来进行设计,选取合理的走位。所以日常走位训练中,表演者需要熟悉各种舞台结构,了解常见舞台的结构特点以及常用的走位方法;同时,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演练,在演练中不断对走位线路,走位活动的时间进行优化,找到自己在舞台上走位的感觉。此外,舞台走位过程中步伐频率、幅度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其关系到表演者在舞台走位过程中能否保持良好仪态,同时不影响其声乐演唱效果。这就要求日常训练中必须结合自己的演唱习惯以及不同歌曲的节奏来进行训练和调整,在调整步伐的同时,注意控制好肢体的协调,从而使走路仪态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五、结语

形体艺术范文第5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针对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大学体育选项课2014级体育艺术五个班中266名学生进行实验教学。第一学期实施形体艺术训练综合基础内容:手臂练习、膝、踝基本练习;拉丁舞基本功、模特步基本行走及定位、交谊舞基本练习组合;秧歌扭扭步、街舞基本练习组合;瑜伽舞韵组合;健美操基本练习;综合成套组合以及走、站、坐姿训练:男生的便步式走姿、女生的一字步走姿。第二学期专项体育舞蹈。实验课时间正常体育课每周一次。根据研究内容与目的,设计形体艺术训练在大学体育课相关因素满意度、体育课形式、选课依据、内容的实用性等调查问卷,问卷发放采用在课堂中当面发放当时回收的形式,问卷的回收率100%。从回收问卷中得到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整理与分类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形体艺术训练在大学体育课中的相关因素

1.学生对形体艺术训练内容问卷效度评价与意见和建议信息反馈情况。

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满意程度,非常满意的学生占78.57%。调查的意见和建议问卷信息反馈看到建议增加内容向深度学习的学生占4.88%,增加内容广度的学生占3.75%;要求内容再简单些,进程再慢点的学生占7.14%。实验班平均每班人数达50多人,所以他们锻炼的出发点、兴趣爱好、基本素质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对内容提出不同层次要求的学生只有及少数,且提出增加内容与减少内容的学生比例基本吻合。这说明形体艺术训练内容运用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是可行的,且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形体艺术训练教学内容运用在大学体育课中,促使教法得当,课堂节奏合理,内容安排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内容多样,方便学生选择。

2.学生对形体艺术训练教法问卷效度评价与意见和建议信息反馈情况。

教学方法是根据教学内容、任务及学生在学习与练习中特点而选择的方法,对教学方法非常满意的学生占81.95%;有12.40%的学生希望有短暂的休息时间,只有两名学生提出希望一对一指导。从上述数字可以表明,整个教学过程具有严谨性,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并合理掌控课的节奏,同时也能说明形体艺术训练具有渐进内容体系和不同风格组合,有利于构建灵活多变的教学教法,为学生兴趣学习,快乐健身提供了基本条件。

3.学生对形体艺术训练课时时数问卷效度评价与意见和建议信息反馈情况。

本实验班课时专科是14周28课时;本科生是16周32课时,第一学期上形体艺术训练内容,包括考试2学时,理论部分随堂进行。后期是专项提高内容。对课时时数非常满意的学生占75.18%。对实践课时时数非常满意的学生占76.31%。对理论课时时数非常满意的学生占75.18%。从上述数字中看出学生对上课的时间重视程度,只有要求增加课时的信息反馈建议,这不仅表明学生珍惜上课的时间,同时也说明形体艺术训练运用在大学体育中具有可行性。

4.学生对形体艺术训练测评方法问卷效度评价与意见和建议信息反馈情况。

运用两种方式进行形体艺术训练课测评,一种是学期结束时测试,另一种是学习过程中与学期结束时测试相结合。第一种为基础课测试内容,学期所学习的基础知识,包括其动作的综合和走站坐姿测试两项内容。目的是通过基本的锻炼内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第二种测试是专项内容,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难度动作,充分运用课堂时间,使课堂组织更加严密,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以走动循环的形式进行测试,计入平时成绩。通过对测评方法问卷效度评价表中看到,非常满的学生占73.68%;比较满意占22.55%;基本满意3.38%;一般0.37%。提出减少测试有1.12%。从上述数字中得出,及少数学生对测试有着紧张感,绝大多数学生是认可的,测试的方法可取。

5.学生对课的环境意见和建议信息反馈情况。

有9.39%的学生提出教学环境再好点,2.63%的学生提出减少上课人数。课堂教室使用面积约有150平方米,班最多的人数达60名学生,不论是学生之间的距离受限制,还是天气的热度,当同学进入到学习与练习的境界中,他们面对的困难都能自觉克服,都能被快乐和汗水冲洗掉。

6.学生对课堂的意见和建议信息合计反馈情况。

通过教学实践进行问卷调查,对形体艺术训练课无意见,很满意的学生占54.51%,对课堂提出建议发表他们各自看法的学生占45.11%。大多数学生所反映的都是些建设性意见。只有0.37%学生在对课堂的意见和建议栏中填写了对拉丁舞内容有难度不喜欢。以上数据可以说明,形体艺术训练教学内容运用在大学体育课中,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形体艺术训练在大学体育中运用的实用性

1.形体艺术训练内容适合学生健身锻炼的需要。

学生选择体育艺术锻炼项目的依据:有4.88%的学生参加体育课锻炼是为了拿学分,有8.27%的学生无目地选择,有31.93%的学生是选择某一项体育特长,而选择兴趣爱好的学生占70.67%。选择强身健体塑形的学生占68.04%。选择强身健体塑形的学生要比选择某一项体育特长的学生多一半以上。作为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对大学的体育课并不了解,但他们内心向往和需求的锻炼内容是真实的。

2.形体艺术训练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锻炼效果。

选择收获最大的体育课形式是体育必修课(形体艺术训练)占78.57%。形体艺术训练正因为充满着丰富多样学习与练习内容,所以在教材搭配上有利于上、下肢体活动的搭配,快慢节奏的搭配,主、辅内容的搭配。从内容的丰富,到节奏变化练习,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锻炼身体,发展综合素质,由此能使学生获得丰富锻炼效果。

3.形体艺术训练内容丰富、简单易学,具有实用性。

教学内容设置:第一学期是综合基础内容;第二学期是专项提高内容。认为形体艺术训练内容丰富的学生占82.70%。认为简单易学的学生占41.35%。认为教学内容难度适中易掌握的学生占20.67%。学生认为非常有实用性的占32.33%。认为有实用性的学生占58.29%。认为一般的学生占9.39%。从上述数字可知,形体艺术训练内容丰富,简单易学,被绝大多数学生所认可。形体艺术训练运用在大学体育中也是有实用价值的。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