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范文精选

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范文第1篇

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是较为重要的,只有总的管理理念的存在,才有大体的管理方向。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是源于一种学校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想法,针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有些学生的自身条件不是特别的好,或者换种说法说,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是为了以后更好的能在社会中以技能来找到工作才来的,中职的学生大多是来自条件不好的家庭或者学生特别不爱学习,他们自己可能有各种各样并且层出不穷的问题,有的可能是家庭的问题,缺少家庭及父母的关爱;有的可能是自己在学业上没有太多的想法,没有上进心;有的也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性格问题等等;不管学生是怎么样的,可学校和老师都要将他们同等对待,并且更要求中职学校及老师关注这些学生,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而老师则是更应多与学生沟通,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性格,多为学生考虑,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不仅要为他们营造学习的氛围,也要在生活中为他们排忧解难,不要觉得学生的小问题是不值一提的事情,其实,在我们也是这种年龄的时候,可能相当小的一件事儿都会是最大的难题,这就要求学校和老师要树立起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管理理念,用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用理念坚持对学生的好,这样才能在他们的心中树立起一个老师的形象,真正的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也”,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学生管理。

2规范学校学生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规范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所有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发展的前提。学生管理之所以会出现混乱的现象,主要是因为管理制度不够明确。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的有效策略之一就是要规范学校学生的管理制度,让学校有一个有理可依的条条款款。学校就好像一个小“国家”一样,一定要有“法”可依,这个“法”就是制定并推行的管理制度,详细到管理工作的各个规章制度,调节管理工作中的不协调问题和冲突。规范制度的过程也是规范学生的行为的过程,学校及老师需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按客观事实调整管理制度,才能适用于本校,管理制度还要涵盖学生管理的各个方面,要全面的加以控制,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管理水平。

3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提升自信心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加强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要全面倡导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学校的管理。让学校的学生不仅是管理的被动接受者,更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管理中,也能让学校管理更加深入人心。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班级中挑选优秀的学生来作为学生的学习榜样,调动广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还要培养学生干部为学校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在各种活动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并带动身边的同学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力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并逐渐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4改进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学生管理范文第2篇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技术型人才的欠缺也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中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存在问题,学生们在学校中学不到本领,在走向社会的时候就没有相关专业的技术能力,所以我们需要对中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管理进行研究,这样我们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保证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以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为例,具体探讨中职学校中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有效途径

如今,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是“90后”,学生们的个性明显,再加上他们在家中都是娇生惯养,在管理的时候就比较困难,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这并不是中职学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出现管理难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些原因是我们应该反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解决,才能保证中职学校的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学生们的学习质量。

一、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

1.学习能力不足,文化素质偏低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初中毕业的时候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所以就走进了中职学校学习技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变自己以后的命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管理,这些学生的文化素质低,在初中的时候大多数都是属于不学习还经常调皮捣蛋的学生,进入中职学校之后学习的环境更加自由,这样他们就很容易管不住自己,做出一些违纪的行为。另外,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旦遇到比较难理解或者是不会做的题目,就可能产生厌学的情绪,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也很不利。2.娇生惯养,社会适应能力差“90后”学生在家中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或者是“小王子”,他们在学校与同学相处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矛盾,产生矛盾之后互不相让,这样就很容易出现问题。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也不懂得各种技巧,而且还缺乏诚信和团队精神,导致他们在与人沟通或者在生活的时候就经常出现问题,出现问题就很可能产生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都是很不利的。3.个性突出,心理素质不健全中职学校很多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健全,并且心灵很敏感,他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骄傲或者是自卑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还有就是这些学生的个性很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表现出很奇怪的想法,他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显得心胸很狭窄,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会使用极端的手法,对同学和自身的发展都是很不利的。

二、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管理者的业务水平低在新的时代我们就需要进行不断改善管理手段,但是一些中职学校的管理者的业务水平很低,这就很容易导致一些问题的产生。管理者要在管理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层次性,这样管理者在管理的时候才能全面管理,保证学生们的问题得到合理解决。还有就是一些中职学校的管理者存在一定的懈怠情绪,在管理学生的时候不积极,也没有建立奖惩机制,这样学生们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得不到具体的惩罚或者是奖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2.管理模式单一中职学校需要不断进行改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但是,一些中职学校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管理形式单一,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大的抵触心理,对管理学生来说是很不利的,所以我们需要改进。3.班主任队伍现状堪忧我们都知道,中职学校班主任的工作量是很大的,而且还经常出现费力不讨好的现象,所以很多的老师都不想担任班主任的职务,这种情况下,班主任人选就经常更换,这样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还有就是一些老师出于功利性的思考担任班主任,但是他们担任班主任期间并没有给管理学生带来任何发展。

三、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中职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改变以往单纯的说教,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添加对学生们行为和思想的教育,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们的管理问题。2.改变传统单一管理模式老师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要改变过去单一的管理方式,积极发动学生参与到管理的过程中来,这样学生们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可以相互监督,保证不出现管理问题。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是很关键的,他们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们生活的引导者,对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很重要。因此,中职学校要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加强老师的责任意识,这样我们才能保证班主任在工作时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总结

学生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问题与对策;高等学校

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合格人才的基地,而自1999年,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扩大高校招生,不同程度上使学生整体素质下降,且在社会环境和教育改革的冲击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大,面临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现仅就其中的一部分问题及对策谈一点认识和看法。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家庭环境和教育改革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问题

伴随高校学生招生规模的扩大,而带来学生素质一定程度的下降,同时多数又是独生子女,在市场经济、社会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偏差。且在社会环境和教育改革的冲击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许多问题和新的挑战。

1.多数大学生受到家庭呵护、别人照顾比较多,社会生活阅历浅,普遍缺乏艰苦的生活磨练,个人意识强、集体观念差、感情脆弱,缺乏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2.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突现出来,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甚至步入歧途,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加大了学生管理的难度。

3.招生制度的改革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收费标准的提高、学业压力和就业竞争的加剧,造成高校因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和心理困难的学生不断增多,这些都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4.其他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如:在校大学生能否结婚的问题;针对大龄学生的身体条件的体育考核问题;已婚大学生的生育问题;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等等。

(二)高校自身现有资源不能满足学生管理工作要求带来的问题

1.学生管理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人心不稳定。国家教育管理部门规定每150~200名学生一位专职辅导员,而且以前各高校能达到此比例的少之又少,无法满足学生扩招后的需要。而辅导员多数又采用本科的留校生,以解决短缺问题,但是对学生管理人员的重视度、待遇问题不能得以解决,严重影响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达不到应有的管理质量,且年龄比较轻,缺乏管理经验,甚至根本没有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学生的管理工作中,而是考虑如何变动工作,造成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不稳定性。

2.缺乏整套系统的学生管理体制、管理目标、管理方法和手段及规章制度。目前一些高校存在重校园建设、重教学质量,而忽视学生管理的现象。学生管理体制单一化:学生——辅导员——系或院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校学生处——校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学生管理权责不明确,甚至满足于不出事。加之班级活动难以开展,学生积极性不高,辅导员工作量大、难度大。而在学生管理的日常工作中,辅导员的工作又显得十分琐碎,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学生管理目标不明确、学生管理工作规范和规章制度不健全,学生管理指导思想和内容的简单化、经验化现象突出。

3.部分高校缺乏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能力和德育问题的培养能力。由于社会的、家庭的、学生自身的原因造成大学生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不高,缺乏心理的承受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与时俱进的引导,学校专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场所没有充分的发挥作用,学生心理及自身修养暴露的问题突出,由此而引起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二、加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对新的社会环境、新的教育发展要求以及学生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生管理工作者也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提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解决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及心理问题

高等学校是培养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对构筑大学生良好的精神世界发挥重要作用。高校学生管理者应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强的心理素质。

1.通过课堂灌输、校园文化和环境熏陶,以浓厚的氛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念。

2.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第二课堂,增强学生自主选择性,避免学生生活的单调、枯燥和乏味,在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下转第194页)(上接第186页)占领学生思想、心理教育阵地。通过网络平台、心理咨询、思想引导增加交流和沟通,对学生的学业、生活交往、恋爱婚姻及就业等各方面进行指导,关心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疏导学生的思想和心理。

(二)突出学生管理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制定明确的学生管理工作目标和健全的规章制度,增强管理工作的法制化、人性化

高校应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来规范管理者和学生的同时,解决学生管理工作者思想、工作、生活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体现学生管理工作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把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提出:“希望你们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希望你们把坚持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希望你们坚持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希望你们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及培养的目标。同时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的主体,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对学生管理出现的新问题设立专门处理部门或专门处理人员,使管理工作贴近学生。

(三)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造就高素质的学生管理工作者

学生管理工作者也是校园良好育人环境的营造者,责任是建立一种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在保持教师教导学生模式的同时,还要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对学生施加影响和引导。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能力和“为人师表”的道德情操,还要广泛的涉猎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网络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高校应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对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做出整体规划,使学生管理工作者明确岗位职责与目标,工作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管理、培训和教育,鼓励有爱心、有奉献精神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加强学习、加强研究,不断创新、实践,成为学生管理的专家,形成一支稳定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新时期对人才的需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探索存在的各种问题,富于创新的采取相应对策,为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桂富强.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创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1).

学生管理范文第4篇

一、以生为本的管理科学内涵

以学生为本,提倡的是人性化管理,倡导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正视学生的地位、重视学生的价值、维护学生的尊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严格管理,主张的是制度管人,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体现的是制度的严肃性、管理的规范性。作为两种重要的学生管理理念,以学生为本与严格管理看似矛盾,其实二者并行不悖。所以学生管理工作者转念上的转变是首要的。我们要树立服务意识,要有责任,要有创新。传统的做法都是教育学生如何如何、要求学生如何如何,而在为他们着想,从他们的要求出发这方面,我们做得还非常不够,有时还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意识强加到学生身上。因此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就是要以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想法,旨在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营造更有利于学生进步的空间,这与严格管理的最终追求也是一致的。因而在现实中,不能片面强调“以学生为本”,忽视“严格管理”,更不能借“以学生为本”之名,行“无管理,做老好人”之实。

二、实施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

以往学生管理工作者往往热衷于“视线”管理,习惯于把学生放在自己的“视线”之内,实践经验表明,“视线”管理容易导致学生“视线之内守纪律,视线之外犯错误”的情况发生。而强化学生管理以人为本,强调提高人的素质,启迪人的觉悟,把管理和育人统一起来,这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管理和学生成长成才。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格。

学生的思想觉悟好,平等和参与意识强,对这样的学生如我们要发扬平等的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正当需求和合理诉求;对学习有困难或有其他特殊情况的学生要多关心,多关照,多疏导;对于一贯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学生,在批评的同时,一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真正意识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2.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笔者所在的学校为民办高校,这些学生在高中大部分被认为弱势群体,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所以这些学生更需要我们给予尽可能多的关怀,养成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严格执行行为规范,同时还要有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度,以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为原则。

3.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当代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事情,网络,媒体等等,特别是对于西方媒体对我国正在发生的大事或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事情进行不符合实际的报道,有些学生是非观念混淆,人云亦云,没有正确的判断。鉴于此,作为学生德育工作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关注新闻热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把学校的管理压力和纪律约束转化为努力学习和刻苦训练的动力和热情。

4.培养兴趣爱好,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

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主要任务还是要落脚到人才培养,不可以动辄以加强管理为由,限制学生发展空间。要建立和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拓宽育人途径,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根据专业需求,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增长学生能力素养,促进学校的安全稳定。

5.倡导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大力加强班级民主建设。

我们鼓励那些学习成绩好、专业思想和学术视野好的同学来担任干部,并要求班干部学习成绩不得低于班级前三分之一。学生的民主意识强,就愿意为班级建设献计献策,要把他们的参与民主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好,把学生干部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融合到一起,促进班级学院民主建设水平的提升。

三、全员育人

我们必须承认,单凭学生工作干部和班主任的力量去做学生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仅要广泛地树立“全员德育意识”,更要主动地、有意识地去进行资源的整合。资源首先是各位业务教师,他们的知识层次、业务水平对我们的学生都有很大的吸引力,相比之下,学生更愿意听取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因此我们应该特别利用这部分资源,例如,请他们讲座,参与学生们的各种讨论活动、为我们的学生工作提建议,请他们给我们的工作进行业务把关。其次我们认为资源来源于学生,学生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我们应当充分的相信学生,我们学院很多重大活动的计划都是由学生完成的,我们只提修改意见,很少反对,极大提高了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学生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书院;学生管理;平衡

Abstract:AsfortheadministrationofstudentsinAncientAcademies,thebehavioradministrationisitssurfaceandthemindadministrationisitsbasic.TheadministrationofstudentsinAncientAcademiesfocusedonstudentsmasteringknowledgeandformingmorality.AncientAcademiesundertookdoubletask,massandelite,inenrollment.Intheadministrationofstudents,theself-controlofstudentswastogetherwiththeguidanceofteachers,theautonomyofAncientAcademieswastogetherwiththeinterveneofgovernment.ThebalancedcharacteristicsinAncientAcademiescanenlightenthereformationofadministrationofstudents

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Keywords:AncientAcademy;administrationofstudents;balance

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学生越来越以消费者的身份出现,以往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显示出对现实状况的不适应,然而,倘若给与学生太多自由,学校管理又从根本上无法进行。另外,在高校的学生管理中,我们是着眼于长远的道德内心管理,还是规范行为以取得管理效率?智育和德育何者需在管理中优先处理?招生是面向精英还是考虑大众?放权于学生还是着重教师引导?如此等等,皆似两难选择。历史常能引发我们很多的思考,给予我们启示。我国古代书院之所以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其管理制度独具特色是分不开的,书院的学生管理在各种两难中如何平衡,是本文旨在探讨的问题。

一、心本管理与行为管理

我们所能够用来分析书院的学生管理的资料主要是学规。书院学规告知学生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其表象是对学生进行行为管理,如朱熹的门人程端蒙和其友人董铢根据《白鹿洞书院揭示》制订的《学则》,人称《程董二先生学则》,就对学生的礼仪、居处、行走、言语、衣着、饮食、读书写字、待人接物等方面有明确规定。但若将书院的学生管理与官学比较,就能发现,书院的行为管理不同于官学。宋朝太学规定了在学的时间,根据田况《儒林公议》的描述,是“然向学者少,无法利以劝之”。因此“乞立听书日限”,于是“来者日众”[1]。熙宁兴学期间,规定太学听读日限为一年:“太学条制,本学生徒须在学听读一年,方许于太学应举。”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太学颁定了五等罚规,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惩罚。其中第一等为“谤讪朝政”,由此在政治上加强对学生的控制。太学考试制度严格,舍试由朝廷派专官主持,防止学官徇私舞弊。

可见,官学的学生管理着眼于限制、责罚,而书院的学生管理强调的是导向。两种管理观念源于不同的人性假设,官学的管理显然假设学生在得到教化之前是不好学的、功利的,需要严格控制甚至惩罚,书院则是提出要求,希望学生以高标准来对照自己言行,来严格要求自己,自责其身。因此,可以说,书院的管理,虽然也有各种规章来实现行为管理,但其本质上是一种心本管理。这种管理不过分强调学校管理制度对学生的约束,而是积极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致力于培育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世界,增强他们的内趋力,激活潜能,以使他们自主发展。

书院的学生管理以心本管理为特征,从许多书院制定的规则、山长们对学生的管理言论可以窥见。主讲南岳集贤书院长达九年的文瑞成,尝撰“立德、立功、立言,史是之谓不朽;希贤、希圣、希天,人皆可以为之”联以励士。教人以“强恕”而“求放心”,每命生徒“晨起礼圣”,“住香静坐”,“待心归腔”后再读书。常言“读圣贤书,不徒为科名起见,须见得句句是切实教我为人处”[2]。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修身的要点有四条:“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包括了言论规范、行为态度,心理活动、道德修养这一系列从行动到内心的全部要求。对处事,朱熹继承董仲舒的格言,要求做到“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这是书院心本管理的典型代表。

二、智育规范与道德养成

高层次的书院是古代的高等学府,是培养高级人才、研究高深学问的机构,让学生习得高深知识是书院的办学宗旨,与此同时书院又承担了培养科举人才的任务,因此,书院要求学生掌握知识,但是,书院又不是因科举而产生和存在的,所以书院在学生的培养中也非常重视道德教育。从上所述,书院管理学生,是从学生的“心”来进行管理的,那么管理必然重视道德的教化。这样,书院的学生管理就既有关于知识掌握方面的要求,又有道德养成方面的要求。

岳麓书院学规有这样的十八条:时常省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气习各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服食宜从俭素;外事毫不可干;行坐必依齿序;痛戒讦短毁长;损友必须拒绝;不可闲谈废时;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项;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读书必须过笔;会课按刻蚤完;夜读仍戒晏起;疑误定要力争。前十条是道德修养,后八条是学习态度和方法,前者规范的是德育,后者规范的是智育。德育从条目数量、位置看是居于主要地位的,将孝、忠、廉、节等道德规范纳入学规,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理学教育所倡导的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而关于学习的条文,虽是以学习态度和方法为主,但也是对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世的生动的品格教育。

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同样也反映了学生管理上二者的结合,首先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义”的五教,作为明确人伦关系的准则,紧接着是以此为基础的关于为学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前四者属于知识传授范围,最后一项“笃行”属于实践。然后才是关于修身、处事、接物的规则。

整理明代书院的学生管理资料,从其内容上印证了学生管理将智育规范与道德养成结合,而又以道德养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特征。如王阳明的《教条示龙场诸生》,其条文有“立志、勤学、改过、责善”;萧良干的《稽山会约》有“立真志、用实功、涤旧习”;查铎的《水西会约》有“立真志、用实功、销旧习、求益友”;萧继忠的《问津书院学规》有“德行、宗旨、经济、制举、识议、规劝”;方世敏的《瀛山书院学规》有“格致、立志、慎修、戒傲、安贫、会文、尊注、通务、知命、惜阴”[3](P408)。清代曾为肇庆端溪书院和广雅书院山长的朱一新,教育生徒强调居敬穷理。尝谓“进德之要在居敬,修业之要在穷理”。而“穷理必兼学问思辨。学问者,格致之事;思辨者,由致知以几于诚正。之博而返约则居敬尤要”。反映了书院管理者对智育与德育结合的深刻理解[2](P395)。

三、教化大众与培育精英

招生是学生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从生源看,书院承担着教化大众和培育精英的双重责任。书院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私学性质,继承了孔子时代私学“有教无类”的重要特征。书院自创办之始,就向下层社会开放,招收平民子弟,学生不受身份和地域限制。据文昌书院记:“凡越隽生童,不需一束,均得入院肄业,按月观课。捐廉奖赏,作育人材,大公无类。更欲立书舍,给膏火,招徕来学,以广栽培。爰竖仓廒于署内,着落经管于学斋。公私相关,非为旦夕计,为万世计也。更详虑周到,徒信庙祖,洼水易涸,复捐清廉三十金交学斋许详龄等收管,并合前存公项银十金,就于文昌宫借放生息,以预膏火及立书斋之举,与夫有志上进能赴乡会试津贴路衬。”[4]由此可见,书院不仅具有浓厚的平民色彩,而且对家境贫寒的子弟予以经济上的优抚。清道光年间的安徽阜阳聚星书院,学额年取生员正课20名,副课20名,正课每名每月膏火钱1200文,副课500文。童生20名,正课每名每月膏火钱1

000文,副课500文。正副课生住院肄业者,每名每月另给小麦3斗。每月官课1次,山长课3次[2](P91)。

书院这种教化大众的特征,与官学形成鲜明对比。历来官学都以官家子弟作为培养对象,因为官学开办的目的是为统治阶级培养和输送人才,是为贵族和管家服务的,将广大平民子弟排除在外。唐代中央官学有六学二馆,对入学对象的身份作了具体限定:国子学收三品以上的官员子弟,太学是五品以上,四门学要求以勋官三品以上无封、四品有封及文武七品以上子为之,律学、书学、算学以八品以下子及庶人之通其学者为之,而其中的庶人则非一般,而是要在有特殊专长的同时由州、县长官举荐。

但值得注意的是,书院的教化大众,并非对学生毫无要求,只是这种要求体现在学生的学业兴趣而非身份上。有些著名的书院则择优选生入学。如白鹿洞书院只收举人入学,朱熹写有《招举人入书院状》。明代万历甲申潘志伊作《兴复书院记》,说:“阳明子云:书院之建,譬如于军伍中择其精锐者分别为一营耳。”在白鹿洞洞学榜(罗辂)中,关于择生徒,是这样说的:“访闻近年邪正贤否,漫无去取,中间诚心向学者固有,或恣意游观,兴尽而返;或设心规避,假此为名,不惟继前修者寥寥无闻,而行检大坏往往为洞学之玷,以致有志之士不屑而去。自今凡奉公移来者,慎于所选,从游之后,洞师验与衎可拒者则拒之,上司不必挠其权。其四方有志之士,听其肄业。”[5]所以,很多书院的招生仍然是有选择的,不过所择者为学问意义上的而非政治意义上的社会精英,这使书院成为培育学术精英的场所。正如朱熹所说“将以俟四方之士有志于学而不屑于课试之业者居之”。

后来在1918年,蔡元培先生在北大开学时的演说词中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6]其中国文化传统方面的思想渊源,大抵与此相关。

四、自我管理与教师引导

书院管理制度中,学生自理自治并参与书院的管理乃至教学工作,是一个突出的特点,使书院的学生管理呈现自我管理的特色。与私学一样,书院只有一位明确的主持人。其名称有洞主、山长、堂长、院长等,主持人往往是学派宗师,讲学释难为主要职责,而管理实为兼领。有些规模较大的书院,虽增设副讲、管干、典谒等职,但专职人员极为有限,往往由书院学生轮流分任,相较于官学,书院冗员极少,有吸收学生参与管理的特点,或称“高足弟子代管制”。制订一套共同遵守的学规,利用其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教育。

学长有时在有的书院即学生首领,管干、司计、掌祠、掌书、典谒、司录、经长等多在肄业生中择优选拔,这些担任职事的学生被称作“职事生员”,取类似职务津贴的“贴食钱”、“辛资”等费用。学生自治中最主要、设置最多的职事是斋长。斋长一般从住院生徒中选择品行端正、老成持重、学业优秀者担任。任期不限,根据工作好坏而定。其职责主要是稽察考勤、劝善规过、辨疑析难,同时还帮助管理财产、图书、协办考试事务、发放膏火奖资,甚至稽核斋夫、役等员工,实为书院的行政管理人员。另有司纠,类似今天的学生寝室长,掌稽察生徒善过,择老成者担任。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开封明道书院助讲兼监院杨仲唐订《明道书院学则》:“每斋或四人或五人,必择老成持重者一人为司纠,稽察一斋诸友之善过而登记之,己之善过又赖同斋诸生纠察之,以备斋房不在一院,恐监院、斋长不能遍及也。”[7]

书院教师的训导和榜样作用,深深影响着生徒的治学态度和学习方法,将生徒的自我管理又置于教师的引导之下。教师阐发经义、启发诱导,以及督促检查。尤其历任山长,一般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及对于教育的独到见解。书院于南宋确立管理制度,施行山长负责制,山长主持教务,每月三次课试及逢一、三、六、八日,讲课时到院。山长等核心成员的学术水平、道德水准可以决定书院的兴废盛衰。如在学习方法上,朱熹提出的“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被称为“朱子读书法”,是历代书院普遍遵守的法则。

书院十分重视学术讲演,其形式有“升堂讲说”、“学术会讲”等。书院大师除了阐发自己的学术见解外,还十分重视不同学术观点的论辩交流。明代后期的顾宪成、高攀龙就特别制订了书院会讲制度、规定:“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并订有“会约”、“会规”,以道义相磋磨,学术相珍重。朱熹认为,除集体讲演外,书院老师的职责就是指导学生自修读书。书院体现鲜明的门户开放精神,如果有著名学者讲学,其他书院的师生都可以听讲求教,书院还设专人接待。这样,教师通过学术阐发、议论和与生徒交流,始终在思想上起着对生徒的导引作用。

五、书院内部管理与政府行政干预

书院都有自己的一整套独立的学规、学约或戒条等,对外完全门户开放,允许学生自由入学、自由择师,甚至中途易师。学规、学约各书院不一,是办学的指导思想,又是内部学生管理的具体体现,许多条文是学生的言行准则,相当于学生守则。如在《丽江书院学约》中就有关于退学的规定,属于下列行为之一者处以惩罚,令其退学:亲在别居;亲没不葬;因丧婚娶;宗族讼财;侵扰公私;喧噪场屋;游荡不检。从这些方面看,书院的学生管理以书院的内部管理为主,较少受官方影响。

但是,书院在学生管理上还以一种间接的方式与政府相连接,其中的纽带就是学规。学规虽然反映了书院学生管理的自治性质,但学规的制定者却有不少与官方有关,这种密切关系因山长被赐予官职而在宋代已出现了,如岳麓书院的首任山长周式,因“学行兼善,尤以行义著称”,而受到宋真宗皇帝召见,授官国子监主簿。到南宋中后期,书院山长一职渐由吏部差授。元朝时,山长要经礼部或行省及宣慰司任命与备案。及至明朝,书院的官学化倾向日益浓厚,学规不少就由现任官员制定,或由现任官员委托人制定。根据李国钧、王炳照对随机找到的一些明代书院和讲会规约的统计,直接由官员制定的学规占了一半。如《白鹿洞洞学榜》制定者罗辂、《白鹭洲书院禁约》和《白鹭洲书院馆例》制定者汪可受、《稽山会约》制定者萧良干是知府,《洞学十戒》制定者高贲亨、《规示书院诸生八事》制定者李龄是提学,《赤山会约》制定者萧雍、《水西会条》制定者查铎是副使,《百泉书院学约》制定者聂良杞、《虞山书院学道堂堂规》制定者耿橘是知县等[3](P406-407)。

书院在生徒出路安置、生员定额、考核等处有诸多仿效官学之处,反应出非完全独立的特征。首先是政府给书院的学生以仕途的出路,将学生管理与官场紧紧联系起来。在元代,政府指示:自京学及州、县学以及书院,凡生徒之肄业于是者,守令举荐之,台宪考核之,或用为教官,或取为吏属。然后,书院与官学一样普遍实行生员定额,也就是严格的计划招生,与官学不同的是还有不属于定额范围内的旁听生,但他们不能享受膏火等待遇。最后,考核严格并出现对中央官学“三舍法”的效法。湖南的“潭州三学”,学生按照考试积分多少,分别进入岳麓书院、湘西书院、州学三个不同等级的学校。

到了明代,干脆将对学生的行为和学业管理纳入提学或当地政府的责任范围,学生管理接受提学官的统一监督。如郑廷鹄在嘉靖三十一年给洞主崔柏的公函中,规定主洞官每季必须将书院中的有关情况汇报提学,汇报的具体内容就是白鹿洞书院的学生管理,包括洞中生徒请假和旷课情况、学习进度和成绩、官府供应分配给生徒情况等。

书院是一种兼有官学和私学性质的教育机构,其于学生的管理,也体现出在“官味”和自由之间平衡的特色。正是这种在内心管理和规范行为之间的、在智育和德育之间的、在精英和大众之间的、在放权于学生和教师引导之间的、在自我管理和行政干预之间的配合与平衡这种特色,使得书院发展因得到政府支持而历久弥坚,也使得书院形成与官学不同的管理体系。因此,如何在管理中达成平衡,是当前我们的学生管理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田况.儒林公议[EB/OL].

[2]季啸风.中国书院辞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376.

[3]李国钧、王炳照.中国教育制度通史[M].第四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4]四川《越嶲厅志》卷一,清光绪三十二年刊本.

[5]毛德琦.白鹿书院志卷十,清康熙五十七年顺德堂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