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摄影艺术

摄影艺术范文精选

摄影艺术

摄影艺术范文第1篇

(一)戏曲杂技类内容

我国戏曲杂技类舞台表演形式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它们都是舞台表演艺术中重要的内容。在我国,戏曲主要包含了诸如京剧、越剧、豫剧等类别,它们都有着较为固定的表演套路,一般都应该遵循一定的表演招式和规矩,甚至连音乐伴奏都是具有较为固定的风格。那么,舞台摄影者就必须对这些舞台表演形式及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其相应的戏曲类配乐也要有一个较为熟悉的感觉,从而在进行舞台摄影的时候,能够选择好恰当的瞬间进行拍摄,即使是在遇到戏曲表演中一些高难度的动作,舞台摄影者也要能够快速地捕捉到各种舞台经典动作。至于杂技类表演,一般都有着一些令人感到刺激惊险的动作出现,它显然能够深深吸引住观众的心理。但是,舞台摄影者就会遭遇到一定的难度,他们必须事先对于这些杂技表演进行一定的了解,从而在进行杂技拍摄的过程中,能够有一定的拍摄选景,才有可能拍摄到最为完美的舞台画面。

(二)舞蹈类内容

舞台表演当然离不开舞蹈表演了,它是舞台表演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应该来说,舞台摄影艺术中的一项重要拍摄内容就是舞蹈,它是舞台摄影的聚焦点所在。舞台上的舞蹈表演往往通过丰富的人体动作带给观众非凡的视觉享受,它的每一个动作都应该力求完美,因而受到了舞台摄影者的追捧。但是,舞蹈表演由于丰富而多变,且涉及的活动范围也是较为广泛的,因此,舞台摄影者不太容易进行相关的拍摄。这就需要舞台摄影者能够及时把握好变化莫测的舞台灯光和舞蹈动作,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捕捉每一个复杂场景下的优美瞬间,尽量抓住每一个舞蹈表演中的高潮进行特写。

二、舞台摄影艺术的审美特征

舞台摄影艺术就是以照相机作为基本的拍摄工具,根据舞台摄影者不同的拍摄构思进行人物或景物的拍摄,然后经过一定的工艺处理和微机技术处理,从而塑造出可视的画面形象,它一般是用来反映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有着表达舞台摄影者思想情感的艺术效果。这种艺术显然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具体表现如下

(一)内容丰富

舞台摄影艺术的拍摄内容并不是单调的,而是一种非常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比如说,拍摄过程中应该要涉及到各种拍摄内容,无论是哪种舞台表演形式,舞台摄影者都应该事先有个充分的了解和把握,从而为后面的拍摄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情景交融

舞台摄影艺术往往会选取一定的人物或景物进行拍摄,这些拍摄的对象应该是要体现一定的形象性,表达出情景相互渗透与融合的艺术意境。对于舞台摄影者来说,他们面对的舞台表演是非常真实的,那么,他们要把这些舞台表演内容真切地拍摄下来,就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让人体会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才能够把情与景结合起来。

(三)技艺高超

舞台摄影艺术本身属于现代艺术造型的范畴,它具有美学的基本特征,通过调整各种拍摄光线和色调等因素来获得最佳的拍摄效果,从而让整幅画面显得具有一定的艺术性。那么,要达到这种艺术性,是需要较高的技术性作为基础的。一般来说,舞台摄影艺术就是要摄影者能够很好地把握住对于光圈、光速、焦距的运用,这些都有着高超的技术含量。尤其是作为摄影艺术中的特色,舞台摄影艺术更是有着特殊的技术要求。

三、舞台摄影艺术的操作要点

舞台摄影艺术作为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具有鲜明的艺术创作特点,即光线较弱,反差较强,变化较大;摄影间距变化小;拍摄点相对固定。那么,舞台摄影者就应该在进行拍摄之前做好准备工作,主要是检查相关的拍摄器具是否正常,然后再熟悉各种舞台表演的剧情,充分了解舞台灯光,并进行自动白平衡。其中,舞台摄影艺术中的舞台摄影曝光是一个技术性较强的难点所在,舞台摄影者要尤其把握好这个节点。此外,舞台摄影者还要进行安静的拍摄,尽量避免自己的拍摄过程会影响到观众的观看。当然,舞台摄影者还应该切实做好瞬间抓取工作,通过使用数码相机的快速连拍模式来提高拍摄的成功率。那么,舞台摄影者在了解了以上几个拍摄环节以后,还应该把握好舞台摄影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工具,那就是相机。针对相机来说,舞台摄影者应该掌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一是选好拍摄的相机。二是配备合适的镜头。三是设置自动对焦模式。四是尽量选用高感光度。五是精准设置舞台色温。六是优化光圈与快门组合。

四、结语

摄影艺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摄影艺术;意境;表现;问题

一、摄影艺术和意境概述

1、意境的内涵

在我国的艺术发展史中,不同的时代会赋予其不同的含义,但是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其核心内容却始终如一,即在艺术作品中,创作主体的情感和创作客体的景致之间的高度统一和完美融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纵观艺术发展的长河,优秀的艺术作品都能够实现情景交融的完美统一,也就是艺术家们在塑造形象和创造审美价值过程中所追求的境界。对一件艺术作品而言,营造的意境好,就能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否则就会降低其艺术价值。由此可知,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意境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摄影艺术释义

摄影艺术主要是指在借鉴绘画等艺术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将摄影技术应用在艺术创作上产生的一种新型艺术,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摄影艺术是一种独立发展的新兴艺术形式,和其他艺术相比,具有强烈的大众化特色,自由、民主而且具有鲜明的个性人特色。摄影艺术和其他艺术存在共性,主要表现为,摄影家的内心情感和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认知程度是其展现艺术想象的主要来源,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画面中的艺术形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观赏者形成情感共鸣,充分调动观赏者的理解例、思维力和想象力。但是摄影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它的语言工具是的摄影者个人的摄影技术和水平,艺术表现语言是通过摄影技术和摄影材料来实现的,记录的是真实的社会形象。

3、摄影艺术意境

“意”和“境”是摄影画面意境构成的两个基本元素。“意”就是指摄影家的内心情感,相关的艺术经验,审美水准以及美学中的想象力等内容;而“境”则是指外界客观存在的现实,经过摄影家的筛选、提取和加工之后的景物影像。所以,摄影艺术意境的内涵就是,摄影艺术家在客观物象的基础上,有目的的对景物进行取舍,并在其中融入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让外在客观物质世界与内心主观世界高度融合。

二、摄影艺术意境的表现方式

在专业的摄影领域,对作品的意境进行讨论非常广泛,但是仍有不少人对摄影艺术意境的理解并不全面,有的认为,摄影意境就是实现构图方式和摄影方法的创新,但这只是打破了传统的表现手法,在作品内涵上的拓展不足,忽略了提升自身的认知深度。还有的摄影作品的立意和题材都比较优秀,但是却忽略了构图的重要性,导致创作力欠佳,无法成为优秀的摄影艺术品。还有的摄影家过分强调捕捉物象,而且拍摄技巧娴熟,角度深入细致,但是却没有融入自己的情感,只是对生活情景的现实反映,无法和观赏者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所以也不存在深远的意境。针对上述摄影艺术意境表现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如何在摄影艺术中表现意境提出了几点建议:

1、坚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艺术源于生活,摄影作品的意境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只有摄影家对现实生活有明确的认知和深入的理解,才能综合运用多种摄影技巧和表现手法,在活生生的现实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实现情景的高度融合和完美统一,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景交融”或“触景生情”,摄影艺术的意境也由此诞生。由此可知,摄影家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态度和程度决定可其作品意境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意境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不是作品的外在表现,而是侧重于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包括摄影家创作的目的,对生活的体验等,是体现在艺术形象或意境中的创作者主体方面的特征。要提高摄影作品的意境,需要摄影家对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创作主体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保持正确的认知。如果摄影家对于自身生活的环境具有比较强烈的感情,还能根据创作的主题来选择合适的摄影艺术表现方式,就能提高和升华摄影作品的艺术意境。

2、进行充分的艺术加工

立足于现实生活的摄影作品要想具有深远的意境,离不开艺术加工。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摄影者都倾向于比较含蓄的表现方式,也是他们共同的艺术追求。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不能一览无余。所谓含蓄,就是指含而不露,在有限的内容内蕴藏无限的情感,不管是景物的虚实,还是情感的表达,都追求婉转和曲折。正如《围炉诗话》所言:“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摄影艺术也可遵循这一原则。例如《雾绕双峰》,这幅作品就继承了山水画的表现方式和传统的审美方式,力求表现雾蒙蒙的细雨中双峰若隐若现的意境,气韵生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这是表现摄影艺术意境的另一种重要方式。摄影艺术的内涵,就是指作品的画面形象包含了某种寄托,从表现形式上来说,就是其中蕴藏着一定的寓意。如果缺少寓意,摄影作品就会平淡无奇,不会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在绘画艺术中,画家会经常借助梅兰竹菊等表达自己的志向,或者用山水画月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这种表现方法同样适用于摄影艺术。其实摄影作品中的寓意给读者的印象往往很深刻,因为摄影富有真实感。黄翔拍摄的《十月的螃蟹》,以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托物言志,借用螃蟹美酒,歌颂我们党和人民粉碎“”,共同欢庆胜利的心情。

除此之外,创造作品意境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例如:虚实结合、明暗对比、遗貌取神等等,中外摄影家无不悉心经营,以期望提升摄影艺术的意境。

参考文献

[1]许亮,王莉莉.摄影艺术的美学探讨[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03):117-121.

[2]钟林卡.中国摄影艺术的民族化进程[J].江西社会科学,2010,08(21):227-230.

[3]吕姣姣.浅析郎式集锦摄影——摄影艺术对中国意境的表现与再现[J].设计,2015,05(16):96-97.

摄影艺术范文第3篇

1.空间与瞬间摄影艺术总是对过去的记录

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对别处的记录,而摄影表现手法中,装置艺术带给观者的是此情此景、此时此刻。当我们的摄影图片进入装置之中时,过去的瞬间被带进现在,别处的影像被带到此处,这恰恰是双重的时空以及两者的关系共同对此处的观者产生影响。在我们当代语境之下,摄影艺术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平时所认知的摄影与图像的关系,摄影已不再仅仅停留于记录对象,而俨然成为探索世界、讨论问题的媒介。于是在更宽泛的空间,我们看到,艺术家通过作为当代艺术的摄影,在视觉与精神中探索时代、人性、媒介本身的独特密语。

2.摄影结合空间与空间的结合

恰恰探讨了实存空间与虚拟影像的辩证关系。在制作的过程中加入相关的媒材,或者在展示时以非平面的方式呈现、甚至与环境空间相结合。有时候“摄影”不足以精确显现情事,艺术家就喜欢置入“物”参与协调,并置或错置,互斥出一种矛盾,可以却又平衡的异质状态。在此,照片与真实环境的搭配,不但改变空间原本的功能,同时也改变了照片本身的涵义,成为集体记忆与土地、历史神交的接口。照片不再只是照片本身,所有的照片最终都将成为公众的提醒物。

3.摄影媒介综合的归宿

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创作方式的变化,艺术家为了更好的为观者营造一个好的观看空间,在对影像进行图片印刷展示的同时,也会添附一些实物来改变、加强以致延伸图片本身的意义;摄影师也可以添加空间的处理以及气氛的营造来表现影像;再就是以实物和场景为主,以图片依附在实物表面,然后将小型图片集群分散在之中;再就是不完全依赖实物,完全靠图片和图片之间的空间关系来呈现给公众以完整的视觉感受;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利用图片和图片的解释性注解共同构成装置本身。在摄影家用图片与空间说话的时候,它所呈现的感受是立体的、全面的、充足的,它的力量是巨大而深入的。

二.创作原则以及公众认知

1.创作原则及表现方式

图片本身所要表达的观念内涵——它作为一种记忆工具,是对彼时、彼地的触及,图像一定有它要所想要诉说的、表达的,这是进行创作的基础;其次,在表现手法上,基本会采用隐喻的表现手法,因为每个观看图像的公众都有不同的生活阅历、不同的生活背景,所以当他们在面对基本隐喻的图像的时候,会根据自身而赋予图片更多的想法,这正是采用隐喻的表现手法的意义;然后,在表现的形式上,一定是超越传统媒介的形式,能够形成体现公共话语的权利力量;最后,通过材质来表现形式,也就是说用到我们所能触及到的实实在在的实物,通过整个观看空间的形成也能够判断出观看者的态度、立场等主体的意识。

2.公众认知的情感因素

艺术的精神与内涵,用所谓虚拟来完善的真实可能就是摄影艺术所带给我们的力量。影像本身传递思想与情感,而我们的图片与空间就是一个“造梦”的过程,用影像、用内心深处的情感来打造这个过程,既真实又虚幻,它反映人与现实时空的联系而又超越现实时空,是空间与瞬间的组合。其次,它的表象与外延——形式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其目的都是更好的凸显图片本身的涵义以及使观者更好的去理解图片的意义,是一个精神、思想互动的力量所产生的过程。

三.回归摄影艺术创作

摄影作为空间与瞬间的组合,借助于光与影的变化来记录真实而又虚拟的视觉影像,在传达事物特征的同时又要表达我们的体验、感觉、理解、想象、情感等,构筑一个有独特意义的视觉空间。作为摄影者,不仅要在艺术形式和技巧上来创新,更重要的是作品的思想内容上进行思考,创造出内容丰富、思想性强、又富有时代精神的具有较强艺术感染力的图像。它源于人的心灵、人的智慧和人的思维,它不是简单的制作技巧的展示,更不是无意义的图像的堆叠拼贴,影像本身要具有新颖又意味深长的构思,是能够对现实影像的缺憾进行补充的,是能够启人心智的图像表述,更应该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创作。

四.结语

摄影艺术范文第4篇

摄影艺术作品最早出现在达盖尔银版摄影,后在欧洲得到发展,经过不断改良,摄影艺术作品更加精良。摄影艺术在18世纪到19世纪初期是一个发展阶段,摄影艺术作品发展到19世纪中期,开始出现很大的改革,传统摄影艺术作品创作方式逐渐转变为“湿版”摄影,并逐渐得到推广,尤其是在美国、欧洲等国家,得到人们的普遍喜欢,极大的推动了业余摄影爱好者的参与,大量的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以及风土人情等被记录下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摄影技术也不断发展。摄影创作者在创作中发现,在取景中景物倒立成像存在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在人物摄影中,倒立镜像下人的表情难以看清楚,摄影作品的创作受到很大影响,人们在照相机原先结构设计中增加45度角反光镜,能够从上方看到影像,还相应减少感光度保护胶片。随着摄影器材技术的不断进步,反光镜随之得到改良,取景视觉转变为平视。20世纪70年代出现傻瓜相机,传承时间更长。

二、摄影艺术

在现代艺术美学中的体现摄影艺术作品往往能够让人在第一时间感受到画面的美感,人们在观赏作品时,作品的内涵与延伸能够唤起人们的遐想。在摄影艺术作品的创作中,从确认主题到构成画面,可能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表现一瞬间的情感,一些摄影创作者并不会遵循逻辑的判断,还需要中和艺术瞬间思维。摄影艺术作品的意境形态的创作中,意境并不是能够凭空想象的,只有在深入了解现实生活后才能进行艺术创作。摄影作品在艺术创作中不仅需要展现意境,还需要保证观看者能够在摄影作品观看中体会到作品的思想,摄影艺术内心情感的表达就是自己对事物的领悟。在摄影作品的创作中,创作者不仅需要依靠自身的摄影技术,还需要深度挖掘摄影者自身情感,把客观的意境串联在一起表达自身情感,摄影艺术的情感表达通过摄影作品来体现。摄影艺术作品在创作中,需要注意展现艺术形态发现,艺术能够反映艺术形态的内容以及艺术活动的规律,影像的表达方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改变。在15世纪,绘画作品往往表现艺术家和现实中的纠纷。20世纪中期,亨利•卡蒂布列松在创作《决定性瞬间》艺术作品中,采用35毫米相机来展现运动,通过重要的一瞬间表现消失的现实面孔,最大限度运用自己的组织构造能力,形成统一的结构。让•鲍德里亚在作品《消费世界》的创作中,展现主题和客体之间的转换,表达显示中的审美趣味,这也说明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艺术作品的进步。

三、摄影艺术的艺术美表现

现代摄影作品的艺术美最终以摄影作品表示,下面从摄影艺术的意境、语言以及寓意来分析艺术美。

1.作品的意境

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中的概念,主要包括情和景两方面,是创作者对周边世界客体的一种主观态度和评价,有机结合画面形象和内容,通过主观倾向性来使人们产生相应的审美心理。人们在欣赏摄影作品中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生活经验等品味艺术内涵。如在摄影作品《麾鹿攸伏》中,画面上的翠竹给人一种清新透彻的气质,小鹿在林间嬉戏,使整体画面娴静活泼,以竹子的清新和小鹿的仙灵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美韵。摄影作品意境的核心为情景交融。摄影艺术作品中情和景是浑然天成的,景来自于现实,摄影作品现实中的景及情融入在画面中,景是摄影作品的基础物质,情是摄影作品的灵魂,只有情和景结合在一起才能共同构成摄影艺术的审美意境。摄影者在摄影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要把自己情感置身拍摄对象其中,以自身的感悟和灵动,力求内容和形式契合,展现个性化摄影艺术作品。人们对同一幅摄影作品所产生的感情往往不同,摄影艺术作品中情有不同的含义,既包括了摄影作者的审美情趣,还包括了人物的情感,摄影创作者只有把自己的情思融入到摄影画面中才能提高摄影作品的意境。如在摄影作品《阿富汗少女》的创作中,画面就是一个人物肖像,非常简单,但是通过少女的眼睛能够看到一种惊慌的情感,从照片中能够感受到战争对人们的伤害,从而表达摄影创作者呼吁和平的情感。我国摄影作品意境往往渗透传统文化。我国摄影作品的创作受到传统美学的影响,在早期的摄影艺术作品创作中与绘画理论比较类似,在摄影艺术的表现中,郎静山以我国早期能够把传统美学意境发挥到极致的摄影创作者,摄影作品中往往蕴含着强烈的中国风。如在《晓汲清江》摄影艺术作品中,江面清波微漾,女孩挑着木桶回家,整体静物构成一幅水墨画,表现对河山的喜爱,很好地表达情景交融。

2.作品寓意

艺术是视觉思维的一种形式,不仅需要采用各种方式来创造美,还需要通过各种无形的事物来表现情感,通过媒介来展现特征。在摄影艺术作品的创作中,作品的寓意是构成艺术美的基本元素之一,往往与创作者的主观意识和生活经验息息相关。摄影作品的寓意是艺术美的高度凝结,欣赏者能够从画面中体会到深层次的含义,进而产生共鸣,这也是摄影艺术美的审美感受过程。如在衫本博司的艺术作品创作中,往往通过艺术、历史和科学来诠释作品意境,充分结合东西方文化,摄影作品往往以生命和时间为主题,如在摄影作品《影院》创作中,在废旧的电影院中播放电影,采用相机拍摄银幕,因为底片长时间的曝光,导致周围的场景清晰可见。采用这种艺术创作中,在作品中同时构成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海景》的创作中,将海平面分割成不同的层次,表现空寂的审美寓意,给予海平面丰富的生命和呼吸,衫本博司的摄影艺术作品体现日本式“物哀”美韵,通过生命感的感悟赋予摄影作品物哀、空寂等审美意识。

3.作品造型语言摄影艺术

作品的造型语言往往包括光线、线条以及色调等,摄影创作者在摄影作品的创作者通过这类造型语言来构建摄影作品艺术美。在摄影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光线是摄影艺术的灵魂所在,线条和色调的使用将会直接受到光线的影响,摄影艺术在创作中,光和影不可分割,光线的强弱参数、照射角度以及照射时间等都会导致摄影画面明暗的差异,使摄影艺术作品表现力体现出差异。光线能够更好的突出物体的轮廓和层次,是影调之间的分界线,包括直线、曲线以及S形线等,通过光线来表现客观形态,摄影作品在创作中,通过丰富的线条来表现人物和静物的空间感,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在选取太阳为主题的摄影作品中,选取不同的光线,能够拍摄出不同日出以及日落等,表达作品意境。在摄影作品的创作中,光线和色调的使用非常密切,与绘画作品的创作中,摄影作品的色调往往表现客观事物的本色,但是色调的使用同样会影响摄影作品的感情。在摄影作品的创作中,能够根据物体和环境的光线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使作品更加具有艺术美。如曼•雷在创作摄影艺术作品创作中,不断更新自己摄影技术和摄影观念,高度融合摄影艺术和其他艺术创作,在创作中大胆尝试其他实验性手法,如多重曝光等方式,得到服装不同角度的信息,摄影作品运动感更强,给人一种超现实的艺术美。在中途曝光艺术应用中,使用在人像创作中,分离人物对象和背景,使整体画面富有奇幻感。

四、总结

摄影艺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摄影艺术;美学;内涵

每一件摄影作品,不论摄影师在拍摄之前是否找准角度、多次尝试,最后观者都会分析作品是否包含艺术美,即是否有美的图像和形式,给观赏者以美的感受,这是作品评价必须经历的过程。文章探讨的摄影艺术并不是指摄影的艺术形式,而是指艺术具有的本质与内涵。

一、摄影艺术美学的意识形态

摄影艺术的美学分析属于哲学,从中可以看出美学的意识形态和摄影作品的艺术内涵。摄影作品只有在第一时间让人产生视觉的美感,才能够给人以联想,使人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而摄影师在拍摄作品时需要不断推敲,才能更好地完成拍摄、达成目标。1.超前的思想意识每个事物都有自身的美感。对摄影艺术美学的研究,是对客体的研究,运用哲学理论分析美学的特点,并用不同的方式让其具象化,呈现在人们面前,而作品思想具有超前性是作品成功的前提。人的思想会从感性与客观两个方面发生多次转变,艺术作品的思想性就是由感性向客观的转化,要求摄影师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发现客观物体包含的美学价值,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自身的文化修养与超前意识把它呈现出来,创新作品的表现形式。2.客观与主观相结合摄影艺术会把时间定格,用一张张具有美感的照片记录下来,给人们留下回忆。摄影的客体有三种,即物体、人物和景物,把这些景观呈现出来,需要将客观事实与主观意识相结合,展示出这些客体的差异。摄影师要在脑中呈现出需要拍摄的客体画面,从审美的角度加以分析,根据客体的特征,结合个人的构思,在作品中加入感性与理性的因素并让其融合,提炼出作品的精华,展现出作品之美。3.意识形态的发展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会展示出一个人思想的特点,艺术作品具有自身的创作规律,并受到社会的影响。社会是人生活的环境,艺术家开展各项艺术活动,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融合新内容,使作品变得更加精练。很多经典的艺术作品,其创作也与摄影师所处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艺术家根据对社会的不同看法,在作品中彰显自己的意识,并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二、摄影艺术美学的内涵

摄影艺术美学的内涵是指摄影师通过自己的艺术构思,升华了客观事实,深化了艺术思想,摄影作品的内涵则是艺术品本身的审美价值。1.摄影师具有良好的美学修养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艺术技能与文化修养相结合的产物,而艺术家美学修养的提升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其一是生长环境,有的艺术家生活在江浙地区,那里风景秀丽,其心理也会随着环境变得柔和,其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情感更加细腻;如果艺术家生活在草原,其内心就会变得宽广,作品也具有强烈的生命活力。其二是社会环境,一旦社会环境出现很大的变化,人的心理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此外,艺术家要想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还要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了解社会的发展,熟悉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寻找灵感,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发现生活中的美。2.摄影作品的内涵创作者的修养对作品有直接的影响,而作品内涵的延伸也会给创作者以新的灵感。作品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性格”,其包含两点,第一是作品的真实性,第二是个性。摄影创作者以客观事实为载体,结合自身的灵感,增强作品的个性,把创作思想附加到作品上,让其具有独特的内涵。

三、摄影艺术美学的表现

摄影艺术的美学在作品上的体现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意境、寓意和造型。首先,意境是创作者对客体事实的评价,有明显的主观倾向,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使其体会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同时,有的创作者会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生活中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思想,增加作品的内涵,让其更具个性。其次,艺术通过人的视觉向人们传递信息内容,摄影将拍摄内容变成一种可以直接观赏的物品,展示创作者的个性。而作品的寓意也会与时代特征结合,融合社会元素,升华创作者的情感。创作者在摄影中加入自身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独到的理解形成构思,延伸作品的意义,使观赏者产生共鸣,让其产生联想。最后,作品的造型会融合不同元素,如光线、光影和色调,它们共同构成作品的造型。摄影家会用这些元素体现出摄影艺术的美学。一幅作品的好坏,可以从光影、线条等内容分析出来。其中,光线是摄影必需的元素之一,光线的变化可以让作品呈现出明暗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结语

摄影艺术的美学研究可以从意识形态、内涵、表现三方面进行,让摄影作品具有超前的思想意识,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充实。摄影师应当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丰富作品的内涵,使作品更具有个性,并融合不同的元素,最终将美轮美奂的造型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夏乾丰.论摄影美学的研究对象.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0(1).

[2]李琴.摄影艺术的三重美学探析.理论与创作,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