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思考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思考

1提高对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认知度

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设置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经历了3年多的招生时间。根据问卷调查显示,目前社会医药行业相关单位和个人对于中药学专业硕士虽然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但认知还不十分清楚,对其培养方式、毕业后的岗位安排以及中药学专业硕士在从事工作中不同于科学硕士的优势和走向的了解还相对模糊。(1)从拟报考的生源角度看,很多学生对于中药学专业硕士学位和科学硕士学位还存在一些疑惑和担忧,比如对于专业硕士学位的特点与培养方向还辨识不明,对于毕业后的从业方向和就业优势以及被认可程度都没有获得良好的宣传和引导。(2)有些导师在当前中药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和配备方面,存在一些认知的模糊。有些导师仍然缺少针对性的以中药学专业硕士为主体的培养思维、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同时一部分高校内导师由于缺乏一定的实际医药行业背景经历,对本行业的实际工作性质和内容不尽了解。虽然建立了中药学“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但是由于高校导师和社会导师在工作范畴、工作时间和工作重点方面的差异,造成沟通交流时间上产生断点,难以形成有效、畅通的交流机制,导致中药学专业硕士培养仍以科学硕士的形式延伸,致使培养质量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尽快提高社会对中药学硕士学位的认知是实现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条件。首先,要加强对中药学专业硕士学位的生源引导,并加大政策的支持。根据医药行业的特点,可有限度地将专业硕士学位与执业资格认证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予以实施。我国执业药师在保证药品安全有效、严把药品质量和药学服务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执业药师的考试制度对获得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可采用减免考试科目的形式,使之具有优先、快速获得进入行业资格的先决条件和主干通道,为其创造和搭建出良好的就业平台,发挥其专业学位学习的优势,这样有利于职业导向,让专业硕士研究生看到自身的优势,能行之有效地激发报考生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提高专业硕士指导导师的积极性,使培养过程顺利完成,并保证培养质量。探索建立专业硕士学位培养资金专项使用制度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利用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培养金,增加导师培养学生所需的基础设备、设施,改善培养学生的硬件环境。同时,探索建立导师指导与推介的奖励机制,对专业硕士学位导师在实施良好的培养前提下,主动为研究生就业推介录用,提高就业率,对能够招收、培养、就业一体化的导师实施奖励。另外,对于主动参与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的社会医药行业单位,也应实施有利于单位发展的可行性政策倾斜,使相关行业单位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直观收益。因此,只有在国家引导和政策倾斜的基础上,使拟报考中药学专业硕士学位的学生、设置中药学专业硕士学位点的高校和社会医药行业用人单位三方形成共识,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报考,提高学校的培养质量和用人单位聘用中药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积极性。

2加快专业硕士学位导师制度建设

目前,设立“双导师制”是被普遍认同的有效培养手段之一。但是在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遴选问题上还未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和方法,招聘导师基本上依然以从科学学位硕士生导师中选拔为主。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的培养方向和培养侧重点均有所不同,理应对导师的遴选要求和基本条件也要有所不同,以便中药学专业学位导师能更好地贯彻执行培养计划,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选择的基本条件,应包括具有一定医药行业相关背景的经历,对于医药行业的生产和质量、药品的科研开发、临床药学以及药品销售流通等领域的某一个方面有所了解,或者与其中的某个领域具有较好的横向合作研究基础。让具有实际经历或经验的高校导师指导专业硕士研究生,能够准确把握培养方向,适时与行业单位有效地衔接。对于高校以外行业内导师的遴选,应该在注重行业单位综合评估的基础上,以拥有博士后流动站、研究生培养基地以及临床试验基地等资质的医药行业单位为依托,优先遴选行业导师。此类行业单位具有比较成熟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平台,更有利于与高校导师之间的互相配合、沟通和互补,形成“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有力的无缝对接,提高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国家和高校也应该加大力度促进行业内相关单位各种培养基地的建设,形成有效的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平台。在建立“双导师”遴选机制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快导师培训工作。随着医药产业的发展和战略的需求,国家及医药行业不断出台一些新的产业政策、指南和技术要求,以利于中药行业更加适合于国际市场竞争的环境和临床应用的需要。专业硕士学位导师应该积极关注并实时参加国家或行业组织的有关培训,保持与行业发展趋势的动态交流,积极把握中医药行业的政策信息、技术标准、发展导向,以便在实际培养中能将新的行业发展趋势及时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减少培养和应用相脱节的弊端。

3加快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机制的建设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和培养方式上都应不同于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主要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社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突出“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培养的过程,体现专业性和务实性特点,课程设置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应用知识与综合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根据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应建立一套适合该学位培养的机制,在汲取培养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具有明显特点的培养体系,确保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加适应社会行业的需求,能更加快速、有效地融入到行业内部。作者通过对社会相关行业的问卷调查反馈的结果发现,目前大部分意见倾向于学分制和学年制的综合培养体系。学分制的培养方式更加灵活,对自身条件不同的学生提供较个性化的发展空间,能够通过合理的时间分配,系统的个人设计与规划,节省时间顺利通过学位认证后进入行业单位,发挥作用。相比之下,学年制培养方式比较系统,通过2~3年的逐步培养,使学生更加系统、牢固地掌握专业化的知识。问卷调查还显示,行业单位非常看重研究生在工作中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因此,培养方式上采用学分制和学年制相结合的手段,可以在学年制的规定时间内使学生扎实、系统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为实践工作奠定专业理论基础;通过学分制的灵活培养手段,使学生在接触实际工作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对专业理论知识的需求,主动深入学分课程继续学习,以获得比较完整的专业知识。因此,在2~3年的培养年限中,设置一定比例的学分制课程,使学年制和学分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增加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获得良好的、系统的专业化知识结构,最终实现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标。总之,只有通过切实的、行之有效的引导、鼓励和扶持,才能提高高校、行业单位和学生对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认知度,才能提升各个要素的执行能力,才能有效地保障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才能使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快速进入轨道,为社会相关行业输送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现代化、国际化发展。

作者:陈大忠 张洋 王艳宏 徐英杰 高玉红 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 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药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