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摘要〕为了杜绝、减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加强防范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手术环境,保障手术成功,必须认真执行各项制度及操作规范,确保手术治疗及护理的安全,避免护理安全隐患。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手术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操作,加之手术室环境、设备、器械、药品等,均可能造成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本文对常见的几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1常见的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1.1接错患者

由于手术前护工疏忽、患者精神过于紧张等原因,可能导致接错患者的情况出现。防范此项隐患,首先要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并严格执行,护工在接患者时,要与病房护士一起核对患者的全部信息一一核对,并签署《手术患者交接安全核对记录单》。对患者进行麻醉、手术前,要再次核对患者信息,信息确认正确后再进行麻醉和手术。

1.2手术部位错误

由于巡回护士在准备体位时检查、核对不认真,或由于手术医师进行手术前没有认真查对,导致手术部位错误。防范此项隐患,首先要由巡回护士认真查对手术部位并合理安置体位。护士要查询患者病历、手术单等,确保部位准确。在麻醉前要与麻醉师核对患者手术部位,手术开始前手术医师要再次核对手术部位后方可开始手术。

1.3用药、输血错误

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的药物种类非常多,如药品摆放不妥、执行口头医嘱不谨慎、疏于核对或药物保管不善、标签不清晰则可能导致用药错误。在术中如果弄错患者血型或者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则可能导致输血错误。要防范此类隐患,要求药物按要求分类放置,确保标签清晰,在用药前及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大声复述一遍,经医师核对无误后再执行。在输血前,要与医师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血型、交叉配血单等信息,无误后方可输血。药物包装、血袋等均要按规定保留备查。

1.4异物遗留于体腔内

由于术中相关人员精力不集中,或对物品清点不认真、清点有误,或对手术物品没有及时登记,均可能造成异物遗留在体腔内。防范此项隐患,首先,要做好手术室准备工作,对手术包、手术器械及手术物品提前检查备用,并针对器械、敷料等按规定严格清点和记录。其次,要严格执行物品清点制度。

1.5缝针遗留体内

造成缝针遗留体内的原因,包括医护人员疏忽、缝针折断弹出、缝针弯曲未及时更换等。要防范此项隐患,首先,要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认真清点物品。其次,当术中缝针弯曲时,严禁用持针器矫正,必须立即更换,以防缝针折断而落入患者体内。

1.6患者摔伤、坠床

如在运送患者的途中手术床发生故障、患者约束带未固定好就可能导致患者摔伤、坠床等意外。防范此项隐患,需要保持担架车、手术床状况良好,功能完好;患者要用约束带固定牢靠,在运送过程中如发现车轮故障要马上更换担架车或手术床,避免出现患者坠床、摔伤等意外。

1.7手术器械未灭菌

手术室物品摆放有误,将未灭菌物品放入已灭菌区域,或器械包没有放置标签,则可能导致误用未灭菌器械。防范此项隐患,应严格限制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并要求其按规定穿消毒衣帽。严格有菌手术和无菌手术分室进行。手术室内无菌物品要加强管理,送无菌间存放,并每天进行检查。在手术中如果发现疑似未灭菌物品要严禁使用。器械、物品在开包前要认真查看灭菌合格标志。

2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措施

为了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杜绝安全隐患发生,医院应从严格岗位责任制、加强业务培训、重视安全教育等多个方面不断强化,提高护理整体水平。一是严格岗位责任制,督促医护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二是医院要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更新医护人员的知识构成,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素质,从而避免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三是要加强安全教育,开展护理安全查摆与整改,认真组织讨论、分析安全护理隐患的原因,从源头上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四是规范护理行为。无论是护理技术还是手术护理记录单的填写,都要严谨、规范。如手术护理记录单的填写,必须内容客观、及时、真实、完整和准确,医护人员要清晰、一致地记录各项内容。这样,才能有利于避免医疗事故中举证难的问题。

3总结

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对于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至关重要,医护人员要切记,任何疏忽都可能诱发严重的后果。手术室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把患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护理质量,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作者:姜素杰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