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重度失血休克患者手术室护理浅谈

重度失血休克患者手术室护理浅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3年3月-2015年2月来院就诊的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76例,无误诊病例。所有患者均伴随有腕部触及无脉搏或脉搏微弱,心率高于130次/min。按照完全随机数表方法将入选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5.35±5.03)岁,出血原因:外伤性出血17例,消化道溃疡出血12例,妇产科出血9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46.08±5.76)岁,出血原因:外伤性出血18例,消化道溃疡出血13例,妇产科出血7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均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观察比较。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内容充分知情,并自愿入组,符合伦理学要求。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术中根据术者需求展开护理,术后常规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等。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展开针对性护理,包括:(1)术前准备:根据出血类型,备好急救所需医疗器械,并将各类药物与器械固定摆放,以便在手术中与医生展开更好配合,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并对患者的静脉压等加以监测;确保呼吸道通畅,可酌情予以供氧。(2)术中护理:在最短时间内扩容,若供血不及时应采用血浆代用品加以替代,待患者症状有所好转后应酌情调整输血速率,以免由于输液过快而导致的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对于患者血压、体温以及脉搏等临床症状的观察,可遵医嘱予以药物抢救。(3)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常规留置尿管,并注意加强对尿管的观察,若尿量较低则需适当增加输液速率,如有必要可使用利尿剂;进行缝合前,应注意对纱布、缝针与手术器械进行核对,无误后再行缝合。手术结束后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心理护理等,更好促进康复。

1.3观察指标

采用0-10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由专业医师对患者的药物依赖性与生活能力进行评价(执行百分制)。同时统计并发症率。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统计无误后进行汇总并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作为统计学分析软件,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有1例术后出现呼吸道感染,并发症率为;对照组中4例肺部感染,2例呼吸道感染,2例手术切口感染,术后并发症率,与观察组相比更高;且观察组的药物依赖性以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生活能力相对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患者是否发生输血性休克受到失血量与失血速率的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对患者及时采取急救与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对于患者预后的改善有积极意义。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接受针对性手术护理后,其手术疼痛评分仅为(5.74±0.68)分,术后并发症率仅为2.63%,均较对照组更低,且观察组的药物依赖与生活能力评分相对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与王世娜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针对性护理中,术前准备工作能够帮助护理人员与术者展开更好配合,通过熟练掌握手术流程,有利于提前了解术者需求,提供预见性护理;术中护理通过及时补充血容量,并确保补充速率,有利于确保急救安全,降低并发症率,且通过对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可随时控制不当操作所引起的疼痛感,并遵医嘱予以药物急救;而术后护理要求对尿量进行检测,可更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促进康复,减轻药物依赖,使患者的生活能力得到恢复。

作者:吕静 单位:邢台市第三医院手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