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手术室护理论文(共10篇)

手术室护理论文(共10篇)

第一篇:手术室护理质量

1相关因素

1.1术前

1.1.1术前未正确评估患者术前没有进行访视,不了解患者情况,对患者情况未作出正确的评估,以致对并发症的高危人群未能引起足够重视。1.1.2沟通不到位针对术前患者对手术成功与否的担心,对手术费用的忧虑,对手术室特殊环境等的恐惧和紧张,未能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安慰,沟通不到位,宣教不到位,而使患者出现不良应激反应。

1.1.3接患者发生意外因手术室急诊多,手术护士对患者的病情了解不全面,核对不认真,特别是对使用镇静剂、精神病、小儿、年老不能够正常交流的患者,很容易接错或进错手术间。由于护士疏忽与莽撞易致患者坠床、碰伤、液体拔出,各种管道脱落等意外发生。

1.1.4术前准备不充分术前未让患者排便;金属贵重饰品,假牙未取下;未认真核查化验项目,未核实手术部位标识及术前用药情况;术前未检查用物性能、器械准备不齐全,对新进设备、仪器使用不熟悉等,这些因素均严重影响手术的进程。

1.2术中

1.2.1体位摆放不当依手术需要采用特殊体位时,体位垫放置不合适,身体空隙处未支撑,骨隆突处未贴防压疮贴,肢体未能处于功能位,过度外展等易致神经损伤、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1.2.2无菌观念不强未严格认真执行外科手卫生消毒,穿手术衣、戴手套不规范;器械摆放洁污混乱,器械台不能保持干燥;术中不注意规范无菌操作等,均可增加手术感染机会。

1.2.3操作不规范针刺伤是手术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危害,手术中由于违反手术器械传递原则,易发生针刺伤及手术刀片划伤、手术缝针扎伤及手术缝针丢失现象,造成不必要麻烦和伤害。

1.2.4手术器械使用不当术中使用电刀,负极板位置放置不当,功率大小不合适,患者皮肤与金属直接接触造成电烧伤,气压止血带漏气,直接影响手术质量,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压力过高而造成患者四肢缺血甚至坏死。

1.2.5手术物品清点有误术前清点不认真,术中增加数目时未及时登记,致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敷料、缝针、棉片等清点有误,使手术时间延长。

1.2.6保温不当术中室温低未能给患者使用保暖小棉被,暴露过多;冲洗胸、腹腔,输注液体时未能使用加温液体,很容易导致患者寒战的发生。体温过低还可延缓全麻患者的苏醒。

1.2.7输液输血核对不认真未严格执行手术室查对制度,特别是同时抢救几名患者时,由于忙乱,很容易出现差错。

1.2.8配合缺乏默契护士由于没有掌握手术步骤,业务不熟练做不到密切配合手术医生,没有预见性,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应急能力差。

1.3术后

1.3.1手术标本管理欠佳手术标本未及时标记,未及时用标本液固定,未及时送检,未分别放置和加锁保管,以致标本混乱丢失。

1.3.2护理记录欠严谨记录有漏记、错记、涂改等,字迹不工整,记录失去真实性。

2对策

2.1加强管理

加强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首先应健全手术室各项制度,包括术前访视、术后回访制度、安全核查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制定各项操作流程,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科室成立质控小组,制定考核细则,每周考核,每月汇总。分析护理过程和环节,评价、监测护理安全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寻找护理安全隐患,制定预防措施与纠正措施,发现安全隐患时及时查找原因,寻求对策,然后形成制度,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2.2提高素质

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及专业素质培训,转变观念,积极推行优质护理,将舒适护理贯穿于整个手术全过程。视患者如亲人,使患者无论从心理、生理上得到满足感和安全感,增加手术的信心,减少恐惧感,安全舒适地度过围术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3专科培训

随着手术技术不断向更细微、更复杂的方向发展,各种新器械的层出不穷,促使护理人员专科技术向更专业化或一专多能方向发展,护士配合手术的方式已从过去的随意性全面参与型向专科性定人参与型转变,这样才能适应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积极参加专科护士培训,到大医院进修学习,接受新技术新项目,对新开展手术的配合要注重高年资护理教师的传、帮、带,同时重视手术指引的作用,建立涉及手术护理的各项指引。

2.4强化责任

手术室护理工作不仅要技术熟练,更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消毒隔离,各项工作责任到人,严格考核。进行护士分层管理、分层考核,考核与绩效挂钩,加大考核力度,严格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2.5沟通到位在手术护理工作中沟通配合相当重要,护士要做好与患者的沟通,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得到患者的信任,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做好和麻醉师的配合,严密观察病情,随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反应,提供病情的动态信息,积极参与抢救;做好与手术科室的沟通配合。手术室是医院中进行多科协作、集中治疗的一个特殊科室,由于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来自于各个科室,且人数众多,各科室各类人员之间的协作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不协调配合好,不但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影响工作人员情绪和团队士气,最终会影响到我们共同的服务对象———手术患者。因此要掌握每一位术者的操作习惯,很好地完成手术;做好设备和后勤的保障,保证设备仪器完好,防止术中意外情况发生。

3小结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护理质量,只有从源头抓起,认真执行各项制度,规范操作规程,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及慎独精神的培养,不断掌握新技术、新项目,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才能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作者:曹晓红单位:晋中市中医院

第二篇:心理护理与手术室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心理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术前、术中、术后心理干预护理与常规护理相结合的方式。

1.1.1术前心理护理:术前访视及评估:向患者解释手术过程中需要配合的地方,让患者有心理准备为顺利进行手术做好准备,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使其处于最佳心理和身体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1.1.2术中心理护理:主动给患者关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环境,告知患者,仪器设备发出的声响属正常声响,不要紧张,消除患者恐惧心理。进行麻醉时,告知患者如何配合麻醉,麻醉时的感觉及麻醉后产生的效果,使患者心中有数,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向患者讲述正确的体位以取得患者的配合。麻醉后手术开始,患者的保护性反射消失,容易出现意外,这时手术室护士一定要牢记自己是“患者代言人”这一角色。依据各个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

1.1.3术后心理护理:当患者从麻醉中刚刚醒过来时,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告知患者手术进行得很顺利,以免患者术后过度痛苦和焦虑,使他们意识到既然已顺利度过手术关,就要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1.2调查方法:术后待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后应用医院焦虑及抑郁量表(HAD)测定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HAD是一种包括14个项目的自评量表。其中焦虑及抑郁各占7项,每项以0~3级评定焦虑和抑郁,≤7分者为无症状,8~10分为可疑存在,≥11分者为确诊病例。以8分为起点,即包括可疑及有症状者均为焦虑及抑郁阳性患者,8分以下为焦虑及抑郁阴性患者。根据患者的主诉评估患者的舒适度及术中护理的满意度调查。通过面对面访问及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10min内独立完成,共收回有效问卷200份,每组各100份,有效率为100%。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行χ2检验,检验水准P<0.05。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后焦虑阳性及抑郁阳性患者数量,术中舒适度、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强化手术过程中的护理,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以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提高术中舒适度。术后加强沟通,主动安慰和鼓励患者,取得患者信任和配合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观察组在心理状态、舒适度、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充分说明心理护理可有效消除或缓解患者手术焦虑状况,使其对术后康复和术后生活更加有信心。总而言之,良好的心理护理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生理、心理康复十分重要。结果显示手术室开展心理护理深受伤病员欢迎,是必要的、可行的,不仅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手术成功率,还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同时增进了护患之间的友谊和信任,有效规避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对患者的手术安全以及术后健康都有积极意义,是值得临床运用的。

作者:毕娟娟单位:安徽省宣城市中心医院

第三篇:损伤控制与手术室护理管理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手术室接诊的50颅脑出血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17-70岁,平均(33.1±11.2)岁。颅脑出血的原因包括:车祸15例,坠落伤13例,砸伤15例,跌倒损伤7例。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护理的方式,入院后首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损伤程度以及病情的危急缓慢。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同时做好加压包扎等止血的处理,对患者进行妥善的固定,迅速开辟静脉输液通路,补充足够的容量,在对患者转运的过程中要密切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与相关科室进行联系,做好相应的诊疗准备,争取抢救患者的每一分钟,准备急诊手术。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控制损伤理论应用于抢救的全程中,具体措施如下。

1.3护理措施

损伤控制这个理论的意义是指对生命体征尚不平稳但是又急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采取比较简便的方式,进行创伤较小的处理,纠正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危险的症状,待生命体征较为平稳时再行下一步手术治疗方案。目前颅脑出血损伤的治疗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予补充足够的血容量,并进行有效的降压、脱水、利尿、止血等治疗;第二阶段,转至重症医学科(ICU)进行抢救后复苏;第三阶段,等待患者的生命体征达到手术的指征时,再行下一步治疗如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等。急诊科的诊治过程属于第一阶段,颅脑出血损伤控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护理配合。在护理方面,损伤控制应体现在三个方面的控制,介绍如下。

1.3.1时间控制

颅脑出血的患者最致命的就是颅内高压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据统计,每延迟抢救10min,生存的机会就会下降10%左右,所以应该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处理,以免发生高热、脑膜刺激征、酸中毒、肾功能衰竭等不良反应。熟练的护理对于诊治的实施是十分有必要的。护理人员需要做到:1、接诊迅速。在接到急救电话之后医护人员应快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评估:掌握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等。2、及时通告。将患者的病情及时告知科内人员,并准备好需要进行抢救的一些物品、器械、药物等。

1.3.2本源损伤的控制

它是指控制创伤对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方面造成的伤害。对患者进行初步固定,迅速止血,恢复脑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和预防诊治并发损伤。注意有意识患者因为颅脑出血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及时对患者进行疏通指导,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护理人员自身也需要保持足够的镇定,安抚患者以及其家属,使其能够充分理解,配合医护人员的诊治工作,入院后,医护人员应立即展开详细的检查,护理操作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充分解释操作的目的,避免患者产生疑虑。

1.3.3医源损伤的控制

指诊疗活动中应该要避免不恰当的言谈举止或是操作,以免对医患之间的关系产生不良的影响,致使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的损伤加重,不要对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搬运以及过度的检查,以免患者出血程度的加重,不利于预后。

1.4观察指标

本文以总有效率作为衡量两组方案疗效的指标。出血控制标准:意识恢复、呼吸平稳、血压下降至正常;瞳孔回缩、对光反射存在;。止血效果:显效:24h内喷射性呕吐停止,瞳孔等大、光反射存在、呼吸平稳、尿量正常;有效:48h内喷射性呕吐停止、瞳孔等大、光反射存在、呼吸平稳、尿量正常;无效:72h后仍剧烈呕吐、呼吸不规则、瞳孔不等大、光反射无,尿量<400ml/天;显效和有效例数为总有效例数,并以此计算总有效率;无效病例更换其他方法治疗。(相关指标供参考)

1.5统计学方式

采用SPSS14.0的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数据统一以(x±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标准设置为0.05,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观察组相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1.5±1.1,低于对照组的17.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5899±709,远低于对照组的8876±798,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颅脑出血是临床上十分危急的神经外科疾病,对患者的生命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在治疗过程中讲究争分夺秒,损伤控制理论应该贯穿于颅脑出血患者急诊护理的每一环节,这样对于患者进行有效迅速的治疗是十分有帮助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我们人体的应激反应是由机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机械性损伤、理化性创伤、情绪等,直接造成机体内分泌、神经、内环境改变。手术创伤导致应激反应首席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其次自主神经系统,然后是细胞因子等多种渠道影响免疫功能,进而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所以,为了减少手术的应激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并且减少手术患者术后的心理和生理的创伤,我们采用损伤控制理论应用于外科手术,它的目的在于恢复机体内环境稳定,与注重解剖结构的传统外科手术不同,它有更多的优点。损伤控制需要医护人员之间的共同合作,它讲究的不是单一的分阶段性治疗,也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治疗,不是患者到了医院才实施,而是在抢救现场就应该开始实施的。想要形成完善的损伤控制护理理论,则需要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恰当的诊疗护理计划,这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对于颅脑出血患者,护理人员应当根据诊疗规范,争分夺秒完成入院后的各项护理操作,直至患者病情稳定。通过我们的研究可以看出,将控制损伤理论应用于颅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护理过程中,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完善以及推广。

作者:王芳单位:浙江省嵊州市人民医院

第四篇:手术室护理中的舒适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来我院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126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63例患者,男37例,女26例,患者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为(54±7.3)岁。观察组63例患者中,行产妇科手术的患者22例,行心胸外科手术的患者18例,行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12例,行骨科手术的患者10例,行颅脑外科手术的患者1例。对照组组63例患者,男35例,女28例,患者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为(53.6±8.2)岁。对照组63例患者中,行产妇科手术的患者23例,行心胸外科手术的患者16例,行骨科手术的患者12例,行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10例,行颅脑外科手术的患者2例。

1.2临床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额外给予舒适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1.3护理方法

1.3.1术前舒适护理手术前手术室护士到病区访视患者,语言要热情、温暖,安慰并鼓励患者解除思想顾虑,并以亲切的言语安慰患者,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解除思想负担。简单介绍手术及有关麻醉知识,使患者对手术有个大致了解,告知患者手术室护士手术期间会陪伴并对其进行护理,使患者的恐惧感消除。让患者真正感到手术人员的关怀,仔细查看患者病历,了解清楚患者基本情况及各项化验单检查情况,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告知患者手术注意事项,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及手术流程,指导患者术前禁食>8h,禁饮>4h,术前晚清洁全身皮肤,术晨刷牙洗脸,清洁全身皮肤,不要化妆,有义齿要摘除,同时对患者全身皮肤进行检查,是否有压疮、红肿,以避免术中摆放体位时触及创面,减少术中的不适感。

1.3.2术中舒适护理进入手术室后,护士要将患者按照手术前摆放体位原则尽量让患者在手术床上感到舒适,手术体位要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和舒适要求。手术室要保持安静,避免不必要的噪声,不允许喧哗,手术室的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50%左右。护士对患者给予安慰照顾,与其进行简单的交谈,对患者进行安抚,以亲切和蔼的语言激发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减少患者的紧张、急躁、焦虑心理。术前用药后可用湿棉球湿润患者口唇,避免口唇干燥不适,对患者静脉注射、导尿、动脉穿刺等操作之前要耐心解释,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在麻醉及手术中要注意遮盖患者身体暴露部位,不要让患者感到自己丧失尊严,对患者手术中的生命体征、手术进展、病情变化及出血情况、患者尿量、患者意识要严密观察,输液瓶要及时更换。注意患者的保暖,术中冲洗体腔要用加温的液体,确保患者手术全程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手术过程中禁止闲谈,保持安静良好的环境,使他们舒心度过手术期。

1.3.3术后舒适护理手术完成后,将患者皮肤上的消毒液和血迹用温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对患者穿好衣裤并注意保暖并为其盖好被单。对清醒患者可告知手术非常成功,请患者放心,护送患者回病房的过程中,要注意保证各种引流管及静脉通路通畅,把患者平稳地送回病房。对全麻未清醒的患者要告知其家属手术很顺利,要求家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患者术后的各项护理工作,护师会随时访视他们,一般患者术后去枕平卧,未清醒患者去枕后头偏向一侧,以避免呕吐物造成患者误吸。

1.3.4术后回访舒适护理术后2~3d要对手术患者进行回访,去病房详细询问患者手术后恢复情况,查看患者伤口,是否疼痛、渗血,各种引流管道是否通畅,鼓励患者早下床活动,并给予术后健康宣教,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患者看到手术室护士对自己的关心,会感觉心情愉快,带着这种愉快心情会促使患者病情早日康复.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和情绪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的心率、血压以及焦虑情绪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3.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一般患者及其家属都会认为采取手术治疗的疾病是比较严重的疾病,因此,对于患者来说,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疾病时,不仅要承受手术创伤给身体造成的伤害,还要承受手术可能失败的风险等。手术室舒适护理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在接受手术时充满信心,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条件,把舒适护理融入“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手术室整体护理中,不仅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而且也增加了患者术后获得最大程度恢复的可能性。手术室护士不但要有熟练的护理技术,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使所有的手术患者通过舒适地护理顺利地度过手术期,进一步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的应用体现出对患者最大限度的关怀,为手术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提高治疗效果,为促进医院的进一步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作者:唐静单位:中平能化医疗集团总医院手麻科

第五篇:手术室护理中的舒适护理

1一般资料

2011年2月~2013年选择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护理的手术后患者56例,入选标准:顺利完成手术;伴下肢静脉炎、静脉曲张及下肢水肿的患者;排除严重肥胖者;年龄18~-70岁;患者知情同意。其中男30例,女26例;平均年龄43.34±2.13岁;平均BMI为24.34±2.11kg/m2;平均手术时间为88.34±10.23分钟;术中输液量为1093.34±113.45ml。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2组的性别、年龄、BMI、手术时间、输液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主要为整床护理,积极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并且进行健康的知识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积极地舒适护理,选择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的护士担任专职的责任护士,主动与患者细心交谈,了解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要求家属积极与患者沟通思想,重视其心理活动,时时关心体贴安慰患者,使患者感到亲人的温暖。同时积极进行知识宣教,使患者消除对手术室的陌生感,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积极指导进行功能锻炼,可鼓励其参加愉快轻松的活动,适当进行按摩与辅助运动。

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出院时进行焦虑与抑郁评分,选择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SAS与SDS)进行调查,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所有患者在出院时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程度调查。

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P<0.05代表有显著性差异。

5结果

5.1心理状况对比:经过调查,出院时观察组的SAS与SD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2满意度对比:出院经过调查,观察组的满意度分别为100.0%(28/28)和82.1%(23/28),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讨论在现代医学服务模式下,其对于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众所周知,在手术中,对于患者都存在一定的应激作用,导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降低。比如一些开胸患者在手术后,因伤口疼痛而不敢正常呼吸、咳,致使有痰咳不出来,引发肺部感染。而术中、术后无痛都能极大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有效降低和避免治疗带来的各种风险。为此也需要加强护理管理,能降低病人生理和心理的痛苦,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舒适护理以患者满意为导向,突出为患者服务的重点,推动护理创新惠及患者,从关爱患者、增进舒适、促进健康,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舒适的护理服务。我们在具体应用中,设置了专职护士进行舒适护理,规范了护理工作行为,并可促使护士增强行业自律和工作责任心,提高该项护理工作的安全性与责任性。并且通过接受过相关健康教育培训和良好人际沟通能力的护士与手术患者进行适当沟通,减轻患者对手术的顾虑,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本文出院时观察组的SAS与SD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前我院正在积极以优质护理和患者安全为主题的护理创新,通过革新与发明努力为患者创造更加舒适的护理服务。本文治疗组通过护士与手术患者良好的沟通,可充分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治疗的态度和要求,为手术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手术护理服务。同时更大限度地满足了手术患者的心理需求,使患者感到自身受尊重的程度得到很大的提高。本文出院时观察组的满意度分别为100.0%和82.1%,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之,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的应用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促进了护患关系的改善。

作者:王菲王倩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第六篇:手术室护理的隐患和防措

1手术室常见的护理问题

1.1接送患者时可能发生的问题因患者术前紧张或使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或护士未仔细核对等,易将患者错放手术间或接错患者。移动患者至手术台或平车时,因无人协助、固定不当,或手术床、担架车未保持功能完好,而导致患者出现摔伤、碰伤、导管脱落、坠床等意外。

1.2压疮因手术体位安置不当,导致骨隆突部位或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出现压疮。

1.3器械物品遗留体腔因器械、物品未按规定进行查对、放置,清点有误或操作不当,导致异物遗留体腔。

1.4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淡薄护士在手术过程中,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导致护理差错发生。

1.5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造成手术护理记录不及时、不认真;手术过程中接打手机,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极易引起事故。

1.6化学消毒剂引发疾病手术室护士每天接触化学消毒剂,如不加任何防护可引发疾病,如接触性皮炎、头痛、注意力不集中、鼻炎、气促、哮喘及生殖系统疾病。

1.7锐器、电器损伤操作不规范、思想不集中就会在手术配合频繁传递刀、剪、针以及高频电刀、电钻、电锯、磨钻等电器中极易误伤自己或医师。

1.8疾病感染医护人员常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切除组织、分泌物、排泄物等,显著增加病毒感染的几率。

2预防措施

2.1接送患者仔细核对,并保护好患者由于患者术前紧张及使用镇静剂,部分患者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在核对时应注意询问的方式,必要时请家属帮忙协助核对。保持各种接送患者的平车、床功能完好,使用前再次检查,常规配备防护栏和安全带;接送患者出入房门时应注意保护头、肘、足部。

2.2摆放体位的总体要求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循环功能良好;充分暴露手术野便于医师操作;固定牢固,松紧适宜。为避免肢体受压造成神经麻痹,机体的着床支点应避开神经走行部位。对压疮高危患者,骨隆突处垫以泡沫垫或棉垫,枕部加垫头圈,对手术时间长的患者,巡回护士及时检查手术体位,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对受压部位进行适当的调整。

2.3仔细清点器械和敷料凡进入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由洗手护士、巡回护士二人在术前、关闭体腔前、缝合切口前后仔细清点核对器械和敷料并登记签名。

2.4加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教育加强护理人员在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方面的教育,以患者为根本,明确自己的职责,建立严厉的奖惩制度。

2.5正确使用消毒剂消毒剂要求浓度准确,随手加盖防止挥发。定时检测空气质量,保证手术室通风设备良好。

2.6正确传递器械器械护士在手术台上拿取和传递器械时,减少颈椎部转动的幅度和次数,尽量做到身体与颈椎同时转动。手术中规范装卸刀片,传递针、刀和剪刀等利器时,使用托盘传递,避免用手直接传递。

2.7做好手术防护工作对于殊感染者预先做好此类手术的防护准备,护士应佩带护目口罩,戴双层手套,穿专门的防护鞋。传递锐利器械时需用弯盘,减少损伤感染的发生。此外,还应做好预防接种,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定期体检。

3小结

手术室是高风险的医疗场所,任何疏忽均可导致严重后果,患者的手术安全与手术室护理质量密切相关。加强手术室风险管理,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核心,为降低手术室护理差错或事故的发生率,不仅要注重护理人员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也需加强法律意识、道德意识、责任意识的宣传教育。同时规范手术室护理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把患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为患者创造一个放心的就医环境,也为医护人员创造一个放心的手术救治环境。

作者:苏渝美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

第七篇:手术室护理纠纷及防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160例手术室患者作为观察组,男89例,女71例,年龄11~65岁,平均年龄(38.65±5.22)岁,手术类型:骨科手术39例,妇产科68例,普外科手术53例;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180例手术室患者作为参考组,男95例,女85例,年龄10~72岁,平均年龄(40.33±4.91)岁,手术类型:骨科手术46例,妇产科65例,普外科手术6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对参考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观察,统计出现的护理纠纷及投诉,对纠纷及投诉出现的原因进行观察,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对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纠纷及投诉出现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采用本院自行拟定的患者对护理满意调查表(总分1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对患者进行调查,观察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手术室纠纷、投诉发生率为3.4%,参考组患者手术室纠纷、投诉发生率为13.8%,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外伤害、护理记录失误、语言不当、交叉感染、操作不当等是导致护理纠纷发生的重要原因。

2.2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评分为(9.06±0.32)分,参考组患者对护理满意评分为(8.22±0.44)分,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导致手术室护理纠纷的原因较多,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意外伤害、护理记录失误、语言不当、交叉感染、操作不当等在护理纠纷及投诉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手术室患者病情复杂,症状凶险。护士工作量繁重,需要反复冲洗腹腔、使用抗生素、化疗药物、医疗器械等,导致其在遵照医嘱进行操作时,易出现差错;部分医生在交代护士进行操作时,声音较小、吐字不清,对于药物的使用情况也未及时告知护士,如在抗生素的使用中,其可通过冲洗创面、静脉输注、涂抹创面等多种方式给药,然而医生未详细叙述,导致护患纠纷出现。②在对手术室进行查点时,部分护士责任感较差,查对清点器械、纱布等物品时不认真,导致纱布、器械等医疗用品可能在患者体内遗留;在帮助患者摆放体位时不正确,导致患者出现系列并发症;为医生传递用品及器械时不够熟练,导致手术时间的延长。③部分护士忽视护理记录单的重要性,填写不认真,甚至出现涂改、少记、漏记、出入等现象,导致手术室护理纠纷的出现。④护患沟通欠缺也是导致护理纠纷的重要原因,不同患者文化水平不同;手术室护士在与其进行沟通交流时,情况较为紧急,语气可能较急,导致患者家属出现不被尊重感,导致纠纷的出现。⑤部分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设备、基础用品较为陈旧,导致手术室操作效果较差,同时存在一些意外及不安全隐患。针对本院手术室护理纠纷中存在的问题,本院通过以下对策进行防范:①患者进入手术室时,巡回护士要立即建立记录本,对手术中使用的药物种类、数量、皮试结果等进行认真核对;在麻醉时严格按照麻醉师医嘱进行,完毕后在记录本上填写自己姓名,麻醉时间等。②术前医护人员检查器械、设备,保证手术能顺利进行;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使用手术中器械及物品,手术前严格查对物品数量、种类,手术完成后进行二次查对,同时医生也要检查患者体腔、切口等,避免异物残留体内;为减少切口暴露时间,减少出血,护士要熟练手术操作流程,保证器械能够被及时递到医护人员手里,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③医院加强对护士的宣传教育,增强其法律意识,同时以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护士,强化其责任感及服务意识;同时加强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④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将药物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禁忌等告知患者;将治疗收费情况告知患者,保证透明化,减少经济纠纷的产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纠纷、投诉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总之,医护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增强法律意识,尽量减少护理纠纷及投诉的发生,促进护患关系的改善。

作者:王文静单位: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中心手术部

第八篇:手术室护理纠纷和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10月33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168例患者中男98例,女70例,年龄13~73岁,平均年龄(42.6±3.7)岁,应用普外科手术患者60例,应用妇科手术患者42例,应用骨科手术患者44例,其他手术患者22例;对照组166例患者中男94例,女72例,年龄10~76岁,平均年龄(41.5±2.9)岁,应用普外科手术患者58例,应用妇科手术患者40例,应用骨科手术患者46例,其他手术患者2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基础资料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手术室实施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感染、意外伤害、操作不当、准备失误和记录错误现象,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室意外事件总发生率。统计两组患者医疗过程中,纠纷产生次数及投诉发生率。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4.86%,对照组则为18.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护理纠纷者2例(1.2%)、投诉2例(1.2%),对照组则有护理纠纷10例(6.0%)、投诉8例(4.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风险管理是针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预防及控制,避免其对患者造成不必要伤害,由此引发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等,合理保护医院医疗设备机构财产安全。医院需对护理工作加以重视,对护理措施进行深化改革,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得到有效实施。护理人员需运用有效预防对策,坚持“护理质量即患者生命”护理理念,充分发挥护理纠纷风险管理重要作用。

3.1加强法律法规了解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监管手术室是否出现护理过错,且医院具有相应的举证义务。所以医院需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培训,结合有关实际案例,确保医护人员具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增加手术室护理人员对于风险事故的防范意识,避免发生护理纠纷。

3.2按章办事手术室需依照自身特点制定适宜本科室的规章制度,各个护理人员均应该按照自己的工作任务开展各项工作。交接班制度均需通过书面记录,如有特殊抢救均需及时安排记录补记。交接患者过程需仔细核对患者一般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床位、疾病等,确保病房护士交接过程不会发生错误。手术时若听不清楚医师提供的临时医嘱需进行要反复询问进行确认。用药时剂量规格需依据医生医嘱仔细核对方可执行,在签字时须与自己所执行的内容保持一致,防止产生与医生不相符的记录。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制度进行防控,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现象。医院若无条件进行艾滋病等严重疾病的检测,需在实施手术前进行清晰交代。手术结束后需尽快进行消毒,严格遵照消毒条例规范执行消毒措施,避免发交叉感染现象。

3.3规范护理文书保障护理文书存在较高规范性,可以避免产生不必要护患纠纷事件。因此护理文书在填写过程中,手术室护理人员需以积极认真态度完成,不可随意涂改,不可让工作内容出现遗漏现象,更不可使记录产生错误,且非自身护理岗位职责内有关内容不得进行记录,防止出现人为性差错。

3.4改善护患关系手术室开展有效护理工作,并不是单指指机体病变的合理治疗,而是要在此基础上保证患者具有较为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基础护理服务基础上,需予以全方位性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而且可以增加护士责任心及积极性。

3.5沟通语言得当手术室中护患交流或手术室外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时,护理人员均需应用得体语言,依据医疗规范流程,予以合理沟通交流,耐心并准确答复患者医疗问题,不可患者及家属一起讨论与手术无关问题。尽快选取具有保护作用语言,防止对患者情绪造成不利影响,患者隐私需绝对保密,确保患者得到足够尊重并予以关心。

3.6建立标本交接手续手术标本,建立专门标本登记交接本,注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标本大小、术者、家属领取标本后签名等,避免发生标本丢失却无法进行区分的事情,由此也可避免发生纠纷事件。

作者:王萍单位: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第九篇:手术室护理差错防范

1手术室护理差错防范

抽取我院2005~2012年手术室护理资料作为研究内容,并制定护理差错防范举措,具体如下:

1.1强化护理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树立正确的安全与法律意识,是手术室护理的首要工作。为此,医院应该加强考核,组织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的学习,定期讲解手术室护理实例,从思想上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减少护理差错。

1.2患者及其手术部位错误的防范:相关研究显示,可通过使用录有患者信息的手腕牌,并利用不脱色划线笔为患者手术部位进行标记,同时加强对患者查对制度的执行等,均能够有效防止患者及其手术部位错误的情况出现。另外,还应把好手术室“四关”,即接待患者时与病房护士认真查对;术前由巡回护士进一步查对;麻醉前与麻醉医生查对;切皮前1min,与主刀医生、麻醉师及护士等对其手术部位做最后一次查对。

1.3用药、输液错误及用物丢失等的防范:用药时可由巡回护士详细核实医嘱,并配合麻醉师共同对药物进行核对。抢救过程中,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做好记录;在手术完成前,应存留空安瓿以备核对。输液时,应将液体放置在专用药杯当中,避免混淆;输血时,则应与血库负责人员对交叉配血报告单、血量、血型等进行认真核实并签名记录。为防止手术用物丢失,巡回护士应在术前、体腔关闭前,以及关闭后和皮肤缝合后几个阶段,配合器械护士对器械、缝针、纱布等进行清点,并通过责任到个人的制定,规范医护人员行为。

1.4错误体位的防范:应根据患者年龄、损伤部位等,指导患者采用适合的手术体位,包括水平仰卧位、俯卧位、截石位以及侧卧位等几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采用俯卧位时,在翻转患者的过程中,应保持头颈、胸腰部、下肢及脊柱等同步移动,以免发生脊髓损伤。另外,受压部位应尽量使用软垫保护,约束带不宜过紧,肢体不宜过度拉伸。

1.5标本弄错、手术感染的防范及设备管理的强化:建立并完善标本的存放及送检制度,要求器械护士严格按照规定保存手术标本,将其放置在标本袋中,并在放入标本柜前使用10%甲醛加以固定并登记。送检时,应由专人负责对手术病理单、标本及标本登记本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签字。同时,术中需要冰冻切片的标本应标明科别、床号及采集部位等,由巡回护士将其与病理申请单送往病理科。需要安排人员每日轮流对手术室进行清扫,尽可能控制手术

1.4炮制水平偏低:目前,医院中药房普遍存在中药饮片炮制水平低、炮制品种少的现象,严重降低了中药饮片的临床药用价值。例如,部分中药饮片在炮制过程中切制粗糙、厚薄不一、形态不均,使得成品中异形片和药屑所占比例偏高;部分中药饮片由于炮制方法不合理、不规范,导致其成品达不到中医治疗要求的标准,色泽缺失、生片、炭化、糊片等问题屡见不鲜,从而严重影响到药材的药用效果。

2改进中药房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对策

2.1加强保护道地药材:药材原料是确保中药饮片质量的根本,因此,必须要切实保证和提高道地药材的质量,通过进一步推进和落实GAP(中药种植良好农业规范)生产模式,对中药原料的产地、品种、种植等环节进行严格、规范、具体的管理,从根本上保证中药材的原料质量。同时,还要继续加大对《中药材种植质量管理规范》等政策、制度的执行力度,严格规范中药药材市场的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药材,从而真正将中药材的采购、交易工作纳入到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上来。

2.2严格入库检测标准:药材入库工作是中药房中药饮片管理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必须把好验收工作的质量关。中药房要对所采购的中药饮片的品名、产地、数量、规格、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产品批号、质量检验报告书、合格标识等项目以及药材本身的炮制合格情况(包括厚薄、大小、火候、色泽、生虫、掺假、走油、霉变、变质、风化等)进行逐类逐样的核对检验,并检查药材包装是否存在破损、散漏等问题,有效确保入库中药饮片的质量。

2.3提高中药饮片的炮制水平:医院中药房在炮制中药饮片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炮制方法、要求和标准,严格炮制程序、规范炮制行为,从而不断提高中药饮片的炮制加工质量和水平,确保和提高中药饮片在中医临床应用中的疗效。此外,还要积极进行行业间的交流学习,不断吸收和引进其他医院的先进方法和经验,改进中药饮片的炮制工作,从而确保中药饮片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2.4加强中药饮片的贮存管理

2.4.1控制水分:在贮藏药材原料或饮片的过程中,要定期对其含水量进行抽样检测,防止出现霉变、生虫等问题。通常情况下,中药药材的含水量控制在9%~13%,而仓库室内的相对湿度要<70%。

2.4.2控制温度:通常情况下,药材贮存室的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5℃的范围内。部分需要低温冷藏的药物(如树脂类、胶类、挥发油量较高以及含糖量较高的药材),其室温应在2℃~10℃之间,从而有效防止药材出现虫蛀、霉变、走油、变色等问题。

2.4.3药物熏杀:要定期对药材存储库进行药物熏杀,霉雨季节适当增加次数,一般为2~3次/月,以防止药材中昆虫和细菌的滋生。对面积较大的仓库可选用磺熏蒸法进行熏杀,并根据不同药材品种选用合适的药物熏杀,达到保证药材质量的目的。

3小结

综上所述,目前中药房的中药饮片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选购渠道不规范、饮片炮制不当、储存养护水平低等问题,需要中药房的工作人员增强责任心,掌握过硬的中药知识,逐渐完善中药饮片管理的标准,通过日常的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中药房的中药饮片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临床中充分发挥其疗效。室人员流动,以减少手术室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同时,还应加强对手术室空气的监测,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制定并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应重视对C型臂、腔镜等医疗设备的定期检测及养护;并组织培训,加强对医疗设备及器械的操作使用、注意事项等的学习。1.6手术意外伤害的防范:在此方面,手术室护理人员可从正确传递刀、剪、针等锐利器械上加以防范。若不慎被锐利器械刺伤皮肤,科学的做法应是及时脱下手套,由近心端到远心端将血液挤出,并在使用流水冲洗后,用2%的碘酊对创面处进行消毒。若是需要浸泡标本,应佩戴防护手套,尤其是接触到戊二醛类试剂时,除了佩戴防护手套,还应戴上眼罩,以免溅入眼内或造成双手腐蚀。另外,还应实行人性化护理,缓解患者心理、生理压力,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通过采用弹性排班的方式,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等。2体会手术室护理差错防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往往容易受到来自手术室工作人员、日常管理以及手术环境等几个方面的影响,一系列护理差错的发生,降低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据有关资料显示,在目前,医院不良事件、医疗纠纷等事件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手术室护理不规范、不科学导致的。需要医院落实手术室各项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及技能培训,并通过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做好手术室清洁、消毒及治疗等各项工作。本次调查我院仅出现1例护理差错,效果较令人满意。经研究表明,制定护理差错防范措施,能够起到有效减少手术室护理差错,改善手术室护理环境,以及提高手术室管理和护理质量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亚宁袁小艳单位: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人民医院

第十篇: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

1存在的安全隐患

1.1制度不健全:质量监控不力,会造成护理不安全。如:不严格执行患者安全管理制度,致患者摔伤、碰伤等。违反物品和设施管理制度及使用不当,会严重影响到手术质量。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给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许多制度需要及时修订或添加制度。如手术室安全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标准等。

1.2技术方面: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知识范围要广,业务能力要强,应急能力要快,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的开展,新的医疗仪器设备的大量应用,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中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1.3人员方面:

1.3.1护士承受力有限:手术室工作专业技术要求高,操作熟练,技术全面。工作强度高。一台手术少则1~2h,多则5~6h,护士要紧紧围绕手术的进程而忙碌,做到心到、眼到、手到,一丝一毫都不能怠慢。又需要经常加班加点。护士休息和吃饭不规律所致的各种疾病困扰着护理人员,使其精神和体力均达到了极限,从而为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1.3.2护士自我约束力有待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护理操作大多数是单独进行,是否按照常规操作,是否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完全靠护士个人的约束能力。由于护理人员工作疏忽大意而出现的事故,并不少见。

1.4操作方面:体位安置不当导致压伤。约束带过紧或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压迫。电凝器电极固定不牢,造成脱落或污染,或造成电灼伤。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易发生接错或错放手术间。

1.5环境因素:手术室密闭的环境下,各种废气的产生,如:术中使用电刀、电凝产生的烟雾,各种化学消毒剂、麻醉气体的排放,监护仪、吸引器、麻醉机的噪音干扰,可引起手术护士、头晕、疲劳、及记忆力、理解力和操作能力下降。

1.6清点物品有误:术前、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操作不当导致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器械完好性被疏忽。

1.7输血输液查对时有误,药物摆放有错,标识不清导致误用。手术病人护送不当,护送途中发生各种管道和引流管脱落,病人坠床,术后病人X线片等贵重物品遗失,给日后医疗纠纷埋下了一根导火线。

2防范措施

2.1加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医务人员应当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学会规避职业风险。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座谈会,学习有关安全规定和工作制度。同时,将安全教育与职业教育、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自律性和慎独精神,强化责任心,从而降低了护理职业风险,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既维护了患者的健康和合法权益,又保护了自己。

2.2完善科室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操作,加强各制度的执行和监管力度:制订完善的工作制度是风险管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对手术室的核心制度如查对、清点、交接班、安全防护、标本处理、职业暴露处理等制度应落到实处,并经常检查执行情况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对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风险评估、分析,使之不断完善。

2.2.1患者查对:到病室接患者时,应认真查对病历,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手前巡回护士、麻醉师及手术医师再次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麻醉、手术。

2.2.2查对手术部位,合理安置体位为确保部位准确无误,询问患者病变部位并查对病历、手术单和X光片等相关资料,手术前与麻醉师核对手术部位,摆放体位后与术者再次核对方可手术。摆放手术体位时需保证患者的安全舒适,避免血管、神经、肌肉的损伤,特别对俯卧位、截石位、侧卧位等易造成意外损伤的手术体位更应注意。

2.2.3手术物品的查对,术前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纱垫等数目并记录。术中保持术野整洁,器械放置有序,用后及时收回,术中需临时增加物品时,必须核对清楚并及时记录。关闭体腔前,洗手护士要与巡回护士认真核对准确无误方可关闭。关闭后两人再核对一次数目。

2.2.4抢救患者药品的查对,护士应熟悉掌握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与配位禁忌等,以利于配合抢救。执行口头医嘱时应要向医生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保留空安瓿抢救后再次查对,及时补记医嘱,手术完毕,方可弃去。

2.2.5防止病理标本丢失或混放:病理标本需贴上标签,注意患者姓名、床号、病理标本名称,连同病理单按指定位置存放,由专人送检。如取标本较多时,应按顺序排列,做好标记并与医生共同核对,不可混入。

2.2.6防止电灼伤:使用高频电力前要检查仪器性能是否良好,负极板置于患者丰满处与皮肤紧密接触,术中防止负极脱位、移位,避免灼伤患者。避免与手术床上的金属部分接触,肢体用床单包裹,以防烧伤。

2.2.7防止切口感染:加强空气消毒监控,术前30min开启层流空气净化系统,尽量减少人员流动。无菌手术与感染手术严格划分,防止交叉感染。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无菌观念。

2.3营造安静、严谨手术环境。思想集中是手术安全的关键,制定并实施消除或减弱噪声源,如定期对科室仪器、设备进行普查、检修,吸引器不用时及时关闭,手机不能带入手术间,不在手术间大声谈笑,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以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水平。

2.4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素质:确实做好护理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和新护士的岗位培训及带教工作。通过岗前岗位培训,学习、强化和弥补专科业务的不足,科内通过每天晨会提问,每周组织业务学习,每月一次操作、理论考试,定期学习仪器、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提高了护士的专业业务技能及应急能力水平,减少了因业务技术问题引发的护理差错、纠纷。建立手术室管理手册,作为评价工作质量的依据,通过质控护士、护士长不定期地进行跟班,即可了解护士的工作质量,又可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防范措施,就可能将差错或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5规范手术护理记录单:要保证记录内容的客观、及时、真实、完整、准确性。无菌包灭菌指示卡、植入性产品标签均必须粘贴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这样增加了手术室护士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了举证倒置困难。

2.6加强医患沟通,护理人员应通过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既往史,介绍手术体位、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医护之间、护患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协调,医院和科室对护理工作的肯定以及对护理人员生活的关心都会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热情,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总之,手术室护理安全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是保证护理质量的根本。通过护理人员不断强化法律意识,严格按常规做好本职工作,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约束自己,正确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使潜在的护理风险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地把各种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涂丽芳单位:辽宁省铁岭市妇婴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