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脑病病人预后危险要素分析

脑病病人预后危险要素分析

本文作者:刘勇汤洪福作者单位:遂宁市中心医院ICU

成人急性缺氧性脑病是一类病情重、预后差的疾病,多见于各种原因使呼吸心跳暂停引起的脑损害,复苏时机往往较晚。在治疗过程中多数患者肺部感染难以控制,并受原有基础疾病所影响,生命体征难以维持,病员死亡率高。我们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2010年成人缺氧性脑病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各种临床指标与检验结果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提高该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自2006年2月至2010年9月入住我院ICU缺氧性脑病患者17例,包括一氧化碳中毒4例,麻醉意外3例,感染性休克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3例,所有患者均行心肺复苏术,其中男性10例,年龄12~78岁,平均48.3岁,女性7例,年龄25~75岁,平均38.5岁。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入院时死亡8例,GCS评分平均值7.22;存活9例,GCS评分平均值7.36,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5)。

1.2统计学方法

收集纳入患者住院期间前10d的重要指标,取平均值,住院不足10d患者按实际住院天数计算平均值,包括:年龄、体温、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MAP)、白细胞、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白蛋白、肌酐、钠离子等指标作为自变量,患者结局以存活与否作为因变量,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并以上述指标为自变量,以APACHEⅡ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与多因素分析。

2结果

2.1危险因素与生存率的关系

以年龄、体温、心率、呼吸、动脉血氧饱合度、MAP、白细胞、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白蛋白、肌酐、钠离子作为自变量,以存活与否为因变量,使用SPSS13.0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体温、MAP、白蛋白与患者存活之间的联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将所有自变量放入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相应P=0.170,说明模型全局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危险因素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

以年龄、体温、心率、呼吸、动脉血氧饱合度、MAP、白细胞、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白蛋白、肌酐、钠离子作为自变量,以APACHEⅡ为因变量,使用SPSS13.0进行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各自变量与应变量的关系。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心率、动脉血氧饱合度、平均动脉压、白细胞、白蛋白、肌酐对APACHEⅡ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仅MAP进入最终模型,最终等式为APACHEⅡ=42.058-0.382MAP,P<0.05,MAP改变对于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散点图见图1)。

3讨论

脑灌注压等于平均动脉压与颅内压之差(CPP=MAP-ICP)。脑组织缺氧损害后往往脑组织水肿较重,颅内压升高,在给予利尿、脱水等措施后很可能导致循环容量不足,使脑灌注压下降,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

Rosner等[1]报道以70mmHg(1mmHg=0.133kPa)为目标脑灌注压治疗158例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在改善血容量与使用升压药物的基础上,脑灌注压维持于70mmHg以上(平均83mmHg)。患者死亡率下降至29%并有神经系统功能显著改善。Ng等[2]以70mmHg目标脑灌注压,前瞻性治疗48例脑外伤患者,85%存活,而灌注压小于41mmHg者无存活。2007美国卒中协会新版“指南”[3]建议在控制血压的同时监测颅内压,平均动脉压维持在110mmHg左右,保证脑灌注压60~80mmHg。在本研究中MAP的高低与患者出院存活率与APACHEⅡ评分(评分值越高,预后越差)存在负相关(P<0.05),说明保证良好的灌注压,对于急性缺氧性脑病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条件所限制,如基层医院,不能有效的监测有创动脉压及颅内压,难以保证良好的脑灌注压,往往会加重脑组织损伤。

本研究发现体温、平均动脉压、白蛋白与患者存活之间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但MAP下降会导致心率增快。同样,昏迷患者长期卧床会导致坠积性肺炎,肺部感染同时会引起体温、白细胞升高,感染患者的营养消耗也会导致白蛋白与红血蛋白下降,SPSS分析的结果表明自变量中有多个变量有重复的可能性,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很多因素不可控制,而动脉压相对而言较容易监测,补充容量也容易实施。1995年,我们也发现:在使用脱水剂同时适当使用如低分子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等代血浆扩容,在动脉压较低时应避免使用利尿剂,维持相对较高的动脉压,证实有更良好的预后。

目前有多种方法监测颅内压[4-5],无创方式如经颅多普勒、体感诱发电位、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有创如脑室引流测压、脑实质探头、蛛网膜下腔探头、硬膜外探头等。2007欧洲的一项针对重度脑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CP监测比例为64%,其中脑实质探头最多,占77%,其次为脑室置管测压,占10%,有创ICP监测探头多在术中放置,而未行手术患者,采取无创方式更为适合,在国内ICP监测并非常规治疗措施,对于ICU中危重患者,持续ICP监测有利于发现颅内病变继发性改变与实时反映脑组织灌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