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康复治疗对脑中风肢体机能影响研究

康复治疗对脑中风肢体机能影响研究

本文作者:李学霞郝瑞丽李学梅作者单位:宁夏自治区盐池县人民医院

笔者自2006年8月至2012年2月对本科86例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康复治疗,并结合祖国医学的特色如中药,推拿等,明显的改善了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和病后康复率,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所选86例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且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1],均为本院2006年8月~2012年2月住院病人,其中男47例,女39例,年龄46~78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脑梗死29例,脑出血14例;治疗组43例,其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55岁,其中脑梗死26例,脑出血17例。两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瘫痪程度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等)经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如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在治疗期间,如有并发症出现时均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对照组不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时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训练,1个月后观察疗效。具体方法如下。

良肢体变换

保持良好的功能位是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出现,保持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防止患肢关节挛缩变形和关节脱位。

坐位训练

嘱患者进行坐位训练,床头摇高30°,当患者坐位承受的最长时间超过30min后,隔日增高10°再训练,直至能维持90°并超过30min后开始进行床边健、患侧起坐训练,床边坐位平衡的训练应从偏瘫侧开始,可使偏瘫侧向前,以取代通常后缩的姿势。

步行练习

步幅均匀,频率适中,先抬一足跟部,重心转移,另一脚跟亦先着地,重心又转移之后足,开始下一个步态周期。

推拿按摩

可以帮助肢体舒经活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淋巴回流,使肢体经脉得以通养,有益于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同时,嘱家属进行辅助康复治疗做肢体运动的被动运动以增强疗效。

恢复期采取益气活血与肝肾同治的原则,运用灯盏花,舒血宁等特色中药,同时选取针灸,推拿,按摩,灌肠,外洗,热敷等多种中医传统治法,即提高了临床疗效,又突出了中医特色。

疗效标准

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中华医学会推荐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NS),最高分45分,轻型0~15分,中型16~31分,重型31~45分。

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进行评分[2]:正常为100分;<50分为严重运动功能障碍;50~84分为明显运动功能障碍;85~95分为中度运动功能障碍;96~99分轻度运动功能障碍;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珚x±s)表示,采用t检验。

治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间CNS、F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康复治疗1个月后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临床多表现为神昏,肢体偏瘫,语言蹇塞,吞咽困难等,肢体关节畸形,挛缩,肌肉萎缩等不同程度的偏瘫导致很多患者及家属的心理严重障碍,因此,积极采取有效的康复干预能尽可能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并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脑梗死采取康复干预治疗能明显降低肢体致残程度,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