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高专院校免疫学教学浅谈

高职高专院校免疫学教学浅谈

【摘要】本文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免疫学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高职高专院校免疫学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一些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职高专免疫学教学

1前言

随着免疫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免疫学对医学各领域的影响日益显著,越来越多的专业需要学习这门课程,但该课程概念多、机制多、英文缩写多、内容抽象晦涩难懂,涉及分子生物学、解剖学、临床学等诸多学科,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枯燥、难理解、难记忆,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而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和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存在下列问题:在校时间短,课时紧,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弱,再加上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习的教材严重缺乏,导致免疫学学习尤为困难。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在免疫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借鉴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新的探索,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前期准备

2.1根据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组织教学内容

免疫学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很难完成如此多的教学内容,所以应结合所授专业特点,以“够用”为原则,制定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突出重点学习。比如教授的是药学专业,应侧重临床免疫学、免疫学防治等内容,而对于生物制药专业来说则应侧重免疫学检测方法及其原理等内容。

2.2根据授课人数,有针对性确定教学方法

大班化教学和小班化教学方法有所不同,小班化教学由于学生人数较少,教师可以更快、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学生能够进行充分交流,有利于因材施教,可采取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有些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在小班化教学上具有很好的操作性,而对于人数较多的大班,则完全不具操作性,因此大班化教学比小班化教学要困难得多,而大班化教学方法普遍适用于小班化教学。因此,本文着重探讨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够提高大班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

3教学过程设计

3.1采用多种方发,激发学生兴趣

免疫学课程抽象概念多,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对免疫学知识学习的渴望不强烈,导致学习效果不佳。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习变成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学生能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从压力学习转变为兴趣学习,在学习中满足自身求知欲,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要激发学生兴趣,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开好绪论课培养兴趣。绪论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讲授的内容,绪论课很重要,绪论课上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整个免疫学课程的学习兴趣,绪论的内容要精心的准备,对于学生而言,最想知道的是这门学科到底讲授了什么?和其他相关学科之间是什么联系?在医学中有哪些应用价值?这些都是刚开始接触免疫学知识的学生急需了解的问题[1]。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注射青霉素为什么要做皮试?当细菌、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是怎么把这些病原微生物清除出去的?人为什么会得肿瘤?人体是怎么抗肿瘤的?肿瘤是怎么被诊断出来的,如何治疗?等等,使学生对免疫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急于在后续课程中找到答案。第二、巧设悬念和问题激发好奇心。传统免疫学教学,常采用提出概念,解释概念及举例说明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被动接受,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不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首先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采取巧设悬念,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够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在选择的时候很重要,一定是要和他们相关的,以前遇到过,或者明显以后会遇到的问题,才有可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讲概念和机制前,先举实例,提出问题,比如在讲授I型超敏反应时,首先让学生看一段蜂毒过敏的视频,提出蜂毒过敏都有哪些表现,再提出为什么有这些表现,疾病是怎么发生的,如何诊断如何治疗,有助于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再讲授基本知识和理论,让学生在问题的基础上去学习理论知识,从案例中引申出概念和机制,就可保证学生在学习时不再感觉枯燥乏味,而是积极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多媒体及角色扮演增加趣味性。医学免疫学内容抽象,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非常困难,通过将大量静态图片与动态视频和动画相结合、文字与语言相结合的方法,使枯燥的教学过程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极大地刺激学生的眼、耳、大脑等多种器官,学生很容易接受,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在讲授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首先通过动画展示经典途径激活过程,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把整个激活的过程演绎出来,增加了趣味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3.2串联零散知识,整体把握课程

教材由于内容编排和相对完整性的需要,一些有前后联系的知识和内容常常被放在不同的章节,然而教学活动通常要根据教学计划并按照章节的顺序来组织开展,但是由于医学免疫学知识抽象性与复杂性,导致学生不可能一下记住大量零散的、具有交互作用的知识,容易使学生心力疲惫,产生畏惧与退缩感[1]。因此,针对该情况,可以在第一次上课时,介绍整个课程的章节脉络,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零散的免疫学知识贯穿起来,对知识点建立起框架[1]。通过整个课程整体框架的讲解,学生会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而知道哪些章节尤为重要,后面很多章节的内容都会涉及,如果不学好的话将会影响到整门课的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重视,有的放矢,学好重要章节,为后面的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细胞这章涉及很多细胞表面分子,由于内容过于抽象,学生畏难情绪严重,导致部分学生由此放弃了该章内容的学习,而细胞这一章属于免疫学基础知识,非常重要,后面很多章节内容都会涉及,如果这章没学好,将导致后面越听越听不懂,越听越糊涂的情况发生,学生就会产生排斥,进而放弃整门课的学习。

3.3巧用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学生普遍反映免疫学内容多、乱、杂、难记忆。平铺直叙讲解,容易造成学生疲劳听课,听完忘记,学习效果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记忆方法加深学生印象,比如归纳总结、前后比较、推演法、理解记忆、编口诀记忆等等。比如,在讲外周免疫器官功能的时候,利用平行比较的方法,先讲脾脏功能,然后根据脾脏功能推出淋巴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功能,找出外周免疫器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帮助学生记忆。在讲淋巴细胞表面分子的时候,把T细胞和B细胞对比着讲,然后以抗原进入人体后,T、B细胞表面分子发挥作用的顺序讲解,给学生一个记忆的线索。在讲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时,让学生画出免疫球蛋白基本结构图,然后在上面标注不同区域的结构名称和功能区名称,以此作为该章学习的基础,只要记住了这张图,该章内容也算基本掌握了。在学习免疫系统功能的时候,列举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所引起的疾病,让学生判断哪种疾病由哪种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通过做题加深印象。在讲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时,以问题“什么样的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列出多种抗原,让学生做题,从做题结果来说明几个问题:异物性是决定免疫原性的先决条件,亲缘关系远近对免疫原性的影响,自身抗原为什么会引起免疫应答,通过做题来说明问题,加深学生印象。在讲解CD4/CD8分子和MHCI类,II类分子识别的时候,编制1-8、2-4口诀,帮助学生快速记忆。

4教学保障措施

4.1明确课程考核方式

在第一次授课时,将课程考核方式及总评成绩的组成比例告知学生。比如考核成绩由期末考试(40%)、随堂测验(20%)、学习档案评分(20%)、上课出勤(10%)、教师评分(10%)组成。

4.2随堂测验

根据每个章节的学习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随堂测验题目,检验教学效果。

4.3建立学习档案

指导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学习档案的内容包括封面(含学生基本信息)、目录、预习笔记(根据知识点脉络图逐点进行预习并记录疑问)、课堂笔记(记录课堂疑问)、课后笔记(归纳重点难点、学习心得)等。

4.4设置答疑阶段

每次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沟通,对学生普遍不理解的问题进行逐一讲解。

5结语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对于枯燥难懂的免疫学而言,需要在激发学生兴趣这方面多下功夫,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索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才有可能克服免疫学学习困难,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想方设法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帮助学生减轻或克服免疫学学习困难,为学生开辟出一条免疫学学习的阳关大道!最终形成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轻松的理想局面。

参考文献:

[1]甘瑞静,卢小玲,唐深等.医学免疫学课程的框架式教学法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756-757.

[2]杨胜辉,卢芳国,廖端芳等.高等中医药院校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7):139-141.

作者:夏佳音 陈新江 单位: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