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消化内科护理论文2篇

消化内科护理论文2篇

第一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科室内共设置病床30张,护理人员28人,年龄(31.9±4.5)岁,工作年限(11.7±1.9)年,护士长1人,主管护师9人,护师15人,护士3人,选取2011年3月一2012年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9例,女性33例,年龄(42.7±3.9)岁,选取2009年1月—2011年2月来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7例,女性34例,年龄(43.1±2.8)岁,所用病例均得到患者知情同意,本项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采用分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①分组分管病床:按照病床与护理人员数量,共分为3个护理小组,护士长总管三组,主管护师3人,护士5人,病床10张,每位护士管理2个病床,负责该床位患者所有护理工作,每位主管护师管理2到3名护士,负责监督与指导护士执行护理任务,对其进行业务培训,检查护理质量与护理文书书写情况,同时,主管护师负责组内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②制定各岗位要求与职责规范:制定护士长、主管护师与护士的岗位要求和职责规范,严格按照医疗规范就行护理工作,同时护士长负责监督全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文书书写工作,每周进行一次抽样检查。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模式进行管理。

1.3疗效评价标准患者意外事件主要包括压疮、意外摔伤、坠床、误食药物等;护理效率主要通过每天护理人员往返病床次数衡量。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比用t检验,率之比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意外事件比较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例数为1(1.9%)例,对照组为5(9.8%)例,两组患者意外事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合格率比较观察组基础护理合格率为100.0%,护理文书合格率为98.1%,对照组基础护理合格率为90.2%,护理文书合格率为88.2%,两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与护理文书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效率比较观察组每天往返病房次数为(6.9±1.7)次,对照组为(13.9±2.3)次,两组患者护理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消化内科疾病的特点为病程长、病情反复,某些患者起病急骤,病情较重,护理难度较大。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模式主要是一种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只是简单的执行医嘱,缺乏对于患者的全面性的认识,容易导致医疗意外事件的发生。分组护理制度是将病区被的护理人员按照职称、能力、工作年限等人为的划分为几个医疗护理小组,使得每组内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按照高中低进行有效搭配,每组全面负责某几个患者的护理工作。这种划分方法首先使得护理责任更为明确,每位患者都有专门护士进行负责,不会出现护理工作踢皮球情况的产生,并且能够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由于每组内都有资格较老的护理人员进行管理,进行业务指导与监督,这能够明显提高基础护理的合格率,同时对年轻护士的业务能力也是一种提升。在护理文书的书写方面,分组护理制度要求每位主管护师认真检查自己所管理护士的护理文书书写情况,并进行指导,每周护士长随机抽取几份护理文书进行检查,可以有效提高其书写的规范性。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采用分组护理管理的观察组其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基础护理合格率达到100.0%,护理文书合格率达到98.1%,远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效率方面,分组护理显著提高了护理效率,护士每天往返病房的次数从(13.9±2.3)次降低至(6.9±1.7)次,降低幅度达50%左右。综上所述,在消化内科实行分组护理制度有利于提高基础护理合格率与护理文书合格率,降低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并大幅度提升护理效率,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作者:汪向红单位:湖北省大悟县人民医院

第二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9月消化内科住院患者46例,其中男26例,女20例,患者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5.5±6.5)岁,病程1~7d,平均病程(3.5±1.5)d,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3例;现有护士20人,床护比为1:0.44,护士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30.5±4.5)岁,工作年限1~26年,平均工作年限(7.6±2.3)年;其中大专8名,本科12名;主管护师7人,护师8人,护士5人。患者入选标准:①均经临床、病理等诊断患有相关消化道等疾病,其中消化道出血12例,胃溃疡20例,胰腺炎4例,肝硬化6例,其他4例;②排除患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③排除精神障碍者;④患者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书写能力;⑤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配合本研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等及护士的一些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组护理制度模式:①分组分管病床:根据护士人数和病区床位数分五组,一组由1名组长和1名责任护士组成,每位护士分管4~5个床位,完成患者所有治疗护理工作,组长既要分管一部分病床,还要指导与督导下级护士护理质量包括技术培训、护理病历书写情况以及各项护理措施落实情况等,另外肩负该组病情危重患者的护理;②制定各层级护士岗位职责及任职要求:建立按照任职要求实行护士长领导下的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由护士、责任护士、护士长组成,制定岗位职责,组成一组管理的工作形式;③创建流动护士工作站:护理工作车作为流动护士站,车上放置治疗护理所需要物品,如血压计、听诊器、治疗盘、输液用品等;④改变服务模式:由原来的患者被动服务调整为提供床边主动服务的形式,加强主动巡视,责任护士大部分时间在病房巡视患者,减少红灯呼叫次数,及时书写护理文书,随时观察患者病情;⑤责任到人:每位责任护士负责管辖患者整个住院期间的全部治疗护理措施,不仅包括患者基础护理如床上洗头擦浴、口腔面部清洁及饮食护理等,还要做好各种心理护理如患者处理家庭社会关系、尽量保持身心舒适等,提供患者最佳优质护理。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经护理治疗后的基础护理合格率、急救药品完好率、护理文书合格率与患者压疮发生率、患者意外发生率、差错事故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护士往返病房次数、铃声呼叫次数,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治疗后,其护理质量比较:试验组的基础护理合格率、急救药品完好率、护理文书合格率分别为98.32%、100.00%、99.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基础护理合格率、急救药品完好率、护理文书合格率83.56%、87.37%、86.28%,且试验组的患者压疮发生率(0)、患者意外发生率(0)、差错事故发生率(0)、院内感染发生率(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压疮发生率(17.39%)、患者意外发生率(4.35%)、差错事故发生率(8.70%)、院内感染发生率(34.78%),两组患者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护理工作效率比较:试验组的护士往返病床次数及铃声呼叫次数分别为(6.15±2.17)次、(4.06±1.67)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护士往返病床次数及铃声呼叫次数为(14.26±3.54)次、(8.34±2.46)次,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护理模式也由原来的“以疾病为中心”服务态度转向现在的“以患者为中心”服务态度,使护理水平显著提高。但目前国内临床护理仍存在很大问题,护患纠纷在医患纠纷中所占比例仍较大,特别是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因此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是改善护患关系的有效手段。分组护理工作制度分配了每位护士的工作任务,使护士集中精力了解自己组内及自己负责的患者的情况,在个人职责明确的基础上也注重组内、组间的合作,更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一方面,在责任明确的日常护理工作中,使得护理人员对自身分管及负责的护理业务范围具有较高的责任心,减少由于不停的轮换护理对象造成的责任不明或推卸责任等不正常的护理行为,有利于提高职业责任感和自身价值感;另一方面,通过护士长加强监控基础生活护理落实情况,大大增强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增加护理服务时间和护患沟通时间,积极做好患者沟通工作,了解其身心需求,及时、主动为患者提供服务,切实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护士可以方便地从多功能护理工作车获取各项操作所需用物,节约人力资源,减少来回往返病房时间,从而减轻护士工作强度,试验组的护理质量与护理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实施分组护理工作模式能够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综上所述,分组护理工作模式在临床护理中能够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郭玉荣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钢铁公司职工医院内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