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相关因素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相关因素

1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情况

1.1按照我院对医院主动上报的不良事件的分类进行统计:

基础护理23例,占44%;导管操作12例,占23%;方法/技术错误10例,占19%;物品运送3例,占6%;医疗技术检查事件2例,占4%;治疗错误1例,占2%;信息传递错误1例,占2%。

1.2中国医院协会将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分为4类:

①警告事件:即非预期的死亡或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②不良事件:即在疾病医疗过程中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③未造成后果事件:即虽然发生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要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④隐患事件:即由于及时发现错误并已纠正而未形成事实的。依据此标准将52例不良事件严重程度进行了统计:警告事件1例,占2%;不良事件16例,占31%;未造成后果事件27例,占52%;隐患事件8例,占45%。1.3护理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发生场所统计:门诊、急诊2例,占4%;有陪病区42例,占81%;无陪病区8例,占15%。1.4护理主动上报不良事件涉及人员工作年限:1~5年34例,占53%;6~10年22例,占34%;11~20年7例,占11%;20年以上1例,占2%。

2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相关因素分析

2.1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内容分析:

①基础护理不良事件23起,占主动上报不良事件44%。其中由于家长看护不周发生的烫伤、摔伤、碰伤等12起,占基础护理不良事件的52%,均发生在有陪病区,发生时间多为6:00~8:00与19:00~21:00两个时段,提示该时段为非治疗时段,且多为陪护人就餐时间,疏于对患儿的看护,亦为护士夜间值班时间,护理人员较少,对陪护人的安全督导相对薄弱;压疮5起,占基础护理不良事件的22%,部位多发生于枕后、留置管道压迫处,如留置针、压力吸氧管道留置处等,提示与患儿病情危重、营养状况、皮肤娇嫩、更换体位延迟等原因有关;输液反应4起,占基础护理不良事件的17%,事后均未查出热源,提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完善,可能与患儿当时的身体状况(如高热)异常对药物的耐受性差、敏感性强有关;腕带过敏2起,占基础护理不良事件的9%,提示可能与患儿皮肤娇嫩有关。②导管操作中不良事件12起,占主动上报不良事件,23%,其中液体外渗11例,占本类别的92%,4例为肢体外渗,7例为头部外渗,其中3起出现局部头皮坏死,余表现为局部肿胀及局部皮肤发红,经及时处理均未遗留后遗症,提示与儿科患者合作性差,不易固定,皮肤薄、娇嫩有关,在3起头皮坏死事件中均发现有反复重复固定穿刺部位的现象,影响对局部的观察。另1例为输液导管堵塞,占本类别的8%,提示护士未认真执行操作规程进行留置针封管造成堵塞。③方法/技术错误不良事件10起,占主动上报不良事件19%,其中有3例为液体配制中出现药物混浊、异物,占本类别的30%,提示操作人员未充分掌握药物配伍禁忌及操作规范;5例为未输入医嘱规定的全部液体,占本类别的50%,2例为更改液体输入顺序,占本类别的20%,均提示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④物品运送不良事件3起,占主动上报不良事件6%,均为使用医院物流系统造成标本的延迟与丢失,提示与护理人员对物流系统操作不熟练及物流系统自身流程设置有关。⑤医疗技术检查事件不良事件2起,占主动上报不良事件4%,均为护士进行血标本采集后标识错误,虽均属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未形成事实,但一旦形成事实后果严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⑥治疗错误检查事件不良事件及信息传递错误事件不良事件各1起,分别占主动上报不良事件2%,均由于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造成。

2.2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严重程度与发生科室分析:

①门急诊发生率仅为4%,说明在儿科住院病区为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区,可能与我院收治患儿较多,床位使用率年均在110%~150%有关。②警告事件及后果较严重事件4起发生在无陪侍病区,提示无陪侍病区应作为重点部位进行监控。③未造成后果事件27起,占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52%,隐患事件8起,占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45%,提示通过主动报告不良事件,早期发现隐患,积极进行整改,可以使不良事件得到及时的控制。

2.3主动上报不良事件涉及人员工作年限相关因素分析:

统计显示,1~5年的新护士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人群,占53%,这与她们专业技术不熟练,责任心不高有关;6~10年的护士的发生率仅次于1~5年的新护士,占34%,经调查这个阶段的护士年龄多为25~35岁,是医院护理的中坚力量,面临的家庭与工作的压力最大,国外研究也表明护士感受压力过大会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也与在工作中思想松懈,经验代替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3建议

通过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及时发现影响患者安全的事故隐患与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原因,尤其对可预防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流程改造,可最大限度地避免与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针对我院的主动报告的护理不良事件,提出以下建议。营造积极的医院患者安全文化,提高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的认知,重视对护理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从不良事件中寻找工作的改进点,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改正,提高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意识,达到质量的持续改进。认真执行与落实各项核心制度。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中不严格执行和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共11起,是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护理管理者要加强人员的培训及考核,加强日常监控,督促护士掌握并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加强对重点时段、重点部门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在不良事件多发时段增加护理人员的巡视与安全督导,避免因家长看护不周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对事件多发部门,尤其无陪病区及床位使用率较高的病区对护理人员的人力与技术力量进行合理配置,实行弹性排班制。加强重点人群的管理:①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患儿给予关注,尤其是对急危重症患儿进行营养状况的评估,在保障生命支持系统的同时加强基础护理,增加体位更换频率,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认真落实;②对易发生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加强日常监控与指导,加强对年轻护士职业道德与专业技术的培训,并重视为护士提供适当的途径与方式来减轻压力。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管理:①加强对输液患儿的管理,尤其是头皮静脉输注时要增加巡查次数,进行有效的肢体固定,减少反复无效的粘贴,对合作性差的患儿进行必要的约束;②选择合适的输液时间,避开高热期,控制输入速度,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③掌握药物配伍禁忌,尤其是中西药之间的冲管必须认真执行,规范操作;④在各项操作环节认真反复查对,避免遗漏、标识错误等。对物流系统组织多部门工作协调,规范操作、明确职责,加强回溯制度的执行。

作者:秦晋萍单位:山西省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