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语言艺术及中学历史教学

语言艺术及中学历史教学

摘要:中学历史教学之目的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并以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语言艺术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依据历史学科特点,阐述了语言艺术在历史教学中再现历史容貌、激发学生兴趣、化解抽象概念、弘扬历史真善美等方面的作用。从而真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

关键词:语言艺术;历史教学

教育是一门艺术,实际上砌成这一艺术大厦的每一要素都是一件考究的艺术品。教学语言即是教育所包容的艺术要素之一。众所周知,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教师能否通过课堂教学真正地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能否完成既教书又育人的任务,教师的语言是关键。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要使教师所教的东西为学生喜欢,教师的语言必须艺术。实践证明,教师的语言艺术与否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川马卡连柯则进`一步明确指出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就中学历史教学来说,语言艺术的作用更为明显也犹为重要。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规定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对学生传授历史知识,使之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而献身的历史责任感。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使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能力。要完成历史教学这三大任务,教师的语言艺术处理就成了必不可少的金钥匙。

一、活龙活现的描绘—再现历史容貌

历史是人类活动的记录,历史本身是具体的、有血有肉的,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有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事件。由于时空的变迁,这些原本生动的人和事失去了鲜活性,这给学生认识、掌握历史知识带来了困难。我们不可能使学生回到过去的岁月里,要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历史原来的面目,除了利用挂图、模型、文物、幻灯等教具,主要靠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让历史跨越时空,再现其鲜活性,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表象和掌握历史概念。特级教师陈毓秀在讲到《美国的独立战争》英军投降时,就充分运用语言艺术描述了一个历史场面“来克星顿的枪声打响以来整整经过了六年零六个月,到了年月日,被围困在纽约附近约克镇的八千英军经过一番挣扎之后,终于败下阵来,被迫投降。英军总司令康华利低垂着脑袋,恭恭敬敬的用双手呈上宝剑,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却昂首挺胸把宝剑接了过去。当那些服装整齐的英军走过衣衫槛褛的美军跟前放下武器的时候,美军乐队欢快地高奏起《天翻地覆世界倒转过来了》。康华利呈剑,英军投降,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陈老师把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变成了一幅声色并茂的立体画面。美国独立战争史上这一重要事件通过陈老师的描述而变得生动、丰满、直观。从而扫除了时间和空间带来的陌生感,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再比如《中国共产党持久抗战的方针》一课,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描绘了一个领袖形象。他描述到“春寒料峭,在延安杨家岭窑洞里的油灯下,同志正在伏案疾书,稿纸写了一张又一张,警卫员送来的饭菜凉了又热,热了又凉,……有一次,警卫员一进们就闻到了一股焦味,原来的一只棉鞋被烤焦了,可是他还一点不知道呢就是这样专心致志,废寝忘食,连续奋战七昼夜,终于写成了《论持久战》这篇重要的历史文献”〔」这位教师通过饭菜凉了又热、热了又凉和棉鞋烤焦都不知道的细致描述,再现了伟大领袖的可亲可敬的光辉形象,比单纯说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之类词汇更生动,也亲切得多。此时学生会油然而生对主席的敬佩之情。同时,还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昼夜不停奋笔疾书呢这样对中国的前途命运的关注和这一文献的重要性等一连串的问题由此引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被调动起来了。枯燥、干瘪的历史知识顷刻为学生接受并掌握了。

二、通俗浅显的讲解—化解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中概念难讲、难懂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感受。其原因之一是历史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历史环境因而显得抽象、空洞和难以琢磨一是中学生因其年龄特征和他们的知识水平决定了他们理解抽象问题的能力较低。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概念,逐步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能力就成了历史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语言通俗浅显也就成了突破这一难点和重点的艺术手段。教学过程中教师通俗易懂的语言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消除抽象的障碍,避免术语解释带来的空洞感和因此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由熟知的、具体的知识逐步进人到陌生的、抽象的境地,从而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并学会分析、理解历史概念的方法。有位老师在讲《东汉的统治》中“光武中兴”一目时避开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之类的大而空的术语,而是从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地方,用通俗的语言去讲解。他先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东汉宁城图办和《东汉市场图沙,指出“宁城即今天的宣化,当时它是长城脚下的一个边镇城市。图上官衙街市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反映出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边境城市尚且如此何况内地呢《东汉市场图》是四川出的汉砖,从上面的画像看,左为市门,右为市楼,市场上正在进行交易。两幅图一南一北,都反映光武帝时期经济发达的状况。”紧接着又出示了光武帝初年至末年的人口数字。这样“光武中兴”这一抽象概念就被充实得具体而熟悉,很容易理解。再比如宋毓真老师在讲到世纪末英德竞争对立这一问题时,运用了贴切而幽默的比喻德国作为帝国主义筵席上的迟到者,是根本不满足只得到一些残汤剩饭汉。像一个吃不饱的饿汉,自然首先盯住的就是英国的那个大盘子—相当于英国本土面积。多倍的殖民地。这样英德之间的矛盾就通过运用恰当、幽默且浅显的比喻揭示得淋漓尽致。

三、鲜明的感情倾向—弘扬历史真善美

历史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历史本身内容丰富、领域广泛,蕴含着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有目的地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内涵,有意识地将其寓于知识传授过程之中。要真正完成思想教育的任务,不是靠喊空口号,也不是靠生硬的说教。教师对所讲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必须具有鲜明的政治感情和倾向性,应该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赞扬、痛恨、愤慨、惋惜等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包括态势语吐露给学生,引起共鸣,达到心与心的交流。从而塑造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的思想。古人云“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即道出情是语言的基础。没有深厚的感情,言辞就没有感染力。列宁就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精辟地阐明了情感对人的巨大影响力。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认真选择史料的基础上,以饱含激情的有声语言、贴切的态势语把教学内容中包含的情感真实地传给学生,创造出育人的佳境。在指导学生到中学实习讲《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一课时,我们就制定了思想情感和知识层次两个目标。我提议上课伊始播放“九一八”事变的画面,配上《松花江上》这首歌曲,或配上饱含感情的歌词朗诵,营造一个情感氛围,为学生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接着围绕着日本侵略者贪婪成性步步进逼、国民政府妥协退让和共产党、各界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这三条线索,引发起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对国民政府妥协行径的愤恨及对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的由衷的赞扬之情。陈毓秀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岳飞抗金内容时,以岳飞“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的必胜信念,饱含着兴奋的感情渲染抗金前线的大好形势,以岳飞“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的悲叹和以“莫须有”罪名被害于风波亭的结局,激起了学生对岳飞的爱和对秦桧的恨,收到很好的效果。但陈老师为使这种气氛更浓进一步加深对学生的感染力,接着诉说了她自己的一段经历“几年以前,我曾到杭州旅游。我游览和凭吊了中外游人必到的岳王坟,大殿中岳飞的塑像,端庄中透出威武。塑像上方`还我河山'的匾额,勾起了人们无限的敬意。当我走出大殿来到岳飞墓前,人们指指点点,正在看什么我挤进人群,只见秦桧夫妇两个铁像长跪在岳墓之前。令人深思的是,在秦桧铁像的边上虽然挂着`请勿吐痰'的牌子,但不知谁还是在他们头上、身上吐了不少唾沫。我忽然醒悟岳飞和秦桧生活的年代,离现在已经多年了,由于岳飞抗金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所以多年来一直受到人民的崇敬而秦桧屈辱求和、陷害忠良,多年后的今天,依旧被人们唾弃精忠报国,矢志`还我河山'的岳飞流芳百世卖国奸贼、陷害忠良的秦桧遗臭万年”这段看似个人凭吊岳飞坟的随想,却是陈老师对这段历史真实情感的表露。师生情感交融在一起,历史的真、善、美已在这交流中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一颗唾弃卖国贼、学习英雄人物的种子也悄悄地扎根在学生的心灵深处。

由上述可见,语言艺术是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中学历史教学任务的关键,也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让我们更加重视历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努力提高语言艺术素质,致力于蓬蓬勃勃的历史教育教学改革之中,开创历史教学的新局面。

作者:焦新顺 单位: 新乡师专政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