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艺术设计教育思路(4篇)

艺术设计教育思路(4篇)

第一篇;艺术设计教育设计思维形成研究

思维方式是,所有的发散、总结、沉淀都在脑海内部形成,而设计思维的训练是设计专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能为未来的设计者提供发展的精神原动力。思维的训练能打破传统设计与单一思考方式,领悟到设计与绘画的不同,找到设计之源与设计对象形成互动,有效积极地训练能深挖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设计思考的能力、概念导出的设计创造力,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可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直以来,中国设计基础教育中最缺乏的是对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趣味的培养,对生活好奇心的培养,对事物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的培养。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思考如何通过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发掘,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设计思维能力的形成。

设计思维是本能的思考

勒内•笛卡尔(ReneDescartes,1596-1650)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我思,故我在”,其基础是怀疑一切。对于笛卡尔来说怀疑只是一种手段,是一种确定思维的工具。对于设计师,也应当如此。养成善于质疑、思考的习惯,对于设计师是必要的。僵化的思维模式只能提供僵化的设计形式,这对于设计创新毫无意义。对于设计类学生来说,应该先注重强调智能训练,而非重技能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将他们“95后”所特定的文化倾向和情趣的特征表达出来。思维拓展的逻辑推理训练设计改变世界,让世界更美好。那种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改善人们生活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设计的概念也在“成长”。设计思维已经变成了一种策略工具,可以用来理解对象、用户需求等等。

1.思维训练形式的解析

艺术设计课程中我们常常使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都给学生较深地印象。但在训练思维中逻辑推理训练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艺术思维课题的训练,可以尝试选定有两面性的选题,组成题库,全班通过抽签的形式完成组队,小组合作组成正方和反方,选拔辩手,通过辩论赛的形式完成对设计思维的拓展训练。团队组织教学现场的讨论,以这样的方式来实现教学基本构想,使得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方案更加周全。辩证与思考是一个奇妙的过程,思维在脑海里流窜,横冲直撞又反复纠缠,虽然有可能扭成一团麻,但通过设计基础课程,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课程训练,可以让学生学会逆向、发散、组合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学会质疑与推敲,具备对设计命题理性推理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完成思维的辩证论证,对选题有进一步的分析、联想、想象,分析事物的过程,也是分析自我的过程,从分析中确定自己发展的方向,再提炼主题,拓展出优等系列方案,设计的结果将是多样的,通过各类的横向对比,最后形成完整的设计。

2.草图绘制训练的必要性

草图构思是一个脑、眼、手全程参与的连续过程。图像令各种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思考的过程中去,是肯定到否定再到肯定的过程。需要选择重点进行变动,删除不必要的多余信息,大脑通过联想、推理等为草图添加新的必要的信息,并将图形进行延展和变化,将想法进一步完善。学会用草图表达思想过程,思维应当形象化的成为图像,纸面上的语言。通勾勒出的对象来记录自己的思考。草图的方式的记录有文本和图形两种,训练要求图文结合的方式。因为文本是概念的、抽象的,反映理性思维的演进,而图形则是形象思维的展现,二者结合,可全面展现思维过程。

3.思维导图强化逻辑推理

逻辑好的同学,往往善于归纳总结,把复杂包裹起来,把整理后的闪光点暴露出来,就像集线器,把各种线索都收纳到盒子里,把重要的插头暴露出来。我们的训练无非是将逻辑推理能更好的整理出来,思维导图训练则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是最简单又最有效的思维整理方式,也是应用最广的思维工具。维导导图能将推理中的逻辑关系整理得非常的清晰,包括前后的顺序,从属关系、包含关系等,思路也将在绘制中一步步明朗出来。

4.设计思维与创意提升

“设计思维”滥觞于诺贝尔奖得主司马贺(HerbertSimon)1969年的经典著作《人工科学》。这本书更多地将设计定义为一种思维方式,而非现实过程。对设计师来说最重要的是“思考”,从不同角度思考的能力,思考如何改变现状,多思考“如果这样”会产生什么效果。如果建立在开放式基础上的设计思维和创意对设计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因为对任何设计来说,它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都需要思维、需要创意。“设计内容”的形成始于思维,把思维系统化、逻辑化后就晋升为创意,进而才会有设计的产生。

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育过程中培养的目标要求学生必须要对现实对象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独特的理解能力,具备视觉审美的表现能力,所有的训练形式都是为了“脑洞大开”,学生也要多看多想,疯狂吸纳,充分理解设计理念和创作思维,把看到的优秀作品整理,分类,贮存。同时训练的过程中还需要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乐于探究的质疑精神,以及搜集信息与整理信息的能力。

作者:林家立 单位:江汉大学设计学院

第二篇: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教育探讨

摘要:与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相比,艺术设计教育是略有不同的。艺术设计教育是由过去传统的艺术教育为基础,逐渐演变出来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艺术设计教育演变的过程中,伴随的是我国工业文明的发展,所以换句话说,艺术设计教育算是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自以来,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为此在不少的高等学校还形成了一门独立的专业与教学体系。而艺术设计教育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在综合性大学当中的发展更是迅猛。本文通过对艺术设计教育目前的现状来分析其在综合性大学当中的应用,以及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综合性大学;应用

0引言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近几年的教育变革给我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变化,而艺术设计教育作为新时代的产物,近几年的变革为其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现代艺术教育是在1950年左右诞生的,自以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虽然说我国的现代艺术教育的发展相比西方是较晚的,但是目前也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学科专业齐全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教学体系。而在综合性大学当中,艺术设计教育更是得到了不小的发展。

1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20多年的发展历程当中,艺术设计教育经历了从过去的工艺美术当中变革,吸取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对国外优秀的教育体系进行借鉴,其已经逐渐的发展至成熟。只是尽管如此,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1]虽然说我国的艺术教育已经发展至成熟,但是成熟的方向却是存在缺陷的,目前我国不少综合性大学当中的艺术设计教育针对的仅仅只是对专业设计师的培养,忽略了对广大受众、艺术消费者的作用,在这一方面其还需要进行改进。

2艺术设计教育在综合性大学所存在的问题

综合性大学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大学来说,其所拥有的学科种类是多样的,基础的、公共的、人文类的,除此以外其所拥有的教学设施和教学体系也是较为完善的。因此综合性大学的教学优势是比其他的大学所不能比拟的。但是艺术设计教育在其当中的应用依旧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2.1学校中艺术氛围差

对于综合性大学来说,校园的艺术文化氛围建设是衡量其综合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中国的艺术教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在其前期的发展过程当中,艺术设计教育由于受到过去传统美学的限制,不少的大学将其等同于艺术教育,而艺术教育的教育宗旨则是以培养专业艺术人才为标准的,在过去的艺术教育当中,其所注重的是精英教育,而这种的精英教育却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的,而这一种缺陷却是导致我国的传统艺术教育向三方面发展,这三方面为:绘画、唯美以及单科。艺术设计教育是需要艺术氛围的培养的,如果艺术氛围缺失则会导致很多的问题。在我国不少的综合性大学当中,其艺术氛围是不够的。这也就导致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存在着阻碍。

2.2看待艺术类专业的眼光落后

在建国以前,中国的社会动荡不息,艺术的发展也因此受限,过去传统的中国画不能够完全的将我国人民的生活反映出来,因此当时我国的知识分子所选择的、借鉴的则是西方的文化与艺术。建国以后,我国社会得到了稳定,艺术设计教育也得到了不小的发展,只是由于我国受到当时思想的影响,现在的人在看待艺术类专业的眼光依旧还像过去一样,导致艺术设计教育在综合性大学当中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2.3艺术类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是自1999年开始实行的扩招政策,也正是那个时期,我国各类大学才开始纷纷设立艺术类专业。目前我国设立艺术类专业的学校大概有800多所,专业种类也是多不胜数。但是由于艺术类专业所需要的是一对一的教学,开设学校的数量以及专业的种类是够多了,但是师资力量的问题则是逐渐的突显出来,尤其是在综合性大学当中,艺术类的师资力量更是薄弱。这也就导致艺术设计教育在综合性大学当中的发展受到限制。

2.4考试制度的制约

中国一直以来所实行教育考察制度都是考试制度,任何一所大学挑选人才的标准都是以学生的高考分数为基础的。正式因为如此,我国中小学校由于受到升学率的压力,在艺术教育方面基本上都是围着高考转的,在高考之前,学生们的艺术教育大多都是以培训班为主的,而各大高校当中,艺术类教育所需要的分数是专业分与文化分相结合的,在文化分上的要求就相对要低一些,长期以来在我国也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某一程度上是制约了我国艺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的。

3解决措施

3.1增加校园艺术氛围

综合性大学是以传送复合型人才为主的,目前大多数较为出名的综合性大学都设立了艺术类专业。近几年,我国在科技、艺术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综合性大学作为为我国传输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基地,为了更好的培养出艺术类专业人才,首先必须要创立一个活跃的艺术氛围,多开办一些艺术交流会,加大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3.2加强师资建设艺术设计教育

若想要在综合性大学当中得到发展,那么就必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只是由于受到我国目前教育制度的影响,导致我国目前报考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大多都是在文化课上存在着一定困难的。那么这也就要求各综合性大学的师资力量要更强大。例如:各综合性大学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科学的教师管理体系,对艺术类的教师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拔,再就是需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未来的艺术教育做准备。

4教学方法变革进程的掌握

艺术设计类课程由于要紧随时展的趋势,所以变化性较强,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具有时代性、创新性,能够实时更新知识。用以传递到学生,使学生能更快更好的应用新知识,不至与社会脱钩。同时也要求教师要时刻思考教学方法的变化现在的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应从告诉学生结果向启发学生思维的方向转换。在设计教育进行初期,对于设计知识的汲取大多只能从学校进行,大部分学生没有其他渠道了解设计知识,所以当时的教学方法多是要“授人以鱼”,但是现在的学生有更多的角度去通晓什么是设计,也看了很多优秀作品,掌握了多种设计手法,所以教学中要传递的将不仅仅是什么是设计,而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转换学生的传统思维,使得教学行为向“授人以渔”方向转化该教学行为的变化,要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上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考察也是从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正确的设计思考方式上入手。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艺术设计教育在综合性大学当中的发展还存着一定的缺陷。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是越来越大,这也就要求我国综合性大学加强对艺术类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本文针对艺术设计教育目前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发展策略,希望能为大家带来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周利群,吕晓萌.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协同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之都创意•研发中心”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6:95-98.

[2]宋博.艺术设计中国梦有多远———对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现状思考[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09:163-165.

[3]杨静康.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双导师制”的创新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21:168.

[4]黄永健.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理念的比较与思考[J].现代装饰(理论),2016,03:283.

[5]王威.浅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促进[J].知识经济,2016,09:81.

作者:吴倩 单位: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第三篇:艺术设计教育学生为主体AIDMA法则思路

摘要:AIDMA法则最初并非出现在教育领域,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使得AIDMA这一营销法则具有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指导性意义。在这样的教学改革大背景下,在艺术设计教育中运用AIDMA法则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成为可能。本文介绍了AIDMA法则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适用性,分析了AIDMA法则在艺术设计教育中运用的积极意义,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AIDMA法则运用于艺术设计教育的举措:任务教学法、对比教学法。

关键词:学生;主体;AIDMA法则;艺术设计教育;运用

AIDMA法则其实是Attention、Interest、Desire、Memory、Action五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组合,这一法则最早在1898年由美国E•S•刘易斯先生最早提出,出身广告界的刘易斯先生提出AIDMA法则最初针对的是商业营销行为中的广告促销原则。即消费者从接触到广告或营销资讯信息开始直至最终发生购买行为之间会经历五个阶段,分别是:注意到广告或营销资讯——产生一定的兴趣——有一定的购买欲望——对广告或资讯内容形成记忆——落实为具体的购买行动。广告界或营销业应用AIDMA法则的实质是将消费者作为核心与主体,而媒介、广告主体或营销策划等则是强力主导,通过解构消费者心理促成实际购买行为的落实。

1AIDMA法则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适用性

从广告或营销界应用AIDMA法则的特点不难发现,这项法则应用并起效的过程实际是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落实到购买行为的过程,如果概括一下则可以形容为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从这一层面讲,AIDMA法则其实并非仅仅局限于商业行为的广告和营销范畴,而是可以推而广之,如延伸到教育领域。如果说商业营销和广告行为中运用AIDMA法则的对象分别是消费者与广告主、营销策划,那么AIDMA法则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对象则是学生与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预设的教学形式与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再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形成记忆,最终得以落实到实践层面。以上五个步骤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实现过程在本质上与AIDMA法则应用于商业营销、广告行为的原理有着异曲同工的契合。尤其是对于那些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需要将书本知识落实到实践操作层面的应用型专业,如艺术设计等,AIDMA法则对于培养此类应用型人才具有相当的适用性。

2AIDMA法则在艺术设计教育中运用的积极意义

在AIDMA法则框架内,教师不再是学习过程绝对的权威、唯一的焦点,而是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辅导者而存在。学生则不再是传统教育模式下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主人。教师遵循AIDMA法则开展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于简单机械的理论知识的照本宣科,而是必须锐意改革,着力设计可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形式与内容。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以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后形成有效的知识记忆。最终得以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取得一定的实效。

3以学生为主体的AIDMA法则运用于艺术设计教育的举措

3.1任务教学法

对于选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能够引起他们足够注意的不外乎艺术作品、设计方案等结果、成品。而这一应用型专业的教育目标也恰恰在于培养未来职场上合格甚至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以创作出令各方满意的艺术设计作品。因此,将教学过程设计为模拟的工作任务不失为一种形象生动又适用于AIDMA法则的教学新模式。以室内空间艺术设计教育为例,为避免传统课堂教学容易产生过于抽象、枯燥乏味等问题,教师可以尝试将教材上既有的理论知识与现实行业中的策划、方案等工作任务相结合,采用模拟工作任务的教学形式创新教育手段。例如,按照从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等原则将室内空间艺术设计分为住宅类设计、办公类设计、餐娱类设计和酒店类设计等,既可以参考借鉴已有的企业方案,也可以借助校内外实训基地平台与企业展开合作式教学。

具体的教学步骤可以分解为:第一步,为学生展示现实中比较成功的设计案例或者带领学生深入到工程现场,通过与真实职场中艺术设计内容的近距离接触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具体形象。让学生对于即将接受的“任务”教学形成初步概念,也引起学生对未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足够的注意与兴趣。第二步,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和已有的实践能力水平将预设的“任务”细化为若干目标方案,再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其中一种方案。以住宅类室内艺术设计为例,分组后的学生即相当于现实职场上的设计师团队,教师可以先给学生适当的提示信息。例如,针对不同住宅形制收集潜在使用者基本信息、根据基本信息进行初步设计、初审通过后利用CAD或其他软件工具完善整体设计图、进行最终审定等。第三步,教师针对各组初稿提出意见或建议,学生据此搜寻教材或网络资源等进行进一步细化、优化。同时,初稿反馈回来的信息有助于学生固化已经学习了的理论知识,并且针对初稿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既有知识体系中的漏洞与不足,从而在记忆中强化与修正理论知识储备。

3.2对比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并未脱离出AIDMA法则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原则,同样是强调学生为主体并突出在激发学生关注度和兴趣基础之上的理论联系实际,只是这种教学形式更加适合于那些历史悠久的艺术设计专业中,如陶瓷艺术设计。应用AIDMA法则开展对比式教学的一大突出优势在于,能以较短的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例如,传统青花瓷茶具和现代“糖果色”茶具的对比,又如古人十分喜爱的紫砂壶小口鼓腹的标准形状面对现代陶瓷制成“万圣节”鬼脸南瓜灯。一个是严格对称、精致典雅,另一个则刻意变形、古灵精怪,二者几乎形成一种造型艺术上的强烈“冲突”。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都能为受众带来别样的艺术美感。

4结语

AIDMA法则作为诞生于商业营销领域内的实用理论在传统广告设计与营销策划工作中起到过强有力的助推作用,而此法则将消费者置于中心环节、主体地位的特点又使法则本身在适用范围上具有了相当的延展性。例如,将之应用于教育领域。AIDMA法则的应用则使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开端则是激发起学生的关注与兴趣。这样的变化不仅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最终落实,更能促进教学理念的进步和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明清.AIDMA法则观照下广告译语的美学等效[J].外语学刊,2010(02):135-137.

[2]刘德寰,陈斯洛.广告传播新法则:从AIDMA、AISAS到ISMAS[J].广告大观(综合版),2013(04):96-98.

[3]陈钧.基于AIDMA法则下的报纸广告图文信息设计[J].青年与社会,2013(01):206-208.

作者:张赛娟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第四篇:艺术设计教育现状探析

摘要:本文从基础课程体系设置、教师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方面着手,并以西方成功设计教育模式做参照,从而探索性提出解决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问题方法,或许对正在进行的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进而提升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水平,加速我国设计教育美好未来的到来。

关键词:工作室制教改创新

1序言

关于目前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理念怎样与时俱进,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是否落到实处,现行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怎样改革才能适应时代对设计人才的需求的问题,作为一个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我想就当前设计教育现状与对策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2合理架构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式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考虑到设计专业本身的特点,调整目前专业性质不明确的尴尬局面,彻底地摆脱传统大美术一统天下的单一思维惯性,旗帜鲜明地彰显出设计专业的目标要求与任务。基础课程设置方面:一是针对设计专业要求更多的记录与快速表达创意思维的能力,加强手绘速写、默写与创意表达、短期素描作业训练;二是彻底改革以光影素描为主的长期素描作业的教学设置,除了已经开设的结构素描课程,还应该加大联想素描课程比例,空间想象与拓展思维训练成为设计素描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彻底降低光影素描呆板又耗时的长期素描作业训练模式。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一是加大通识课程与选修课程比例,培养本科教育以宽基础、注重综合素质为主的教学分针,改革传统的基础课程过早划分专业的单一课程设置模式。

大一大二的学生通过两年的通识课程的学习,基于自己兴趣和爱好来选择下一步的专业方向。这样的专业设置对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最有帮助。这样的课程设置可以借鉴德国早期的包豪斯,以及乌尔姆设计学院教学模式,待基础课程结束以后,学生再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二是高年级阶段的课程学习尽量与社会实践结合,学以致用。虽然现在设计专业已经开设有市场学、广告学、社会学、设计管理、营销学等课程,但设计毕竟是一种市场行为,设计作品就应该是成品,要接受消费者的检验,不应该只是纸上的效果图,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战中消化和吸收知识,将书本知识、课堂知识转换为实战经验,带着实践的疑问返回教室寻找答案,这样的亲身实践得来的知识将终身受益,活学活用也是我们设计教育的根本原则,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更能体会“设计目的是为满足大众需要”这样一个有关设计终极使命的实质涵义。

3教师的双师身份

要做到课堂与实践结合,就必须要求我们的专业老师除了是一名在讲台教授书本知识的教师,还应该是一名开设有设计工作室的设计师,在课程教学的时候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设计项目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案例带动教学开展,让案例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双师身份更有利于课程的开展与延伸,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更要参与社会实践。在目前的高校体制下,可以邀请社会中的设计师走上讲台担当教师这个职责以满足双师身份需求,他们具有丰富而生动的设计案例分享给学生,这些鲜活的设计故事比起死板而单一的教科书更具有说服力,学生也更有学习兴趣和学科方向感,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但这样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首先必须考虑到优秀的设计师并不一定就是优秀的传业解惑的教师,一名动手能力超强的优秀设计师或许一开始并不是一名口头上能系统阐述出设计理念的教师。

一方面教员稳定性是一大难题,苦于身份的认证以及职称评定等过多的制度规则下面的“游戏规则”困扰,人员的流动很大,这样的人员变动对于系统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管理不是很有利。另一方面处于业务繁忙之中的设计师就有可能不能准时按照教务安排进行开课,这会造成教学任务的延误。其次教学课程内容开设时间段与设计案例进度并不一定就是那样完美地吻合;按照教学大纲一门课程的设置时间段是有一定限制的,也许真实的设计刚刚开始,课程就该结束了,因为真实的设计进度与内容具有太多未知性;这样排课以及教员的选择在实际运作中难度实在不小。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减少在职教师的工作量,让苦于应付教学与工作任务检查的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参与社会实践,有属于自己的设计工作室或者进入设计公司挂职实践。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科研转换为生产力,不能仅仅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教书匠。另一方面在学校开设工作室教学模式,保障教学任务顺利开展。

4工作室教学模式

今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工匠精神”。艺术设计教育界也提出“重返工艺美术精神”的理念,特别强调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什么是真正的包豪斯精神,设计品必须具备人文价值因素,我们从德国、日本设计院校十分重视学生手工能力培养中得到启发,将实行工作室制度作为设计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可以完美解决教学与实践脱节的弊病。“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是工作室制度的目标与主旨,工作室制实行导师负责制,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与科研目标,将产学研完美结合,既满足教师自己学科特长与研究方向,同时结合教学任务带动课题的开展和学科的发展,综合各个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将基础阶段的知识点融入具体实践与真实案例之中。

工作室制具有可选择性、融合性、互动性、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征。一方面通过学生跟着导师学设计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实践中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对知识的灵活性与实践性有更充分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学生自主选择老师模式,对于老师改善教学质量、更新教学观念、加强业务素质、促进教学体系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竞争力也是大有帮助。进而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深化,将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促使教师关注最新教育资讯,更新知识结构,加强自身竞争力。学生在实战中成长,深刻体会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加深;同时在实战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专业自信心,对未来职业规划与人生目标有了更直接更准确的了解与定位。很高兴的是重庆交通大学马蒂亚斯国际设计学院在德方马蒂亚斯教授为代表的资深艺术设计教育专家的主导下,进行了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在一二年级基础阶段实行“通识教育”,到高年级采用“工作室制”,由学生根据自己特长选定未来从事的设计专业,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导师工作室,从而进入高年级阶段的设计专业学习。

5艺术设计教学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进步,电脑的普及以及新技术发展,设计逐步走向技术化,像3D打印技术已经逐渐深入到后期制作与完成中,交互式UI技术日渐成为所有设计产品呈现给受众的快捷方式,然而个性化的体验要求设计师多层次、多方位地提供更多样的选择模式,具有个性化和风格化的设计更容易获得用户的认可,这就要求我们设计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鲜明的个性。设计的本质是创新,设计创新源于设计的创新性思维。与众不同的思维以及独特的角度更能获得设计上的成功,标新立异对于设计师不再是贬义词,而是最大的嘉奖。针对学生作业中的新颖而独特的想法,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学生在这种激励创新环境下成长,将非常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养成。

设计教学中的课题互动,课题点评正是培养学生创新力和想象力的途径。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立足于自身特长,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爱好与观点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针对同学的设计作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及改进措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样的行为习惯目前对于中国的学生是最不擅长的。另一方面教师注意倡导和保护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不要急于将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化表达与观点,善于发现其中的闪光点,挖掘他们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独特的个性风格,给予学生个性自由成长的养分和空间,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尊重学生独特的完成专业风格,这对培养学生独立的个人风格和独具魅力个性非常重要,在德国的设计教育中是特别注重这一点的。

6教学方式应力求生动与互动好的授课方式

能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趣的话题,与学生亲身经历相关的话题,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课程的设置上,找到学生兴奋点,让学生轻松进入,然后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延伸并加以提升,这样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最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在教学过程中,用轻松的口吻讲枯燥的理论,同时结合自身设计实践故事进行分析讲解;还要多多剖析实际设计范例,特别是在分析案例时,教师不要一人唱主角,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来点评别人的设计,好在哪里,不足在什么地方,这样采用多提问方式教学,当同学有独特见解时,让全班同学给予鼓励的掌声,甚至可以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所以作为设计专业的教师在课堂上加强引导与鼓励同学积极发言,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与点评,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就需要教师营造出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自己态度要做到和蔼可亲,平和的语气,诚恳的姿态,热情的指导,都是学生敞开心扉的前提,学生可以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展开讨论,甚至是争论都是一种民主的学习状态。

7结语

新时代、新技术赋予我们新观念,当代设计教育也需要发展。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起步很晚,但发展很快,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是可以理解的。只有清楚地认识到目前设计教育的现状以及问题严重性,我们才可以有的放矢地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才能使学科的建设走上正轨,才能担负起市场对设计人才的庞大需求的任务。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设计教育必须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方面,并始终以此为目标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我们的设计教育才会桃李芬芳,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G.马蒂亚斯.“局外人”对1990-2005年的中国设计教育的思考[J].包装&设计,2005(5).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余强.设计艺术学概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4]谢海涛.从中德艺术设计教育的差异看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J].装饰,2009(1).

作者:刘耘非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马蒂亚斯国际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