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传统吉祥图案与现代艺术设计理念整合

传统吉祥图案与现代艺术设计理念整合

[摘要]传统吉祥图案及其蕴涵丰富的文化元素和审美理念是现代艺术设计一种重要的创造基础和艺术资源。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悠久审美智慧的凝聚,彰显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与艺术魅力。传承与发扬传统吉祥图案中的美学思想、艺术原则以及设计方法,并把其中国元素、文化理念融入现代设计教学之中,创作出具有个性化、时代性乃至世界性的作品,不但能够提升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教学、科研水准,而且能够重塑中华文化艺术精神,推动我国艺术设计事业的当展与创新。

[关键词]传统吉祥图案;现代艺术设计;理念整合

伴随人们物质生活、精神世界的生成与发展,图案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化记录方式也随之产生并日趋丰富和完善。传统吉祥图案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艺术工作者千百年来生活感悟和审美智慧的结晶,是人们遵循一定的观念、章法、格调及韵律,在建筑、器物、绢帛上用线条描绘、色彩渲染、图样饰纹等形象化地把握生活世界的艺术方式。在传统吉祥图案所涉猎的众多题材之中,“福、禄、寿”类的吉祥图案,是民间流传甚广和喜尚有佳的题材,人们通过吉祥图案的制作和布展以表达自己的生活观念、价值诉求和精神信仰。例如,根据《尚书•洪范》的文化释义,所谓“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国语•晋语四》中亦有“亲有天,用前训,礼兄弟,资穷困,天所福也”的表述。

关于寿、禄之义理,古文献中也多有诠释,如《论语•雍也》曰:“智者乐,仁者寿”;《汉书•董仲舒传》:“善治则灾害日去,福禄日来。为政而宜于民者,固当受禄于天”。内蕴上述“福、禄、寿”理念的传统图形、图案、印刻、雕塑及其图册可谓卷帙浩繁、异彩纷呈,但不管其思想观念、精神意境以及艺术形式如何隽永深邃和精巧多样,最根本的还是源自广大民众真挚而深切地对“美善相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可见,作为吉祥观念的物化形式,传统福禄寿图案不仅承载了民众禳灾纳吉的美好憧憬与心愿,同时也蕴涵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象、构形观念、造型技巧和艺术风格。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传统图案的设计元素。

赋有传统图案元素的现代艺术设计作品,既让人感悟到传统艺术的气韵,又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特别是传统吉祥图案的文化寓意更有助于现代艺术设计作品葆有其应有的生活理念与民族个性。

一、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文化寓意是其造型的关键。“福、禄、寿”传统图案蕴涵的吉祥意味同样适用于现代艺术设计,适合于传达现代人的审美意向和设计理念。例如作为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设计图案,就是将中国礼乐文化传统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的典范。福娃的构型与创意紧扣奥林匹克主题精神及五环标志,来源于中国历史悠久的乐感文化和幅员辽阔的山川江海,其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每个福娃都有一个寓意深刻的称谓: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在中国,叠音名字是对孩子表达喜爱的一种传统方式。当把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你会读出(谐音)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北京欢迎你”。

“福娃”的原型和头饰蕴涵人与海洋、森林、火焰、大地和天空等的手足情深,每个娃娃都表征着一份美好的祝愿:欢乐、繁荣、激情、健康与好运。由此可见,设计艺术与传统文化之间具有内生性关联,艺术品本身就是一个流动、包容和开放的谱系,其内涵与精神则是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晶。中国设计艺术的发展与创新自然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底蕴、中国元素的滋养和民族精神的支撑。传统吉祥图案题材多样、简易直观、富于变化,容易引起观赏者的审美趣味(感兴),它不仅具有艺术装饰的美学功能,又具有文化传承的艺术作用,此种功能与作用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尽管在一些人看来,适用于传统吉祥图案的审美艺术法则已时过境迁,难以适应现代艺术设计要求,然而它对于提升现代设计者的创作意向来讲,传统审美艺术法则非但不会成为现代设计者的思维禁锢,反而会使其不断从传统中浴火重生和开出新意。也就是说,我们应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传统,“抛弃传统应该看成是新事业的一种代价;保留传统则应算作是新事业的一种收益”。传统中仍有活力的东西,或者说某种“实质性传统”值得保存、积极培植和精心保护,并将其作为有价值生活的必要构成部分。

这对于现代艺术设计而言,传统吉祥图案仍不失为一种“有活力的东西”和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尤其在追求“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当下,恰当地融入传统文化内涵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应用与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可以想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总体推进,传达“福、禄、寿”吉祥寓意的传统图案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必将会起到愈来愈积极的促进作用。“艺术设计”(含广义的艺术设计理念与实践)在为人们营造一种新的美艺性生活的同时,实质上其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新文化的创生。传达“福、禄、寿”意涵的吉祥图案已然构成了中国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艺术设计的传习者和从业者要不断挖掘本土文化精髓,创新民族传统艺术形式,把代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的审美理念及其成果转换成现代的形式语言,并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之中,创造性地转化为某种艺术设计符号,真正推进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

俗语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如能真正把传统吉祥图案所蕴涵的“福、禄、寿”等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传承与发扬传统图案的审美思想、吉祥寓意以及造型方法,即在传统图案构型的基础上,取其文化风骨与艺术神韵,就一定能够创作出葆有民族文化底蕴、彰显时代精神和兼具国际水准的个性化新作品。

二、加强传统艺术设计教学理念与现代艺术设计发展形态的融通

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图案描绘与创作不仅可以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及其实践的资源与动力,而且对传统图案文化意蕴与艺术活力的挖掘和开发,也必将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甚至引领现代艺术设计新形态的发展与完善。

(一)完善现代艺术设计的教学理念

众所周知,受到现代主义美学思潮与技术理性主义审美思维的双重影响,使得现代艺术设计形态不断朝着艺术与科技紧密结合的路向发展———例如瑞士的柯布西埃以其力作《走向新建筑》,把现代主义艺术设计运动推向极致———以至于在艺术设计领域出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对峙或冲突,甚至出现以现代消解或否定传统的现象。但反过来看,即便现代性设计思潮涌动于整个生活世界,但传统艺术设计思想、传统艺术设计教学理念依然远未丧失自身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正如德国格蕾特尔•阿多诺所言:“当今没有一位艺术家会幼稚到如此地步,即完全沉湎于现代艺术那以技术为重的做法。这种以技术为重的做法将会把目的(即艺术作品)倒卖成它的生产手段和方法,这便映现出崇拜手段的不良社会倾向———即为生产而生产、为充分就业等等———因为对人类来说,合理的社会安置这一目标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就此而言,自觉加强传统艺术设计教学理念与现代艺术设计发展形态的紧密结合,既是现代艺术教学实践的需要,亦是艺术设计学科本身的规律使然。鉴于此,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对传统吉祥图案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规律的理解和掌握,一方面通过传习传统(吉祥)图案的统一与变化、节奏与韵律、比例与权衡等形式美规律,提高学生对图形、图案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以及审美境界,促进学生创作灵感、创意思维的萌生与养成。另一方面诉诸现代艺术设计技法激活传统图案内蕴的艺术气质和文化精神,实现“中华文化元素”与“西方文化精神”、“传统美学气韵”与“现代艺术风格”有机融合,从而避免因学生在艺术设计理念上盲目效仿西方现代主义的思潮、风格及其技法手段,而导致的在图案创作主题和内容上缺乏文化底蕴、社会历史感和民族风情之困敝。

(二)促进现代艺术设计形态的健全发展

近年来,国内外艺术设计形态都表现出注重视觉传达的倾向,追求一种可视性效果。然而这种倾向或情形是值得反省的,即艺术设计究竟“能看出”或“应传达”什么?正如梅洛•庞蒂所言:“眼睛不仅仅是眼睛。看,要胜过‘看’本身很多。看也是感知,看,就已经在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让人思考。”[4]99同样,勒内•马格利特也发现了一种“潜在的可见性”,这种可见性不是由视觉确定的,“能够看和能够被清楚地描述的东西,其实是思想。

如果我们能够从现代设计的角度去重新审思我国传统吉祥图案,这显然是个新的机遇和挑战。科技进步给艺术设计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新领域,也由此产生了关于艺术设计的新思想和新要求。例如,在艺术设计上,“视觉”与“思想”究竟应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增强艺术设计的自我意识和文化自觉?怎样在每项具体艺术设计创作中,不时做到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不断审视或重构自己作品的意义?如何使传统图案吉祥寓意在自己的艺术设计中合理渗透、转化和创新,等等?对这些问题追问与求解,实质上是实现传统艺术设计图案及文化韵味与现代艺术设计发展形态相融通的关键问题,也是我们在教学、研究及创作实践中如何努力追求和参透那个真实具体之“思想自我”的问题。进而言之,“艺术的任务在于用感性形象来表现理念,以供直接观照,而不是用思想和纯粹心灵性的形式来表现,因为艺术表现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理念和形象两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所以艺术在符合艺术概念的实际作品中所达到的高度和优点,就要取决于理念与形象互相融合而成为统一体的程度。”

为此,我们认为,不论是传统的、民间的图案还是现代的艺术设计,都将随着人类各种优秀艺术理念及表现形态的彼此借鉴、交互融合而不断发展创新。这不仅是艺术设计本身发展的内在逻辑,亦是传统图案创作与现代艺术设计互动互成之辩证发展的实践根据。各个民族传统文化无限的审美内涵,将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与感念,从而使其不断超越自身并富有跨时代的意蕴。

三、提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质量与教师综合艺术修养

传承与发扬传统吉祥图案中的审美观念、构形原则以及设计方法,并把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美学思想、艺术理念融入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之中,不但能够提升高校现代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准和综合艺术能力,而且能够重塑当代中国文化艺术精神,创作出具有个性化、时代性乃至国际性的作品,推动我国当代艺术设计事业的发展与创新。

(一)拓展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与科研视阈

高等院校的科研(包括教研)活动是高校整体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具有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具体来说,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从事专业教学的同时,更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应用和检验自己相关的科研成果,以实现学术研究与课堂实践的良性互动。从目前来看,我国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尤其是高等艺术院校有较完备的教学体系和科研基础,可以有效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提高高校艺术专业教师综合艺术修养。特别是,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和多数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对传统吉祥图案与现代设计理念整合研究都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和转化好这种资源优势,切实通过传统吉祥图案与现代艺术设计的整合性教学和研究,来拓展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科研视阈,扩展艺术设计创作思路,进而优化现代艺术设计课程的资源和效果,使艺术设计在教学内容、学术造诣和实践创作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实效性和竞争力。

(二)加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与学术特色

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和新型艺术设计材料及方法的应用大大完善了专业教学内容,丰富了专业教学模式,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探索领域。同时,一定程度地解决了以往艺术设计专业常规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单调乏味的弊端,为专业教师赢得了更大的教学动力和创作空间。传统艺术设计的教学因设计理念、设计材料的限制而存在诸多设计上的“短板”或“瓶颈”,致使教师和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资源和狭隘的学术视野下很难开展多元化、创造性的教学研究和创作实践,而“民族与世界合璧”、“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艺术构思和实践,打破了以往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和设计方式,使得艺术设计免受文化时空因素的影响,给教师和学生以更多的艺术创作思路与热情。通过采取立项的方式组建专门的教研、科研小组,对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和新型艺术设计材料及方法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准与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设计能力。进而不断加强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理念、新型艺术设计材料及方法与中华传统图案的研究和教学内在结合,返本开新、锐意进取,促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内涵发展、质量发展和特色发展”。

(三)优化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师资结构,提高教师的艺术鉴赏力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优化的核心任务,组建一支宽视野、厚学养和高素质的学术梯队是艺术设计专业提高教学、科研双向标准的重要前提。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的同时,不断培养、提升专业教师的艺术鉴赏力与审美能力也是亟须和必要的,两者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葆有持久的活力和发展空间。这就要求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具有一种双重的作用:“他以自己的人格和个性激起学术的热情,同时创造具有更广泛的知识和更坚定的目的的环境。他的作用是避免浪费,而浪费在生存的较低级阶段是自然的进化方式。根本的动力是对价值的鉴赏,是对重要性的认识,这在科学、道德和宗教中都是一样的。使个性与超越自我的东西融合,需要各种形式的疑惑、好奇、尊敬或崇拜,以及各种形式的强烈欲望。这种对价值的鉴赏为生活增加了不可思议的劳作;若没有这种鉴赏,生活将回复到比较低级的消极状态中。这种力量的最深刻的表现是对美的鉴赏,对已实现的完美事物的审美能力。”

为此,在相对的意义上,为增进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和新型艺术设计材料及技法的应用研究,就应促使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适时引进或培养本专业优秀人才,从而优化原有的师资队伍,努力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重组。而要深化对中华传统图案的教学与研究,则要注重本专业教师自身的艺术修养,提升教师的文化底蕴、审美人格和审美鉴赏力。而更为重要的,是使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理念与实践、传统内涵与现代气质、技法与思想、知识与修养等方面均得到双重塑造和综合提升,以促进当代艺术设计教学与研究的深入,更好地适应未来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需求与挑战。

[参考文献]

[1]对“福娃”构型的解读.

[2][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M].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德]格蕾特尔•阿多诺.美学理论[M].王柯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法]米歇尔•福柯.这不是一只烟斗[M].邢克超,译.南宁:江出版社,2012.

[5][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6][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作者:马林兰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