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公共艺术与城市景观探析

公共艺术与城市景观探析

摘要:公共艺术作品通过艺术介入城市空间,使现代城市景观在形式和精神内涵上都得以新的延伸,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景观中的一部分,其创作过程中必须保持“场所精神”,以及把握四个原则:以人为本、公众参与、情景交融、延续与创新。

关键词:城市景观;公共艺术;场所精神

在当今社会里,城市环境景观不仅仅有空间展示的作用,更需要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实用环境,同时景观空间作为艺术信息的传递载体,具有现代构成感的审美价值。城市的景观环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人们的日常生活多半在公共空间的环境中进行,城市中的不同景观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城市的整体景观。而公共艺术则恰恰有助于塑造一个凝结着现代审美认知、体验、经验和评价的情感信息的城市景观环境,使城市人在体验空间的同时与其交流、沟通。本文对主题的阐述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公共艺术定义的简述,其次是公共艺术在景观空间中的表现与作用,最后是城市公共艺术创作中的基本原则。

1公共艺术的定义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现代化城市不断崛起,其中,城市现代化更是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对生活空间的改造能力取得了更大的进步和自由。城镇市民阶层的扩大,市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急速增加,要求艺术作品应适当地走出美术馆、走出工作室,从高端私人空间走进大众公共空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国家率先出现了一些与传统城市雕塑和景观艺术在观念上有所区别的作品,它们的基本含义皆为: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以表达公众意志、体现公众价值、呈现公众和城市文化为目的的这类艺术作品,被称之为“公共艺术”。如今,公共艺术作品作为构成空间景观的一部分,通过对空间物质形象进行的视觉化综合的艺术设计,营造出具体城市景观的独特气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实践中的进行与积累,公共艺术的定义与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发展中,公共艺术的概念范围将越发广泛。并且,在具体的国家区域中延伸出更符合当地具体人文政治背景的概念内涵。但毋庸置疑的是,公共艺术必须永远围绕“公众”“公共”“艺术”三大关键词。

2公共艺术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及类别

公共艺术是由艺术家以公众为主体,以公共资源为媒介,在公共环境中完成的由公众参与的艺术作品,它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最直观、最显著的载体。公共艺术应当与景观和谐共存、融为一体并产生共鸣,使民众流连忘返,能够满足委托方、民众和艺术家的共同愿望。优秀的公共艺术可以连接城市的历史与未来,增加城市的记忆,讲述城市的故事,满足城市人群的行为需求,创造新的城市文化传统,展示城市的友善。根据空间环境与作品间的互动关系,可以将其分为三个主要类别:第一种,对环境进行点缀的公共艺术。即选择独立性的艺术作品,这时应考虑其尺度、色彩、质感、体量等视觉因素是否呼应于实地环境,对其并存的环境起到点缀作用。第二种,具有特定文化性的公共艺术。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根据当地的生活习俗、文脉联系和历史特性等来塑造作品,以反射、和谐的方式与实地的文化背景相对应。第三种,与环境共生的公共艺术。与环境的依存、整合关系,通过实地的观察和考量,以材质的默契、造型的呼应、比例尺度与节奏的把握,使公共艺术更好地营造出景观的环境气氛。

3公共艺术在塑造城市景观中的创作原则

在阐述城市景观中公共艺术的创作原则前,必须强调“场域精神”,公共艺术的设计与创作必须保持核心原则。挪威建筑理论家舒尔茨提出的“场域精神”理论,可以简单理解为“场所”是人类生产生活的有限特定空间,是具有意义的具体空间。这个理论说明场域的特殊性,是由特定的地理和自然条件因素以及特定的人造环境构成的,这种特殊性在体现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存在状况的同时被赋予了一种独特的总体气氛和性格。这里的“场所”有别于物理意义上的概念,而是一种可以使人们产生精神上的归属感,激发人们潜在记忆的“情感之家”。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公共艺术的设计不仅仅考虑在公共艺术品体量进行的空间表现及艺术处理,更重要的是须根据公共艺术品所放置的具体环境空间各种因素关系进行设计。一个优秀的公共艺术应与它所处的环境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空间,来表达一种在特定环境中不同价值的空间意识及各种文化内涵,在具体的景观空间中起到维系作用。因此,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区域中,公共艺术应该根据不同空间的特殊性,在环境景观中营造维系出特定的场域气氛。通过公共艺术与周围城市景观相关的空间结构,来营造具有鲜明印象、富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环境气氛。它不是对场所精神的再创造,而是对城市中特定场所精神与文化性格的凝结及维系,是对特定场所的文脉关照。在保持“场所精神”的核心下,公共艺术的创作过程应当把握以下四个原则:

3.1以人为本原则一个人来到空间中就必须寻找人的足迹,人成了社会空间中内容价值的精华。正是有了公众的需求,城市才被要求具有更有品质的城市公共环境景观。

3.2公众参与原则

从艺术家与公众的关系而言,公共艺术不是艺术家的特有物,而是属于普通市民的。公共艺术营造景观环境,就是为了让艺术融入公众空间中,让每一个人享受艺术,激发人们对空间的情感和思考。

3.3情景交融原则

公共艺术在景观中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可以是临时的;外部的或内部的;整体的或自由的散落放置;庄重的纪念碑式或平易近人的人性化诉求;大规模或小型化的;创意设计的或装饰性的。无论是何种结果,它们都具备连贯一致的品质,那就是它是特别针对景观而创作的,并与景观的背景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3.4延续与创新原则

公共艺术的创作与展开的过程,就是揭开现实生活中错误的假象、混乱的概念及扭曲的事实的过程。公共艺术要具有创新的精神,成功的公共艺术景观有助于城市的复兴和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市民生活的激情与创造力。

4结语

如今是一个社会经济条件和政治意识日趋成熟的年代,人们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也被要求需要更具品质,更有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环境的塑造以及城市的景观是体现城市品质的重要载体,必须兼具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上的东西。人们越来越呼吁城市规划、城市景观、古迹维护、复原历史风貌,这使建筑师、空间设计师和艺术家们受到了更多的挑战。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从新世纪的高度来思考的共识,探究社会与环境与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找最契合中国环境艺术的创作理念和生活空间中公共艺术创作的道路,通过公共艺术对城市景观环境的营造,艺术化城市空间,激活城市空间,激发公众对城市区域的情感思考,不断为城市营造出与时俱进的,符合社会、公众需求的现代化城市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斌,杨北帆.城市设计与环境艺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2]靳埭强.集•公共艺术国际论坛暨教育研讨会[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王中.公共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赵和生.城市景观的视觉评价[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5]姜竹青.欧洲公共环境艺术[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8.

[6]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7]吴家骅.环境设计史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8]邓承金,陈海源.关注城市公共艺术创造特色的城市景观——城市公共艺术环境设计与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2006(11)

作者:赵一静 单位:国立台湾艺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