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职院校公共艺术音乐课程探讨

中职院校公共艺术音乐课程探讨

【摘要】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音乐课的教学中,始终存在着两大难题,一是所设教学目标与学生现实学情的鸿沟;二是社会流行音乐与课本中音乐“水火不容”,冷静分析这两大难题,追溯其根源,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难题。

【关键词】公共艺术;学情分析;网络

2014年教育部1号文件《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且要求进行艺术素质测评。这一文件的发出,看似我们音乐老师迎来了属于我们专业学科的春天,就实际教学而言,形势不容乐观,再者现今社会网络信息渗透生活每一寸,娱乐综艺,歌唱节目盛行,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面临着很大的难题。

试以《公共艺术音乐篇》第二单元《美妙的歌声》部分教学实践为例,分析当中存在的难题和笔者呈示的教学策略。

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中,学生的现实学情好比一块巨大的绊脚石,而生活中的信息网络、媒体对教学的影响就像是五行八卦阵,绊脚石的存在已很难伸展开来,又遇上了五行八卦阵,更是寸步难行,笔者认为,只有正确的看待绊脚石,理性分析五行八卦阵,我们才能在教学中展开拳脚,将教学推向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从而实现美育教学。

众所周知,自从普通高校扩招,中专也就变得不名一文,生源的品质也大打折扣。客观上来看,中专生源近些年一直处于“招生链”的最底层。因此,中专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淡漠,学习态度懒散,甚至思想品德方面都需要提升。虽然诸如此类的现实学情如绊脚石,但是我们也该看到其闪光点。比如,他们对未知的充满好奇,思维比较跳跃,有活力敢于表达内心的真实,恰恰是这些闪光点有助于在课堂上被利用,容易走进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尤其是当他们进入教学情境中,我们还能开展创造性音乐创编活动。

媒体与互联网已然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娱乐综艺节目争奇斗艳,各种选秀,明星歌手的角逐,鱼龙混杂就像是五行八卦阵一般,学生都将从这些方面获取音乐相关信息与知识,而这些知识或信息,甚者学来的“歌唱技巧”不能免去精华和糟粕共存的局面,因此我们的任务又来了,在繁杂的音乐现象和作品中帮助学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音乐教育是真善美的传播,不让学生在五行八卦阵中迷失。

1.歌曲赏析教学原则

1.源于生活,表现生活。在《公共艺术音乐篇》《美妙的歌声》中,一共有五节内容,笔者将中国民歌与外国民歌归纳在一起;艺术歌曲与通俗歌曲在一类;第三类为合唱歌曲。在民歌的教学中,笔者始终在课堂上紧扣“生活”二字。让学生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民歌会有那样的强调,为什么会用那种奇怪的声音去演绎,笔者在教学生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尽全力去还原民歌的生活状态,从而使学生理解并能区分号子、山歌和小调产生的原因和各自的曲调特点。在讲解外国民歌是,也不能离开生活二字,要结合其地域性,采取对比欣赏的方式,则更容易总结出各自特点。

2.高雅不高,通俗不俗

艺术歌曲,属于音乐中相对高雅的部分,也是难以理解听懂的。但是学生能够很准确的把握音乐作品的情绪,是欢快还是悲伤,是忧郁还是明朗。笔者开始不易艺术歌曲高雅方面来谈,而是引导学生肯定赞赏他们从聆听中获得的感受,不断的让他们在学习探究过程中获取成就感。然后再去深入的讨论高雅音乐的特点,让学生明白高雅艺术并非是遥不可及,只要能认真的聆听加以死牢就能碰触。说道高雅音乐必须带上通俗音乐,尽管很多通俗音乐都像是快餐式的歌曲,但也不乏优秀作品,例如课本上的校园民歌《橄榄树》。一开始学生并不能理解作品的精神追求,因此必须要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并且在脑海中去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画面,从而引导他们去探索作品的精神追求。此外,好评如潮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等节目,也是一个良好的向学生解说通俗作品的平台,并且节目中歌曲的重新编配,给我们音乐创造性活动带来了很多启示,使其为我们所用。

结语

笔者认为以上所述只是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中的一角,教与学的矛盾以及呈现的难题会一直伴随着教育行为存在,但只要我们能够理性的面对,客观的分析,总能找到解决难题的对策。生活中不良的因素会加大我们教学的难度,但是我们也能从中活动好的一面去服务于教学,从而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逐步提升中职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及音乐的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7.

[2]廖乃熊.音乐教学法[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7.

作者:王晓云 单位:盱眙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