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当代公共艺术论文2篇

当代公共艺术论文2篇

第一篇:当代公共艺术的体现

当代的艺术非常注重公共的沟通和精神的交流,自由和交流成为对公共艺术的要求。艺术语言不仅具有其独特性,还要具有亲和力和公众性,当代公共艺术文化艺术的精神是要探求如何处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立与矛盾。因此,说,二十一世纪是公共艺术的时代。现代公共艺术的发展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首先,公共艺术的自然化,即对绿化的布置讲求自然,草地,树林,和建筑等公共设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公共艺术的自然化不仅体现在对于场地现有的自然条件的利用,还体现在对于自然生态的再创造。2007年,由查尔斯•

安德森负责设计的美国西雅图奥林匹克雕塑公园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之一,它还荣获了当年ALSA(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设计荣誉奖,设计师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有的地貌特点,利用“Z”字形道路将分离的场地联系起来,加强了城市与水体、远山的联系,“将艺术融入公共场所的同时,也将公共场所引入公园,”定义了一种新的模式。在城市和海湾的交接点上塑造了一个具有美国西北特色的、自然景观的雕塑公园,“创建了一个与城市平衡、与自然和谐、与艺术融合的公共环境。”深圳的“提香名苑”定位于“生命之岛”,将水作为主题,将不同的空间连通起来,营造出独具风情的区域环境。其次,中国公共艺术的特色化,是中国公共艺术发展的另一大特点。

在多层次与多元化的时代,公共艺术品展现出独特的文化价值,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化和艺术的象征。只有了解文化的内涵,才可以体现出公共艺术的特色。随着商品社会的发展,社会节奏的加快,信息的交换的频繁,时间与空间对人们的限制越来越弱,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加快,文化的发展呈现出趋同的倾向。出于对此的担忧,人们越来越认同对于自我文化背景的重视,公共艺术亦不能离于此道。对于特色的追求主要体现为地域化与民族化,具有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的公共艺术纷纷出现,公共艺术的发展呈现出多源性与多样性,在公共艺术的设计上注重文化的定位,在公共艺术的造型,色彩,布局上注重整体的艺术风格,因地制宜。中国公共艺术和国外公共艺术中不乏其例,目前,在我国各地相继建立了文化广场,如上海文化广场、北京文化广场、广州文化广场,杭州文化广场等,文化广场的建设涉及面广泛,需要妥善的处理好“功能与文化的综合,文化消费、文化教育熏陶、文化氛围的营造”等等关系,它的多元性与多样性一方面体现为公共艺术的表现主题,在公共环境中主题雕塑作为文化广场的主要内容体现着不同城市的风貌与文化精神,“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可表现为例如:历史文脉、传统民俗、乡土风情、源与流、宗教、童话、神话以及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以大型的城雕为例,深圳有“拓荒牛”、兰州有“黄河母亲”、西安临潼有“秦统一”、山西长治有“炎帝像”等;另一方面体现为公共艺术所采用的表现语言。如古城西安大雁塔前的音乐广场将古代公共艺术建筑与现代音乐喷泉结合起来,成为古城西安的新的视觉焦点,大连则将足球文化与公共艺术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艺术。不仅在公共艺术中,在整个艺术设计领域中对于如何体现其民族性一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有些人认为艺术发展的趋势是世界大同,艺术的民族性终将消亡,对于民族性不必强求,而另一部分人认为艺术的特点正在于其独有的特性,而民族性正是艺术的重要特性。以甘肃地区特有的彩陶文化为例,中国的彩陶文明发源于原始社会,成为当时社会文明的纪录,它所特有的原始与蛮荒成为它所独有的特性,体现其特有的地域性与民族性,对于历史的解析的难点在于如何正确地认识这些文化遗产。

公共艺术的实践需要因地制宜,精益求精,不能是简单的模仿。在进行公共艺术的创作中,首先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公共空间作品、环境和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这里的环境指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作品不仅应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而且必须成为环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应具有其人文环境,既充分考虑其具有的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与艺术特色。尽管中国的公共艺术起步较晚,面临许多问题,但中国所独有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将成为中国公共艺术发展的基础,中国的经济发展强劲、都市化进程迅速,中国的公共艺术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人本主义、人文关怀、维护环境、科技创新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成为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

作者:高明醒单位:甘肃政法学院

第二篇:公共艺术发展的特征

一、当代公共艺术的发展及审美特点

近些年全国各大城市的地铁系列壁画是材料多样性及其装饰风格百花齐放的优秀代表,有石材雕刻、马赛克镶嵌、水晶镶嵌、磨漆、搪瓷钢板、锡青铜、综合材料等多种形式,整个地铁的空间艺术充满现代感,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地铁站这一现代化建筑风格非常协调,也很好地表现了当代都市新文化的风貌。因此通过现代材料和新科技手段的综合运用,达到加强视觉审美效果的作用,其较之传统艺术,具有更多元的表现形式、更强烈的美学观感效果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大众观者、空间环境与艺术作品的审美互动。公共艺术的初衷之一便是为人类寻求自我的理想空间,是人类精神与情感寄托的载体。18世纪德国古典美学的代表人物弗里德利希•席勒就曾说过:“只有审美的趣味才能导致社会和谐,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奠定了和谐”。在对人和社会的影响方面,公共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但其传达的始终是社会和公众需要的生活体验。“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艺术中看到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亲民的作品不仅拉近了艺术家与公众、环境及社会之间的距离,还让不同层面的观者对艺术和生活的解读、认知更加真实。当代公共艺术是将人的情感理念和物质需要相融合的大众艺术,并将尊重观众想法和强调人文意识放在重要位置;同时更加关注艺术品与环境空间的互动性,环境空间能影响观者的审美情趣,而观者个体的审美感受也将作用于环境景观艺术的创作。这充分说明了环境和观者个体之间互动的重要性,当代公共艺术只有通过人、环境和作品三者之间的协调和匹配,实现情感的升华,才能更好地走进生活,并在与观众的互动中实现概念的衍生发散,体现自身价值,以达到美化环境空间以及加强观者视觉美感的艺术效果。三是艺术作品的审美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当代美学家高尔泰曾简洁明确地提出了“美只要人感受它,它就存在;不被人感受,它就不存在……”,当代公共艺术是城市精神文化的物化体现,是大众情感交流的枢纽,是城市文化魅力的展现,注重借鉴其他艺术门类并与其它学科相融合,在美化生活空间的过程中注重满足公众对艺术的审美需求,使公共艺术在观者内心产生更直接、更纯粹的共鸣,塑造出了怡人的共享空间,让大众共享美的资源。因此综合考虑规划、建筑、环境和空间条件进行创作,将艺术作品的审美性和装饰实用性相结合,才能呈现跨美学领域和全方位的艺术作品,在以全面的艺术魅力美化我们生活的同时,还能支持和推动国家经济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实现当代公共艺术的美育与美化作用。

二、当代公共艺术家应具备的艺术素养

其一,在艺术创作上要具备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或多重文化视野及素养。艺术家创作的传统艺术品大多维系在一种对社会历史、传说故事、民俗风情、壮丽山河和明理说教等传统题材的解读层面,具有鲜明的文化烙印和主流色彩;而当代公共艺术创作中需要关注和反映的人文社科、自然环境、社会现象和生存状态等题材,已远远超出了传统题材的范围。“艺术家的全部财富、他的世界观、阶级立场、社会政治思想直到他的生活经历、习惯爱好、个性特点,都无不直接间接地体现在或折射到他的创作方法中来,决定和制约着他对艺术形象的创造”。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自觉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充分发挥艺术创作的协调性和引导性,才能更全面地反应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才能让公共艺术走进更为广阔的现实领域,并兼具坚守传统和引领新潮流的作用。如武汉市地铁2号线江汉路站的站内壁画浮雕创作,就很好地体现了创作者宏阔的艺术视野及文化素养。江汉路是武汉的商业名片,素有“楚天第一街”的美誉,因此,艺术家在壁画创作中就将商业中的“时尚”元素作为主要切入点,以突出每个时代的时尚代表元素,为逼真地再现历史和生活,创作者在图像采集上精心选择了最具历史代表性的视觉元素和最具生活景观的原生态造型,将历史与现实、传统与时尚、美学与生活、宏大与细致在巨幅浮雕中融汇呈现,产生了很好的艺术审美效果,营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是向公众传播审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艺术与环境、自然与人文、社会与审美的有机统一,成为了城市文化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应具有艺术创新意识。近年来的公共艺术作品具备材料技法多样性和装饰风格百花齐放的特点,艺术家们综合运用了颜料绘制、石材雕刻、马赛克镶嵌、磨漆工艺、搪瓷钢板、金属铸造等多种表现形式。“实践本身是一个多层次积累的结构……实践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结构,而是随着实践和空间及具体条件不断调节和变化的、恒新恒异的结构”。当代公共艺术家在创作中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在表现形式上除了运用传统的绘画、雕刻等方式外,还要勇于尝试运用新技术和新载体全方位表现公共艺术品的内涵,如采用声、光、电结合的多媒体和喷绘、火药爆绘、机械雕刻、3D打印等技术。例如用数字技术处理画面,以求超现实的效果,加拿大艺术家卢克•库彻斯恩创作的《你在哪里?》360度全景,就是利用实时三维控制系统的技术,在空间上投影了画面。而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最大的亮点,就是使用多种形式,把静态《清明上河图》变成动态的全图巨型壁画,水在流,马在走,令人震撼的视觉享受是视觉与科学的完美嫁接。此外利用材料的广泛性和其固有的特点,公共艺术的面貌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最令人惊艳的就是美国纽约的视频壁画《展现文明》,该作品运用影像的形式创作出一部震撼的有声壁画作品,一部三分多钟的视频,浓缩了几千年人类的历史文明,在形式上绝对是空前的,这部作品非常精巧地运用了科技发展的成果,这就是当代公共艺术很好的创新艺术形式。因而在新媒介条件下,将现代材料技法与艺术元素进行整合,从作品的肌理、质地、色调、抗腐蚀和耐久性等方面统一协调,以适应不同的建筑环境与空间氛围,创新的表现手法和效果将使作品超越以往单一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成为艺术时尚潮流的风向标。

其三,在创作风格上应具备多样化的审美表现力。当代公共艺术在创作风格上已有了很大的拓展空间,李泽厚先生提出“美与善一样,都只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们对于人,对于人类社会才有意义”,只有具备包容的创作态度,才会对当下的社会现实、艺术潮流有全新的认知,才能更好地展现当代艺术中新文化的整体风貌,展现出全新的审美视角。当代公共艺术创作过程要求严谨、理性,最终效果构想全面,兼具意象、抽象等风格的表达,除了传统的装饰风格、写实风格之外,还要借鉴传统和现代的多种表现形式,运用丰富的造型语言,融合造型和设计的优势,呈现出表现主义、观念主义、浪漫主义等多样的美学表现力,创作出风格多样化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当代公共艺术作品。例如当代艺术家李博老师的作品《一天》,综合材料加上装置的形式充分利用材料演化出肌理层次感,使画面能够像传统壁画的创作风格一样具有视觉张力,但也因为图像的本身有时来自精密照相写实,影像的逼真与材质层次转折感,更加催活了整体画面的立体感、真实感,观赏的深刻性也就相对提高,体现出了很强的当代创作风格。不仅完善了传统审美艺术观念,而且打破了各领域的艺术界限,成为了艺术风格多样化和大众化的纽带。其四,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应具备审美的全局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一切能够永存的艺术作品,是用他的时代的本质铸造的”,伴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当代公共艺术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艺术项目的工程学研究也越来越重要,成为每一位公共艺术家必须面对的问题。完成好一件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具备长远的眼光和全局的观念。当代公共艺术家要明确:创作公共艺术作品是与环境空间相结合的创作特点。不仅要运用传统的体量单位和空间概念进行创作风格的选择;还要考虑艺术效果是需要融合于环境,还是突出于环境。如武汉地铁2号线洪山广场站“楚风古韵”大型壁画创作就是将艺术品突出于环境之上,重点呈现艺术的审美感官,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荆楚文化特点,达到了文化宣传及艺术推广的作用。原因在于洪山广场位于武昌的心脏地带,毗邻省委省政府,是一座集科技、体育、文化、信息、景观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广场,在武汉市内具有其他广场不可取代的特殊地位。因此在地铁2号线的特色站点中,选择洪山广场站来展现极具本土地域特色的楚文化是最为合适的。壁画创作以重彩来表现“楚风古韵”的主题,以楚国漆器中常见的红色为基底,以红、黄、蓝三色的组合来表现楚文化艺术绚烂、热烈、狂放、奇绝的韵律。在壁画构图上以各种代表楚文化的符号和物品,采用富于动感的流云线型来贯穿各个部分,形成了争奇斗艳及连贯生动的审美效果。因此秉承以人为本的创作思想,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坚持审美的全局观,才能让平淡的环境空间因艺术品的介入而充满生机和活力,具有可辨识的艺术性、独特性。

三、当代公共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其一,要转变公共艺术创作的参与方式。当代公共艺术作品不是任意采购、见缝插针的艺术产品。公共艺术创作的参与方式的转变是决定公共艺术品规划与设计品质的首要条件。创作优秀的公共艺术品需要公共艺术家在创作前期就要介入项目的环艺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中,配合景观设计师或建筑设计师及业主方,综合考虑空间环境与公共艺术品的关系,充分发挥创作理念和创作优势,并与其他艺术品及环境空间相结合,提出公共艺术品最佳创作方案。其二,要以超然的态度投入公共艺术创作。当代艺术创作者往往要面对众多艺术家、艺术机构、社会意识形态的审视,以及相关机构的监督和大众审美眼光的评判。因此在探索艺术空间表现多元化和拓展艺术领域中,容易受到这些社会因素的影响,故在创作思路和实际表达上就会反映出或积极或消极或优秀或无奈的情绪,这就需要公共艺术家以超然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公共艺术品的创作,这样才能孕育出无愧于我们时代的优秀的公共艺术品。其三,要以团结协作的精神拓展公共艺术领域的新疆界。当代公共艺术家作为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术、艺术机构及协会成员,其专业的身份会有别于其他组织,但都和艺术有着特殊的血脉关系。用好这个特有的血脉关系,将是其走向成功的关键。艺术领域中的每一位个体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相互学习、互相支持,多做实事,以新姿态、新思路来拓展我们艺术家的新面孔,拓展出当代公共艺术领域的新疆界。

四、结语

“艺术是浑然一体的,只有融合了一切种类的艺术才能臻于最完美的境界”,当代公共艺术是一门包容性、专业性很强的艺术门类。它广泛吸收和借鉴其它学科的优点,在美化生活及装点环境中,呈现出全面性和多义性的艺术面貌。同时它又以其贴近大众的优势,获得了来自各个领域反馈和传递的新观念和新潮流,并将这些资讯再次应用到艺术创作中,以此影响其它艺术形式的发展。可以说,公共艺术既是大众艺术,又是时尚艺术和先锋艺术,它必将不断推动艺术的新发展和新思潮。今天的艺术家们跨领域的创作活动也必将让当代公共艺术在未来的艺术领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他们创作的公共艺术作品既是学术性的艺术语言和空间结构的公共性表达,也是艺术多元化与多义性的表现,是艺术美化环境及引导生活的媒介与标识。

作者:丁晓单位:湖北美术学院壁画与综合材料绘画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