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探讨(7篇)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探讨(7篇)

第一篇:微课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应用

摘要:“互联网+”时代,将“微课”引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教学法;兴趣;思想政治教育

一、“微课”的概念及其特点

“互联网+”时代要求教育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即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包括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近几年出现的“微课”就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成果。“微课”是指微型在线网络视频学习资源,它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载体,设计者基于一个学科知能点(知识点、技能点、情感点)或结合某个教学要素和环节(如目标、导入、活动、评价等)来设计和开发。“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与学习资源,与传统的课堂资源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教学时长较短。“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教学视频。“微课”视频时长通常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5分钟,而传统课堂一般都要45分钟。据此,我们可以称“微课”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由学生上课注意力曲线可知,这种时间安排是科学而合理的。

2.教学内容少而精。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较多。而“微课”教学,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内容安排追求精细化,因此“微课”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支持在线学习。“微课”教学视频及其配套的辅助教学资源,其总容量较小。视频格式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学生既可在线观摩视频,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教学资源,也可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在线学习还便于学生评课评教、互动探讨。总之,这种学习方式灵活方便,非常适合于学生的日常学习。

4.有利于自主学习。学生可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自主安排个人的“微课”学习事项,有选择地吸收知识、整理资料、挖掘网络资源,进行系统的学习。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微课”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局限于课堂讲授,且往往以大班授课为主。实践证明,听讲规模越大,授课效果越不理想。另外,教师采用说教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难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具有时间短、内容少、易传播、易于被接受等优势,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地学习、通过各种途径去学习,使学生拥有更多学习的自主权和获得感,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当然也可以促进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将“微课”教学法应用到思政课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知识点分解的基础上,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等)进行“微课”设计,制作“微课”视频,挖掘相关教学资源,从而增强思政课的趣味性、针对性和感染力。“微课”教学中有几个关键点:首先,“微课”的教案设计。思政课教师平时要注意收集素材,关注社会热点,在此基础上制作精美简洁的课件。此外,还要确定“微课”的表现形式,如教师出镜讲授法、师生互动问答法、实验法、表演法等。其次,“微课”的视频制作。这是思政课“微课”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思政课教师要精心编写微电影的脚本,利用相关电脑知识制作“微课”视频。第三,互动交流。教师可以采取网上答疑的方式,增强师生的互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微课”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学习资源以及自身的电脑制作技术,做到与时俱进。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微课”的原点是教学,而非技术。因此教师要统筹规划,精心准备,确保“微课”内容丰富。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在具体的“微课”实际教学中,必须处理好教学细节,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有可能都围绕互联网进行,因此教育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步伐,加快改革。要以思维方式培养为导向,大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微课”的出现无疑为教学改革带来了福音。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法,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根本上的差别。“微课”能够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加深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在课堂和课下通过这种短小精悍的“微课”,吸引学生的眼球,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职院校应建立由教务处、网络中心等多部门人员组成的“微课”建设团队,构建以“微课”为主题的网站,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支持。同时,要加大“微课”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微课”教学比赛,让人们从思想上接受“微课”,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将“微课”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3]刘昕昉.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1)

作者:王辉 单位: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保障机制构建研究

摘要:科学的保障机制是实践教学朝着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方向发展,增强实效性的重要保障.高校应从机构、制度、经费、师资、基地、质量保障等六个方面入手,科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切实为实践教学的推进保驾护航.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1机构保障

实践教学涉及诸多方面,需要来自学校多方面的大力支持.高校要切实抓好、管好实践教学,首当其冲地就是成立实践教学的保障机构,建立一个由分管教学的校领导负责,有关职能部门(教务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团委等)专人参与和思政课教师参加的实践教学工作小组,该小组作为学校常设机构,专职领导、协调和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第一,统揽全局,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工作小组应从全局出发,研究制订本科四年、大专三年的及分年级、分科目的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一方面既要避免课程间实践教学活动的重复,又要突出各门课程的特点;另一方面加强实践教学资源的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减少浪费.第二,协调各方,沟通落实.实践教学工作小组,对外积极联系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获得支持,落实实践教学基地,并加强对基地的管理和建设,为校外实践教学的持续、规范开展提供依托;对内组织、协调学校各部门对实践教学的支持,形成思政课教学、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党团、后勤、财务等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互相支持、合力育人的良性互动格局.第三,加强督导.实践教学工作小组应定期召开会议,积极研究实践教学规律及实践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制定新措施,切实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督导.对实践教学的督导应包括检查教师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跟踪教学的施行,考评教学的效果等.通过督导既能帮助教师解决实践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又能规范教师行为,指出不足,督促改进.

2制度保障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实施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更需要制度保障.第一,制定科学的操作规范.高校应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在思政课总课时中的比重,把实践教学纳入思政课总体规划,并落实到课程表中;规定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形式、操作规程等;明确实践教学学分,制订实践教学师生考核、评价的标准,使实践教学有章可循、有规可守.第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制度.校外实践难以施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安全问题.相对于校内实践的校外实践,学生的活动范围增大、活动随意性增强,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加上交通等原因造成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但是安全问题不是造成校外实践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其症结在于安全政策不明.所以高校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制度,打消教师害怕出事承担责任的顾虑.首先,明确教师的权责.如因交通、自然等不可抗力造成的安全问题,教师不应承担责任,但是因教师在管理上的漏洞或不作为等造成的安全事故,教师应承担相应责任等.其次,规定实践教学操作安全规范.包括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安全手册等.这样就可使教师的管理更加规范有效,并可督促教师加大对实践教学管理的研究,提高管理能力,防患于未然.此外,高校还应出台一些政策,通过削减理论教学任务量或实践教学冲减科研任务量等办法,减轻教师理论授课和科研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施行.

3经费保障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各地各高等学校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项经费,列入预算,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2011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中又规定:“学校在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正常的各项经费的同时,本科院校按在校学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专科院校按在校学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15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学术交流、考察等,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专项经费安排使用明确,专款专用.”虽然教育部明确规定了专项经费,并一再强调专款专用,但目前还是有高校未设置思政课教学专项经费,而用于实践教学的更是少之又少,且资金申请、审批又相当麻烦.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交通、通讯、食宿、资料和外聘人员讲课等都需要经费.组织一次课外实践教学,需要完成联络、实地考察、组织参观、批改实践教学报告等一系列工作,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理应获得比理论教学更多的报酬.但现实是,这些都很难解决,严重挫伤了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应专设实践教学经费,制定实践教学财务政策,并设立相应的财务监督机构,做到专款专用、统一管理和分配,切实将经费投入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鉴于一些高校经费的紧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宣传和联络,调动社会力量给予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一定人财物的支持.此外,高校自身也应努力做好宣传、联络工作,既可利用一些社会部门的公益性质,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也可以通过校企共建的形式,和企业结成帮对,实现优势互补,学校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或文体活动的场地,企业则作为实践教学基地为师生敞开大门.

4师资保障

一支高素质的师资团队,是有效推进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该团队应包括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和负责任的班级辅导员、学生处工作人员等.在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思政课教师负责整个教学计划的实施和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班级辅导员和学生处工作人员负责学生管理和联络沟通,切实形成一体两翼、统抓共管、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的管理格局.实践教学师资团队中,思政课教师是核心人物,起关键作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非但不能削弱还应进一步加强,具体而言,就是活动前,教师应根据教育目标,精心设计实践教学主题和形式、明确教学要求、联系教学基地、实地考察、论证实践教学预期效果等;活动中,教师既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指导,及时解决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解答学生的思想困惑,又要协调各方,加强学生的组织管理,确保实践教学有序开展;活动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归纳,组织交流和讨论,向学生认真解读实践教学作业的写作规范,使学生在内化认识的同时,形成书面作业.实践教学的特性向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应具备极强的敬业精神、宽厚的知识基础、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等,应能围绕思政课教学内容,不断探索教学改革,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方案,推进实践教学的有序高效开展.为此,高校应通过物质和精神奖励,大力支持和鼓励教师通过外出培训、会议交流、学习进修等途径提高知识素养,通过参观考察、挂职锻炼等途径,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整体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5基地保障

教学基地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是实践教学经常性、规范性开展的基本条件.依托相对稳定的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既避免了思政课“流寇主义”的教学倾向,也有利于教师深化实践教学主题研究,形成经验,增强教学的可控性.高校应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建立起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基地的选择出于经费和安全的考虑应坚持就近原则,出于育人的目的应坚持教育性原则,出于课程特点的需要应坚持针对性原则.比如,学校可以把所在城市和周边区域的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校史馆、优秀企业、新农村建设示范地等作为国情教育基地;把法庭、看守所等作为法制教育基地;把社会福利院、养老院等社会服务机构作为道德践行基地等.现实中,实践教学资源是很有限的,所以整合现有资源,开发利用潜在和隐性资源非常重要.各学校的专业实习基地,经过长期建设,相对稳定,基础雄厚,是思政课实践教学难得的教学基地,应该发挥好、利用好.教师可以寓思政课实践教学于学生实习之中,让学生在实习中就某个问题进行调研,比如市场经济给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环境保护中企业的作为等,形成调查报告,回校后组织交流讨论,形成认识.这种一地多用的教学基地,不但使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社会实际,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适应社会的品质.

6质量保障

高校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考评机制,为实践教学提供质量保障.就考评的客体来说,可以分为对教师的考评和对学生的考评.对教师的考评主要包括实践教学主题的确立、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的组织实施、教学总结以及实践教学的社会影响等.对学生的考评应包括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综合能力、组织纪律性等.就考评的跨度来看,可以分为过程考评和结果考评.对教师而言,实践教学总结仅是考评的一个依据,教师责任心的强弱,知识能力水平的发挥程度,都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加强过程考评,是对认真负责教师的充分肯定.因此,教师实践教学中指导作用的发挥、问题处理的方式及效果、学生组织管理的程度、学生考核的水平都是考评对象.对学生而言,书面作业仅是结果考评的对象,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态度、

参与度,实践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品德修养、实践能力等很难通过书面作业体现出来,这些是过程考评的对象.只有实现过程考评和结果考评的合理结合,才能对教师和学生形成科学的评价.就考评的主体而言,对教师的考评由学校实践教学小组和教学督导部门具体负责.对学生的考评由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指导教师负责,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评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反馈意见,在校外实践教学中,教师还要参考参与教学活动的班级辅导员和学生处管理人员的意见.总之,客观公正、可行的考评机制的建立,既能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也能充分肯定师生的真实付出,从而调动教师、学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为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顺利开展和正常运行,应从机构、制度、经费、师资、基地、制度保障等六个方面入手,科学构建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切实为实践教学开山破路、保驾护航,解决实践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

作者:王亚娟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第三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策略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队伍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急需解决。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教师储备不够,教师的层次结构不合理,还有部分教师思想觉悟较低等问题。本文就面对现实问题,寻求一条合理的解决之策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行之策

就目前而言,大多部分的高职院校只开展较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只是单纯的为完成教育教学的目标。政治思想理论课程是在校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而思想的传授离不开教师。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我们要直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状况优良,广大人民教师以热爱学生为中心,爱岗敬业,奉献着自己最大的能量,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优秀的成果。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教师队伍的建设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急需我们寻找合适的方法解决。

1.高校重知识技能,轻思想政治

在电视新闻,报纸的宣传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国家目前正大力要求,改变旧思想,寻求新方法,强调政治思想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大多数高职院校更注重的是知识、技能方面的教授与学习,忽视了思想政治教学。

2.教师配备不合理

随着高校不断招生扩张,师资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少之又少。虽然各高职院校也根据自己院校实际情况增加了教师数量,建立并扩大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为学校未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做好准备。但是由于招生数量增加过快,教师数量相对过少,与学生数量不匹配,这就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数量越发显得不足。由于教师数量不足的状况,只好调派其他课程的教师来完成本课程的教授,但毕竟教师精力有限,学科专业知识欠缺,教学任务重,这些原因都影响着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

3.教师整体结构不合理

在当前高校中,教师结构配置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方面,讲师、助教较多,而资历较深的教授人数较少。二是年龄差异较大。从年龄结构看,年轻教师的很年轻,而年老的教师又面临退休。优秀教师队伍没有良好的衔接和过渡,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教师骨干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年龄都偏大,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但是经验相对欠缺。第三方面,是从教师的学历上看,主要是以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为主,博士学位的教师较少。缺少专业的领军人物和带头人物。以上三方面都是造成高职院校教师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原因。

4.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进修培训的机会较少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是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但是由于师资力量匮乏、教育教学任务量大,这就使一个思想政治教师的肩上都担负着沉重的教学任务。根据调查,大多数教师都承担着最少两门以上的课程教学任务,身心负担较重。繁重的教学任务让教师们疲于应对,学校的任务都无法轻松完成,更何况是校外的学习;学校外派教师考察研究时,通常会优先选择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而普通的中青年教师,长期坚守在一线的教学岗位上,很少有机会外出学习,工作繁忙,工作生活压力又较大,这就很容易使他们产生职业倦怠,丧失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情与信心,长此以往,这将严重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5.部分教师素养缺失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部分具备优秀的素质,政治思想觉悟高,专业理论技能强。但是,也存在极少部分教师思想观念歪曲,没有身为教师强烈的责任感与义务,没有明确的工作学习目标。同时也存在一少部分思想陈旧,知识理论面狭窄,教育教学方法不能紧跟时代潮流,不能积极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影响着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也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思想作风,从小处而言,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从深远讲,政治思想理论课程不单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同时对于今后他们迈入社会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面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所存在的问题缺陷,我们要直面问题的产生,主动地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1.建立有效领导机制和切实可行的保障机制

正确科学的领导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创建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党委要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高度重视学校政治思想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将这一问题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层面上。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领导班子的建设,必须重点培养优秀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发挥年轻教师年龄上的优势;学校应当增加一定的经费投入,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研究,增加普通教师的外出学习机会,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为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贡献力量。

2.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待遇,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于高职院校,政治思想教育专业教师匮乏的现状,高职院校要想尽各种方法,填补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队伍人口缺失的问题,尽可能的减少教师的人数,尽可能促进学科专业化。另外,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注重教师合法权益的保障。保障教师的生活工作,保证不拖欠教师工资,不剥夺教师合理的教育教学研究权利,尊重教师的人格尊严,让教师能够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工作。其次,要根据实际状况,适当酌情的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减少工作带来的身心压力,让教师有充沛的时间照顾家庭,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自我充电,在提升自我思想素质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好的服务与教育教学。用最合理的方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

3.提高业务水平,增强政治素养

我国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反映着我国的国计民生,这一特点就决定了教授政治思想理论课程的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不断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并能够结合中国当代的国情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在生活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调试心理,抵制错误思想的侵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并根据学生的状况准确的找出原因,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紧抓政治思想理论的重点,才能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从现实中选取案例,加深学生的思想感悟与理解,让知识深入的刻画在学生的脑海之中。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要端正思想,以身作则,用人格魅力感化学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做学生学习的榜样,做学生做人的榜样,让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真正发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功能。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点是教师队伍建设,要想建设优良的教师队伍必须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面对现实,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面对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在促进地方高职院校全面发展同时,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教师队伍建设之路。充分调动这支队伍的积极性,发挥无限的可能性,不断断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取得优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金画.浅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J].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2011,(1).

[2]罗大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黄革新.国外思想政治教育述评——兼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09)

[4]邓小燕.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04)

[5]杨松灯.把握高职教育特点,强化学生五种意识[J].文教资料.2011(15)

作者:刘嘉祥 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功利价值观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

摘要:功利价值观念对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影响是双重的,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功利价值观的消极影响,消解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因此,通过相关改革和措施,消除功利价值观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消极影响,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是当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功利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社会出现了多元的价值观,其中,功利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和人的精神世界中具有越来越重大的意义。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种专门人才的高校及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受到功利价值观的重大影响。消除功利价值观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消极影响,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是当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功利价值观概述

功利,指的是功效和利益,或是对主体有利的实用效果,对于功利价值观的含义,尽管学者们在表述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基本上还是比较一致的,它是指建立在以功利主义的各种理论及其主张为思想指导之上的一种价值观念。功利价值观以能否获利或者获利多少作为评价人和物价值的惟一标准,视功利为衡量价值的惟一尺度。功利价值观在价值取向上,倾向个人的短期利益,特别是物质利益。从发生的角度看,功利价值观是源于主体利益需要和利益关系的产物,因而不同主体及其所代表的利益的差异决定了功利价值观的差异,换言之,功利价值观有不同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从价值主体来分,可分为整体(人类社会)功利价值观、群体功利价值观、个体功利价值观。抱有功利价值观的主体,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认为个人利益超过他人利益、物质利益超过精神价值、眼前利益超过长远利益。而整体功利价值观较之群体功利价值观和个体功利价值观倾向于短视,例如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带来全球生态化境恶化。

拜金主义是功利价值观的极端形式,把道德作为实现利益有效手段的做法是功利价值观的重要特征之一。功利价值观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在弘扬人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带来了负面的后果。功利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既然以能否获利或者获利多少作为评价人和物价值的惟一标准,就容易形成短视、自利、重物质的价值心理趋向,而自利、短视的价值观念就会束缚了人的动机视野,它使人们的心理倾向向自我利益收缩,并固定在这个“小眼小孔”上。而当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如同陀螺一样仅围绕着自身功利旋转时,他人、社会利益就在他的视野之外。也就是说,如果人们仅有自我功利的眼界,而没有道义精神,没有社会责任意识,那就必然意味着对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的冷漠,甚至我自身利益而损害他人、社会利益。在这种一味地追求自我功利,不关心他人和社会的心态支配下,社会道德风气在某些方面出现下滑的表现。十多年来,小孩落水群众围观而见死不救、挟尸要价等类似事件屡有发生,十分深刻地反映了近年来我国社会人情的冷漠。还有,在人们的功利心态作用下,人际关系功利化趋势明显。就唯功利心态者而言,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是功利关系、金钱关系。

二、功利价值观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消极影响的表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头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任务。当前普遍存在的功利价值观念对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产生重大影响。功利价值观念对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是双重的,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这种影响的主要表现是功利价值观念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知识传授实际效果、能力培养的实际效果、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效果。其中,知、情、意、行的统一尤其是能力培养实际效果和价值观教育实际效果的内在要求。功利价值观积极影响表现为多方面,例如,学生为了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积极学习老师布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基础知识,或者为了考研目的积极学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基础知识的同时,关心时事政治。其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一)学习动机功利化阻碍了大学生系统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观,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但学生认为这种教育目标“很虚”,不能直接为他们带来物质利益。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时,抱着一种急功近利的学习态度,不喜欢教师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体系进行教学。

(二)教师的功利思想弱化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

高校基于种种原因,重视教师科研,也在教师职称晋升、评优等方面,都规定了科研的硬性指标。在名利现实面前,大部分教师认为做好科研比搞好教学现实意义更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面临如此两难境地,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兼顾教学和科研。要么以科研为主,把上课当作应付;要么静心教学,科研排在其次。而专心上课而影响科研成果,被云南大学某位老师称为“自杀”。从古至今“教书育人”从来都是联系在一起的,是教师的两大任务。所谓“教书”,简单点概括,就是学习知识,特别是书本知识;而“育人”,重点为德育。然而,很大一部分高校任课教师认为“教书”才是一个教师应该做好的事情,至于“育人”,不能看到显著的成效,若是花精力去做,是得不偿失的事情。正是这种错误的观念,造成今天大学培养了一大批高智商、道德和心理素质不高大学生的这种现状。

(三)学校领导和有关管理机构的功利追求

消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学校领导和有关管理机构在就业率、科研经费数量和其他指标的压力下,重视就业率高,预期收入高的专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采取说得多、做得少,闲时有,忙时无的“对策”,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常处于地位很高,而经费和人员投入较少、实际重视不够的被架空状态”。①正因为这种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校里地位和收入都低于同校其他专业的老师,感觉低人一等,缺少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工作也缺少热情。

三、消除功利价值观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消极影响的策略

消除功利价值观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消极影响,需要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和老师的积极努力,共同抵制功利价值观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消极影响。

(一)教育主管部门消除教师工作中功利化现象的对策

1.协调教师的生存与发展的平衡教师作为普通人有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如果与社会上大部分人相比,不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物质基础都不如其他行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会不安心本职工作,所以国家应该适当提高高校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满足教师的基本生存需求。同时,为教师充实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提供学习机会,协调教师生存与发展的关系,而不是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把教师这个职业仅作为糊口的手段。

2.引导教师的职业理想和精神追求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和文化多元的今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社会的人,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来自社会的各种价值观的影响,首先,这就要求政府正确引导,整个社会真正形成崇尚美德、尊师重教的人文大环境。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宣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重要性,理直气壮地抵制社会上各种不正之风和各种歪曲马克思主义错误言论。3.更改教师评价体系事实上,教师专业发展中功利主义倾向的出现与高校教师评价功利性导向有着直接联系,尤其加进了科研量化,弱化了教师精神上的追求。为此,需要转变教师评价体系,改变量化评价标准。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消除学生功利倾向的对策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仍沿用以往“满堂灌”、“一言堂”等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因此,在新形势下,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实效性,教师有必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改变对学生的评估方式。

1.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避免“满堂灌”启发式教学法,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通过指导、引导、启示、点拨等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自主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启发,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自主解决问题。例如,学习唯物史观如何评价历史人物,通过观看纪录片片段《炀帝功过》,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对炀帝的评价褒贬不一?

2.通过社会实践内化知识、培养能力社会实践法近年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要实现提高学生能力和培养科学价值观的教学目的,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近生活,通过设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亲身实践体验,丰富内化知识,拓宽知识视野,提升自身能力,从而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有机统一。

3.注重过程和多样化的学生成绩评价考核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想增强教学实效性,教师有必要改革评价考核方式,注重过程,多样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进行评价考核时,不应以成绩结果为唯一评定,可以在笔试考核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学生在实践课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的评价分。

参考文献

[1]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时殷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1.

[2](英)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StuartMill).功利主义(英汉对照)[M].叶建新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10.

[3]郝清杰.马克思主义功利观及当代价值[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

[4]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龚群.论功利价值观念与现代化[J].中国人民夫学学报,1995(5).

作者:张丽仙 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

第五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问题及策略

【摘要】随着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推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不感兴趣、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时刻影响着广大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双重特性的学科,其教学气氛的构建、教育理念的形成对学生来说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塑造一种灵活多变的教育状态,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立足于当前实际情况,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价值含义、常见问题及强化措施进行探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课堂教学;思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大学生丰富精神文化、增进教育涵养的重要途径,也是诸多理论课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环。近些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程度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学习效率低下;在思想政治实践中,教师对实践融入不重视,学生对实践形式不认可,这些问题时刻影响着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学活动。因此,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魅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价值含义

课堂教学的价值对于教育活动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应该说,课堂文化是包含在校园文化中的一节分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通过理论内容的讲解,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从而在45~60分钟的时间内,塑造一种灵活多变的教育状态。在有限的时间进行思想政治课程的无限延展,丰富学生的学习思维,传递教师在长期活动中凝聚的价值观念和教学态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包含着大量抽象的思维形式和心理名词,传递着深刻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信念,是一种“人性化”“科学化”相互结合的时间课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控制者,在理论教学中要把握一定的突破点,既要追求生动灵活的教学状态,也要树立清晰明确的发展思路。另一方面,在教学状态中,课堂文化本身就是传递理论知识点的集中地点。只有经历过充分的教学溶解,才能将这些深厚的理论知识传递成为课堂文化,再将课堂文化转化成为实践引导,指引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感受现实生活,挖掘优秀的资源。同时,要集中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个选项教育资源,立足实际生活,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发展现状

早在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向相关教育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引各个高等院校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因此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同时,意见还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发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特别是课堂教育,更具有发展的意义。尽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意义受到党中央及教育部门的深度认可,但是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发展现状仍不乐观。从总体发展趋势上,呈现出“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发展局面。在高校学生中,他们大多是“90”后到“95”后的学生,处于一个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所以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选择意识和主导意识更加突出,更加追求强烈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但是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更加复杂。他们开放的观念中也拥有迷茫和压力,渴望得到教师、社会、家庭的认可,所以更容易受到思想误区的影响。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在当前很多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专业水准、思想德育创新、教育发展途径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很多高校在理论教学中还保持着守旧、落伍的教育思想,尚未建成“以生为本”的教育发展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更缺乏对学生思想的深度开拓。这些现象,也再一次表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发展现状和潜在问题。

1.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表面化”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净化自身修养的主要阵地。但是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存在着一些较为抽象的政治理论名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明白什么叫作“真正的信仰”,在学生的眼中,他们探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只不过是为了能够通过学期考试,并不能真的将相关理论、名词理解吃透。只是将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在“合格”的基础上,必将导致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更加“表面化”,难以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实际意义和教学内涵并没有形成高效的解读。

2.学生学习兴趣的“空白化”

很多高校学生已经感受到了较大的就业压力,所以在自身专业课程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但是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他们在日常学习中缺少自己的问题,也严重缺乏独立的意识和思维。他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意义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并不是真的认同其中的内容。所以,他们无论是在学习兴趣还是学习信仰上,都处于一个空白的状态,不求甚解,缺乏追求,特别是对于理论知识,更加难以产生认同,极大地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效果。

3.教师思想政治教学的“失范化”

在这一教学问题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措施“失范化”。很多教师在教学手法上过于保守,“师权”意识十分严重,所以致使课堂内容“平铺直叙”,毫无技巧可言。其次是学生的“失范化”。受社会及历史元素的影响,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是高校退休之后的教师,后又被返聘回来。因此,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这种“失范化”的发展现象并非个别,已经成了当前各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最具有普遍性的难题之一。

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成效的具体策略

1.塑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在传播人类文化和塑造个体精神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想要改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要做的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利用“七一”“八一”等一些重要的特殊纪念日,进一步提升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质量。在课堂上通过“项目分析”等导入方法,在学生和文化之间建立一个积极健康的发展形象。还可以通过“德育校园文化如何构建?”等调查报告,鼓励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的塑造和传播,并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文化熏陶,丰富他们的文化视野和思想深度。

2.教会学生如何明辨是非

面对着西方功利主义的侵入,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推进中,教师要针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现象,和当前所提倡的“八荣八耻”系列思想,增加大学生抵制外来不良文化侵蚀的能力。在日常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将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在课堂上提出,由师生一起来评论这种现象是好是坏,孰是孰非。用辩证、统一的观念来看待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将这些理论知识最终转化为精神影响,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

3.优化思想政治教学的教育方法

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曾经说道,优秀的教师不应该是“送来真理”,而是教会学生“发现真理”。这一观念也从另一方面表现出了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思路。广大思想政治教师要不断转变教育思路,开动脑筋,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为趣味知识,使学生能够对思想政治课程充满好奇心和探索心理,使他们能够充分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等专业词汇中蕴含的重要意义,让学生能够用理智的思想去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改变他们对西方思潮的过度推崇,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他们能够成为一个品质优良、具有深刻文化修养的大学生。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深入的开拓,但是,在发展水平、教学机构和科研成果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常态化问题。因此,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锐意进取,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山,张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边缘化的表现、原因及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0):81-83.

[2]林清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实践方式的合理性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6):136-138.

[3]李万锦.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86-87.

[4]屈艳红.接受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5]朱玉泉.接受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1,(5):64-65.?

[6]朱曼.个性化教育视域下转设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18):30-31.

作者:张艳霞

第六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高技能人才培养

摘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该文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特点,探索与当前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三化”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人才资源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迈上了快车道。如何顺应时展需要,适应国家建设要求,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该文结合教学实践,探索经济转型时期对人才要求进一步提高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如何更好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育人功能。

1经济转型时期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关键转型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振兴和调整升级、企业升级换代、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城镇化建设等一系列新的变化,再加上“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提供坚实支撑。在转型发展中,产业结构越来越高级化、知识化、复合化、合理化,与之相对应的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素质、技能、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也越来越高。其中对高技能人才素质要求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及拼搏奉献精神;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敬业精神;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等。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经济转型时期职业教育的价值所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必须适应经济转型时期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2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这里的“高”不仅是高的技术与技能,还包括高素质、高素养等内涵。高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文化知识、职业能力,还应包括思想道德、意志品质、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心理素质、健全体魄等。在综合素质中,道德品质、意志品质、创新精神等思想政治素质是第一位的。具体说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向社会输送的应该是合格的职业人。合格,首先是思想政治素质合格。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培养思想政治素质合格的职业人,这一重任落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上。

3构建与当前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模式实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能力,而且能让学生近距离了解、认知社会生活,开阔视野,磨炼意志品质。作为育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所教授的理论知识,更要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实践教学即成为“内化”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促进学生将所学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既要能贴近现实,充分体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要求,反映时代特征,同时还要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文化层次和思想意识,选择适宜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内容、形式、规模上进行周密计划。

3.1立体化的实践活动平台

实践的开展离不开空间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积极搭建课堂、校园、社会实践活动平台,为学生的实践创造多层面的活动空间。课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利于实施实践活动的场所。课堂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的主导、引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能够在有限的空间中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实践的覆盖面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校园各类文化活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依托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再与社、团、学等部门联合,校园实践的开展从内容到形式将得到更多的支撑。社会能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广阔的舞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可以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把企业、农村、社区、展馆、纪念地等作为实践场所或基地,为学生开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窗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好课堂、校园、社会等实践教学资源,再辅之以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突出的主题、鲜明的特色,能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多层面立体化的实践空间,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提供新的平台。

3.2多样化的实践形式

人的综合素质需要多方面多途径的培养。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所发挥的教育功能有所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引入多样化、多层次的实践形式,来实现功能互补,达到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教学效果。基于不同活动平台实践活动包括以下几方面:课堂实践:讨论、演讲、辩论、情景模拟、才艺展示等。校园实践:军训、与专业教学实训实习相结合的实践、勤工俭学、专家讲座、观看影视作品、文化沙龙、创新设计、校园微调查、校园访谈等。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参观走访、“三下乡”和进社区活动等。

3.3模块化的实践内容

实践教学模块化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内容按照课程特点、人才培养需要类型化、模块化,进一步根据各个课程的教材知识体系、理论侧重设计出若干不等的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小模块,在教学实际中注重实践化、体现知识、理论的应用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要求其实践教学必须体现时代特点反映时代要求,对应人才培养需要,设置不同主题的实践模块,包括:以理想情操为主题的实践、以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为主题的实践、以职业素养培养为目的的实践、以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为目的的实践、以社交能力、礼仪素养为目的的实践、以创新意识培养为目的的实践等。

总之,学生的意志品质、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等思想道德品质只有放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更加有效的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只有以多样的形式、针对性的实践内容,拓展到校园、社会大课堂中,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和摔打,才能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精神品格和能力,才能更好地促使他们在实践中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升华。

参考文献

[1]高洪艳.直面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人力资源储备问题[N].中国贸易新闻网,2015-05-20.

[2]马冠朝,姚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块化研究[J].学理论,2014(11):207-208.

[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作者:蔡俊华 单位: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网络环境下高校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分析

摘要:政治理论教育课程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政治理论教育成为了我国高校学生入学的必修课程之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生产、生活、学习等,网络逐渐渗透人们的实际生活中,网络环境下的高校的政治理论教育为教学带来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也相应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网络是把双刃剑,想要提高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必须探究出更加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高校政治理论的网络教育。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政治理论;教育工作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逐渐渗透我们的教学中,不管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成为教学越来越普遍的方式,而高效的政治理论课程作为高校的必修、基础性的课程,对于刚入大学的每一位学生都需要学习。如何利用更好的方式提高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效率,成为当代我国高校教育的一个问题。

一、探析网络环境下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意义

高校的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作为高校重要的一门必修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高校政治理论教育针对的是全体学生,而不分专业,其对象范围广泛人员复杂,使得高校政治理论教育面临了巨大的困难,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无疑为高校政治理论教育带来了一线生机,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概述,网络环境下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意义所在:

1.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政治理论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成效营造

良好的高校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氛围,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对于让大学生充分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引领我们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思想,同时运用其正确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确认识我国现在所处的政治、思想、文化大环境,并对现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与阻碍,进行有益的分析与探讨,并在坚持独具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理论指导下,找到现存问题的关键,并根据自身所拥有的知识与见解,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人翁意识,完成社会主义给予我们的特殊使命,做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接班人具有积极的作用。

2.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政治理论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支撑我们实现自身梦想和追求的原始推动力,要想提高高校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效果,必须让学生对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我们都知道以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就是一对多的死板性口口相传的教学模式,教学课程的吸引力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所授课程本身具有的吸引力;高校政治理论教育课程本身就具有深奥晦涩难懂的特点,如果学生自身对政治理论教育课程没有强大的研究学习兴趣的话,仅凭借老师个人的能力,使得课程妙趣横生,课程生机勃勃,这种概率是比较小,对高校教师也是严峻的考验,而通过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教育教学,将课堂上深奥晦涩难懂的政治理论通过网络视频、有趣的文字或者图片加以表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传授政治理论教育的知识,的确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

3.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政治理论教育,能够推动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范围、对象和学习能力基本都与教师的水平息息相关,而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知识水平也有限的、滞后性的,这会严重阻碍学生学习政治理论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政治理论教育是集政治、思想及理论于一体的科学思想,教师在教授政治理论教育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对当前我国的时事政治、大政方针、指导思想等进行相应的分析与探究,所以通过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能够让学生充分吸收各方面的营养,利于其全面发展,对于传统教育教学的方法当中积极有利的一面,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联系,共同推进我国高校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发展与改革。

二、网络给高校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现在的高校环境,无时无刻不能没有网络,网络已经渗透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是我们无法规避的一个事实,网络的便捷性和快速传播性,使其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三观,我们不得不重视其影响,网络在发展过程中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

1.网络对大学生们的政治理论教育教学

具有积极的推动力网络是一个信息量巨大,信息更新速度极快的一个平台,大学生们通过上网,可以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能够迅速且全面了解当前社会或者说世界所发生的事情,且信息量特别广,对信息分析的角度也特别的全面,同时,网络可以将抽象的政治理论思想进行形象生动的解释与分析,可以通过实际人物的实际行动或对某种思想的表达,更加明了的了解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所传达的思想与观点,这是传授政治理论教育的又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去运用,这一网络教学方法也能够使得教师们实时了解大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以及心理变化,因为通过网络这个虚拟的平台而非面对面的教学,大学生们更加愿意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与观点,大胆而不受拘束地表述。

2.网络给大学生们的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网络干扰了我们的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虽说互联网时代影响着全球的生产生活,但是归根结底,互联网的发展主要是由少数西方国家基本掌控的,他们掌握着网络的话语权,使得这些少数西方国家的政治思想、理念、大政方针等能够快速的传播,而一旦某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利用网络传播其腐朽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这对于正在处于人生塑造阶段的大学生们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与动摇,他们还没有正在形成自身的三观理论,一旦被错误的思想理论侵蚀,对于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将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与错、是与非只有在某种特定的场合才会特别明显的显现,所有网络的侵蚀特别容易导致大学生们政治方向的迷失。

(2)网络的不可控性导致高校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复杂性。传统的高校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方式,虽说在传播知识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但是,所传授的知识具有可控性和可操作性,国家、政府、学校可以通过对教育、教学的教材和老师的选取,选择一些积极的、正面的,基本的政治方向、大政方针保持正确的前提下进行教学。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充斥着日常生活,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还没有真正形成自己正确三观,辨别曲直是非的能力欠缺,一下子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积极的、消极的、正面的、负面的等所有的信息都呈现在他们面前,使得他们也束手无策,不知道应该相信谁的观点与看法,网络教育的不可控性,使大量没有经过筛选和过滤的信息全部涌现大学生的面前,大学生在接受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容易陷入迷茫与困惑,如果过多的负面思想等一直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久而久之,大学生可能形成完全相反的政治理论与观点。

(3)网络信息给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者的权威性带来了挑战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就是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教师们完全处于主导优越的地位,而学生基本上都是被动地接受;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模式,则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更加全面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理论,对于高校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所传授的思想,各个学科都有自身不同的观点,大学生完全有自由选择自己想要接受的思想的权利,所以,这对传统的教师的权威性地位就造成了冲击,如果教师们不能掌握最新的互联网知识、利用最新的知识进行教育教学,在所了解知识的基础上,全面、合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传达自己的思想的话,就会被社会淘汰。

三、充分利用网络开展高校政治理论的教育教学

互联网正以迅猛的速度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也被影响,这也冲击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我国高校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我们必须利用网络这把双刃剑的有利部分促进我国高校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发展。

1.利用校方平台,建立积极正面的网站。高校作为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基地,大部分大学生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高校校园里度过,他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网络,而网络上的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如果高校作为引领大学生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弘扬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的重要引领者,如果能够在这时,充分利用其广阔的文化资源,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有指导作用的筛选,建立积极、正面的网站供大学生们进行浏览,这对于高校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将起到非常积极有效的作用。

2.树立现代教育意识,占领网络新阵地。互联网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所以我高校应该积极应对,充分利用网络的正面的作用,将高校政治理论教育融入新的网络教育方法中。

3.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远程教育。高校的政治理论教育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课程,因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所以仅依靠课堂内的教育教学完全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如果能够将课堂内的教育与课堂外的远程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将极大满足教学和学习的需要。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网络这把双刃剑对传统的高校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教师的教学权威性也受到相应的动摇,高校必须应对,利用网络积极的一面,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找出网络环境下高校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协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勇.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策略[J].职业时空,2006

[2]刘玉清.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与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

[3]师进.试析网络技术条件下的高校政治理论教育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5

作者:李霓 单位:雅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