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探讨

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探讨

[论文关键词]加强执政理论建设系统工程

[论文摘要]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为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完成党的执政使命,而开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认真总结、深入研究,正确回答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资源等问题,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以新的面貌和更加强大的战斗力,带领人民完成新的历史任务。

党的执政理论,是指我们党用以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政权为核心而形成的一整套思想理论体系。

2004年8月22日,同志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而科学地概括了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这项系统工程的基本范畴和主要内容,这就是要认真总结、深入研究,正确回答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资源等问题,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以新的面貌和更加强大的战斗力,带领人民完成新的历史任务。

一、创新党的执政理念

党的执政理念,从根本上反映了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着党执政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是党的执政理论体系的核心和本质,并贯穿于执政理论与实践的各个方面

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理念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回答了中国共产党靠什么立党、为谁执政的问题,是贯穿于我们党执政理念的灵魂和主线,是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对党执政的宗旨、目的和价值取向的根本解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共产党员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要把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坚持党的宗旨的核心内容;把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坚持党的宗旨的基本途径;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正确对待贡献与索取,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当好为民造福、为民解难的贴心人,作为坚持党的宗旨的突出表现。

2.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中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我们党要坚持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就要更加注重发展的人文特征、发展的整体协调、发展的持久永续和发展的多样性,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更好地指导发展的实践。

3.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法治理念和基本方式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表明我们党在执政理念认识上的新突破,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把握达到了新的阶段和高度。其中坚持科学执政是我们党执政成功的前提条件;坚持民主执政是我们党执政本质要求;坚持依法执政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基本方式。

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1.不断巩固党执政的经济基础

能否尽快把经济搞上去和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直接关系到人心的向背和党的事业的兴衰,是一个政党能否执政和长期执政的基本资格。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此,需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真正做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不断巩固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党中央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就是要不断巩固我们党执政的政治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党的最高纲领,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本世纪头20年的最低纲领,坚持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

3.不断巩固党执政的思想文化基础

不断巩固我们党执政的文化基础,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坚持发展先进文化的正确途径,通过借鉴世界文化,弘扬民族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创造出更具有时代精神,更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把全国人民紧紧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

4.不断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又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协调发展。

三、改进党的执政方略1.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和坚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循了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普遍规律,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和我国进步的要求,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抓住了在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根本,是指导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目标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我们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个环节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坚持以长远眼光谋划发展,以全局意识统筹发展,以科学态度抓好发展,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衡量各项工作的标尺。

2.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同志指出,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我们要注重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坚持按照“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坚持按照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党执政方略的重要内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指导作用。为此,我们要正确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正确制定和实施政治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正确制定和实施文化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正确制定和实施社会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四、健全党的执政体制

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有八个方面:一是实行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二是实行民主选举制度,各级人民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三是确立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四是在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下,国家机关实行职权分工、各司其职和严格的工作责任制,人大同政府、法院、检察院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决定与执行、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五是在中国的统一领导下,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的职权划分,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六是实行依法治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七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八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2.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是要在更大程度上、更广范围内,发挥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其主要着力点是: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指导方针,加强同各派合作共事;健全有关重大问题决策前协商的制度;真诚接受派的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等。

五、扩大党的执政资源

1.扩大党执政的基本资源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资源,是指我们党获得执政地位和维护执政地位不可缺少的基础性资源。它主要包括我们党已经拥有的和需要不断扩大的先进性资源、组织资源、历史资源等优于其他政党的资源。

在现代政治生活中,政党本身是否具有先进性,是决定他能否在各种政治力量中处于领导地位,能否在整个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核心作用的关键因素。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永葆党的先进性,是我们党执政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资源。

党的组织资源,是我们党开展执政活动的载体和依托。它主要包括组织体系、组织成员、组织基础、组织原则等方面。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需要不断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建设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严格党的组织纪律,切实扩大我们党执政的组织资源。

党的历史资源,是指我们党在以往历史进程中起积极作用的经验和成效的积累。党的十六大报告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概括了我们党执政的六条主要经验。这些都是我们党在执政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坚持和扩大党执政的历史资源的重要内容,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提供了现实依据。

2.扩大党执政的运转资源

党执政的运转资源,就是我们党维护执政系统良性运行的各种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等。

党的政治资源,是我们党执政的核心资源,主要包括政治权力、政治制度、政治权威、政治决策和公民的政治参与等。其中政治权力是最为重要的执政资源,是执政能力的重要外在表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依据宪法和法律维护和丰富党执政的政治资源,防止其流失。

党的经济资源,是我们党执政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经济总量、经济动力、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空间四个方面。我们既要看到我国在发展经济资源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增强信心;又要看到与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的差距,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不断发展我们党执政的经济资源。

党的文化资源,是我们党的灵魂,是执政资源的精神软件。它主要包括政治理想、政治信仰、政治纲领、意识形态,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吸纳利用的思想道德、民族精神、社会舆论、文学艺术等要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通过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3.扩大党执政的保障资源

党执政的保障资源,就是为我们党执政提供合法性保证的要素,又称合法性资源。党执政的合法性,主要取决于执政党权力来源与行使方式的合法性,取决于民众对执政党执政绩效的满意度。这是执政党掌控国家公共权力的基本前提,如果失去合法性,就必然失去对执政资源的掌控权,进而丧失执政地位。

我们党执政的合法性,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人民的正确选择。目前,巩固和扩大我们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必须巩固和扩大党的政绩合法性,建立真正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必须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法理合法性,通过民主选举和按照法律程序获得人民赋予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