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马克思否定哲学现实研究解析

马克思否定哲学现实研究解析

论文关键词:思辨哲学政治经济学现实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最先开始研究的是哲学,后来转向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他的哲学著作集中在前期,青年马克思曾经有过一个哲学时期.曾有过一个站在唯心主义哲学立场上看问题的时期,而后出现过“否定哲学”,否定思辨哲学提倡实证科学转向,是什么促使马克思的思想发生转变,本文从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德国唯心思辨哲学和它们与现实角度来说明。本文认为马克思否定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和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原因是一致的,而否定思辨哲学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结果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

不久前读到苏州大学王金福教授的《马克思为什么要否定哲学》一文,他认为马克思否定哲学是否定站在哲学立场上看问题,提出我们不要再回到马克思曾经否定过的站在哲学立场上来看问题的观点,也就是从原则理论出发看问题,依靠纯粹的思辨获得对世界的终极认识。因此,要“反对哲学”,要离开哲学基地,抛弃哲学幻想,主张从实证科学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论文百事通本文从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唯心主义哲学的思辨性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来分析马克思为什么要“否定哲学”。

一、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曾说过“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和莱茵议会关于林木盗窃和地产分析的讨论,最后关于摩赛尔农民状况的论战,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另一方面,在善良的前进愿望大大超过实际知识的当时,在《莱茵报》上可以听到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带着微弱的哲学色彩的回声,我曾表示反对这种肤浅的言论”。

这里马克思提到研究政治经济学一方面是出于为劳苦大众辩护的需要,还有一方面是和法国社会主义者共产主义者微弱的哲学色彩的肤浅的言论有关,也就是说他研究经济学和否定哲学有密切的关系。马克思研究经济学是一方面出于为农民服务的现实需要,一方面是因为法国社会主义者哲学的微弱。马克思开始研究经济学土就是他对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分析的开始,也是他否定哲学的开始。

马克思接着说“为了解决我苦恼的疑问,我写的第一部著作是对黑格尔法的哲学批判性分析,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成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他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十八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前概括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寻求,我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

那么,马克思是什么时候开始经济学的研究昵也就是在巴黎的时候,马克思在1843年lO月底决定出版《德法年鉴》移居巴黎的。在1843年lO月马克思就开始了经济学的研究。但就在这时,马克思开始了他的哲学创作,如果说他否定哲学,就很难解释他在后面写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等这些重要的哲学大作了。因此,马克思并不是一般意义上否定哲学,反对哲学,他所发对的是以青年黑格尔派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哲学,抽象空洞脱离现实的思辨哲学。而马克思反对思辨哲学,转向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就是他在哲学上的转变过程,标志就是马克思从一个唯心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唯物主义者。

资本主义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与此同时出现的是人道主义的失落,社会增加的财富流进了极少数人的腰包,数量急剧增加的

工人日益贫困,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工人农民这些占人口大多数的劳动者陷人非人的境地。而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采取各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参加了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为了这个工作献出了他的毕生。马克思早在青年时就确立了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的伟大理想,在他离开大学校园接触社会时,真正面对人剥削人,人压迫人,人吃人的不合理的现实的时候,更坚定了他的信念,为劳苦大众服务,为无产阶级服务即使在情况最恶劣的时候都没有失去信心。马克思最关注的是人,是现实的人,是现实的工人。马克思不论研究哲学还是政治经济学,他只围绕一个事实,那就是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寻找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使人得以解放使人的本质得以复归。天才的真正社会使命是去唤醒别人,带动别人,马克思需要唤醒的带动的就是工人。马克思说“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他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显示冲突中解释”。

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根源,这促使马克思进入对经济学的研究。马克思认为~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在人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寻找,要跳出哲学的圈子,开展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才有可能完成哲学上的伟大革命。法国复辟时代历史学派的阶级斗争为基本线索从阶级斗争追溯到经济利益,从政治斗争探究到财产关系的方法启发了马克思所以马克思认为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到经济学中去寻找,朝着劳动发展史中找到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深化了此前到市民社会中寻找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钥匙的思想,这就是马克思最初研究经济学的收获,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思想。马克思在手稿中第一次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异化本身是一个哲学概念,是指主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并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反对主体自身马克思的兴趣并不是经济学,而他研究经济学,完全是因为他的理想,他的奋斗目标。只有研究经济学才能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为了实现他解放全人类,为劳苦大众服务的理想,他选择了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他找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现实。

二、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思辨性,脱离现实的空洞抽象促使马克思走出哲学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及随后的青年黑格尔派始终局限于思辨哲学的基地,脱离现实的社会条件,甚至敌视人民,最终离开现实的政治斗争,这是马克思所反对的。马克思早就说过哲学不应成为世界之外的遐想,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所以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都是和自己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而思辨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认为一切问题要能够给以回答,就必须把它们从正常的人类理智的形式变成思辨性的形式,并把现实的问题变为思辨的问题。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我们处处可见马克思反对思辨的表述。如“法国人和英国人同现实最接近的政治幻想,而德国人在纯粹精神领域中兜圈子”;《神圣家族》中的“所以必然碰到这样一种现象,占统治地位的将是越来越抽象的思想,即越来越具有普遍性的思想”“这些哲学家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关于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关于他们所作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问的联系问题,经验的观察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根据经验事实来揭示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同生产的关系,而不应当带有任何神秘思想的色彩”“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这些个人把自己的和动物区别开来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不是他们有思想,而在于他们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这里马克思已经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问题了。“当然我们不想花费精力去启发我们的聪明的哲学家”马克思反对“实体”,“宇宙精神”,“自我意识”的一切高深莫测的创造物,现实的世界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一种思想活动,马克思把这些人称作唱高调爱吹嘘的“思想贩子”。

在这之前马克思有过一个站在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立场上看问题的时期,他在给父亲的信中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他曾用哲学来构造法学体系,在大学时期马克思从康德和费希特的理想主义比较中并吸取营养转而向现实本身去寻找思想。在《莱茵报》时,马克思站在黑格尔主义哲学基础上,从理念出发批判德国的现实,批判现实的国家,现实的法,现实的婚姻等。例如,他认为当一个国家离开国家的观念时,世界历史就需要决定其是否还值得继续存在的问题。当现实的法庭站在私有者利益的立场上审判林木盗窃案时,马克思提出真正的国家(即符合国家观念的国家)就应当大声疾呼“你的道路不是我的道路,你的思想不是我的思想。”在1843到1844年间马克思又以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去批判现实,思考共产主义的问题。

思辨哲学就是这样,从人的概念、想象中的人、人的本质、一般人中引伸出人们的一切是关于社会自然,即得出共产主义是人向人的本质的复归。在这时期马克思思想特点是,从哲学基地上出发,先设想出理想的哲学理念,然后再用理想的哲学理念去批判现实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在《莱茵报》为劳苦大众辩护时就是这样,也就是说这时的马克思也还是从想象、从理念出发,还不是从现实出发,还没有摆脱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思想哲学。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标志着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丢掉唯心主义的脱离现实的思想,从现实出发,他说“德国哲学从天而降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人问上升到天国,这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定意识,前一种考察方法是从意识出发,把意识看作是有生命的个人。后一种符合现实生活的考察方法,则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意识仅仅看作是他们的意识”。

三、马克思反对思辨哲学,主张研究实证科学,看重人民群众

黑格尔历史观的前提是抽象的绝对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以下面的方式发展:人类仅仅是这种精神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承担者。轻视物质利益重视思想观念是黑格尔主义者的共同特征。青年黑格尔派提出“英雄=精神,群众=粗糙的物质”当利益和原则发生冲突时,原则几乎总是压倒利益,对抽象原则的偏好,对现实和利益的轻视使德国人在政治上毫无建树,德国唯心主义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现实实践,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立。青年黑格尔派宣布群众是精神的真正敌人。青年黑格尔派认为,革命不成功,从一开始就是因为唤起了人民群众的热情,只有伟大积极精神的少数杰出人物与代表精神空虚的群众,代表物质的人类其余部分相对立革命才能成功。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这种利益是如此强大有力,以至顺利的征服了马拉的笔,恐怖党的断头台,拿破仑的剑以及教会的十字架和波旁王朝的纯血统。”嘲而思辨哲学认为革命不成功从一开始就是因为唤起了人民群众的热情,所以群众是精神的真正敌人,只有代表积极精神的少数杰出人物与代表精神空虚的群众,代表物质的人类其余部分相对立。“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即在现实生活前面,正是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关于意识的空话将销声匿迹,它们一定为真正的知识所代替。对现实的描绘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足从对人类历史发展观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结果的概括,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它们只能对整理历史资料提供某些方便,提出历史资料的各个层次问的顺序。但是这些抽象与哲学不同,它们决不提供可以适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或公式。”

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的这种哲学观从其致力于哲学理论研究开始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都有过明确的表述。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说,世界的哲学化同时就是哲学的世界化,哲学实现的同时也就是它的丧失,哲学在其外部所反对的东西就是它自己内在缺陷。正式在斗争中它本身陷入了它所反对的错误。

实际上马克思就是反对从原则出发反对从抽象思辨出发来分析问题,他提倡从现实出发通过对现实世界的实证科学的研究来解决问题,提供解释世界的总原则总公式从原则出发解释世界被看作是哲学的任务,从原则出发解释世界必然具有幻想的性质,马克思反对脱离世界而去构造“纯粹”的理论哲学道德体系。马克思说过不应该像德国那样,根据家庭的概念来考察和阐明家庭,从人的概念来想象现实的人。

马克思反对哲学实质上是反对德国唯心主义思辨的精神实质,马克思说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的力量才是可能的,因此,这利对立的解决绝不是认识的任务,而是现实生活的任务,而哲学未能解决这个任务,正是因为哲学把这仅仅看作是理论的任务。

从马克思说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到马克思否定哲学,否定唯心主义思辨哲学主要是现实的需要。虽然哲学是马克思的兴趣,但马克思不是一个为了自己的兴趣而牺牲理想的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马克思不是为了哲学而去研究哲学,马克思也并不是单纯为了建立理论体系而研究理论,他们始终把自己的理论活动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结合在一起。

四、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

马克思说,“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的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经济基础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消灭私有制以及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这在以前的哲学是没有的。马克思否定思辨哲学,研究政治经济产生了历史唯物主义。然后又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成果来指导经济学的研究。

马克思否定思辨哲学,主张研究实证科学,他从站在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立场上看问题转变为从现实出发,从现宴的人,现实的生产关系出发来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全部上层建筑,完成了哲学上的伟大转变。马克思否定哲学,并不是一般意义上否定全部哲学,他所否定的是脱离现实的纯粹的空洞抽象和思辨因为这样的哲学除了说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话以外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样的哲学不和现实联系,不能指导现实。而马克思否定思辨哲学,研究政治经济学,创立了新的唯物主义,它的新体现在“改造世界”体现在实践,体现在人民群众中的应用,体现在哲学为改变现在不合理的现实而发挥作用,而且,这样的哲学能正确的发挥指导作用。这样的哲学只能是强调从现实的人出发的新唯物主义而不是思辨哲学。

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要让人民群众真正的接受马克思主义,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和宣传中准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防止教条式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在过去革命年代我们存在教条式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情况,党内的左倾冒险主义,右倾投降主义实质上都是主观主义,都是反马克思主义的。现在我们仍然存在教条式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情况,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条条框框化,庸俗化,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应付各种考试在背马克思主义,而他们根本不去理会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这就造成马克思主义成为新的教条,在许多人看来,马克思主义是过时的东西,只是写在党的文件里的口号,这样就容易造成人们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马克思主义,容易造成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这就很难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提出的理论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剥削,向往未来的社会是消灭贫穷,消灭剥削,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的本质得到完全复归的社会。我们今天的理想和马克思当时的理想有一致的地方,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消除社会的不公平,不正义不合理的现象。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的体现社会公平社会正义。对人的异化要遏止,要改革制度中的弊端,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说,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党。在于党的思想、宣传、舆论引导,正确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6][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