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谈水利工程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

谈水利工程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

一、水利科研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特征

(一)服务导向性

内部审计接受单位“一把手”的直接领导,能够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是单位内部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监督是手段,服务水利事业是目的。

(二)全面性

质量管理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对象既涉及审计业务、审计文书,又涉及审计行为、审计人员。水利科研单位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以系统论为基础实施的全面管理,对从编制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工作方案,获取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到出具审计报告、督促审计整改等一系列审计业务流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均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取得预期的审计效果。

(三)全员参与性审计质量是审计部门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审计部门任何一个成员的工作质量均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整体审计质量水平。这就要求审计部门全体成员,无论是部门负责人、审计组长,还是普通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均要牢固树立质量管理意识,主动参与质量管理,在工作的各个环节和阶段积极践行质量标准,提高审计工作整体质量。

(四)持续改进性

内部审计功能的作用之一就是通过对被审计部门的内控制度及经营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查找不足,分析原因,规范管理,持续改进。可见,内部审计本身就是“持续改进”理念的具体体现,对内部审计的质量管理也就是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

二、水利科研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水利科研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内部审计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人员配置、工作计划、实施过程、结果报告、后续跟踪以及协调沟通等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进行的系统的、全面的控制与管理,目的是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责,规范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水利科研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将其看做一个闭合的系统,可分为文化意识层、物质基础层、规范标准层、核心业务层4个层次。

(一)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筑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

内部审计工作始终坚持为科研健康发展和为基层管理服务的理念,监督与服务并重,做到揭露发现问题与完善管理机制、查处违纪违规与检查资金使用效果有机结合,实现“一审、二帮、三促进”的最终目标。内部审计通过高质量的审计监督实现高效的管理服务。在长期的内部审计工作中逐渐形成被全体审计成员认同、遵循的审计理念和行为模式等组合而成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水利科研单位特点的审计文化,是营造良好的审计工作环境和氛围,实现全面系统提升审计工作质量的思想基础。

(二)健全内部审计机构,优化质量管理的物质基础

水利科研单位内部审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状况。现阶段,水利科研单位外部控制环境状况还不是很理想,短期内无法通过某个单位单方面努力实现根本改变,因此内部环境的营造是优化质量管理基础环境的主攻方向。内部环境中领导者重视、组织机构健全和人员配备合理是关键因素。水利科研单位内部审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健全有效,党政“一把手”直接分管内部审计工作,并作为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召集人,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审计工作,帮助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内部审计机构定位明确,人员和资金配备科学合理,为审计工作的充分开展提供良好的空间和环境。

(三)规范质量体系标准,营造质量管理的制度环境

水利科研单位现阶段可遵循和依据的质量标准分为3个层次:一是共同的准则,如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及实务公告、《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实务指南、《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引导全体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二是行业考核与评估标准,如《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试行)》和《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试行)》等,规范质量管理实务操作;三是水利科研单位内部审计业务规范及工作程序,必须要与水利行业和科研单位的实际相结合,实际操作中可纳入单位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管理。

(四)突出重点关注环节,规范质量管理的工作流程

1重点把握“一个关系”

水利科研单位在审计业务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突出重点与全面审计的关系。全面审计是基础,审计覆盖面要广,涵盖科研单位下属的不同组织类型,如非盈利所(中心)、所属科技企业、后勤企业等;突出重点是关键和要害,要针对新形势和国家水利部、审计署的要求,及时确定年度审计工作重心。只有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抓住要害,查深查透,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

2重点执行“三个标准”

年度审计计划的制定要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技术方法对水利重大科研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基建工程等重点领域和政府采购、基建招投标等关键环节等进行可行性分析,对可用的审计资源进行合理评估。编制审计方案要在做好详细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围绕审计目标,确定审计重点。方案内容要完整,上报主管领导审批后才能实施。审计工作底稿是对审计证据收集、鉴定和利用全过程的记录,是形成审计报告的重要依据,最终决定审计工作的整体质量。审计工作底稿实行三级复核制,加大对审计证据不充分、不适当,审计结论不恰当等问题的审核力度。审计报告是在综合分析审计工作底稿及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对审计情况尤其是审计结果的综合反映。报告撰写要内容完整、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问题提出正确恰当、定性准确,审计建议切实可行、针对性强。同时,还要注重后续跟踪,督促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通过发现和查处问题,达到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的目的,增强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3重点抓住“四个环节”

(1)实行审计组长负责制

审计组是审计业务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审计组长是审计项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明确其责任对保证审计质量至关重要。审计组长在授权范围内,对业务全过程负有指导、复核、监督等职责,定期召开小组会议交流信息、探讨问题,始终将审计质量管理贯穿于审计实施的全过程。

(2)做好业务现场督导

加强审计组长对审计组成员、审计部门负责人对审计项目的督导,及时掌握审计工作的进度和深度,调整工作重点和方向,防止重大问题漏审。

(3)整合审计资源

水利科研单位可以每年定期组织科研计划、财务资产管理等部门联合开展对承担的重大科研、财政资金项目的例行检查,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注重从合同履行、项目运行、经费使用、内部控制、项目验收等方面实施监督检查,确保服务监督质量。

(4)实现有效沟通

审计工作中要主动做好三个沟通:一是及时汇报工作进展,主动做好与水利科研单位领导的沟通;二是坚持以平等诚恳、谦虚谨慎的态度与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人员沟通,形成良性互动,奠定审计结果被认真考虑、审计意见得到有效贯彻的良好基础;三是审计组成员间及时交流,共享审计资源,实现专业互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五)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夯实质量管理的人才基础

审计人员既是质量管理的参与者,也是质量标准的执行者。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他们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审计的质量。只有审计人员真正接受质量意识和质量标准并内化为自觉行为,才能保证审计质量的提高。一是要培养审计人员牢固树立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增强质量观念和责任意识,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二是持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将审计人员的培训纳入水利科研单位年度培训计划,定期和不定期组织业务培训,与时俱进地更新知识,增强专业胜任能力。三是注重“传、帮、带”与“以审代训”相结合,提升个人能力和团队水平,造就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审计队伍,建设创先争优的学习型团队,全面履行审计职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

三、结论

本文构建的水利科研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并不完全成熟,尚有待在实践中不断细化和完善。只有框架体系与实践相结合,且有效运用推行,才能真正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审计的功能。

作者:杨月洁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