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校园管理模式探析

高校校园管理模式探析

一、高校校园管理模式的发展与演变

在2001年之前,校园管理还比较混乱,各个部门各自为政。校园管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和协调的主体,各职能部门按照自己的理念与规划发展,有各方协调处理一些事务。因而,在一些责任主体并不清楚的地方,进行一些改善和发展显得比较困难。办起事来,手续复杂,程序繁多,效率低下。而这是由于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学校采用了大而全、小而全的学校办社会的管理方式,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进行。校园扮演了一个小社会的形象,但随着发展,校园管理包袱越来越重。在2001年,学校实行了后勤社会化改革,实现了校园教学区域的物业管理,后勤社会化改革迈出了第一步。在此阶段,环境卫生、绿化等工作由后勤管理办公室进行管理;宣传物(横幅、展板等)的审批放置由宣传部负责;校内商铺由二级单位以谁出租、谁受益、谁管理的方式管理;校内交通的规划、交通秩序的维护由保卫处进行管理;校园的修缮维护由规划处负责。学校包袱由于经济化改革借助社会力量得以减轻,学校管理进一步明确,成效显著。但是还是在一些交叉区域,依然存在程序繁多,效率低下的问题。为此,在2011年,校园管理进一步改革,成立了校园管理处,将上述职责归口,统一进行规划和管理。校园管理处肩负着建设安定、绿色、和谐、美丽的校园的责任,规范了校园修缮、项目招投标、校内商铺等的管理。现阶段改革阻力还比较大,在新的职能划分上也存在一些新的分歧。但改革统一了校园管理,使校园管理更加高效,内部职责更加明确,为学校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学校从事企合一的管理模式引人社会化改革,到成立校园管理处统筹校园的管理,经历校园管理的改革创新的尝试。校园管理会朝着以学校引导,校园管理处牵头落实,实体企业进行实施的方向发展。这是校园管理的一条新路径。

二、高校校园管理的建议

1.更新管理理念。校园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全校的问题。高校校园应突出其人文关怀,体现学校治学理念,提高校园参与者的素养。只有依靠大家,才能管理好校园。要做到人人都是学校的主人,人人都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2.加大资金投人。创建一流的大学,校园环境、人文理念,都应引领社会发展。校园建设,应有新的突破。为此,需要资金对于一些基础设施进行改扩建,及时更新校园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力服务的成本的上升,如果没有适量资金的支持,很多管理不可能到位,不可能达到应有的工作标准和服务质量。

3.重视校园规划。好的大学应有好的规划,这样不光利于校园的建设发展,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4.提高人员素质。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大家的认知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主动适应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做出一些管理尝试,为社会改革提供借鉴。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之上0的理念,为师生提供更加充满人性关怀的美丽校园。

5.规范校园管理。以法治校、以德治校,把管理和教育工作两手抓。完善各部门岗位职责,细分岗位工作内容、范围、标准及相关的任务,将划分落实到位。出台详细规范的管理办法,凡事做到有据可依,依据办事。

6.实现管理数字化。依靠校园一卡通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收集数据,并且依靠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为决策指定者收集提供更全面可靠的数据。提倡网上办公,使管理更加快捷环保。

三、结束语

校园环境是学校的窗口和门面,直接反映了学校的管理水平。管理与服务的指标应当领先于社会水平。校园管理需要创新,需要新思维、新办法、新起点。通过创新,使我们的管理达到一个新水平。校园管理需要科学筹划,综合治理,规范管理。把管理和教育、管理和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团结奋斗。

作者:刘军单位:西南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