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破窗理论下校园管理对策

破窗理论下校园管理对策

一、环境的暗示性对小学管理的启示

小学生年龄尚小,独自生活在校园里,他们的自控力和理性思维都没有形成,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小学生喜欢争强好胜,也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吵起架来,甚至是大打出手。而几乎每个学校都会碰到几个喜欢惹事又比较难管制的学生。在他们眼里,学习根本就没有意思,所以,一有空他们就会在校园里乱逛,甚至是欺负更小的学生。这些现象在我以前的校园里也经常遇见。刚开始,学校老师也会对这些学生苦口婆心地劝说,但后来发现根本无济于事,渐渐地,也就懒得管了。这样一来,有些学生就更加放肆了,甚至会做出一些扰乱校园秩序的过激行为。而且,让人吃惊的是,这个破坏团体的人员似乎变多了。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认为他们做出的事根本不符合小学生的身份,也不知道他们是怎样聚到一起的。现在想想,这正是“破窗理论”的外化表现。由于他们的破坏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制止,给其他学生造成了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无序的环境中,其他学生也开始效仿。同时,由于老师的忽视,给这些学生造成了一种心理暗示,认为老师默认了这种行为,不会对他们施加惩罚。所以,他们的胆子越来越大,受其影响的学生也越来越多。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学校的老师和领导都要加以重视,在这些行为没有出现之前就应让学生树立“违章无小事”的观念,增强他们“护窗”的自觉性。而当某些破坏行为刚刚出现时,学校也应该及时制止,而不是忽略其影响,认为这只是学生的小打小闹,无关痛痒,而最终酿成大祸。所以,为了维持校园的秩序,学校应该对破坏者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自身错误,必要时给予批评或是惩罚,以遏制这种不良影响的蔓延。如果学校教育仍不能让学生改正错误,那么,学校就应该和其家人取得联系,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互作用来引导学生走上正途,以避免他们从小就养成坏习性而自毁前程。

二、环境的诱导性对小学管理的启示

“破窗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生活的环境对学生的行为不仅有暗示作用,还有诱导作用,而这种诱导有利有弊,学校应该趋利避害。某班有个学生厌恶学习,整天游手好闲,一下课就直奔网吧。而且每次上完网后就在班上大肆宣扬游戏的刺激性,并不厌其烦地教其他学生怎么玩。渐渐地,其他学生也被他同化了,随着他一同出入网吧。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抓过学生上网这一问题,每次一抓就是一伙,问是谁带头的,他们都相互指认。不管唆使者是谁,我们可以得知,这是一种诱导行为。由于上网,学生天天在其他学生面前鼓吹网络的刺激性,而小学生好奇心理强,玩心重,对外界的干扰根本就没有抵抗力,所以很容易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并在其诱导下不断效仿,最终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就这样,一个班的某个学生影响其他同学,而其他同学又扩大其自身影响,诱导其他同学,渐渐地,受诱导的学生越来越多,最终推及到了整个校园,使这个校园的整体氛围受到影响,形成一股歪风邪气。所以,学校在对学生上网成瘾这个问题进行处理时,应该从各个班级下手,让各个班主任抓紧班级的管理,优化班级学习环境,让班级形成一股正气,以遏制不良风气的蔓延,从而减少不良环境对学生的诱导。而各个班级的环境一旦优化,整个校园的学习氛围就会随之好转,上网现象也会随之减少。所以,学校在进行校园管理时,应注重环境的作用,从小处着手,来优化整个环境。

如果将一个学习成绩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放置于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优秀班级中进行学习,时间长了,我们会发现这个学生与原来大不相同,他不像以前那样无所事事了,也开始学着班上其他同学那样静下心来认真学习。而这种情况就属于良好环境的有利诱导。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懂得,为了管理好一个校园,老师可以当着全体学生的面,对校园中那些好的行为、现象给予表扬,以诱导其他学生效仿,从而达到有效管理校园的目的。而这种做法在我先前的校园也是经常见到的。当时我们的校园定期举行一场全体表彰大会,对近期表现好的班级、学生,甚至是优秀教师都会给予公开表扬,并给予物质奖励。看着受表扬的同学,我当时就很羡慕,心理也暗示自己要争取做到他们做到的事。现在想想,学校的这种行为正是运用了“破窗理论”,利用良好环境的有利诱导来引导学生趋善,而这种做法的确有它的合理性。威尔逊和凯琳总结的“破窗理论”给了我们关于小学校园管理的诸多启示,但学生在“破窗理论”下滋生的种种心理也给我们管理校园带来了些许启发。

三、“破窗理论”下的学生心理和校园管理对策

“破窗”的出现,会不觉地助长学生的种种心理:第一种是“颓丧心理”,第二种是“从众心理”。而学生这两种心理的出现都不利于学校的管理。有的小学生由于违反了校规被老师惩罚,结果就产生了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认为老师都批评了自己,对自己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所以单方面认为老师就不喜欢自己了,尤其是老师有些无意识的行为触动了他,他就会更加深信自己的想法,最后以颓丧的心理来对待学习。学校在对这种学生进行管理时,首先就要解决其心理障碍,明确告知学生只要他改正,过去的行为不会影响今后老师对他的评价,以此来唤回学生的自信心理。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好奇心强烈,但又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往往会盲目地跟从大众。如有学生看到其他同学在校园墙壁上画各种奇怪图案,也会兴致勃勃地冲上前去,乱画一通,甚至还会相互比较。这就是校园墙上的涂鸦一天比一天多,而且越到后面就越难管理的原因。同样,校园的草地上本来并没有路,后来有人从上边抄近路走。于是时间不长,这片草地就有了一条不少人都走的路。这些都是从众心理的产物。面对这种问题,学校应该在苗头刚起时采取措施,遏制坏现象的再次发生。同时对学生加强教育,让学生树立公德意识和荣辱观念,学会明辨是非,而不是一味地从众。当然,这也需要学校长期的努力才能达到。

“破窗理论”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而对于小学校园的管理来说,其给我们的启示也是十分有价值的。为了实现校园的有效管理,校方应该以“破窗理论”为基点,注重环境的优化,以减少不良环境对学生的暗示作用和诱导作用,充分发挥良好环境的熏陶功效。

作者:周继发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红桥中心小学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理论探索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

理论导刊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理论视野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共中央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