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医学信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医学信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1调查目的和方法

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医学信息管理相关课程的内容,了解学生对医学信息管理相关课程的态度和看法,调整和优化这些课程的设置,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对我校2007—2008级本科学生开展了关于开设医学信息管理相关课程的问卷调查。问卷由封闭式和开放式题目组成,题目主要涉及对这些课程的态度、学习意愿、课程设置、行课时间以及就业意向等,主要采取随机发放,以匿名方式填写问卷;并在医学信息管理相关课程结束后,与研修这些课程的学生进行座谈,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

2调查结果及分析

我们对2007—2008级本科生发放关于开设医学信息管理相关课程的调查问卷,共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8份,回收率95.6%,并用SPSS17.0统计分析处理问卷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学生中,41.8%认为很有必要开设医学信息管理相关课程,有必要的占50.2%,没有必要的占8%;表示有这方面学习意愿的占60.2%;选择从临床医学专业分流的占42.3%、从公共事业管理或者英语专业分流的占39.5%、除临床外的其他医学专业的占11%、从所有专业中分流的占7.1%,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学生无显著差异。90%的学生认为开设医学信息分析、医学信息学、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4门课程是合理的,并能满足需要;选择大学一年级开课的占6.3%、大学二年级的占38.7%、大学三年级的占43.3%、大学四年级的占11%。有从事医学信息管理就业意向的学生占30.5%、没有这方面就业意向的占19.2%、不确定的占50.2%。有的学生对开办这些课程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包括该相关课程分流专业来源、课程内容结构等。其中,有学生特别提出目前临床医学学生就业困难,急需开设该相关课程,增强信息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座谈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医学信息管理相关课程感到满意,认为这些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不仅扩大了自身知识面,而且提高了实践能力。一是补充了医学信息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了临床决策能力和科研能力,有利于开展临床工作,适应医院信息化发展。二是掌握了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能独立安装和维修电脑、解决网络常见问题、制作动画、使用绘图软件,增加了一技之长,增强了就业竞争力。另外,有学生建议,应增加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内容;同时,医学信息管理离不开医学知识,最好在医学专业学生中分流。绝大多数学生表示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是就业首选,医学信息管理仅作为辅助工具。

3开设医学信息管理相关课程的可行性及对策

通过调查可见,92%的学生认为开办医学信息管理相关课程有必要,大部分学生表示有学习的意愿,并对该方面的知识有需求,具有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该调查结果符合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目前医院也非常缺乏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学生希望通过这些相关课程的学习,拓展自身知识结构,获得更多的信息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因此,开设医学信息管理相关课程是必需的,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符合现代医学教育需要。在行课时间安排上,大多数学生选择在大二和大三开设相关课程,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一方面,该相关课程涉及内容多、课程短,并且对各种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大一学生对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相应的基础知识较为欠缺,不易接受和消化教学内容;而大四的学生由于专业课程学习任务较重,时间紧,很难抽出时间学习其他的知识。因此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将医学信息管理相关课程安排在大三行课。此外,国内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起步较晚,2006年前只有中国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广东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等8所医学院校开办了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06年以后增加了牡丹江医学院、成都医学院、昆明医学院等10余所高校。目前,由于该专业缺乏规范系统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模式,且相关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较少,从事该相关课程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故先开设医学信息管理相关课程试点,配置骨干师资队伍,开展探索性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试点成功后,可推广在所有医学类专业中实施。另外,可将医学信息学、医学信息分析、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开设为选修课,让更多的有学习意愿的学生获得医学信息管理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而在构建新的医学信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作者:刘玥伶单位:川北医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