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文化心理学发展学术史分析

文化心理学发展学术史分析

[摘要]文化心理学的出现既是心理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其他学科与心理学相互影响的结果。从学术史角度对文化心理学的发生、发展进行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化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研究范式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心理学史;文化心理学;历史分析

文化心理学被众多心理学家们称为“第二心理学”,与自然主义的主流心理学相对,其在反动主流心理学中受重视并获得发展。文化心理学的发展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对主流心理学的“反动”,其发展的逻辑可从学术史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以库恩范式论考察

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多以库恩范式论来考察和审视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其内在逻辑是哲学心理学、科学心理学、人文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四种范式的更替与兴衰。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墨菲在《实验心理学史》中明确了前科学时代与科学时代的界限,而目前学者根据这一思路作“范式”分析也在情理之中,且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所谓“范式”是指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的集合。心理学学科发展的历史阶段性使得心理学家们认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这个集合中的确存在着不同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的集合,因此,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心理学也就存在着不同的范式。心理学四种范式是心理学家基于不同的立场对人类心理的不同理解和假设,这就为这四个范式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找到了立论根据。以库恩范式论为视角,重新理解心理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我们不难发现,在不同时期,心理学存在着不同的范式也符合心理学发展的学术逻辑。在众多心理学家甚至文化学家看来,就目前而言,文化心理学就是这四个范式中最后一个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

二、学术史视野的考察

(一)主流心理学的困境

对文化心理学或心理学中文化因素的研究是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说它热是因为有一部分心理学家开始注意到心理学正在走上一种“歧途”,并努力让心理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学科。随着其他学科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科和心理学相互交叉形成更多的边缘学科,这使得心理学的学科独立性受到消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被心理学和其他学科共同研究,这有利于心理学的发展,并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的心理现象;但是这些交叉学科的发展往往偏离了“人的心理现象”这一中心问题,而更加侧重另一学科。比如,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在理解人类认知的神经机制有重大贡献,但是,它们在促进人类更好地理解人的心理现象———特别是促进个体心理健康方面,却显得无能为力。因此,有心理学家指出,心理学在二十世纪的发展并没有从根本上让人类的心理更加健康,反而更糟。心理学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理论,产生于欧美和北美洲。心理学认为,人在心理上具有相同性,力图从理论方面寻找其中的一致性,探寻人类的对某些行为和外部的某些东西之间的关系,采用的方法往往是实验法,首先排除容易干扰实验的干扰因素,然后通过观察实验者对于某些外部刺激的反应,将自然科学的严谨性和心理学研究的实践相结合,从而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让心理学从传统意义上的个人思考变为了科学实验,更加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但是,这种进步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超越和遗弃文化、沙文主义等等。走自然科学模式的心理学在二十世纪取得了巨大成就,涌现出了众多的心理学流派。从早期的意识心理学、构造心理学、到行为主义心理学甚至后来更加科学化的认知心理学,都没能解释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心理学发展了,但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却更低了。在面对精神疾病谱上发生的新的变化,心理学家却束手无策。特别如行为主义受机械主义影响,他们努力要把心理学打扮成像物理学、化学那样的自然科学学科。这一倾向影响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确立,以致抛弃意识而把人类的行为(特别是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使得人类理解自身是走上了机械主义道路,人类彻底无自由意志可言。而认知主义心理学也受到计算机科学特别是信息加工理论的影响,长期专注于人的心理现象形成机制的研究。他们只关心的人的心理现象形成的过程,而不关注人为什么选择这一对象进行觉知而不选择其他的对象进行觉知。认知心理学更无法回答为什么人类在觉知有些内容时要故意犯错。而新近发展起来的认知神经科学主要研究认知过程产生的神经生理基础。不论从大脑功能分区还是更深入的神经递质水平,这都无法最终在意义的世界为人类心理发展找到合理的解释,也无法最终对人类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带来好处。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心理学发展出现了问题。如今心理学发展中的问题不在于我们解释心理现象形成的机制多么高明,而在于我们的价值何在,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以及我们为什么会关注这些问题并受到这些问题的影响。正如英国学者PaulKline所说,“实验心理学不能解释什么是本质的人,而且它所呈现的进展越大,实际上它就越远离心理学所应该具有的目标……毫无疑问,所有心理学方法都应根据人性的标准进行评判。”[1]

(二)心理学家的学术自觉

心理学家对心理学发展中的困境看得最清楚,因为所谓主流心理学发展的困境是它在很多领域无法解决新的问题。这不得不促进心理学家们思考。心理学家们也开始关注其他学科特别是哲学、人类学和文化学的研究成果对心理学所产生的扰动。当心理学家们的学术自尊心受到打击后,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并回到现实中来,重新来审视心理学研究的问题所在。于是哲学、人类学和文化学研究的对象、理论和方法就不可避免地要进入心理学的范畴中来。若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心理学的发展,从学术史的角度可从如下三个方面作深入分析。

1.从哲学基础解读

文化哲学的兴起是文化心理学发展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的重要原因。因为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发展越来越困难,人们在理解世界的方式上需要找到新的途径,这样就造成自16世纪以来形成的“经验—理性”模式的科学哲学时代开始衰落。科学哲学让位于文化哲学特别是语言哲学的发展使得文化心理学发展有了良好的基础,文化哲学使人类理解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文化哲学带来的变化在心理学中得到具体呈现。CliffordGeertz是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以研究人类符号而闻名,他曾经说:“文化研究可以被纳入到传统的心理学研究中的观点在学术界没有引起太多的质疑和不安”,[2]但一开始诸多主流心理学家认为将文化和心理学相结合违背了传统心理学研究,“文化心理学研究是对心理学中的经验主义研究传统的一种离经叛道”。[3]心理学在向前发展,在今天的心理学界,对于把文化研究和心理学研究相结合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戈茨认为,社会和历史是文化的产物,物质产生意识,我们关于意识的各种认识都是通过我们的各种实践经历产生的,我们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及从中得出的认识来理解其他人。即,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并非是生而就有的,而是必须经历各种实践,然后产生这些认识,最后根据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做出反应。每个人自出生伊始,都可以看作是“意义产生”的一种形式,从唯物论的角度出发,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和物质的结合物,不能看作是对意识的补充。戈茨的观点和文化心理学的含义具有相似性,文化心理学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1)文化融合了社会发展和历史发展;(2)符号和概念的有效运用是个体之所以成为个体的原因;(3)意识是个体对社会的看法,是经历了实践之后的产物,也是个人理解他人的源泉;(4)每个个体都能形成自己对世界的独特看法;(5)个体的行为往往具有价值性;(6)心灵来源于文化。虽然在文化心理学领域,存在着诸多分歧,但是这些观点已经得到了大多数专家学者的认同,例如,上文所述第二至四点是大多数心理学家所认同的,虽然这些心理学家研究的领域不同,但是他们都是传统心理学的捍卫者。他们没有明确提出人类认知的标准,即人类通过实践,获得对世界的认识,然后,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另外三点则强调“所谓意义,其实来源于人类自己,每个人都有意义的行为和方式”。意义又具有反作用,对于意识的构建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假设存在于社会心理学和本土心理学之中,但是对于文化心理学而言,这究竟是机会还是挑战,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观点属于心理解释学的研究领域,把文化因素融入对心理学的研究,标志着自然科学模式和文化科学模式在元理论上产生了分歧,即自然科学家对心理学会持敌视的态度,而文化科学领域的专家则会对心理学产生好感。

2.从文化心理学的相关学科来看

人类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分支就是文化人类学,它主要是描述和解释人类发展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研究的领域包括种族的心理、动机、行为、性别认同、价值观,这些内容对文化心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新的视角,也为人们理解人类的心理现象有了新的启发。文化学也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学科,它和心理学也有诸多结合点,这些相关学科共同为文化心理学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文化心理学发展产生了新的影响,更有可能的是它们会影响到文化心理学的发展方向。通过研究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种将心理学和解释学相结合的倾向,这种倾向和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是相背离的,但是却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解释心理学力图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用模型的方式来研究心理学,目的在于探寻意义、价值和情感,形成了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这两大学派就是以这种方式来进行心理研究。人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得对世界的认识,并且根据自己的认识来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在这种过程中,人生活的环境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受到各种影响,这种影响对于构建我们的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它能让我们适应自己生活的环境,并且在这其中,我们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不同的时期,我们所进行的社会实践不同,因此,我们的社会形态和社会文化都是不同的。但是,前一代人产生的成果将会对后一代产生深远的影响。心理学的研究离不开各种文化和意识,它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因为人的意识必定产生于一定的社会环境,而社会环境是具体而特定的,不同时期的环境是不一样的,因而,特定时期必然产生特定的心理,如果脱离环境而去研究心理,所得的结果必定是抽象的。只有将环境和人的行为相结合在一起研究,结果才能更加真实且符合自身的心理。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文化产生的背后必定有其他因素,由于科学心理学在本体论上存在争论,对此的解释也很难说服众人,因此,文化成为我们研究的一个很重要领域。文化因素作为逻辑实证主义的补充,不断得到发展。查尔斯•泰勒对文化科学模型的构建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模型的构建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他们的文献《人类的科学及其阐释》被看作是这一领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历来受到心理学研究者的推崇。[4]泰勒的《人类的科学及其阐释》主要论述了解释学在逻辑上的应用,这种学说和传统的解释实证主义大相径庭,但是却具有科学性和说服性。泰勒认为,解释的过程必然伴随着理解过程,因为在泰勒看来,理解被认为是具有意义的,因为它涉及某一个体对另一个体或事物的看法,表达和表达的内容是具有不同的性质的。表达具有不确定性,表达的应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个人,也可以是表达对象,即某一事物正在的解释动作可以看成是一种表达的行为,该事物的行为是具有意义的,例如一个手势或者一个姿势,小到肌肉的抽动都属于行为。泰勒认为,满足三个方面,就能被看作是一个有意义的动作,即:属于某物(但是该物必须属于人类行为的范畴)、指向某客体(构建者)或者属于某一范围。一旦某一行为就某一领域的特定对象来说,具有意义,那么这一意义一定会具有反作用,并且作用于社会,同时指导社会实践的开展。同时,这种意义可以是多样的,不同的意义只有在特定的领域在能发挥作用。例如,下属会上级尊敬,只有当特定情况下,才能得到实现,这种情况往往是上级是自己的直属上级,属于一个等级体系中。另外,这种尊敬的行为又会产生另一种等级制度。因此,在分析某一种行为的时候,我们必须考虑这种行为对于个体而言所具有的意义,从这种层面上来看,考虑个人的行为是否具有意义,我们必须考虑行为的背景及作用对象。从文化哲学、人类学(特别是文化人类学)、符号学以及其他与文化有关的学科发展对于心理学走上正确的道路是至关重要的。文化是对心理学实证研究取向的挑战还是“心理学发展的新契机”,[5-6]这些争论或担忧在目前看来都为时尚早,因为心理学本身的发展,在某种角度来看,还处在早期。如果文化心理学或对心理学中的文化因素的关注能更好地解释人类的心理现象,并能增进人类的幸福,那“科学”与否又有什么关系呢!

三、结语

文化心理学既是心理学自身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其他学科,尤其是哲学、人类学、文化学等学科的发展从外部对心理学产生影响的结果。不论是内部逻辑还是外部影响,都揭示了一个心理学发展的新动向:心理学发展新范式的出现必将对心理学本身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保罗•凯琳.心理学大曝光:皇帝的新装[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5]麻延坤.文化转向:心理学发展新契机[J].南京师范大学报,2003,(3).

[6]严明,孟维杰.跨文化研究:心理学发展新契机[J].北方论丛,2004,(5).

作者:李尚学 单位:西南医科大学 心理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