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薪酬管理问题探索

薪酬管理问题探索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人力资源成本不断提高。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的环节,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并能提高忠诚度。然而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体系仍不够完善,影响人才潜能的发挥。基于此,从薪酬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入手,详细分析探讨当前人力资源中薪酬管理的问题和薪酬管理水平提升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重要性

一、薪酬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薪酬是企业职工维持生存的必要保障,也是促使其努力工作、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必要前提。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保障与维持的作用。就员工个人来说,他们靠出卖提供劳动力的形式获取报酬,维持生计,获取衣食住行所需的开支,薪酬是他们生存的必要前提及保障。就企业来说,企业借助薪酬购买员工的劳动力,从而实现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维持自身发展,获得经济效益。其次,激励与促进的作用。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鼓励员工以更高的效率完成工作内容,为企业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当前人力资源中薪酬管理的问题

1.激励性不足。

就我国目前的薪酬管理体系来说,很多企业还未很好地发挥出薪酬管理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绩效考核的重视不足,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对考核结果也未充分使用,难以发挥出绩效考核对员工激励调动的作用,从而产生“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结果。

2.分配合理性有待提高。

在我国许多企业中,薪酬分配方式仍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许多企业忽略绩效考核的重要作用,员工的工作成果并未受到重视,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观念未得到体现,从而打击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第二,许多企业对管理人员的重视高过技术人员,薪酬分配不合理,

导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降低;第三,大多企业的薪酬是按员工层级进行分配的,级别越高工资越高,但却忽略了不同岗位工作的性质不同,薪酬也应有所不同。

3.薪酬安排战略性有待完善。

薪酬战略安排对企业发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我国许多小型企业因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种种限制,往往只考虑当前的企业利益,而忽视了职工的长效发展,很难真正实现薪酬的战略性安排。正是这种忽视,导致企业很难留住人才,阻碍了企业的长效发展。

三、提升薪酬管理水平的措施

1.建立健全薪酬管理体系。

为实现企业的长效发展,为企业留住优秀人才,健全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科学薪酬管理体系的建立应既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又满足员工的经济需要,并能有效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好的薪酬管理体系不但要能满足员工经济方面的需求,还应为员工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渠道,促进员工不断进步,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的员工。此外,薪酬管理体系的实行,离不开企业领导的大力支持,企业领导必须要以身作则,从自己开始,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制度,以工作成效决定工资的多少。

2.薪酬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

薪酬管理体系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其科学合理性,严格依照制度执行,还应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同岗位员工的工资构成应当有所区别。行政岗的员工因工作较为固定,业绩要求较低,应适当提高其基本工资在总工资中的比例。而与之相反,技术岗及销售岗的员工为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应加大其绩效工作的比例,这样做既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又能增加员工的工资收入。但薪酬管理体系并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该全面了解公司及员工情况,及时调整薪酬制度。

3.薪酬管理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协同。

企业的薪酬管理战略应当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在企业的初始阶段,为节约企业成本,调动员工积极性,在薪酬管理战略中应加大员工绩效工资,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共同面对风险。当企业进入成熟阶段,薪酬管理战略也应进行相应调整,这时应加强对员工福利的投入,注重为员工个人发展提供帮助,从而不断提升员工水平,为企业留住人才。

4.加强薪酬考核。

为保障薪酬管理的有效实行,必须要加强企业薪酬考核。主要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第一,确定合理的薪酬构成,可根据当地劳动力平均工资水平及同类公司薪酬水平确定本公司的薪酬水平及薪酬构成;第二,加强绩效考核,根据员工的工作效果,确定其实发工资的高低。

四、结语

优秀的薪酬管理体系能够充分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企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最终实现企业不断发展前进,在竞争中赢得不败之地。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不但需要注意制度的科学合理性,还必须在企业实际运行中严格地贯彻执行,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薛连英.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管理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9).

[2]王永宏.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419).

作者:蒲苏成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