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问题教学法在物流管理专业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在物流管理专业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探讨了问题教学法的内涵,并就当前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问题教学法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步骤,以期能为相关研究者与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物流管理;教学现状;问题;对策

以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基础的问题教学法,凭借其独有的优势已经受到了我国高等教育界的高度重视.目前,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不断改进、变化的今天,全球范围内的许多国家均已针对问题教学法开展了一定的分析与普及工作.与此同时,我国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也开始了普及、落实问题教学法的进程,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问题教学法,能够全面的加强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意愿,促进他们以系统性的角度改善自身的思维活动,从而实现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理解科学思维,加强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实际问题时通过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为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实际教学中科学、有效地使用问题教学法,应当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首先,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其次,在问题启发下引导学生产生已有知识与待解决问题间的冲突;再次,在解决问题得出答案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迁移性学习的发生;最后,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客观、全面地评价.

1问题教学法的内涵及实施步骤

问题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一套基于学习情境建立的系统教学方法,该教学法起初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得以运用,后逐渐在其他学科中得到推广使用.问题教学法的主要特征即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现实存在的问题作为构建课堂教学的基础,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1].在驱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利用学科专业知识对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在师生协作的教学氛围下进入最近发展区,并逐渐脱离教师提供的帮助及学习技术“脚手架”式的支持,实现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问题教学法的运用旨在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问题解决能力较低的不足,其实施步骤主要包括:首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即在课前以问题导入形式展开教学,围绕教材知识明确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及知识结构实际情况,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导向创设具有探究学习性质的情境.其次,在问题启发下引导学生产生已有知识与待解决问题间的冲突,进而按照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顺序进行探究学习[2].再次,在解决问题得出答案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迁移性学习的发生,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散,提高其应用知识的能力.最后,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客观、全面地评价,注重利用过程评价法,对其问题解决的动态化过程进行系统评价,进而转变传统终结性评价的甄别作用,发挥评价的指导、激发、促进作用.

2当前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中存在的不足

当前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主要利用传统“授受式”的教学方法,即由教师对教材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和说明,学生被动地接受和吸收,以教材为中介进行间接学习.这种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适应集体教学模式,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知识量,但无法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与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符[3].此外,为加强教学效果质量,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已经有针对性地使用了一定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但仍存在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造成学生缺少积极的主动学习意愿,难以使学生真正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如果仅仅通过单一案例分析,就会促使学生倾向于通过指向单一的解决思路去思考问题,同时造成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案例的细节之中,而忽视了具有一定高度的系统性、全面性思考方式[4].最终使得学生在面对实践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时,不善于通过教材或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去解决实际问题,并导致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通过自己的学习基础与各类渠道去了解行业内的前沿动态,从而以新方法去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

3问题教学法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分析

作为一个综合了多种专业内容且结合了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特征的行业,物流管理专业具备了高度的广泛性,从而使得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可以方便地取得具有普遍性的教学资料.在物流专业化的今天,第三方物流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物流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仅仅教材中的内容为例进行讲解,容易陷入单调、重复的困境,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5].为此,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可通过问题教学法,在“第三方物流”的相关课程中带入一定的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全面地考虑选择第三方物流时的各种因素与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体系.

3.1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教学法需要以现实存在的问题作为构建课堂教学的基础,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而物流行业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在各个方面均存在许多工作场景、流程系统等信息作为教学资源以供学生进行学习,为此,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需要根据教材中“第三方物流”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的工作环境为学生设置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应当将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以及“第三方物流”的教学内容,与物流行业内的真实数据、问题事件等素材进行结合,从而为学生创设科协、合理的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例如,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针对某一行业的特点公司设计相关的企业资料.首先,需要包括该公司所处的行业规模、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公司运营理念;其次,需要设计该公司主营业务;再次,需要针对该公司在运营中如何获取客户进行设计.然后向学生进行提问,“如果你是该公司的物流业务部门的经理,你将如何选择第三方物流?”,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3.2在问题启发下引导学生产生已有知识与待解决问题间的冲突

美国教育教育家约翰•S•布鲁巴克在《教育问题史》中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知识体系,在经过深入的思考后,勇于发出自己的提问[6].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已创设的选择第三方物流的情境中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该企业需要选择第三方物流、这对于该企业可产生怎样的经济效益、第三方物流的选择范围以及其所能够提供服务有哪些等等问题.在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即可完成具有深度的思考,并可在提出问题后以问题为主线,去收集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加深对于物流行业的实际工作场景的认识以及对于自身所学知识的理解.此外,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还可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鼓励学生自行自主学习.教师可按照课堂时间的安排与学习目标的进度,组织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分别担任公司经理、部门经理、客户、物流企业等不同的角色,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分析引入第三方物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而做出选择第三方物流的决定.

3.3在解决问题得出答案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迁移性学习的发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学生在课堂中学习了多少理论知识,最终均需要进入复杂的实际工作环境中去应用所学的知识.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学习中,仅仅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并不等同于完整、系统的学习过程,在进行了了解、理解相关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针对实际问题独立地进行解决[7].因此,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在学生对于第三方物流选择的相关内容已经深入理解之后,根据实际工作情境设置有目的性地专业问题,促进学生进行迁移性学习,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

3.4由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客观、全面地评价

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在实施问题教学法后,需要根据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来评价学生的学校结果.教师应从多种的角度出发进行科学的评价.例如,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出决策的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最终将扮演客户的小组成员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设置调查问卷,以调查客户小组成员的满意度,或是以面对面的形式教师与各小组的成员进行提问,了解学生们在分析问题并做出决策的全过程中的真实情况,最终以客观、合理地态度做出评价.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培养具有物流规划、管理、运作等能力,能够在物流企业、贸易公司等从事物流运作管理、政策制定等相关职业的实践型、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为目标的学科,其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管理能力等多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在其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及方法,积极利用问题教学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婧,王春梅.PBL教学法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5(2):390-390.

〔2〕李巍巍,刘庆华,宋彧,等.PBL教学法在《物流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J].北方经贸,2012(7):165-165,167.

〔3〕杨元利.物流管理信息系统PBL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J].学园,2015(33):40-42.

〔4〕李丹.现代物流管理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华章,2013(24):207-207.

〔5〕宋赫南.关于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物流管理教学中的运用相关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4):231-231.

〔6〕谢微,李惠敏.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市场,2014(18):141-142.

〔7〕刘建功.高等院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案例教学创新[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4(04):73-75

作者:刘晓琳 单位:赤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