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通货膨胀所得税对晋城人民收益的作用

通货膨胀所得税对晋城人民收益的作用

山西省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在2000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增长:从2000年的4724元增加到2009年的13996元,增长率也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但是,山西省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为17175元),而且2006年以后,山西居民收入的增长率开始落后于全国的增长速度。基于此,本文从通货膨胀与税收两方面探究提高山西城镇居民收入的对策。

1通货膨胀——使得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下降

本文采用CPI(消费价格指数=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和PPI(工业品价格指数)的同比增长来进行山西省通货膨胀的测定。自2009年末开始,由于宏观经济的复苏,CPI和PPI又有所回升。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8月CPI同比增长6.2%,PPI同比增长7.3%。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受居民消费价格居于高位的影响,山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名义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出现较大差距。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9,比2007年同期高出1.2个百分点。这种结构性的物价上涨不但直接侵蚀抵消了我省城镇居民的部分收入,而且对他们的消费性支出预期也造成了负面影响。据山西省统计年鉴资料显示,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19元,同比增长13.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与去年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5.3%相比,下降1.9个百分点;与2007年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5%相比,下降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的明显回落,也将直接导致居民的消费性支出增速出现下降。

2税收——收入/GDP下降税收/GDP上升

近年来,我省城镇居民收入占山西省GDP的比重逐年下降,而个人所得税占国民收入却逐年提高,这个比重的背离反映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与征管存在问题。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两个比重的发展趋势形成鲜明的对比。“两种背离”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处于一种非均衡状态,。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的不断下降已经表明我国初次分配中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关系的失调,而主要源于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收入的不断增长更是强化了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弱势地位,导致居民、企业和政府三者分配比例关系更加失衡,这与政府的提高居民收入、改善民生的目标背道而驰。

3提高山西省城镇居民收入的政策建议

3.1要提高居民收入首先要抑制通货膨胀由于抑制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主要由中央政府制定,地方政府只是贯彻落实,本文主要从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方面给出抑制通货膨胀的建议。山西省政府为抑制我省的通货膨胀可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扶持产业升级,提高实业投资吸引力,摆脱以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产业依赖。大力开发节能技术,降低单位GDP产出的能耗,走一条节约化发展的道路。开发并推广使用太阳能、地热、核能等新能源,寻求煤炭能源的替代品,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大力提升科技技术水平,用科技提高粮食产量。

3.2提高居民收入要转变税收制度要转变税收制度首先要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减轻百姓负担。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界定政府的职能,明确政府的定位,改变政府越位与缺位并存的状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转变职能,要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要按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精简政府机构,压缩公务人员,减轻百姓负担,增加居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