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建筑管理中工程质量监管措施分析

建筑管理中工程质量监管措施分析

摘要: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为建筑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近几年来,建筑工程数量与日俱增,建筑规模也不断的壮大,致使行业竞争越来越严重。要想提高市场竞争实力,加强质量监督至关重要,基于当前建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工程质量将关乎企业的发展命运,基于此,本文针对建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工程质量监管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质量监管;问题;措施

近几年来,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各类工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良好发展,在城市化建设提供优良的发展条件下,建筑行业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同时市场竞争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实施质量监管,主要是针对建筑施工过程,对各项施工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提高人员的施工安全意识,从而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系数,并保证工程的质量。

1工程质量监管概述

质量监管即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监管主体往往是建筑行业的执法机构,依据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以及施工规范,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人员、环境等所有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加以监督,从而保证施工环境与过程安全,促使施工质量符合标准等。建筑施工单位,尤其是施工管理人员,应将质量监管工作贯彻落实,依据相关执法部门要求,加强建筑管理,从根本上维护建筑用户的实际利益。

2建筑管理中存在的工程质量监管问题

(1)质量监管制度有待完善。

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质量监督制度相对滞后,很多监管要求已经不适应目前的要求,并且制度内容不够细化。根据工程实践可以看出,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主要产生于施工阶段,而建筑施工涉及的环节较多、内容十分复杂、施工工艺多种多样,因此需要根据施工实际需要,有针对的制定质量监管制度,对原有监管制度进行完善。受经济与科技水平进步的影响,今后施工工艺将会更加多样,为此及时完善监管制度至关重要。

(2)监管人员的质量意识相对淡薄。

众所周知,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如果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不足,将在管理过程中降低管理效果。通过实践调查,当前仍有较多监管人员的质量意识相对淡薄,对自己的工作认识不足,导致实际的质量监管效果不佳。提升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实际管理能力,以及责任意识、质量意识等,为质量监管提供优秀的人才队伍。

(3)业主干预带来质量监管问题。

从某种方面来讲,业主可对建筑施工进行质量监管,但是采用怎样的形式进行管理,会对工程质量监管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如果业主私自与施工单位交涉,要求施工单位改变原有设计,这种不合理行为将会对施工造成负面的影响,比如说延缓工期,业主与施工单位产生矛盾等。业主的不规范干预,无疑会对工程质量监管带来不利影响,为此规范业主的干预行为,将某些个人指示通过监理部门与施工单位进行协商,成为业主实施质量监管的关键。

(4)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

近几年来,我国的工程质量监管落实相对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下设机构过多,对具体责任的划分不明确,在实际的监管过程中各机构相互推诿,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也都因责任落实不明而有所逃避。现有的质量监管机构过多,且严重超出标准数量的情况,若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将严重阻碍今后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3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有效措施

(1)提升监管人员的意识观念。

作为质量监管人员,需要对自身职责有所认识,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形成全面的质量意识,认真务实的对待该项工作,并对思想观念进行创新与转型,规范个人的质量监管行为。第一,在工程质量监管过程中,不可直接干涉施工单位的施工活动,应采取间接的方式进行管理,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监控。如果对工程施工直接进行干预,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造成施工紊乱,延误工程建设工期。第二,对于施工单位的内部管理活动严禁干涉,施工企业作为一个独立机构,需要通过内部管理,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为施工提供正常的环境,作为质量监管单位无权干预其内部管理工作。第三,对市场经济秩序进行加以维护。当前的建筑工程涉及范围逐渐推广,不同地域之间面对的市场主体有所差异,因此不可按部就班的进行质量监管工作,应根据建筑工程的差异性,具体分析市场需求,对正常的市场秩序加以维护。

(2)加强对岗位职责的划分。

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涉及的部门较多,如果各级之间的责任不够明确,将直接影响质量监管的有效开展。基于此,针对工程质量监管单位,需要对机构进行合理的组织,明确相关的监管职责,将责任落实在个人。针对施工单位而言,做好质量监管则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人员是最难以控制的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带来的不确定性最大,为此加强施工现场人员管理,其具有的重要意义将不言而喻。一方面,根据施工的实际需要,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任务划分,并将岗位的具体责任告知施工人员,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更多的岗位技能,从而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

(3)构建工程质量监管体系。

进行质量监管体系建设,不仅要完善监管制度,同时应构建社会评价体系,并对法律法规进行完善。首先,完善监管制度。所谓制度则是管理的约束条件,完善监管制度,可为工程质量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在建筑施工之前,需要根据相关的施工方案,对质量监管方法进行确定,并以此开展各项监管工作,可采用质量监管小组的形式,对具体任务进行划分,明确每个人的具体责任。其次,构建社会评价体系。社会评价主要满足业主的实际需求,通过制定全面的调查流程,对业主的需求进行调查,并将业主建议采集交由监理机构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对业主利益的保障。最后,我国在工程质量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仍比较滞后,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对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当前在技术方面的规范要求相对缺乏,法规多涉及责任制度,为更好的提高监管质量,加强技术方面的法规要求非常重要。

(4)实施工程质量监管的信息化管理。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管理相对普遍,工程质量管理应顺应时展潮流,将信息化管理运用到质量监管之中。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质量监管的动态管理,只需将质量安全资料做好分类统计,借助计算机技术与网络系统,能够对事前分析相应完善,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帮助制定更加全面的防范措施,将施工安全系数将至最低。与此同时,信息化管理有利于资料备案,通过对资料的准备分析,对登记情况进行监督。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建筑工程质量将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然而,当前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质量监管制度有待完善、监管人员的质量意识相关淡薄、业主干预带来质量监管问题、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等。基于此,相关部门应提升监管人员的意识观念、加强对岗位职责的划分、构建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实施工程质量监管的信息化管理等。

参考文献

[1]梁玉龙.基于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的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措施的分析[J].门窗,2013(07):94+98.

作者:徐世彪 单位:印江自治县住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