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人类社会的伦理关系分析论文

人类社会的伦理关系分析论文

摘要:人类社会的各种伦理关系是空间分区的重要依据,从世俗与神圣、性别与尊卑、隐私与监控三个方面论述了空间分区的伦理学意义。

在人类社会中,空间分区和领域设定的一个重要依据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各种关系,如人—神关系、人—人关系、人—自然关系,它们构成了一定社会伦理价值的主要内容。从这层意义讲,空间的分区本身就是一定社会条件下伦理价值的体现。正如当代法国哲学家米切尔•福柯所言“:我们所居住的空间,把我们从自身中抽出,我们生命、时代与历史的融蚀均在其中发生,这个紧抓着我们的空间,本身也是异质的。换句话说,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吾人得以安置个体与事物的虚空中,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被光线变幻之阴影渲染的虚空中,而是生活在一组关系中,这些关系描绘了不同基地,而它们不能彼此化约,更不能相互叠合。一世俗与神圣从精神角度划分空间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动物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动物界的空间划分是以食物或性为目的的领地划分,基本上不存在精神意义上的划分。

考古学家的研究发现,人类早期居于山洞时,就有了朦胧的精神空间意识,当时人类主要生活在可透进阳光、靠近洞口的地方,而把黑暗的深洞处当做神秘的彼岸世界。在人类早期,神话是人类描述时空经验的载体和通向精神解释的中介。人类学及考古学的研究,都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与几何空间概念的同质性不同,在神话空间中每一个位置与方向都具有一定的情调、一种特殊的情感价值。卡西勒认为这一点源于早期最基本的神话情调划分:神圣与世俗。他说“:神话意识确立了一条界线,并通过它获得了空间和理智的描绘。这条界线不同于几何学中的界线,不是建立在感觉印象流中固定形状世界被发现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人与现实的直接关系中、人的自我限制面上。它是一种意愿和行为的主体。这就是说,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它确立了一个具体的界线,并把自己的情感和意志寄托在上面。原始空间的划分就是存在的两个领域之间的划分,即一个共同的、普遍可接近的领域与另一个神圣的领域的划分。

后者被从周围环境中划分出来,被包围,同时被设防。卡西勒同时认为:尽管通过个人情感把这种空间的神话直觉与认识的抽象空间区分开来,但神话的空间仍然具有某种普遍的功能。空间区域的划分以及整个神话空间中各种连接方式,都与光明和黑暗、昼与夜的感觉对立有关。当这种对立加入了生命内容,便出现了神圣与世俗的对立,于是空间意识又与生命崇拜、神话宗教情感和伦理道德结合起来,得到进一步的确立。当一个特殊区域被从整体空间划分出来,用作祭祀神的场所之时,神圣与世俗的情感区别便被体现在空间划分的方向与位置上。正因为如此,无论在什么地方,神圣的概念与一般空间观念或空间界线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比较宗教学权威埃莉特对传统社会人类如何处理环境问题的研究,发现人类倾向于将环境区分为“未开化”的和“神化”的两类。神化的和未开化的是人类两种存在于世的方式,对于有宗教经验的人来说,空间并非匀质的,是有中心和边缘之分的。中心空间是有意义的神化的空间,而边缘空间则是混沌的、未开化的。

传统社会的人们区分有秩序的空间与混沌的空间时,有效的也是普遍的方法是确认自己“居于世界的中心”。“我们的”环境居于世界中心对初民具有深刻的意义,并且往往与宗教的基本教义相关联。对“中心”和“边缘”进行分区的思想在环境和空间组织中是普遍的,世界各地的人类均试图在宇宙图式和地理等方面将自己置于环境的中心,如美洲印第安人、西伯利亚的奥斯特克人、早期基督教文明、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教文明等。并且人们按离中心的远近决定价值,使空间层次化,赋予空间以伦理意义。西方的中心式空间,从宇宙观的角度来解释,它强调的是竖直感,暗示人间与天堂的联系。因此就产生了一种“尖塔式”文化,许多宗教建筑强调这种竖直感,是为了显示它们的高贵与雄伟。欧洲中世纪的城市,与教堂毗邻的往往是陵墓区,如巴黎城中心。中心区是人们心目中最接近天国的地方,城墙则被当做是区分混沌与秩序的界限。这里,宗教将空间层次化为神化的空间—中心区的有秩序的空间—环绕中心区的空间和未开化的空间—边缘空间,而后两者则是对世俗空间的进一步划分的产物。空间被分化为神圣空间和世俗空间,表间层次化概念的形成,折射到社会层面则是神—人关系的空间定位和空间伦理化的初步形成。人们的生活位置是在“边缘”还是在“中心”,是在“化内”还是在“化外”,其差异,绝不仅仅再是空间地理上的差异,而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下的伦理关系的空间反映。二性别与尊卑空间的性别划分和尊卑定位是人类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工具,它是建立在一定的人与人或群落与群落之间的关系之上的。

在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这种关系约定俗成为伦理关系,所以在有性别和尊卑差异的地方,空间的符号性是伦理意义上的。性别差异是生物同一物种之间的最基本差异。人类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世俗空间的最早分化就是以性别为依据的。这种划分的基本目的是建立必要的家庭和社会秩序,特别是在父系社会建立以来,男权在社会和家庭中的支配地位更是以空间的约定俗成而被强化的,并以文化的方式不断地演化、丰富和重现。鄂伦春的“仙人柱”和蒙族的蒙古包都是非常简单的单一住宅空间,但区域方位被赋予尊卑和性别的差异。在“仙人柱”中尊卑是以前后排列的方式表达的,在蒙古包中既有前后又有左右。探求这种精神空间划分的根据,往往会发现与其社会和家庭的人伦关系密切相关#$%。在鄂伦春社会男子的地位远高于女子,在一般情况下女子不参与家庭决策;比起鄂伦春社会,在蒙古传统社会女子的地位要高一些,所以两者的差异正在于两个民族家庭伦理的不同。在大家庭中,男和女、已婚和未婚的关系,往往是一些民族家庭伦理中刻意强调的内容。在穆斯林的住宅空间划分中这一点最为典型,住宅空间首先被划分为已婚和未婚两个区域。

在已婚空间内,性别看得不是很重要,而在未婚空间中,不同的性别被严格分开。根据沙姆帕•梅祖达和桑乔伊•梅祖达)对伊朗和印度穆斯林住宅中公共和私密空间的研究,在一个家庭中,女性有自己空间,她们可以在自己的空间中会见她们的同性朋友,而这个家庭的男性成员通常回避。空间被赋予尊卑和性别的差异,还与各个民族早期形成的方位经验相关。这些经验或是来源于防卫,或是受大自然的启发,成为一种习俗固定下来。所以住宅内的精神分区模式与人们平时集会或礼仪活动的分区是完全一致的。这进一步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空间与空间的关系。南非班图人(6(17.)的家族住宅群落的围合中心是牛棚。牛棚通常为处于中心的一个半径很大的圆环,其周边围合着用于小家庭居住的若干个圆形棚屋。这些圆屋内部为一单一空间,其中同样有着严格的精神分区:男子和男客在右侧,女子和女客在左侧。根据人类学家弗里斯卡的研究,这种分区来自古老的民间信仰:战士用他的右手挥动长矛,左手握盾。因此他们认为右高于左,右边代表“积极”和进攻,左侧代表着“消极”和防御。这种信仰到了住宅上,体现为以象征的方式在空间中区分男女空间的不同。在这些圆屋组成的群体布局中,第一个妻子的住屋位于主要入口轴线的上端,以显示其在家庭中最有权利。

第二个妻子住在她的左侧,随后而来者按左右顺序布置于牛棚两侧,每一个住屋的设置既是一种进入家庭的先后顺序的体现,又是家庭地位的表征。在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下所形成的汉族建筑空间中的性别与尊卑空间更为严谨和丰富,由于大家比较熟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三隐私与监控空间的隐私与监控是人类对生活空间安全的需要,是人类价值体系中公与私关系的空间体现和人类空间控制与管理方式的表达形式。而其空间的内容则是一定时代的伦理价值的体现。对空间隐私及隐私权的提出,表明人们已把空间分为“公域”与“私域”两个领域。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原始社会中不存在公域与私域的双重领域“,生活世界与系统大体范围相同”。公域与私域的区分主要是在已得到充分发展的古希腊城邦时期,体现为城邦与家宅两个独立的领域。自然组织的中心是家庭,城邦国家的兴起意味着人们获得了除其私人生活之外的第二种生活,这里,城邦对于自由民是共同的,而在家宅的领域中,每一个自由民都有自己独立的领域。在学术史上,是亚里士多德首次把城邦与家庭区分开来,认为城邦就是公域。黑格尔却在《伦理学》一书中区分了三个术语: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完整地讲,市民社会可以一分为二,即包括私域与公域两部分。在私人领域被发现以前,隐私的一个特征就是,在这一领域中,人不是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而仅仅是作为动物种类———人类的一个样本而存在的。公共领域的出现表明了人们对共同利益的肯定,而私人领域的出现则显出了人的利益不一致。

利益不一致的最终原因乃是人本身的差异性。当代社会,特别是后现代主义哲学,认为尊重个人的隐私不仅是法律层面的事,更是社会伦理道德建设的目标。“私域”空间中隐私是通过建筑空间的组织来实现的,具体的手法就是应用各种建筑方式避开社会公众或他人的监控。西方国家对于空间的规划着重于“私密性”,利用对空间的规划创造了“个人距离”“、亲密距离”“、社会距离”“、公众距离”等人际心理安全距离。“距离学”也提出:通过空间的规划可获得缓冲距离,使人与人之间免于物理、心理上的威胁与侵犯。!"世纪#$年代美国人类学家赫尔是这方面研究的先驱。其后“空间关系学”的创立,揭示了我们每个人就像被一个“气泡”包围着,这个气泡依各人的年龄、性别和心理特性的影响而膨胀或缩小。“拥挤”是“私域”空间被侵犯的现象,拥挤容易造成疾病、高犯罪率、贫困、战争、暴动、药瘾、生活品质下降等现象,每个人的平均活动空间不宜低于这样的空间才具有缓冲的作用。因此即使是出于利益上的考虑,小区在总体的居住设计上楼盘数也不宜过于密集。心理学证明,从小生活在拥挤空间的小孩,对于生活压力常习惯用“放弃”来解决,也就是所谓的无助感,这明显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但在许多情况下,空间的隐私是与权力和金钱联姻的,可以说人类社会到目前为止,人与人的空间隐私从来就没有平等过。超级秘书网

一些拥有权力和金钱的人,其隐私的范围和空间的限定是很大的,以至影响他人的隐私和空间。同时“,公域”空间的公共利益和秩序的获得必须通过必要的空间监督,对此纽曼的《防御空间》从建筑空间形态角度阐述了保证公共空间安全的建筑策略。虽然电子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监控手段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电子手段并不能产生空间环境的心理行为互动效写作论文应,所以利用建筑空间手段仍然是今天维持“公域”空间安全的重要方式。然而空间监控的作用还不仅仅如此,当空间监控被用于政治统治和空间管理时,它的伦理意义更为突显。在中国古代唐朝及唐以前的城市空间布局中的里坊制度和击鼓入市制度,是封建政治伦理的最佳解读。在)"世纪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杰米尼•边沁设计的全景监狱(又称圆形监狱,4305416750)中,将建筑空间的监视作用发挥到了极至:在当时技术有限的条件下,既要求在安排好的封闭受控空间中被监视者的亲自在场,也要求监视者在场。

狱卒在中心塔楼里,可以看到所有囚犯的牢房,这些牢房组合成圆形空间环于塔楼周围,窗子全部朝向塔楼,窗子的位置使囚犯不能确定狱卒是否在监视他。而空间的心理暗示则为这种监视提供绝佳的效率。在《监督与惩罚》一书中,福柯则认为,这种全景式的空间监控已遍布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学校、精神病院、工厂、军营等都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模仿全景监狱,尽管有很大的变异89:。由此看来,无论是隐私还是监控均应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否则真要引发一场伦理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