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预算绩效管理政策研究

预算绩效管理政策研究

摘要:预算的绩效以及管理符合时代要求,是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本文通过介绍推进预算绩效的意义;研究了相关绩效管理的改革举措。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政策

一、绩效以及管理在预算中的意义

首先,预算的绩效以及管理体现了时代要求,通过构建预算的绩效以及管理体系,不仅仅能探索恰当的标准体系,这符合深化预算调控的需要。从总体上看,我国实行预算是以公共绩效为切入点出发的,预算的绩效以及管理逐步成为构建财政框架的发展平台,也是公众的集体选择成果。

二、预算的现状剖析

总体而言,尽管预算已经取得进步,但缺少考核的相关管理,限制了其功能的实际发挥。由于缺少可行性较高的评价机制,导致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预算的绩效以及管理存在的问题为:

1.缺乏体制创新。

预算的绩效以及管理缺乏理论的论证,预算的改良仅仅从宏观上凸显绩效的重要作用,并未提出关于绩效管理的整体思路。尽管,预算的绩效以及管理选择了逐步的渐进的模式,但具体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固有问题难以解决。

2.理念较为陈旧。

绩效的预算极易形成僵化的管理,这不仅不能保护现有的得利益,造成动荡不安的局面。消极的态度还会增加额外的预算支,单一化获取资金,作为一个系统,预算绩效兼顾着内外部的局面,融合了监督、追踪等技术来实施全面化的支持。然而,当前环境下,包括绩效奖惩评价、绩效审计激励、问责预算等诸多制度还不完善,这严重阻碍了预算的绩效以及管理的进一步实现。

3、指标不明确。

明确的指标是开展绩效预算的基石,指标的架构是否真实,对于绩效的管理质量影响重大。预算绩效的指标在广义上应结合预算目标、收支配比、产能指标等等部分,预算绩效包括描述具体目标以及恰当的评价。收支指标作为预算绩效中最为明晰的指标,以资金为衡量的最终指标。产能指标包含着直接与间接产出对于结果的影响,公共预算所支持的活动因产出以间接时效为主,所以不容易衡量价值。

三、预算绩效的选择因素

预算绩效在政策选择中,政策与多种控制手段相互配合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为此,本文尝试提出以下政策选择,以期促进预算绩效的改良。

1.绩效的框架结构。

预算绩效的框架虽然存在差异性,但其通用的政策目标具有共同性,完善的预算绩效框架可以概括为,主客体、标准指标、方法报告等一系列要素。其中,主客体指标作为评价利益的预算绩效指标,包括政府机构、财政部门、业务组织以及社会服务等相关体。标准的指标蕴含着预算绩效的目标,作为运行的主旨,其服务于政府管理的宗旨始终如一,作为确立预算原则的可行性依据,绩效指标有助于预算时效的提高。评价指标的选择要遵从主客体的特性与相关目标,依据设计原则开展相关活动,预算绩效的指标应考虑到业务和财务两方面,具体包括资金的使用及财务详细的状况等,以及绩效目标的合理性及部门管理目标完成情况等。

2.评价标准及方法。

评价标准具体是指通过对主客体分析形成的相关标准,标准具有相对性。在外部大环境不断更替之下,预算绩效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在进行具体选择的过程中,要顺应外部形势变化,结合原有可参考标准、年审固有标准等,选择具体的评价方法,使其实际应用能够符合预算绩效的最终目的。

3.绩效实际报告。

绩效实际报告是整个预算信息的输出部分,其作为结论性的评估,对与评价的主客体具有很强的决定性。绩效评价的实际报告集中展示了相关的预算目标与考核原则,绩效评价实际报告的样本应该包括:相关的评价主客体、类似指标方法、标准体系等等。

四、政策的改良方案

依据上文所述的要素,完整的预算绩效需要紧密的联系性。其中,作为枢纽的预算目标直接决定了主客体在绩效运行中的地位;评价标准指标、相关方法等构成预算绩效的中心,科学性的高低直接决定预算绩效的可信价值;预算评价的实际报告作为绩效运行的单一结果,其能否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具备可借鉴的水平将有助于资金的周转效率提升,最终实现预算绩效提高的目标。

1.提高预算的决策。

预算的绩效水平要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改变决策方式,把个人决策变成个人决策与集体决策相结合的方式。管理中的事务性的,非重大问题决策采取领导个人决策,提高决策效率;关系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性重大问题,采取集体决策,领导层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其次,提高领导的决策技术。作为的领导应掌握科学的决策技术与方法,能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再次,提高领导的决策能力。对于领导来说,他的决策决定着的发展方向,起着生死攸关的作用。因此,在进行管理工作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判断力和决断力。

2.设计可行的流程。

预算绩效作为管理的重大环节,其操作的科学性非常重要。目前其流程可以分成理念选择、原则制定、指标确立、基础改良、改革总结等部分,为了更好地应对其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就需要完善规则与具体措施。设计可行性高的流程,包括将不断更新的理念融合到具体的指标确定中,在制定科学方案的流程中融入指标设置,在各个环节中以战略为内涵,前期绩效评价、配套绩效措施体系更新,作为管理的框架至关重要。

3.推行多面的预算。

现行预算绩效管理采用收付现结,具体流程中,必然存在着片面化、不准确性等问题,预算绩效文化具有持久性、能够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实现预算绩效良好发展,就要运用文化使相关的形成相同的价值观,以文化规范相关的行为,规范预算绩效运营管理,从而有效地改善预算绩效内部的组织关系。预算绩效可通过强调共同的价值观建立相关的共同发展目标,建立全方位、民主科学的决策制度实现预算绩效的民主化,增加相关的稳定安全性意识,促使相关的客体主动了解预算绩效文化和自身发展的共生关系,凝聚预算绩效相关的、激发相关的积极性,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进而提升预算绩效整体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预算成本的消耗存在很大缺陷,对于预算的考核来讲,为了配合绩效的可靠性,需要进行深化的考核改革,政策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借鉴相关经验,通过准确的信息,进行预算的优化,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整体改革。

参考文献:

[1]马蔡琛.机制重塑:中国公共预算管理改革的路径选择[J].公共经济研究,2003,(2).23-25

[2]马蔡琛.中国政府预算管理的环境特点及其改革取向[J].现代财经,2004,(9).32-34

作者:余连华 单位:光泽县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