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管窥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

管窥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

一、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初步成效

(1)财政预算绩效质量不断提高

对财政预算绩效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跟踪监管,及时发现资金安排使用、管理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并将信息迅速反馈给项目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并共同研究整改方案,落实责任措施,防止立项手续不全、挪用专项资金、工程质量不合标准、账目管理混乱等问题的发生。先后完善补充手续3例,完善制度5项,限时整改项目1个,纠正倾向性的问题10次,提高了财政预算绩效监管质量。

(2)财政预算分配形式日趋合理

通过试点换算,初步形成以绩效结果为导向的预算资金分配模式,并充分发挥财政预算职能,把绩效评价和预算评审结合起来,采取“优先保障,从紧控制”的手段,核定项目测算资金需求,批准项目编制预算。2012年至今全区财政部门审核批复了20多个项目绩效目标,资金9501万元,其中对3个进行了细化评审,审减资金152万元,预算分配趋于合理,同时整合财政项目资金6.8亿元,用于两纵三横主干道建设,确保了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继续向最急需、最重要的领域倾斜,发挥出了财政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

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虽有初步的基础,但由于起步较晚,处于理论准备和探索积累阶段,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1)绩效管理理念树立不牢,认识较为淡漠。一些部门和单位对绩效管理认识模糊,加之固有的“使用财政资金符合法规,按计划完成任务就行”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思想上产生抵触情绪,给绩效管理带来一定的阻碍。

(2)绩效管理带来利益冲击,配合动力不足。在当前的干部考核机制下,一些部门领导往往更为重视“争项目、争资金、争规模”等“外延再扩大生产方式”以求得发展效应,期望短期内很快见到成效。而绩效评价是发展效应的一种“内含扩大再生产方式”,并将对过去已支出的、现在正在支出的、以后需支出的财政资金或项目进行深层次的监督,这样就容易产生矛盾。另外,绩效管理牵涉各个层面、部门和单位、个人的利益,本身就存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财政资金使用部门、单位、项目追求较好支出效率的动力。

(3)绩效管理机制还不健全,操作难度较大。一是相关法律制度还未建立,国家《预算法》等法律法规中没有涉及绩效管理的内容,绩效管理工作缺乏法律支撑。二是目前从上到下没有建立规范统一、科学合理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指标标准体系以及相关案例信息库,缺乏指导依据。三是从事绩效管理的力量不足,专业人员、掌握知识不全面,绩效管理的专业素质不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缺乏技术力量。四是尚未完善考核结果运用办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绩效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缺乏奖惩力度。

三、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几点建议

(1)强化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宣传、破旧立新

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宣传要先行,政府和财政部门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为契机,深入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会议、新闻媒体、政府网络平台、宣传橱窗、编印宣传手册等广泛宣传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宣传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内容和责任要求,通过强化宣传,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增强各部门、单位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主动意识,引起全社会和各级领导的重视并关注。

(2)强化绩效管理制度建设、承上启下

一是依据上级有关《办法》或《意见》,制定切实可行各项管理和工作制度,使其对上原则上、要求上及推行进度上保持一致,对下符合客观实际,具有可操性。二是从转变行政职能入手,形成完善政府绩效目标管理制度,实现政府管理制度的绩效化。以落实责任为重点,建立和完善项目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政府领导各层次的责任制度,即能明确责任和监管主体相互联系、协调配合,又能体现上级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四位一体”的需求。三是建立完善报表、财政部分专项资金试行竞争性分配管理、绩效评价、资金支出监管等各种制度,把制度覆盖到各个工作环节,用制度管人管权、管项目管资金。

(3)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探索方式,以点带面

推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达到有效供给,这是理念上与机制上的一场大变革,其系统庞大并复杂,内容十分丰富,大范围推行的条件不够成熟,应“先易后难、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一是要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各级财政部门、部门预算单位积极探索建立绩效管理项目库、指标库、专家学者和中介机构信息库,省财政部门要设置统一的绩效信息数据库软件,用于操作指导和实施信息共享。二是要分步实施绩效管理试点。内容上应按基本支出绩效管理——整体支出绩效管理——综合操作绩效管理三段式进行;范围上应按重点部门(项目)——逐步扩大,全部推进绩效管理。至于三者间各占的比例应根据我区实际,自行确定;方法上应采取相对比较法——因素分析法——社会评价法——综合绩效法,使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具有可行性、有序性和可比性。这样由点到面的效果会更好。

(4)强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队伍建设,从弱到强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队伍建设是决定因素。针对当前人才缺乏情况,切实建设高质量的绩效管理队伍成为当务之急。一要充实人员、整合力量。财政部门集中行资、预算、国库、工程审核等业务骨干力量组成精干的绩效管理队伍,也可适当调配人员,增强力量。二要加强业务培训。省、市财政部门应组织下级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专家授课、学习交流、业务探讨多种形式,提高绩效管理工作人员的技能。三要进行廉政教育,培养绩效评价工作人员的廉洁意识、公正意识、责任意识,打造一支专业性强、业务素质高的队伍。

(5)强化财政预算绩效结果运用,奖优惩劣

如果没有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及相应的责任追究奖惩机制,绩效管理就会流于形式。要按“问效必问责”的基本要求,尽快建立高效奖励、低效问责的激励约束机制。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到位、评价结果好的部门和单位及个人,给予表彰和适当的资金奖励,在编制下一年度预算项目时优先安排,同时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干部选拔及评优评先的依据。对故意瞒报、漏报、虚报绩效评价材料等弄虚作假行为,对社会、环境、经济质量等效益低以及套取资金、不专款专用等违反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轻则整改、通报批评,重则取消下一年度资金安排,取消提拨使用和评优评先资格,并进行行政问责,直至追究党纪、政纪和刑事责任。让优奖劣惩成为长效机制,发挥出它的激励和约束功能。

作者:钱道友魏娜单位: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