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成长环境与大学生管理问题研究

成长环境与大学生管理问题研究

一、大学生成长环境诸因素分析

冷战结束后,国家间的交往、交流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形势。但意识形态的交锋从未停止,各种价值观通过各种渠道影响着每一个人,包括思想、文化因素在内的各种因素都成了影响大学生成长的不可回避的环境因素。在国内,多元化的社会环境是大学生成长最重要、最直接的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单一的计划经济转向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的物质基础越来越雄厚,但随着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越复杂。多元化的经济文化条件使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家庭的发展呈现出差别和贫富不一。因而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个人的生存环境的差别方式不同,发展取向也不一样。除了经济文化条件的差异之外,还有制度造成的差异。如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下出现的农民工问题、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等等。这些都是直接影响农民子弟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因素。另外,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在校园和校园之外,大学生个体交往的圈子也是影响大学生成长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环境因素。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无论是有形的环境因素还是无形的环境因素,无论是现实的环境因素还是虚拟的环境因素,都必须纳入我们的管理视野,认真对待,加强管理。这些环境因素的主要特点就是复杂多变、多元化、渠道多、管理难。

二、当代大学生现状特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现状特点

1.当代大学生有两面性。一方面是热情开放、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个性张扬、极具竞争意识;另一方面是在人际交往中含蓄包容少,注意别人感受少,沟通能力差,协调能力差。

2.当代大学生的表现具有多面性。同一个人在家里表现得非常娇惯蛮横,但在社会交往中却表现得很正常,在学校变得听话、积极主动。这说明人是具有适应环境的多面性的,人是具有可塑性的,有些大学生的“怪”“坏”习性是宠出来的、惯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

3.当代大学生各自的生活环境千差万别,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更加复杂。一部分家庭条件优越的大学生,有的依赖性较明显,发展意识较弱;一部分家庭条件差的大学生,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善于交往,有很强的发展意识;一部分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亲情呵护的缺失,在别人面前总觉得不自信,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反应敏感,攀比心理较强。

(二)当代大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

1.一部分大学生缺乏思想道德修养。应试教育重教书轻育人,长期放松思想道德教育,甚至把思想道德教育当成文化课,对学生的规范行为缺乏正确的引导,造成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缺失。

2.一部分大学生缺乏理想和信仰。他们对社会的未来、对个人的未来缺乏自信心。有的人把社会理想和个人的职业理想割裂开来去看问题,出现理想和信仰上的错乱,甚至部分大学生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出现价值观扭曲。

3.一部分大学生自我约束力差,贪图享受,遇事不冷静,易采取极端行为作出违法违规的事情。

4.有些大学生集体意识淡薄,集体荣誉感不强,对涉及自身利益以外的事表现得冷漠。

5.一部分大学生心理承受力差,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以上几种较典型的问题,必须加以适当的解决,才能有效推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三、促进大学生管理的对策建议

新时期,我们必须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大学生的成长需求,把大学生引向培养目标,这是我们的管理宗旨和使命。

1.从价值引导入手,强化管理。2004年8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把以思想信念为核心,把深入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定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大学生面对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想、价值观的冲击和一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侵蚀,有些人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了模糊、迷茫,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素质的关键要素。这一关键素质的缺损并不是理想信念本身的原因,其根源在于价值取向的偏差。提高这一关键素质就要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入手,进行价值引导,形成坚定不移的正确价值观,增强其抗拒诱惑的内力和自律能力。只有把价值导向作为切入点,步步深入,培育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才能使理想信念有坚实的根基。

2.优化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提高管理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不断地整治和优化学生成长环境,但是现代的教育资源、布局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我们只有用新的思维、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体制与机制,解决教育的供需矛盾,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只有这样,教育的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造。大学生管理的组织和工作者应在优化学生成长环境上下一番工夫,提高管理质量,提高管理的人文关怀水平,使每一个大学生感觉温暖,学生心顺,管理就顺,价值引导就自然顺畅。只要内在的“免疫力”强,抗诱惑的意识强,那么理想信念也就坚定,包括网络诱惑在内的不良环境的侵蚀和影响就会减弱。

3.注重崇德释惑,因势利导。崇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德崇则成,德失则败,这是我们大学生教育和管理的经验。树崇德意识,把道德品质教育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才能培养有道德、有理想、价值取向正确的人才。释惑,是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是帮助大学生解决认知迷惑。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会有很多认知迷惑、事实疑惑、现实诱惑。无论是对大学生的迷惑还是疑惑,我们都要努力去释惑、解惑;对大学生的诱惑,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提高其防范能力。释惑不仅是传统的、狭义的教学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上答疑解惑,更重要的是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人伦纲常教育上的释疑解惑。笔者将其移植在学生管理中立德树人,称其为崇德释惑。因势利导,是体现人性化管理思想和尊重他人人格管理方式的形式。因势利导有两大特点,一是针对性;二是时效性。如果不是因势而是势后或事后,就失去了针对性和时效性。因势利导的工作方式常常用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也用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但很少有人去注意它的价值和意义。因势利导,突出的是“导”字,要求的是“因势”,体现的是管理智慧,最终反映的是管理能力。要强化因势利导就要搞好大学生管理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素质是关键。只有素质过硬的队伍才能应对复杂而不可懈怠的挑战,完成艰巨的任务。要使大学生管理队伍的每一位工作者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成为大学生家长的文化及心理咨询师。

作者:赵虎 黄桂华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基地 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