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实验室安全管理论文

实验室安全管理论文

第一篇:化学分析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实践

摘要:矿物分析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我所日常工作和管理的最重要部分。文章通过对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教育培训、人员资格监管、实验环境达标、试剂管理等方面简述天津地质研究院矿产测试研究所安全管理的实践和经验,

关键词:矿物化学分析;实验室安全;实践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发掘更多矿产,提高开发利用率,需深入开展地质矿产研究。作为其基础工作,岩石矿物分析通过对岩石和矿物的物理、化学特征加以分析,提供各项测试参数作为地质研究的数据资料。天津地质研究院测试技术研究所隶属于中钢集团,是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计量认证合格测试单位,主要从事矿产品、金属产品、铁合金、煤和焦炭、耐火耐磨材料等样品的检测。测试过程全部采用国家一级或者二级标准物质进行质量监控,分析方法采用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除此之外,研究所还配备了原子吸收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ICP光谱等精密测试仪器。

常见的矿物成分分析有以下几种: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铝、二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钠、氧化钾等氧化物的分析,也包括镍、锰、铜、铬、钼、磷、硫等多种元素的测定分析。除了用仪器分析外,有些矿物必须事先经过化学试剂和化学反应的处理和净化,才能进行准确的分析。这些处理试剂包括浓硫酸、浓硝酸、氢氟酸等强腐蚀、强氧化性的酸,也有氰化物等剧毒化学危险品,还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等强碱,还有石油醚、芳烃、双氧水、有机物等多种危险化学品和各类电器,且涉及高温、高压 、真空 、辐射等多种危险因素,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轻者损坏仪器设备,造成财产损失,重者造成人员伤亡。因此,矿物分析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就成为我们日常工作和管理的最重要部分。结合研究所实验室管理实践,对我院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做简单介绍。

1.定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培训

安全思想教育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一个人树立起安全意识的思想,是需要经过多次教育、不断的安全培训和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对于实验室工作人员来说,安全意识和态度教育、安全责任教育、安全心理教育等要贯穿工作的始终。提高对安全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培养健康的心态,从思想观念上真正重视安全,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防范,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安全培训包括结合国外著名化工公司(陶氏、巴斯夫等)化学实验室的管理经验,并结合每年发生的国内外典型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报告,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讨论和分析,从别人的安全事故中,总结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教学,学习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定期培训职工进行消防设备的使用培训,例如干粉灭火器的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等,安全用电的操作,洗眼器的使用和急救包扎、人工呼吸训练等。

2.加强实验室人员的严格规范管理

对化学分析人员进行严格管理是加强内部质量控制的关键,化学实验室检测人员应做到持证上岗,根据每个实验室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与培训计划,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资格培训,例如样品制备、仪器设备操作、检验方法、数据处理、抽样、相关法律法规培训等;在考核方面,应进行培训后考核,实验室组织内部考核,积极参加外部举办的能力验证等。在监督方面,应选择技术全面、检验能力强的人员作为监督员,对新上岗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进行随机、定期和不定期监督,做好记录和反馈工作;同时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状况进行定期检查,达到监督目的。

3.提高实验室环境安全管理的标准

由于矿物分析实验室的特殊性,因此应进行严格的环境控制,派专人管理药品间和药品的采购、领用和废药品的回收处理,实施严格的试剂登记制度,当天领用的试剂,实验完成后,必须把实验产生的废液装到回收瓶中,并贴好标签,表明瓶内试剂的成分。实验中剩余的试剂,必须当天送回库房。实验室内不允许试剂过夜存放。由于实验中有机物大多数是易燃、易爆  、且有毒物质,为保证能够安全实验,配备了足够的实验防护用品,包括实验室里的通风橱、紧急洗眼器 、实验服、护目镜、防毒面具、紧急喷淋器 、急救药箱等,还有玻璃割伤  、烫伤  、灼伤的防范与应急处理规范、射性事故的应急处理规范与气体泄漏的应急处理规范等。

4.对化学药品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和使用

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分类”管理实验药品。每一瓶试剂,都清楚记录了物质名称、生产厂家、生产批号、准确度、浓度、存放地点、有效期、领用日期、领用人、使用地点、使用量、使用人等。并根据不同化学危险品的分类,将氧化剂、还原剂、易燃易爆有机物、无机物、强酸、强碱分类放置在不同的药品柜内,并制定了相应的应急方案和消防方案,配备相应的灭火器。对于剧毒物品和易制毒化学品,采用保险柜双人登记、双人入库、双人检查、双人领用、双人使用的严格管理,每周核对登记一次,避免出现重大危害。

参考文献

[1]鲁鲲.岩石矿物分析工作的经验和体会[J].企业技术开发月刊,2014,(27):69-70.

[2]武汉地质学院岩石教研室.岩浆岩石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0:97-105.

作者:孟 晴,刘少迎 单位:天津地质研究院矿产测试研究所

第二篇:科研院所安全管理

摘要:安全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作者结合科研院所科研活动的显著特点,对科研过程事故多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多年的安全管理经验,提出了加强危险源辨识、人员培训、四新管理等解决措施。

关键词:科研院所;临时性;四新;安全管理

一、前言

科研院所是创造科技成果、创造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基地,其首要任务无疑是科研课题研究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科研院所科研活动的两个显著特点是“临时性”活动和“四新”活动的大量存在。临时性既有科研活动的临时性也有参与科研活动人员临时性的特点,“四新”则是指使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科研活动。

二、科研院所事故多发的原因

从科研院所安全生产事故案例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事故都与科研活动的“临时性”和“四新”相关。科研过程不同于规模生产,科研人员及其所在的组织对科研活动,尤其是对涉及“四新”的科研活动中存在的危险认识不到位,相应的防护控制措施自然也就容易出现缺失。另外,参与科研课题研究的科研人员虽然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经验和技能,但是在安全知识方面普遍存在短板,往往忽视安全工作,在科研过程中不时出现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操作规程等不安全行为。基于以上原因,直接导致了科研院所安全事故的多发。

三、加强科研院所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

1.加强科研活动的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中明确要求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过程中要考虑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因此,我们在辨识科研过程中的危险源必须考虑常规活动和临时性的非常规活动。同时还要考虑科研活动的场所、参与人员、所使用的设备设施、临时作业活动的过程等因素。在科研活动开始前,科研作业活动的主管部门和(或)主要负责人可以采用现场观察、安全检查表、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分析等多种方法充分识别过程的危险源,并通过LEC风险评价方法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为危险源制定适宜有效的控制措施。对危险源辨识过程中所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做到事前预防,真正落实“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2.加强新员工和临时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新《安全生产法》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也强调“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安全发展强调“以人为本”,首先是以人的生命和健康为本,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在确保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及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人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即是被管理的对象也是参与管理的对象,加强对人的管理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结合以往的事故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新员工和临时工作人员发生事故所占的比重大。另外,从以往事故的统计结果我们也发现,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事故数量占到事故总量的近80%。因此,加强新员工和临时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此类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对于新员工,我们要认真落实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尤其是班组级安全教育,要向新员工全面讲解班组内存在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劳动防护、安全操作规程等内容,通过对典型事故案例的分析提高新员工安全意识。对临时作业人员要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对现场存在的风险和可能导致的事故要进行充分告知,检查人员的从业资质、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使用情况,对作业过程进行监督。

3.加强“四新”管控与教育科研过程

常会涉及到“四新”的应用,只有充分认识到“四新”过程存在的危险特性,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控制措施。为了搞好“四新”安全教育,专业人员、安全工程技术人员应在“四新”应用前,预先进行危险性评价和安全系统分析,确定科研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并收集有关资料,提出危险控制措施和员工的劳动防护措施。在充分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四新”安全技术说明书、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教学内容,再对操作者和有关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和训练,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从事“四新”作业。

4.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是科研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责任,《安全生产法》第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制度是科研生产经营单位贯彻国家有关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的行动指南。未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或建立不完善,作业人员在科研生产过程中无章可循,容易出现经常性的违章行为,导致各类事故的发生。因此,科研生产单位在作业过程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总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监督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坚持以人文本,强化依法治安,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

5.形成企业安全文化

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人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相对于提高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来讲,安全文化建设是事故预防的一种“软”力量,是一种人性化管理手段。安全文化从更深的层次影响人的观念、道德、态度、情感和品行等,提高人的安全素养,最终使人的自觉行为满足安全健康的要求[2]。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文化的导向、凝聚、辐射和同化功能,引导全体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安全生产活动;另一方面,通过道德规范的约束,创造一种团结友爱、互相信任、工作中互相提醒、互相发现不安全因素,共同保障安全的和睦氛围。

四、结束语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安全工作需要全体员工的广泛参与,只有人人讲安全,安全意识才能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发生根本转变。安全管理工作没有终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削弱安全管理的力度,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充分发挥安全管理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作用,为企业健康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杨帆.企业安全文化提升企业安全管理[J].中国化工贸易,2015,(35):134.

作者:王锦鹏 单位: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第三篇:风险管理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

摘要:本文基于风险管理方法,从“人、机、料、法、环”角度对检测活动进行风险分析,探析利用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转移促进实验室的稳定安全发展。

关键词: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风险管理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检测实验室蓬勃发展,据CNAS统计目前经资质认定实验室所颁发的证书已达到36000张,因此保证实验室安全意义重大。但是由于我国目前众多的检测实验室在安全管理方面还不够成熟,尤其是采用风险管理方法对于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还不够充足等等,进而导致了实验室的不安全状况发生。

一、风险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方法是组织用以降低风险的消极结果的决策过程,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与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

二、从“人、机、料、法、环”角度进行检测活动的风险分析

1.人员检测

实验室对员工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高学历员工相对一般企业来说比例较高,人员素质较好,但是对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相对薄弱。检测人员安全培训形式上较多,但能导入专业的安全培训课程较少,进而也就导致了检测人员实际上安全意识较为欠缺。笔者曾在一家大型实验室看到一位博士用热水瓶装液氮进行检测操作,并没有考虑到任何安全风险。

2.设备

实验室中检测设备众多,性能各不相同。大家对检测设备的检测能力、量值溯源、校准、期间核查等非常重视,但是在采购新检测设备前,能考虑检测设备的安全性能较少。实验室最好能从设计和布局上进行着手,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使得实验室当中的各项功能都能够得到很好地发挥,从源头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对检测设备安全装置的检查较少。日常工作中实验室对灭火器等消防设备能进行定期的检查,但对检测设备的急停开关和接地电阻、通风橱通风效果、洗眼器的出水状况缺少检查的现象比比皆是。

3.样品、检测用试剂和消耗性材料

(1)样品特别是化学品检测样品和试剂,本身具备一定的危险性。这些物品的运输、接收、检测、存储、废弃各过程中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存储和隔离不够完善,现场缺少危险化学品的警示标识和应急物资。

(2)消耗性材料方面,特别是实验室使用气瓶等压力装置提供气体较为常见。气瓶的管理一般为供应商负责,经常能看到高压氮气钢瓶使用了其他气体的减压阀,气瓶出气口的位置也面对开阀人员的位置,都可能造成安全事故。4.方法、程序实验室安全管理内容主要以管理文件中的“注意事项”来体现。注意事项中通用性的内容较多,针对性的安全内容较少。例如危险化学品存储方面很少规定危险化学品的存储量,能完全根据MSDS配备应急物质较少。同时应急预案内容流于形式,能定期演习和评价应急预案有效性的更少。

5.环境设施

对于实验室而言进行环境设施较为重要,因为硬件的不足可以直接降低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效果。我国现今众多的实验室从其本质上讲成立时间较晚,基本上均是1990年代实际构建的[1]。因此可以说在实际硬件方面具有不够完善的特点。

三、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来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

1.细化风险管理的目标评价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效果主要通过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来进行评价,一般实验室都制定了安全事故为零、伤害事故为零的目标,目标本身的有效性较差。建议实验室针对检测工作风险特点制定细化的安全目标,将事件发生情况作为目标。例如未遂事件、送医事件的发生率和损失工作时间等。

2.加强风险管理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目前实验室安全数据的收集表面化,每月统计安全数据都是无事故发生。缺少对安全事件的收集,大部分实验室发生小的压伤、割伤、滑倒、扭伤、断电、漏水、漏气等事件,应急处理就完成了,并没有将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并统计分析,寻找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机会。

3.加强重大风险的管理

(1)检测实验室应识别和确定何种风险可能会对组织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就是找到实验室运行过程中的危险源。实验室可以根据检测活动特点,考虑输入和输出,编制本实验室危险源清单。

(2)对识别和确定的危险源进行应用。实验室应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主要针对危险源的发生不确定性的程度和每个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评价出本实验室重大危险源,并形成实验室的重大危险源清单。风险程度可进行分级管理,分为可接受风险和不可接受风险。

(3)实验室应着眼于不可接受风险的控制,采用积极的措施来控制的风险。通过降低不可接受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损失程度来达到控制目的。例如针对实验室化学品潜在的火灾,采取控制化学品用量、加强人员培训演习、进行区域隔离和配备应急物资等措施。

(4)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最大限度地对实验室所面临的风险做好充分的准备。当风险发生后,按照预先的方案实施,可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4.规避风险和风险转移

(1)在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行情况下,改变检测的实施路径,从根本上消除特定的危险源。例如选择相对安全的检测方法等。

(2)加强安全案例的收集。充分收集同行业实验室的安全案例,了解相关的信息,编制成实验室事故案例,对员工进行事故案例的培训和教育。

(3)采用风险转移的措施。针对特定的风险,采用购买保险和签订合同等措施转移风险。

四、结论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实验室在安全管理这方面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希望通过风险管理方法,能够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实验室的社会效益,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坤,李彦启.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1):280-283.

作者:朱云涛 单位: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