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学校园文化论文

小学校园文化论文

1.校园文化现状分析

校园文化可以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学生多元智能而搭建多彩的平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著名学者袁振国指出:“学校是一个文化场所,但是文化场所并不一定有文化。学校自身不会自动生成文化,它需要校长带领大家有意识地建设。”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消极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缺少系统性的长远规划

校园文化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育人工程,每个细节都要环环相扣、学校的一人一事、一情一景无不成为校园文化的名片、符号和展台,都是校园文化的承载者。在建设的过程中,无论是领导层的管理者还是实施层的组织者,都很少站在全局上整体规划统筹,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点孤立地存在,未形成合力。一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过分注重对校园文化活动,但开展活动形式单一,内涵空泛,把活动的开展等同于校园文化的弘扬,活动仅仅体现在娱乐层面,很少系统地统筹各个活动。二是学校领导者缺乏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合理、系统、深入的研究。

(二)精神文化建设特色缺乏

在学校精神的培育上,许多学校没有自己的特色和发展目标。校训往往是凝聚几代校园人思想和学校特色的一种理念,是学校办学发展和特色追求的目标和方向,需要几任领导甚至几代人的探索研究,才能形成稳定的、内涵丰富的、具有特色的校训。目前,我们中小学的办学理念盲从现象严重,缺少自己办学理念上的文化思考。许多学校的办学模式有太多的雷同,学校领导抓校园基本建设多、抓升学率、抓学科竞赛多、抓校园环境整治多,惟独抓学校文化整体建设少。

(三)物质文化建设过于形式化、随意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外在标志,但其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建设校园物质文化的目的应该是使它成为承载精神文化的载体,建设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前较多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却背离了这一宗旨。具体表现在:一是有些学校只热衷于建设物化的环境文化,搞形象工程,甚至于为了督导达标的参数去盲目建设物质文化。二是布局零乱,没有整体规划。许多校园建设无序、凌乱、布局不合理,没有文化、艺术特色,不够美观和谐。三是设施短缺或使用率低。有部分学校设施不完备,操场过小,甚至没有操场。四是管理水平较低,没有综合管理的能力和意识。

(四)校园文化建设缺少人文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一个方面,都要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以学生发展的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学生是教育、管理、服务的中心和主体。然而,许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缺乏人文精神,过分强调适应和服从社会规范,忽视积极发展个体素质,忽视帮助学生超越自我和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只规定义务,不明确权利,这就偏离了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的方向,从而使学生失去了追求美好目标的积极性和成功的喜悦。

(五)教师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教师文化的关键要素是教师的专业智慧和人格魅力。一个没有生活激情的教师,很难赢得学生的欢迎。教师的专业智慧,比如“上课的技巧”、“与学生沟通的技巧”等是可以学习的。但教师的人格魅力几乎无法学习,只能理解、激发和感染。现在一些学校不重视教师的文化建设。表现在:第一,人事工作管理粗放,缺乏教师成长促进计划。第二,缺乏与教师促膝谈心并引导其明确个人专业发展目标。第三,不关注教师个体的学校生存状况,不能发挥情感沟通的作用。

2.构建中小学校园文化的策略

(一)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深化育人思想,升华校园文化的功能———思想上明确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对于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价值理想,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激发凝聚师生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师德建设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教师的师德建设不能依赖个人的自觉自愿,需要有适当的外界压力和合理的激励机制来推动,即管理。学校管理应该是基于人本的、科学的、发展的、和谐的管理。其次,人文环境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保障。人文环境文化建设最需要的是:充分尊重每个人的存在价值,营造民主科学的校园氛围,来引导和调整师生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为师生提供一个能充分展示其能力和价值的竞争平台。在教师培养中我们注重以目标鼓舞人,调动教师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努力为教师的成才创造条件。对青年教师,多为他们创设各种平台,结合学科特点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比赛。通过各种形式让我们教师在学校的发展中体验成功,并在成功中享受快乐。

(二)物质文化建设

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物质上承载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的文化,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要以倡导的精神理念为主题,构建丰富的校园文化,使这一精神理念固着和承载于形象的物质上。一是校园规划要遵循整齐、便利、美观的原则。将不同功能的建筑集中在一起既可以方便师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又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相应地装饰。二是校园建筑装饰要体现实用性和审美性原则。三是校园环境要体现卫生、整洁的原则。四是教学设施要体现齐备与适应性原则。完善现代的教学设施有助于多种方法教学的实现,便于获得和传递更多的信息,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制度文化建设

强化管理机制,保障校园文化和谐健康发展———制度上保障校园制度文化是指校园文化的组织机构及其规章、规则确定的制度环境,它对师生的言行习惯及模式具有约束和定性的作用。要以一种精神理念指导学校的全面工作,使之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样,团体成员便会在制度的引导下,长期重复实践这种精神理念,逐渐形成习惯,形成风气,形成自觉的行为。

(四)加强教师文化建设

培养高素质教师———群体上实施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代表教师群体共性的价值取向和职业行为特征,并成为维系教师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它甚至于决定着学校及其师生的发展走向。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端正教师对工作的态度;二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三是教师应该具备更高、更严格的职业道德修养;四是教师既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五是教师要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六是应具备较强的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能力。

(五)加强行为文化建设

通过具体的活动来浸润文化———行为上践行行为文化建设,最终致力于学生的成长,规范养成不能是空洞的说教、简单的惩罚,应是指导行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活动中渗透的养成教育如涓涓溪流在孩子们心田中汇聚。学校要组织与学校文化传统、文化理念相适应的传统活动,甚至可以创建相应的活动仪式。如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就应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以崇尚运动为学校的文化理念,那就要有丰富多彩的各种运动(活动)和传统赛事,甚至能够将这种赛事在社会上叫响,引起社会关注。

(六)校园文化建设要持之以恒

传承中积淀校园文化的形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需要长时间的积淀,才能够形成群体的共同心理和精神基础。要有一批一批的群体成员不断传承才能形成稳定、成熟的校园文化。一所有着自己成熟学校文化的学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一个学校,只有有了成熟的学校文化,才能有成熟的教育生命。时间是学校文化形成的土壤,也是鉴别学校文化品质的标准。如果把优秀的学校文化比做一片丰茂的树林,校长的职责就是护林。小心地护理这些优良的小树,培育他们成长,使树林更加茂盛。处在这树林中的人们,就有丰硕甜美的果实享用,也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作者:孙克吉单位:天津市东丽区金钟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