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文化创意营销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

高职文化创意营销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十三五”期间,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继续蓬勃发展,尤其是北京市通州区,成为首都副中心,文化创意企业人才需求旺盛。但通过调查发现,文化创意企业对人才需求出现的是结构型短缺,这些企业最看重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养。目前高职院校营销人才的培养在课程设置、考核标准、校企合作、技能大赛和创业实践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制约了营销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需要进一步改进,才能提升高职营销类学生创新能力,适应文化创意企业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文化创意;高职营销人才;创新能力

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现状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产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1697.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072.3亿元,年均增长12.6%,占全市GDP比重的13.4%,居于全国首位。如此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潜力巨大,但通过调研发现,以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为例,文化创意产业存在人才结构性短缺、供需不匹配等矛盾,主要表现在创意人才不具备市场经营才能,不能将原创作品“产业化、市场化”,这方面的人才缺口较大。

二、文化创意企业营销人才需求特点

(一)文化创意企业人才分类与营销人才定位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需求包括内容创新、生产设计和交易三大类。第一类是原创人员,他们主要提出创意,是产品的构思与创作者。第二类是技术人才,他们主要进行创意的引导和加工,把创意以完美形式呈现出来;第三类是创意产品的经营者,他们主要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推广与管理工作,实现创意最终产业化。当然,能把三者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属于高端人才,是文化创意企业最渴求的,可惜市场供给十分缺乏。结合当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定位与培养目标,对于文化创意产业,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主要属于第二和第三类。具体到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是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转化。

(二)文化创意企业对高职营销人才的需求特点

1.文化创意企业对大学生人才的需求情况

2014年后半年,笔者走访调查了北京市通州区十多家家文化创意企业,了解他们对高校大学生人才需求情况,发现超过60%的文化创意企业对大学生学历并不是特别要求,需要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对高职学生有接纳和发展的空间;一半多的文化创意企业对大学生专业有要求,营销专业的学生从事文化创意产业,在产品的市场化方面有一定的专业优势;职业能力方面,文化创意企业看重的排在前五位的能力是创新能力、专业基础、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执行能力,其中63%的企业首先看重的就是创新能力,这也显示出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特性;而职业素养方面,为人诚实、积极主动、有责任感、严谨踏实、能承受压力则是文化创意企业最为看重的五个方面。在招聘大学生时,文化创意企业看重的是个人能力、社团学生工作经历、实践经历、道德修养、心理素质等,对学历、专业、成绩、获奖情况、文艺专长等方面一般或不太重视。通过调研还发现,虽然专业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对于文化创意企业而言,行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进入企业可以进行短期培训,很快就能上手,但是综合性的职业能力和素养需要在学校就培养得很好,这些才是企业最为看重的。

2.文化创意企业对高职营销人才的需求特点

营销专业的高职大学生,因为培养目标、专业定位、所学课程、就业岗位要求的关系,在团队协作和执行力方面比其他专业相对更有优势,所以对于高职院校营销专业的学生,想从事文化创意工作,除了进入文化创意企业必须进行的业务培训外,最需要的就是在校期间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而这也恰恰构成文化创意企业对高职营销人才需求的重要特点。

三、目前高职营销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对创新能力的关注

目前高职院校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大部分以针对需求的市场调研为依据,根据岗位要求,设置课程安排,具有通适性,有些虽然有具体方向,但行业特征明显,更注重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包括市场营销知识、市场调查与分析知识、营销策划知识、商品推销知识、销售管理知识、创业知识以及相应能力,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创新能力的很少。有些课程例如广告策划、公关策划类似的课程具有创意思维特征,但因为鉴于实际教学条件的制约,也无法让学生真正体验广告公关活动创造的过程,自主培养创新能力。

(二)教学实践课程考核标准欠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

高职院校营销类专业比较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有一定比例的实践课时。但在考核标准上,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比如市场营销课,虽然也会有实践课时,但基于课程安排、教学计划、课时分布等原因,只是安排一定的课时,学生完成指定任务,回到课堂进行展示,教师在评价此任务时,更多看重的是内容和完成过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不会占太大比重,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校企合作范围制约学生创新创意能力的锻炼

目前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模式已经被广泛认可和采用。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进入合作企业实习,为了保障合作的稳定性和长期效果的评估,一般高职院校愿意与大型企业合作,学生进入企业后,工作内容程式化,例如营销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店面销售或者促销活动,帮助企业提高短期销量与利润,学生在此期间得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也提高了自己的表达沟通能力,短期效果显著。但是大企业一般工作内容和流程固定,考虑到风险和成本问题,需要个人创新和发挥的地方较少,对于高职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独立思考、提出方案并有权利解决问题这样一整套完整实战的可能性很小,创新创意能力无法得以培养。工学结合主要是通过一段集中时间的岗位实践,布置给学生实践任务,也是常常有一定标准,学生自我发挥和创新空间有限。

(四)技能大赛和创业实践参与面限制学生整体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营销技能大赛是指学生和老师一起参加校级、市级和部级的技能比赛,这种比赛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比赛平台自己发挥,例如开展市场调查、制定计划、撰写方案、执行方案、评价方案,因为是参赛项目,所以院系重视,人力物力的投入和保障更多,能完整执行下来,创新创意能力得以培养。但因为选拔机制、比赛规则等方面的要求,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参加,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参加,大部分学生缺少机会,学生整体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受到限制。大学生创业教育现在高职院校非常重视,近几年开展如火如荼,尤其是营销类专业的学生,对此更有优势。但由于政策、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加之学生创业意愿、能力水平差异,所以只有少部分学生参加创业实践,大部分学生仍然得不到这种创新创业能力的锻炼。

四、高职文化创意营销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及建议

(一)课程设置方面进行改革,整合课程内容,强化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置方面,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可以进行对一些课程进行合并整合,把侧重理论和侧重实践的课程相结合,变成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例如市场营销课程和市场技能大赛沙盘课程,使得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就能通过技能沙盘的训练转化为实践,而不是分割开来,避免学生遗忘,及时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的认知,并且通过实践,也利于融入自己的思考,无形中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再例如拿出顶岗实习的部分课时,把广告策划课与顶岗实习结合,由学校负责提供企业资源,让学生在广告策划课堂上深入广告公司实践,撰写广告策划方案,并将此方案是否得到公司认可为标准,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就是电子商务课课程,可以和大学生创业实践课程结合,采用项目制教学,学生自主独立思考,以团队形式创建网店,不光看网站的建设,同时参考网店的经营情况,考核学生成绩,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当然,这些都需要合并课时甚至学期,对教学课程设置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改进评价机制,加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

文化创意企业重点关注学生的创意创新才能,对于营销专业的高职生,虽然可能不会参与企业产品的创造和生产环节,但是也肩负着了解和传递客户需要,实现创意产品到客户的市场化等重任,所以营销人员一定要思维灵活,善于接纳各种创意元素,不断打破旧的传统,构建新的模式,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这些都是创新智力和意识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创新,评价标准加大创新能力的比重,例如市场营销策划课程,可以将策划方案是否被企业采纳作为评判标准,如果必修课程有难度,可以利用选修课程多开展一些创意大赛和成立创意小组,注重个性化教育,锻炼学生创意思维能力,把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的次数和评分纳入学时,从评价和考核机制上真正融入创新标准。

(三)校企合作加强与中小型企业的合作,给学生创造更多培养创新能力的机会

文化创意产业是走在时代前沿的产业,营销专业的高职学生如果想从事并且做好文化创意产业的工作,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意创新意识。院系在进行校企合作时,一方面可以与大企业合作,另一方面要多寻求和开发与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合作的机会,学生在中小型企业实习相对比较灵活,而且中小企业人员较少,每位员工的角色较多,学生更有机会参加项目的创意、设计等工作内容,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好的机会。

(四)学校加强对大赛社团和创业组织的投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大赛和创业项目都可以很好地培养营销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因为资源有限,只有少部分学生参加或者受益。学校如果能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给予物质保障,营造良好的参赛和创业氛围,吸引更多学生加入其中,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此外,90后的大学生喜欢用自媒体接受和传播信息,学校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创新创意能力的展示,例如学院网站,微信平台等,进行创意创新活动宣传、展示和评比活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自信和成就感,让创新氛围深入学生内心,成为学校文化建设常态。

参考文献:

[1]赵瑞霞,文化创意人才的素质特征及培养策略研究———以营销策划类人才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7):165.

[2]肖俊,文化产业背景下高职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策略[J],文化艺术研究,2016(46):36.

[3]余翔,高职创意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企业技术开发,2012(12):98.

[4]陈苡,高职营销专业课程改革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8):60

作者:梁 艳 单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