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人才培养

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人才培养

摘要: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出台,文化产业的发展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对文化创新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借鉴先进国家文化产业基本现状,社会各界都非常重视文化创意创新人才的培养,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明显。因此,结合我国文化产业挑战和机遇,提出了文化产业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议对策,加强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与指导;加强政府对文化产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政策与经费支持;加强高校和职业院校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搭建平台,引导社会资源参与文化产业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分配体制改革。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创新;政府引导;政策支持;人才培养;社会参与;分配改革

一、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概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韩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争相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作用和比重日趋突出。以美国为例,其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跃居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无论是从其资本的投入和产出,还是技术创新应用或人力资源的培养,都位居世界榜首。近30年来,美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在美国本土一直保持强劲增长,而且其文化产业产品连同其价值观,通过市场作用正在大规模迅速扩大覆盖全球。美国作为文化产业强国,在媒体数量、文化产品制作产量、产品制作基地数量、文化产品科技公司等方面均排在世界前列,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全美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2014年相关数据显示,文化产业约占全美GDP的10%。同样,韩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也对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从卡通制作到动漫游戏、从影视音乐到艺术演出、从广告制作到创意设计、从服饰设计到传统工艺、从软件信息到硬件支持,文化产业已成为拉动韩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诸如《大长今》《蓝色生死恋》等韩剧风靡全球,韩国官方相关统计数据表明,从2008年到2012年的五年间,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出口产值实现了年均18.5%的增长率,“韩流”在世界范围内的走红给将近51.9%的韩国企业带来有利影响。

二、我国文化产业的挑战与机遇

(一)面临的挑战

1.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以美国为例,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形成了50家大的传媒公司,文化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良性互动、规模化与集约化发展等不断影响全球。我国的文化产业由于政策和历史的原因,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实力弱,产业集成度不高,资源分散,影响力不够。

2.创新与科技发展成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技术创新和高科技的应用催生了文化产业的生产制作方式的变革、文化内容表现形式的变革、文化产品传播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越来越明显,一些列具有高科技特点的新型文化传媒机构、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壮大。我国文化产业在技术创新和高科技应用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原创技术的开发能力并不强,有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不多。

3.文化产业的市场运作日趋国际化。以美国文化产业为例,其通过建立全球销售网络、创新营销手段和营销管理模式,及通过建立跨国公司和资本运作,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成熟的文化产品销售体系,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以韩国为例,从电视剧到卡通动漫,从韩国服饰到工艺产品等各个方面拓展了文化产业的世界影响力,形成了发展日趋强盛的“韩流”,成熟的市场运作和国际化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国的文化竞争在国际上还是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还很弱,文化产业的跨国经营还在起步阶段。

(二)发展机遇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文化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提出要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双轮驱动,持续扩大文化产业影响。“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有以下三个有利条件:(1)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夯实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消费基础。“十三五”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消费将继续是拉动经济的马车之一,居民文化消费领域的支出将不断提高;(2)文化消费群体的国民素质不断提高。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将改变居民消费的形式与内容,这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巨大空间,同时,直接影响着文化产业发展的结构;(3)创新驱动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升级提供新的动力。

三、艺术创新人才之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一)艺术创新型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支柱

文化创意产业依赖于艺术创新型人才。文化创意作品是文化与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其核心驱动力就是文化创意,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价值链的最顶端。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创新最关键的支撑因素就是创新性人才,艺术创新型人才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没有高素质的艺术创新型人才,就不可能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和持续发展。

(二)艺术创新型人才的人力资源水平直接影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企业应生产出高水平、有吸引力的文化创意作品,提高市场竞争力;文化企业要将优秀的文化作品推出市场,必须具备市场运营能力的综合型文化运营人才。否则,产品的市场价值被严重低估,无法将文化创意产品产业化、市场化,进而制约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四、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的对策从国际文化创意创业的发展来看,以美国、韩国、新加坡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都是创意产业的典范。不管是政府层面还是行业协会,不管是文化企业自身还是社会大众,都非常重视文化创意创新人才的培养,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明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根本动力在于创新,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当前,我国文化创意创新人才稀缺,能力水平良莠不齐,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培养机构多方联动,共同发力,又好又快地培养。

(一)加强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与指导结合

国家政策和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除引导文化企业本身发展外,还应在支持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上提供支持和指导,引导高校、文化艺术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及文化企业科学培养产业人才,系统预测文化产业对创新人才的发展需求,确保文化产业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政府对文化产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政策与经费支持

各级政府应根据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应逐步增加文化创新人才教育的投入,重点支持符合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一方面,地方政府应该按照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加强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需要取消各种阻碍人才流动的制度性障碍,营造宽容的人才环境,积极引进各类文化创新专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对创新人才招聘引进和师资培训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在文化产业项目的推进中,建立健全项目绩效评估与追踪问责机制,提高文化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加强高校和职业院校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

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高校无疑是是文化发展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人才培育摇篮,同时,也肩负引领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引擎作用。高校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优势明显,但文化资源的社会转化率、社会贡献率均与文化产业的市场需求有较大差距。(1)高校涉及文化产业发展的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需紧跟市场需要,加大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不够;(2)加强师资力量培养,打造既懂文化艺术研究又懂文化产业运作的高端专业教师队伍;(3)拓展教学形式、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对接。

(四)搭建平台,引导社会资源参与文化产业创新人才培养不断完善

社会资源吸引高素质创意人才的政策,引导文化产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和吸纳人才的机制,推动社会资源共同致力于文化产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从人力资源管理先进的国家看,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制”,还是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充分体现了社会资源参与人才培养重要性。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建立行业协会、教育集团等多种模式,推动文化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和产学研的结合发展。

(五)推动分配体制改革

进一步完善分配体制改革,允许创新性人才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作等多种成果转化获取应有报酬。通过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推动科研院所科研成果的转化,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汤雯.文化产业高技能人才政府主导型培养机制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2]邓志文.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思考[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6(1):136-139.

[3]凌靖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广东高校艺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4]张东,余冬阳.文化产业人才需求态势的现状及对策——以重庆为例[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6(1):80-85

作者:熊振倜,陈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