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健康饮酒文化论文

健康饮酒文化论文

1.中日酒文化的渊源

1.1酿酒的产生

中国作为最早的酿酒国之一,早在原始社会就已出现“猿猴酿酒”的传说,尽管这种酒只是天然的果酒,与酿酒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到农业文明出现后,谷物酿酒的产生,让酒从此与人类文明齐驱并进。对于酒的发明,史籍并没有具体记载,只是有众多传说,一说是仪狄,《战国策•魏策》中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于禹”。一说是杜康,杜康即少康。《说文解字》中“少康造酒”的传说,以及曹操诗歌里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陈述。还有一说是“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与天地并矣”。这些传说尽管各不相同,但都说明酿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无论发明人是谁,中国以曲米酿酒的技术已在殷商时期形成,并使制曲和用曲酿酒的“复式发酵法”成为酿酒技艺的源头。据考古研究,在本州岛中部长野县出土的最早酿酒器具的“土器”上发现了山葡萄的种子。可见日本早期品尝到的也是野果酿制的果酒。现如今占日本主导地位的米酒,则是源于绳文时代晚期(中国的战国时代)中国稻米的传入。稻物文明经朝鲜半岛传入后酿酒技术随之传入日本。于是日本《古事记》(712年)中记载着渡来人名仁番或须须许理的酿酒人将美酒呈现给天皇,天皇吟歌大悦的故事:“又秦造之祖,汉直之祖,及知酿酒人,名仁番,亦名须须许理等,(自百济)参渡来也。故是须须许理酿大御酒以献,于是天皇宇罗宜是所献大御酒而御歌曰”。无论是《古事记》中应神天皇对有一个从百济来的造酒专家须须许理的评价,还是日本对酿酒始祖秦氏的供奉,都可见中国酿酒技术传入日本的历史痕迹。

1.2酒文化的形成

《汉书•食货志》中:“酒者,天之美禄”的名言,是对这琼浆玉液的最高赞赏。酒作为表达心意寄托情感的媒介,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在中国有“无酒不成席”,在日本更是称“酒有十德”。其主要原因有:酒的醇香美味、饮后的轻松愉悦、增强体魄的功能。中日两国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非常重视酒文化中的礼与德。讲究饮酒的礼仪,重视以礼传德。中国的酒文化礼仪核心是讲究谦和礼让,如在酒宴上晚辈或下级要主动给长辈或上级敬酒。敬酒时,晚辈或下级在碰杯时,酒杯边缘要低于对方,以示尊敬;又如酒桌新上的每一道菜都要首先转到主位等。通过敬酒上菜的礼仪,传达尊老爱幼、长幼有序的传统美德。在日本传统家庭,如在榻榻米上饮酒,主人为尽到饮酒待客礼仪会跪在客人面前,将酒杯斟满。并且十分重视酒德,酒席间只敬酒不劝酒。一般不强求对方饮酒,遵从客人自己意愿。通过礼让客人传达谦和之德。古代文人们借酒消愁品评人生的佳作,成为了推进酒文化形成的另一要素。在中国诗歌中有曹操“对酒当歌”,孟浩然“把酒话桑麻”,范仲淹“把酒临风”,苏轼“把酒问青天”。陶渊明有《饮酒二十首》,杜甫有《饮中八仙歌》,欧阳修有《醉翁亭记》,苏轼有《前后赤壁赋》。小说戏剧上有《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煮酒论英雄”、《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的“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京剧中的《贵妃醉酒》,都是家喻户晓的借酒说事的精典之作。在日本诗歌中首推脍炙人口的《万叶集》,卷三中收有大伴旅人的赞酒歌13首,如:世上无聊事,如何反复思,一杯浊酒在,痛饮甘如饴。(338)——杨烈译,选自《万叶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诗歌尽显酒可安抚心灵,忘却俗尘的功力,与中国文人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如出一辙。汉诗上既有与李白“斗酒诗百篇”争胜的祗园南海“一夜百首”,又有菅茶山独创一新的《月下独酌》。可见,中日两国酒文化渊源之深。

2.中日酒文化的交流发展

2.1酒文化的功能性交流

在宜宾学院宜宾酒产业酒文化研究中心郭五林的《酒文化的四大功能分析》中提出了定位功能、催生功能、推动功能、挽救功能。这四大功能在中日酒文化上也得以验证。从定位功能上来看酒是要在特定时间内消费的。所以在中国除夕夜有“年酒”,年夜饭桌上家人恭贺新春的酒。端午节有“菖蒲酒”,重阳节有“菊花酒”。日本则会在元旦的早晨有“屠苏酒”。据说可以驱邪避祸、延年益寿。屠为死,苏为生。岁首饮之,一年诸事遂顺,否极泰来。在中秋节饮一种度数很低的月见酒。从催生功能上看酒文化研究催生新的酒品牌。如,在中国“百事孝为先”的孝文化始终是主流文化之一,在此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四川宜宾五粮液黄金酒品牌应运而生。日本向来崇尚自然,花道、茶道的精髓正是源于敬畏大自然。在伊豆半岛有一家叫“Bairdfamily”的酿酒厂。其中这家最具特色的就是季节性啤酒,春季推出“寺院柚子啤酒”,使用从当地寺院里采集的柚子,香气四溢;夏秋季推出带有柑橘甜味的“静冈夏橘啤;而冬季酿造的“灰色天空帝国黑啤”能让人忘却冬的寒意。同时,这些不断生产的新的酒品牌又在推动着酒文化的继续发展,也就是推动功能。当酒产业处于低迷状态时,酒文化的发展又将挽救品牌酒业于困境。

2.2酒文化发展的异同

中日酒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万玲玲宜宾学院日语系摘要:中日两国比邻而居,无论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始终紧密相连,其中酒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在中日关系上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中日两国在重要节日或时刻都会有饮酒活动,通过酒来维护人际关系,发挥其社会功能。酒文化的社会功能性是相同的。然而,由于两国在生活习惯、经济发展、风俗习惯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酒的种类、饮酒方式、饮酒习惯上产生了很大的差异。从酒的酿造原料与工艺来看,中国目前酒的种类主要有:白酒、黄酒、果酒、葡萄酒、啤酒、药酒等。日本主要酒类有:清酒、烧酒、啤酒、果酒等。从饮酒喜好程度上来看,中国以酒精含量较高的白酒居多,日本则是度数较低的清酒为主,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对比。通过以上中国的白酒和日本的清酒对比可见,日本清酒源于中国酿酒技术的传入,中日两国结合各自饮食习惯在口感、酒度、贮存期、香型、分类上各不相同,但在产地、品牌命名上又相通。主要集中地都是粮谷充足适宜发酵的地区。品牌命名上有以产地命名的茅台、富士,以原料、酿造方式命名的五粮液、大吟酿,以自然环境命名的汾酒、月桂冠。但是中国对于白酒的等级划分一定程度上是依赖品牌的,日本酒的等级划分则与品牌关联相对较弱,如清酒的等级划分:1纯米大吟醸:纯米酿造,精米度35%,是清酒中的极品。2纯米吟醸:纯米酿造,精米度60%,3纯米酒:纯米酿造,精米度68%,4本酿造:添加15~30%食用酒精,5普通酒:瓶上不标等级,食用酒精占60%。中日两国饮酒方式与习惯也不同。中国的酒桌上非常讲究下酒菜的搭配问题,若是在自家饮酒,从寻常百姓的粗茶淡饭到殷实家庭的四碟八碗,无不为饮酒做足准备。日本饮酒以酒为主,小菜、生鱼片、寿司都可以下酒,下酒菜只是点缀相对“随意”的多了。然后是酒桌上的劝酒。日本是只敬酒不劝酒,不勉强他人饮酒,以自己意愿为主随意饮酒。中国近年虽强调不劝酒重酒德,可是自古以来的劝酒风气却始终活跃于各酒桌之上。从全国大同小异的劝酒语录可见一斑:酒桌伊始,“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没有感情赏个脸。”待到气氛上来后,劝酒则更深一层:“喝酒不喝醉,不如打嗑睡。人生难得几回醉,要喝一定要到位。”当大家微醉时,还要更上一层楼:“你不醉我不醉,马路旁边谁来睡。只要感情有,什么都是酒。”随之而来的就是两国对酒后失态的态度各不相同。在中国若是酒后失态,烂醉如泥,势必会损伤自己的名声。在日本醉酒是消除疲劳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若是做出违反常规的举动,甚至是当众侮辱上司的过激行为,也会因一句“那时喝醉了”或“酒后失言”而得到谅解。

3.展望未来中日酒文化交流

当前随着中日两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不断改善生活方式,追求身心健康。因而健康饮酒已成为现代酒文化的重要话题。酒文化在传承的同时也印上了时代的印迹,健康就是未来酒文化发展需要考虑的要素之一。因而需要对酒文化的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首先是端正对待酒的态度。一直以来人们对于酒是褒贬不一的,日本的“酒之十德”中国的“酒以治病、酒以成欢、酒以成礼”,都是对酒的赞誉。与此同时,“酒后乱性”的汉语俚语“酒害110”日本谈话服务项目的存在,也深刻说明了酒害的存在。所以对待酒本身大家要秉持客观冷静的态度,既不视为仇敌也不嗜酒如命。使酒充分发挥其强身健体、愉悦心情、缓解疲劳等有利的功效。然后是饮酒方式健康化。摒弃不良饮酒方式,在中国如习以为常的“一饮而尽”以及劝酒过度的陋习。在日本则是改善无节制的自饮至烂醉的方式。既然中日两国都是酒文化盛行的国家,那么在研究健康饮酒问题上更需要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推广合理有效的健康饮酒方式。让亚洲酒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

作者:万玲玲单位:宜宾学院日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