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电力通信工程建设问题与对策

电力通信工程建设问题与对策

摘要:加强电力通信建设,不断提升电力通信建设的技术水平是目前电力工程的首要工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创新,人们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电力网通信的建设发展要求越来越高。本文试图探讨电力系统的通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力系统通信;安全;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电网的发展也日益加快。而电力系统通信技术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它顺利的实现了电网调度,也是电力公司不可或缺的信息管理化设施。最近几年,我国的电力系统网络通信规模已经开始日益扩大,光传输网络的部分节点已经依靠环网运行而形成,直接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和可靠。但是,电力系统通信的建设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发现电力系统通信网建设中隐藏的问题,然后找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就显得非常重要。

1电力通信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县级电力网络通信网容灾能力弱

在我国的大部分县级地区,电力系统通信的容灾能力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分别是数据网络的覆盖面积和光纤网络的覆盖面积。目前,县级网络系统的基本结构是单汇聚结构,而且只存在一个汇聚点的就是地调光传输网络,存在大量的单点故障隐患。对于一些核心的业务,比如综合数据网、调度电话等,全部落地于地调。在地调的主调失效的情况下,互联业务就会出现上下级中断的问题。近些年来,这种情况导致的各种突发灾害、事故和社会的突发问题不断的发生,给电力系统的调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县级电网得到不断提升的情况下,电网调度控制业务实时数据能力、实施调度及电力系统的技术支持需要得到相应的提高,这就对县级电力系统的调度制度需要不断加强提出了新的要求,采用这种方式,我们才有能力实现电力系统通信网危险防范的不断提升。

1.2SDH光传输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高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电力系统通信网络建设过程中,SDH光传输硬件上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交叉板、光板、主控板和电源板等等仪器出现故障导致的。在这之间,光板和交叉板以及主控出现故障的总称为单盘故障问题,它体现在仪器出现破损或者是因为湿度和温度对正常的生产流水线产生负面作用;然而,电模板的问题主要突出为一下三个方面:交流停电问题、熔断器不限损坏出现问题或者出现直流掉电的问题。的确,还有一个反面,那就是电缆本身就出现了问题还有网管系统出现崩溃等问题。电力系统通信网络设备投入运行的时间越长,我们的设备老化问题也就越来越突出,导致的问题就是在电力系统通信网的扩展中出现各种问题,这也和SDH出现故障的几率越来越高有很大的关联。

1.3外界干扰

虽然电力系统通信不断的发展,但外界对其的干扰导致的问题也不断增多。在工作人员进行光缆抢修的时候,会受到很多外界条件的影响,如不能按时提供光缆的材料,申请停电的时间出现问题、天气出现了暴风雨等这种外界不可预知的条件的制约。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大规模的停电出现,维修该类问题的时间也会变得很长,对电力系统通信建设的影响不容置疑。一般而言,第三方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首先是政府工程的施工作业,这种情况一般是出现在城区,一旦发生了情况,将会全部破坏原有管内的光缆,然而由于现场的施工情况一般比较复杂,这就使得光缆发生问题的端点寻找工作变得非常麻烦。后面一种情况主要是光缆纤芯的中断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前期工作规范不到位,施工没有按照相应的标准来执行,光缆盘的质量还存在问题,导致光缆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本身性能的问题。从而中断了光缆的系统通信。

2电力系统通信的方式

2.1通过电力线载波

作为一种独有的通信方式,电力线载波在通信系统中主要应用于电力线,这种技术是通过载波模式对电路中的模拟和数字信号进行传输的,而其中的电力在线传载波信号中充当了一种非常重要的介质,因为它的可靠和牢固性能很高,使得其传输的模拟和数字信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页很高,不仅如此,它还可以同步于电网的建设,这种通信方式的好处就在于它不对投资线路进行使用,在作用于有线的通信当中,也可以直接通过电缆传输语音信号。相比较而言,在高压传输的线路当中,电线的电压频率比较高,电流也很大,会产生很大的和谐波,当和谐波和语音信号混合时,就没有办法区分开来,还会产生大于平常语言信号好几倍的和谐波数值。因此,想要降低过大的电压和电流多信号产生的干扰,必须用到载波机的频率调节功能。

2.2通过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有大量的优点,比如:传输容量大、可以有效降低电磁干扰、衰耗比较小和稳定的信号。所以,当前已有大量的电力通信案例中采用了光纤通信。光纤通信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在新线路和旧线路的更换中投资的成本会比较大。使用的最多的一种光缆是自承式非金属光缆,它不同于复合式地线光缆,安装费用会相对比较低、可以对雷击进行免疫,一般情况下,在施工建设中也不用停电操作,其缺点的就是容易出现腐蚀。

3电力通信工程建设的相关对应措施分析

3.1采用局域分布式树状结构实现次级电力通信网的单行功能

为了让一些地县级的电力调度达到备用和独立运行的功能,以及对电力通信进行分布式管理和调度,可以对电力调度对象进行二级汇聚功能,采用局部式管理结构,达到内外同步,同时又内外独立的目的,以防止在主级通信发生障碍的时候,次级业务无法运维,造成整个电力通信瘫痪的局面。分布式结构,以最高级别通信网为第一汇聚点,次级汇聚点在此之上进行分布,同时,次级分布点自身也形成一个独立的通信与管理调度链,一旦主级与次级的通讯发生障碍,次级汇聚点能够在站最高点处理自身和下级节点的业务,并对数据的存续以及业务管理的跟踪进行分布存储,保证期通讯连接后能够达到无缝同步的目的。次级汇聚点,以地县级汇聚为例,要进行环网构建,来保证调度对象与汇聚点之间的依存关系,防止数据和管理的脱节,造成后期无法同步到整个结构下的数据。同时,各节点之间的权限和业务级别要有明确的区分,在通讯存在的情况下,上级可以直接调取下级的信息。而下级只能通过相关的接口获取到上级的数据,同时,链网中上下级数据的更新必须保持同步,保证通讯中的安全问题。此外,在构建网络结构的同时,采用独立的管理进程对调度对象进行点对点监控,以节约空间,避免数据堵塞和业务冲突。

3.2防护光缆建设

要想实现电力网的“N-1”类型的网络结构,势必要加强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因此在电力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和防护光缆建设,根据相关的施工以及相关的操作上来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同时实施标准化的建设。然后再验收工程时,不仅对光纤的规范进行严格的审核,还要将纤芯的两端进行测验,从而来保证各项指标的质量,因此加强光缆的管理和监督,是促进电力通信建设的发展。

3.3做好SDH光传输设备的预防工作

在正常的运行监管过程中,要做好电力通信网管系统的监视工作,对信号传输设备,如光纤等的运行状态和健康情况进行掌握,要有基本的预判性,在对设备的的参数进行预判的时候,能够有效的排除潜在故障的发生率;除此之外,还要对硬件的管理力度进行加强,能够让设备的随时处于最佳状态;要注重把串行分支链路在环网运行中进行接入的方式转变成小环网在大环网当中进行接入的方式,可以对网络建立一个自愈体系,这样就可以保证任意一站SDH光传输设备出现运行故障的时候,只对该站点的业务进行中断并把光环网转变成单向的运行状态,并不会中断其他站点的业务;必要的时候建立一个可循环的双向网络系统,在双向和单向之间形成互通,也就是说,如果某站点的A网络设备出现了一些故障,那么此站点就可以转移到B网络设置通道上去进行传输。同时,在日常的后勤维护过程中,应时刻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保证备份数据能够得到及时更新,这样就能够保证在SDH光传输设备出现了故障的时候能够及时的采取相对应的措施,防止时态的进一步扩大,并对故障设备进行运行恢复,保证光纤通信网在安全与稳定的状态中运行。如果碰到不可抗力因素,无法再短时间内进行故障,迂回电路以及所中断的业务要在第一时间进行调整,使得自动化得到优先保证。在处理完设备故障之后,要对中断的业务有没有得到恢复进行确认,并由网管对其稳定运行监测一定时间以上。

3.4做好电力通信的电源工作

在设备和软件启动时,应密切关注电源的启动情况,避免出现意外事件发生。同时也要密切监视蓄电池的放电情况,通过对蓄电池的放电实验来进行定期核查,从而了解蓄电池的工作状态进行全面的观察,例如通过监控以及调度录音等等的相关系统来对交流恢复供电情况进行把控,避免导致蓄电池突然没电又或者大量放电,影响正常的系统运行,因此要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充足的应对准备,能够及时解决问题。

3.5培养核心技术人才

在电力通信工程建设中,培养核心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目前现状而言,这两者的区分不明显,大部分工程管理人员由工程技术人员来承担,但工程技术人员一般缺乏工程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从而无法满足工程管理方面的需求。与此同时,电力系统通信中缺少一套完善的通信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综上,除了技术上的问题,在人员架构上也应该更加专业化,最好能有一套行业标准来规范公司的业务,这样才能够填补在电力系统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短板。

参考文献:

[1]彭赤雄.加强电力通信工程建设管理的新思路初探[J].商情,2015,(21).

[2]袁克贤.论述对电力通信工程建设的管理[J].电工技术:理论与实践,2015,(7).

[3]盛建雄.电力通信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4).

[4]刘孟宁.关于电力通信工程建设管理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20).

[5]李彦.如何加强电力通信工程建设管理[J].通讯世界,2014,(8).

[6]丁蕾.电力通信工程建设初探[J].机电信息,2013,(36).

作者:胡巩 单位:武昌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