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探讨

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中职计算机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求系统、全面地运用信息技术。中职计算机教学强调学生的个性学习要与市场发展相适应。在教学中重视“就业导向”的系统知识,并以实践教学为重点,更加突出学生知识的全面性和实践性特点,同时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应用。本文主要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优化建议。

关键词就业导向计算机教学中职学校

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向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人,合格的社会人必须具备一些进入社会的必备素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专业素养。中职学生不仅要积极地汲取各方面知识,同时更要注重专业知识和公共知识的学习,这些将是中职学生将来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中职学生在学生时代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自己,这样才能让自己在毕业后更快地适应这个社会。社会对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有限,需求量最大的仍然是技术性人才。同时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中国,产业结构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这也就意味着中职学校应该培养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技术性人才。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应以就业为导向。

1“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及其问题

1.1“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是指职业学校坚持“满足社会需求”,从而按岗位需要进行教育的模式,旨在使毕业生及时就业。在这种导向作用下,就业成了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关键。在市场发展需求的作用下,教学围绕社会经济市场的需求设计培养方案。

1.2中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2.1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历程中,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这两种教学模式应用得非常广泛。迄今为止,有很多学校都已经采用了“双元制”模式教学,并为很多企业培养了大量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但事实上,“以就业为导向”教学模式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不能充分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以计算机教学为例,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真正掌握的技能较少。同时他们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技能更新速度比较慢,无法与企业的发展同步,因而根本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另外,很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面比较窄,合作内容也仅局限于校企联合培养学生、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接收学校毕业生等方面,并不能进一步地培养职业型人才。另外,目前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对计算机专业所设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多层次、复合型、具有软件开发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如此设定使得专业方向非常不明确。学生学习面过宽,就不能体现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特长,继而导致学校培养的人才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无法胜任实际岗位[1]。

1.2.2课程设置与就业导向不符

在很多中等职业学校中,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设计,盲目设置或重复设置专业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学校没有经过系统全面的考虑,导致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与计算机技术发展、企业类型等适应度不高。另外,大多数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纯理论课程大多枯燥无味,学生对其难以理解,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教学成效差。学校偏重从整体结构体系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使学生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知识,但无法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比较弱。中职计算机教学原本强调就业导向作用,但很多中职学校对课程的设计过于单一,并没有体现这一点。教学方面也没有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与行业和企业产生了脱节。

1.2.3教师教学方法单调

教师习惯按课本内容直接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事实上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种填鸭式的灌输法必然造成与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因此,教师要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乐中学,并使其更符合岗位要求[2]。

1.2.4教师缺乏操作经验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中,有很多老师在承担理论教学重任的同时兼顾实践教学。长期肩负双重任务,使得他们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相比之下,在相关企业中进行计算机实际操作的经验欠缺。这样一来他们的教学仍然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

2就业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

2.1目标培养适应就业导向

中职教学模式要随市场经济变化而变化。中职学校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这就意味着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内容设置、技能训练各方面都要始终围绕学生适应市场需求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展开。培养方案、学习方案的制订都要以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需求为切入点,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时刻关注计算机市场动态,为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尽一切努力[3]。

2.2优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而非理论型人才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最重要的特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种培养模式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加大其在中等职业学校实行的力度。这是学生实际掌握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的必行之路。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能直接地接触到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学到先进的理论知识。另外,任务型教学模式也应是中等职业教育大力推行的一种模式。它能使学生深入分析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逻辑推理和动手能力的提高。总地来说,该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不仅如此,这种任务型模式还可以满足企业的“定制化”需求,即学校从招生开始按企业需求从招生培养专门人才。

2.3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设置的针对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有针对性。要紧密联系培养目标,设置与市场需求相符的课程。课程设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同时多开设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喜好和特长进行选择,增加就业资本。还可让其选择相关课程,从而增加学生的就业选择。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过程中要做到理论结合实践,强化技能训练。将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再根据计算机专业就业的实际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技能强化训练,从而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锻炼。实际应用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重中之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应摆在第一位,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职场竞争力[4]。

2.4项目化教学以培养社会需求人才

项目教学法要以实际的项目为对象。在项目教学中,老师先分解项目,并做出示范,然后由分好组的学生对各自的目标项目进行探讨,最终评价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依据是学生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项目教学提倡“任务驱动”,是一种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方法。该教法通常是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实际生产中的技术,在课堂上对其进行讲解、分析等,最终完成相关理论和技能的训练。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布置一个项目任务,例如运用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设计一款简单的游戏。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就这个项目任务中需要用到的一些理论和技术进行讲解,之后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由地查找资料,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该项目任务。这种项目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能力。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承担相应的项目任务,积极开展组内合作,最终完成该设计任务[5]。项目教学法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优势。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从自己动手的经历中能体会到更多的学习乐趣。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够对行业中的先进知识和技术进行了解,并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潜力来完成项目任务。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6]。

2.5塑造高素质的计算机教师队伍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才能在就业导向的知识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指导。鉴于中职计算机教育有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这一培养目标,计算机专业教师则要多参加职业实践,利用寒暑假时间在计算机相关企业进行挂职,从而进一步了解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各方面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的教学,从而使计算机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导向性。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心理需求、家庭情况等因素进行计算机教学设计。这样也有利于教师更全面化地传授知识,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和层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致力于成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另外,中职学校要鼓励教师在充分认识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本学校的学生实际情况,进而撰写出操作性强、易学易懂的校本教材。以此应对计算机行业的知识和技术更新过快、统一教学的内容更新速度跟不上行业发展步伐的问题。同时学校要鼓励教师参加计算机资格鉴定考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除了专业素质之外,教师的教学手段、人格魅力、实践能力以及市场化知识的构成也能够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高校还可以通过公开招聘、校企合作的方式选聘一批计算机行业中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担任就业指导教师和兼职教师[7]。

3结语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将实践教学与专业知识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使得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够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具备更强的就业能力和行业适应能力。中职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计算机专业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琴.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J].实践与探索,2011(3):230-231.

[2]吴庆松.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探讨[J].才智,2011(29):280.

[3]郑丽霞.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如何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2011(3):237.

[4]张伟波.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论坛,2012(5):147-152.

[5]辛红.浅谈计算机网络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34):192.

[6]刘丹阳,李齐森,孙振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研究和实践[J].天津商学院学报,2011,10(3):121-145.

[7]辛耀中,王云霞,赵永良.职教计算机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2(9):112-130.

作者:谷杭杰 单位:浙江省粮食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