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摘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主客体关系、实现从“政治人”到“现实人”的转变。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要以人生导航和成才教育为主线,以学习为中心,以实践为抓手,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能力教育为主体,以职业生涯设计和就业指导为两翼的综合性教育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指在科学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之下,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依据高职院校的基本特征和实际情况,优化与组合各种方法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活动结构及其配套的实施策略,是具有固定倾向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

一、理念与思路

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与否,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优化组合各种教育方法,形成切合实际的有效模式。目前,国内外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或德育模式的研究不少,有认知发展方法模式、社会学习方法模式、组织活动方法模式、价值澄清方法模式、三位一体(认知、判断、行为)方法模式等。众所周知,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中,思维方式是单一的,粗浅地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划分为主体和客体,是典型的主客体二元划分方法,这种划分方法主张教育者是主体,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在观念上形成了教育主体观。由此出发,教育者站在主体的位置把控了教育的理念以及整个过程,以社会哲学和阶级观点作为教育的理念基础,提出了德育教育“社会需要论”的教育指导方针,把学生看作德育教育的客体,他们只能消极被动地听取教育者所教授的道德律令和行为规则,并且这些规则是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提出的,很少关注学生自身的需要和个性发展。我们看到,这种德育教育方针没有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之上,几乎完全性地漠视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他的情感、意志和需要如果符合社会需要则被考虑,如果不符合,则不被考虑,甚至还要加以打压。实践中,传统德育教育方法单一,内容僵化,时代性不强,强制性的要求学生接受,效果每况愈下。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从高职院校特有的培养目标出发,根据时展的要求,结合高职自身发展的特点和需要,认真地研究制定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科学模式,既是国家对高职院校创新教育体系提出的任务,也是教育事业本身提出的现实课题。为此,必须要对传统德育教育的理念、观点和指导方针加以全面的总结与反思,进行创造性的变革。当务之急是要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创新。一是教育价值观要转变,要从单纯的唯社会价值德育观向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兼顾统一的新德育价值观转变,将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来看待,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切实考虑到他们思想上、物质上的现实需要,将学生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实现有机的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最终达到社会和个人两方面的协调发展。二是主客体关系要转变,真正要以人为本。彻底扭转传统德育主客体二元观点的看法,要确立以学生为教育中心的新的教育主客体关系,学生既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目的。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生个体成为了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的开展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教育最直接性地目的是培养出身心健康、具有创造能力的个体,这是现代先进教育理念的贯彻与落实。在实际教育中,必须从各个方面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和帮助他们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三是教育要从强调政治性,追求“高大全”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转变,紧密联系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紧密联系以学生自身需要出发的方方面面,比如他们的学习、健康、就业、生活和成才等方面,要从思想上教育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学业上帮助他们,教师既要做学生道德培养的良师,也要做关心他们生活事业的益友。解决了学生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开展了,并且实效性应该不差。基于上述理念,提出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模式:以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人生导航和成才教育为主线,以学习为中心,以实践为抓手,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能力教育为主体,以职业生涯设计和就业指导为两翼,探求新的方法,取得新的效果。

二、模式结构

(一)以成才教育为主线,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依据心理学研究结果,人是有需求,并且呈现出多样性和层次性。人要想得到发展,必须满足其各方面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又成为了人发展的内部推动力和转化剂。高职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就业教育,办学效果好坏与否的衡量标准是学生能不能学得赖以就业和生存的技能和本领。就业和成才是高职学生最大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就要放到学生成才需要的基点上,唤起学生对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追求,将内心对成才的渴望和需要转化为现实行动。那就要引导学生树立较为远大的人生目标和志向,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和需要的行动方案,激发出蕴藏在他们内心的能量,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身体力行,努力奋斗。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高职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自卑感,但大多数高职学生有体现自我价值的成才愿望和需求,问题是成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理想还没有完全确立,成才的目标很模糊,对自己将来发展的走向很迷茫。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紧紧抓住这些情况,以学生为本,帮助他们寻找人生的价值、意义和目标,把他们希望成才的需要融入到日常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

(二)以学习为中心,以实践为抓手,引导学生提升成才的基本内涵

对高职学生来说,树立了成才目标还远远不够,重要的在于如何实施,在于“怎样成才”。为了帮助学生走好成才的每一步,真正实现成才目标,学校应从外部、内部两个方面来抓住学习环节,落实成才过程。在内部,要以学习为中心,加强学风建设。可通过指导每个学生制订个人成才方案,促使学生将远期成才目标与近期学习目标、具体行动相结合,从今天做起,紧紧抓住每一天,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要我学”逐渐转变为“我要学”。具体可通过成绩分析机制的建立,及时发现学生思想的波动起伏,作出具体的学习指导;通过先进表彰与奖学金评定等,鼓励先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规章制度的制订与实施,督促学生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切实掌握有关的基础理论和科学知识,为成长为一名有较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在外部,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高职院校区别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最鲜明的特点,这种实践是以职业、岗位群或科技领域为导向的,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学生在实践中学生知识和技能,获取未来就业最基本的本领。但不少学校在实践过程中犯了唯实践的错误,实践就是如何操作,忽视了或抛弃了对学生人格和品行的教育。事实上,实践是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式,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光靠几十节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是远远不够的,而三年的职业训练则成为了他们培养理想人格的最佳途径。实践与实训是指导学生如何成才的过程,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契机。要结合实践实训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引导学生在实践实训过程中,第一学会做人,第二学会做事。

(三)以文化建设与道德养成为重点,引导学生提高文明修养、塑造高尚人格

高职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良好道德的养成与高尚人格的塑造比文化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学习、谋生手段的训练更难、更根本、更重要。教育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文化的传承,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品格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获得技能,成为高技术人才,前提是要先学会做人,因为做人是完成各项社会活动的基础,做人的道理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政治教育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讲授与传承,学校要完善各种文化建设的制度和设施,在潜移默化中将文化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能理解、用得上。

(四)以就业为导向,解决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实际问题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职院校一项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人生理想的实现,是学生最为关注的实际问题,也是最容易引起学生思想波动、影响学校稳定相发展的问题,还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这项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获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如何在利用市场机制配置人力资源的条件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和鼓励毕业生把祖国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建功立业;如何在毕业生规模总量大、增幅高,劳动力供大于求的产峻形势下,做好就业工作,保持就业率水平稳定并有所提高,是当前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创新工作机制。总之,要把思想教育、就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与解决高职学生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处理好成才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帮助其做好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各种准备。

参考文献

[1]奚晓岚,李慧晓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24):39-41.

[2]许瑞芳,高国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教育研究,2014(8):25-32.

[3]胡忠玲.全方位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61-63.

作者:李远杰 单位: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