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及对策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及对策思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要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我们在看到新媒体技术本身为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环境下的广泛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的同时,也要看到新媒体技术传播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更为严峻的问题和挑战。

一、新媒体的相关概念解析

新媒体,是基于数字、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平台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与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户外广告)相对而言的新兴媒体。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互联网新媒体、电视新媒体、手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一)信息的开放性幅度更大

在传统的信息传达中,需要有相关专业人员的的审核,受众需要经过信息采编中心才能接受到相关信息。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利用互联网与通信卫星,通过相应的信息传播接收设备,打破了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在任何时间、地点接收到来自于全球任何位置的信息。同时,在新媒体下,扩大了信息的开放交流程度。所有人都可以自己的观点、建立自己的空间,能够同时扮演记者、编辑、主持等多个角色。

(二)信息的交融性更广泛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较而言,其传播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已经形成视频、声音、图片、文字相结合的多媒体化趋势。另外,信息的交融性还表现在移动终端方面,一部手机不仅可以用来打电话、发短信,而且又可以用来上网、看电视、听广播等,使得多种媒体的功能集于一身。

(三)信息的互动性增强

传统的电视、报纸、广播等主要是单向信息的传递,受众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者所的信息,信息单方面的由信息一方流向受众,并没有受众对于信息的反馈。而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是双向的互动的。信息的者与受众共同参与到信息的推进与传播。人们可以发送手机短信、发表微博、微信等方式随时参与信息的互动,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信息的即时性

传统的媒体信息需要较长的制作周期、定期发行或者播出,在新媒体背景下通过数字广播、互联网等,在和接受信息的时候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瞬间就可以将信息扩散到全球。尤其是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手机、微博、微信等多个信息渠道的结合能够及时获得“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消息。其传播速度是传统媒体所无法企及的,新媒体平台几乎全天候、全时空、全方位地频频传送各种更新的信息,几乎与各种新闻事件的发生同步。

二、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体地位受到挑战

在以往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在具有理论上优势的同时又具有人文历史、社会知识等方面的优势,再加上多年的生活及工作经验积累以及对传统媒体的熟悉,在教育工作中具有绝对的掌控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动态,通过说理法、感染法、典型事例法、自我教育法、实践锻炼法等手段和方法使其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得其教育形式丰富、内容充实,再加之个人的教育魅力使其充分展现。而在新媒体环境下,这种格局被打破。90后大学生是伴随互联网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其借助新媒体通过简单的指尖操作快捷地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类信息,这些海量信息打破了传统教育中由于信息不平衡所导致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冲击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主导者地位。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范围受到冲击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博客及BBS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但在新媒体上的信息内容参差不齐,有些信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做出了新的阐释,有些信息则对基本的科学理论进行了歪曲的理解,例如: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推崇,甚至各种反社会主义、反人类价值观念等消极观念。一些与教育者所灌输的内容不同或截然相反的信息,导致某些大学生对课本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产生怀疑,对现有的道德规范、社会体制等产生不信任,甚至表现出对社会的批判和抗拒,从而,忽略和厌倦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学习。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增加

新媒体给大众提供了丰富、健康、有益的信息,推动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但也夹杂着一些负面的、消极的思想,并带有一些迷信、暴力、黄色等有害信息,甚至还有一些反动性质、错误言论在广泛传播。在新媒体背景下,此类信息的快速广泛传播,使得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受到冲击和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的难度,甚至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功能和效果,加大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多以个性化名字和网络语言的方式进行交流,其中言行话语的真实性无法保证,也无法规范,相互之间的交流毫无拘束,容易助长一些不文明语言、不良信息和不良视频的传播。新媒体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使部分学生实际上生活在一种“虚拟化”的世界中,一旦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较大的困难,或者是当他们发现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存在较大差异的时候,很容易会因一时的不适应而产生双重甚至是多重的人格,严重的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转变教育理念,提升综合素质

在新媒体背景下,教育者应当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便更好的适应时展的需要。在转变自身教育理念时,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由管理者自觉向“服务者”身份转化,更好的充当“引路人”角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及时充分的了解学生内心实际想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关注学生的需求,将学生当做主角,充分肯定学生的自身价值。教育者需要不断加强网络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高与学生的网络沟通能力,才能真正地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道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受教育者需提高对新媒体环境中信息的甄别和判断能力

新媒体背景下,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及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社会阅历尚浅的大学生,十分容易产生迷茫或人云亦云的错误判断。这就要求受教育者要提高对信息的独立思考,甄别和判断能力。在对信息进行科学鉴别时要充分认识到在信息背后潜藏的商业、情感、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诉求;要明白“眼见不一定为实,有图未必有真相”;对待任何问题切忌“只听一方之词”,要综合分析多种论调,保持对信息清醒的认知。

(三)充分运用新媒体创新教育介体,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

首先,需要加强思想政治门户网站、博客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内容的生动性及吸引力;充分认识到网站建设的重要性,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用好、用活新媒体,以微博、微信等即使交流通讯为载体,广泛拓展思政微博论坛、微图片展等形式新颖的活动,增强师生的互动,提升其参与度,不断丰富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其次,需要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专、兼职结合的新媒体管理队伍;不断强化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及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的热点问题,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具有主动性和前瞻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作者:曾辉 袁婷 单位:西华大学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