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浅论

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浅论

一、人类追求平等的历程

人类社会从产生那一天起,追求平等的脚步就没有停止过。从理想国到大同世界,从启蒙运动的平等思想到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从“巴黎公社”的实践,到俄国的“十月革命”成功,对平等的追求一直存在于历史和制度的变迁之中。从价值意义上说,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平等的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的平等到阶级社会的不平等,现在正进行着迈向共产主义消灭阶级差别的普遍平等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们之间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平等,或者说人们之间没有平等的意识,这种原始的平等是建立在蒙昧基础上的,没有剥削和压迫,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到了原始社会后期,氏族内部开始分裂,不仅出现了自由人与奴隶的对立,而且出现了富人与穷人的对立,出现了阶级和阶级差别,而原始的平等状态被阶级社会的不平等所取代,人类开始了少数统治阶级奴役、剥削和压迫广大劳动者的不平等的历史。显然,人类社会存在着两种不平等,一种是自然上或者生理上的不平等,包括在年龄、身体和心智上的差异,另一种是人为的不平等,表现在社会的经济上和政治上,在社会共同体中演化为一种特定制度安排。这种不平等是赋予一部分人以特权,相反,其他处于劣势的人则没有,例如有一部分人比别人更富有,更尊贵,甚至能让别人服从他们。我们所说的不平等,通常意义上指的就是后者。从奴隶社会开始就产生法律,法律是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但是在阶级社会,法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维护统治者的既得利益,维护着社会的不平等。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谈到法律的起源时说过:“穷人获得了一副新的枷锁,而富人获得了一些新的权力。天然的自由彻底被摧毁了,而保障私有制和不平等的法律却永远固定下来,这种法律将富人的巧取豪夺变成一种不可变更的特权,为了少数野心家的利益,使全人类陷入无穷无尽的劳苦、奴役和悲惨的境地。”在奴隶制时代,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地位和权利泾渭分明,二者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是毫无平等可言的,奴隶从属于奴隶主,毫无地位和自由,奴隶主可以任意处置奴隶。因而,从历史和文化学角度,可以说人类从奴隶社会开始进入了文明时代,但是,如果从人类追求平等自由的过程来看,可以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入到了黑暗时代。到了封建社会,虽然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有了一定的改善,政治权利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地位和权利的差别很大。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无疑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提出了符合自身利益和要求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政治思想,并在这些思想指导下建立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国家。但是,资本主义国家打着“自由、平等”的幌子,欺骗和麻痹广大劳动人民,掩盖的是事实上的极端不平等。从空想社会主义者就对资本主义的不平等展开了揭露和批判,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此基础上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的不平等揭露的更到位,批判得更彻底,指出了资本主义所宣扬的人人平等具有虚伪性,进而提出了实现人类真正的路径是推翻资本主义,建立共产主义,从而为人类追求平等指明了方向。

二、资本主义平等观的虚伪性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极力鼓吹本国达到了最高状态的平等,仿佛资本主义的平等具有无法超越的永恒价值。实际上私有制基础上的平等只是虚幻的、表面上的平等。资本主义是最后一个阶级社会,阶级对立简单化了,阶级差别顶级化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是极不平等的。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那样: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首先,资本主义在经济上是极其不平等的。资产阶级所宣扬所谓的平等,只不过是资本获利的平等,即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平等。透过表象看本质,资本主义声称的平等,表面看来类似于自然状态下的平等,其实资本主义极力宣扬自己的平等是永恒的、普世的,而这些真理没有一个是可信的,它宣扬的永恒价值,但却配不上任何一种永恒价值。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当旧制度本身还相信而且必定相信自己的合理性的时候,它的历史是悲剧性的。”一部资本主义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资产阶级发家史。资本主义经过资本原始积累、资产阶级革命、自由竞争到垄断的发展,资产阶级由垄断工业资本发展到垄断金融资本,完成了华丽的蜕变,他们控制着企业的生产和分配,垄断着商品价格,占有着大量的社会财富。而广大的无产阶级虽然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却占有很少的社会财富,贫富差距极为悬殊,而且资本主义越发展,这种差距就越被拉大。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多数人回到了穷人那种不稳定的生活状态,无法有效控制生活方向,资本主义剥夺了人民生活的安全感。近日,众多经济学家在对1913年以来美国国税局公布的居民收入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2012年美国1%最富有人群的收入占全民年收入的19%以上,创下1928年以来最高纪录。在收入“金字塔”中位居前10%的美国人占有全社会总收入的48.2%。有专家称,除非美国政府在政策上作出较大调整,否则财富继续向极少数人集中的趋势难以逆转。美国国内出现的财富两极分化加剧问题令“美国梦”黯然失色。其次,资本主义在政治上也没有实现真正的平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上不平等,政治地位肯定也无法实现真正的平等。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社会所推崇的普选制,实际上是金钱选举,没有雄厚资本的普通公民是无法与资本家进行竞争的,这就注定了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寡头政治,金融垄断集团不仅控制国民经济命脉,而且操纵着议会,与政府进行着所谓的“个人的联合”,使政府做出有利于垄断集团的决策,与其说政府代表公民利益的政府,不如说到底是为利益集团服务的政府。资本主义宣扬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不过是一句空话,法律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针对资产阶级思想家所鼓吹的“法律上的平等”,恩格斯曾经尖锐地指出:“法律上的平等就是在富人和穷人不平等的前提下的平等,即限制在目前主要的不平等的范围内的平等,简括地说,就是简直把不平等叫作平等。”我们知道:资本主义法律制度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而建立和完善起来的,法律的确立和修改是通过议会制定的,议会议员维护着大公司的利益。这样我们也就不会对美国枪击案虽然频繁发生,但是控枪法律却无法获得通过感到惊诧了。再次,资本主义所标榜的起点平等和机会平等,也具有极大的欺骗性。所谓起点平等是以物质利益作为主要的调节杠杆的,它肯定人的物质欲望,并唤醒人的物质欲望,使其膨胀、蔓延,使人受自己欲望的支配,结果造成了至今仍普遍出现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人的异化状态。事实上,资本主义提出的目标,说到底都只不过是形式上的平等,无法实现真正的机会平等。试问:小企业与大公司的发展机会能平等吗?普通的创业者与大企业的老板的发展能平等吗?出生在普通工人和农民家庭的社会成员与出生在富豪家庭的子弟的竞争机会能平等吗?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社会分配不公的制度根源。私有制占主体,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分化和社会对立,其根源在于私人企业形成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直接造成了贫富的较大差别,再分配只能有限地缩小,而不能根本缩小财产和收入的贫富差别和对立。加之私人垄断寡头结合国家政权,又控制媒体和文化教育,从舆论和政策等方面极力阻止财富和收入差别的缩小,因此,所谓的消除贫富差距只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列宁也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主义既有形式上的平等,又有经济上的不平等和随之而来的社会的不平等。”

三、马克思主义对平等社会的展望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实现人与人之真正的平等始终是被统治阶级不断追求的理想。然而,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平等观念仅仅是人们摆脱被剥削、受压迫命运的内心的期盼,而没有真正成为引领人们改变现实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为实现人人平等描绘了理想的蓝图。马克思主义对于平等的主张是全面而彻底的,认为只有消灭产生不平等的根源———私有制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马克思从具体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出发,把平等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联系,提出:无产阶级所要求的平等就是消灭私有制和阶级差别,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在《资本论》中,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神秘面纱,等价交换之下所掩盖的事实是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平等原则又由于被限制为仅仅在‘法律上的平等’而一笔勾销了,法律上的平等就是在富人和穷人不平等的前提下的平等,即限制在目前主要的不平等范围内的平等,简括地说就是简直把不平等叫做平等,”资本主义的平等和人道,“无论如何它只能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马克思主义认为,要真正达到平等,使整个社会的不平等状态真正得到改变,不能从抽象的原则出发,而应从现实的生产力出发,才能找到实现社会平等的路径,这条路径就是实现共产主义。首先,实现社会平等,必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消灭阶级,实现社会的真正平等。只有在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消灭阶级,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才能为真正的平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权力绝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的发展。”其次,实现社会平等,必须彻底铲除不平等的土壤———私有制,实行普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在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下,少数的统治阶级利用特权掌握了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而大多数被统治阶级则只能为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苦苦挣扎,这种对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的生产资料占有的严重不平等,必定会带来少数人获得平等的权利,而绝大数人则不能享有这种权利。恩格斯指出:“废除私有制甚至是工业发展必然引起的改造整个社会制度的最简明扼要的概括。”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自由平等的劳动联合体共同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达成了直接的统一,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商品生产将被超越,为实现真正的平等扫清了障碍。再次,实现社会平等,必须消灭旧式分工。社会大分工虽然有利于提高熟练程度和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推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分工的同时又使劳动越来越被异化和片面化,使人只能在某种职业中工作,而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又直接为阶级对立和阶级统治奠定了基础。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上,这种僵化的、不自觉的旧式分工得以消除,为实现人的平等和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迫使人们奴隶般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其四,实现社会平等,必须实行按需分配。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按劳分配的平等权利不是人类的终极理想。传统的平等观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千差万别的人。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是把人只当作平等的劳动者而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来对待,这样,劳动不会使人产生愉悦的心情,而只是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在迫使人们奴隶般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得到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四、结语

总之,马克思主义科学设想的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平等的最高境界与最终目标,是人类追求与实现平等的一切努力的最终归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从而彻底铲除了人类不平等的经济根源,人们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作者:徐春利单位:吉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