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国外交和平与发展论文

中国外交和平与发展论文

摘要:中国“和合”文化底蕴丰富,渊远流长,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精神支柱,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和合”蕴含着事物与其所处环境多元统一、和而不同、追求总体结构整合统一的思想,对当今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着强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对传统“和合”思想深入分析、解读的基础上,全面系统论述了“和合”思想的现实意义.论述了“和合”思想与和平发展道路的关系,分析了中国和平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关键词:“和合”思想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外交和平与发展

一、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与内涵

(一)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

“和平发展道路”,最初又称为“和平崛起道路”,是我国理论界首先提出和讨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2003年l2月10日,总理在哈佛大学讲演时第一次向外界明确地用“和平崛起”的概念为未来的中国角色定位,首次全面阐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思想。随后在12月26日,主席在纪念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2005年9月15日,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重申:中国将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走和平发展道路。

可以看出,“和平发展道路”既是中国领导人对当代中国的角色和未来形象的定位,也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2007年在十七大报告中阐释我国外交政策时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二)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

“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关于这条道路的基本内涵,有很多争论,综合各家研究成果,其主要有三层涵义:

第一,和平发展道路提出的国际背景:从2O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中叶,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样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在这样一个客观国际环境中,中国能够、也必然实现“和平的发展”(developinpeace)。

第二,中国发展道路的方式:在和平的环境中,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自己,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和平的方式实现发展。对内,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外,通过扩大开放,和平地利用国际资源。这就是“和平地发展”(developpeacefully),也是“和平发展”最核心的内涵,是区别于历史上大国发展的关键所在。

第三,中国发展道路的影响:中国的发展不是对外侵略、扩张;发展的中国永不称霸,将会更好地维护和平,即“为和平而发展”(developforpeace)。

由此可见,作为当今国际秩序的一个主要参与者,中国不仅没有破坏现有的国际秩序,反而找到了一条更适合中国发展,更加有利于促进国际新秩序建立的和平道路。

二、“和合”思想与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传统渊远流长。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的选择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它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即“和合”思想之上。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它是中国思想文化中最完善,最富生命力的表现形式,和合文化所提供的整体性、系统性的辩证思维视角,对国际关系中的沟通与理解,和平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这“是由中国基于讲信修睦、崇尚和平的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

(一)和合方法与和平发展道路

l、和合生生法与“全面的”和平发展道路

和合生生法,既新生命、新事物不断化生。新生命、新事物不断创生是多样的,变易的,和合生生法的价值目标、终极目标并不追求一个唯一的、绝对的、至极的形而上本体,也不追求一个否定多样、多极的“中心”或实体的统一性。它是多样、多元的融突协调法、和谐法,故“和实生物”。和合不是否定矛盾,它承认冲突,但冲突必须经过融合,才能新生。在对立面的“均衡”、“中和”和“融合”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和合”和“协同”的作用。而中国要和平发展就意味着必须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五个统筹”的要求,建构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城乡之间的和谐,区域之间的和谐。同时,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和平发展道路”内在地要求我们考虑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很多矛盾,需要用统筹兼顾的办法来处理。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根据自身国情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和经济体制。

2、和合创新法与“互利、共赢的”和平发展道路

和合创新法不是一方消灭一方,一方打倒一方的单一方法、唯一法,而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互补法、双赢法。任何事情,包括国与国、民族与民族、种族与种族、宗教与宗教之间的交往相处,都要以此为原则。并育并行,就是共同发育、共同进行,互动互补,相得益彰,而不是我吃掉你,你吃掉我的单育单行。并育并行所遵守的原则是“不害”、“不悖”。不害不悖就能互补、双赢地创造繁荣的境界。中国要和平发展,意味着要走和而不同,不同而和的“大家庭发展之路”,即扩大双方“共守的规范,共享的理念,共有的利益”,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在发展中与它国的摩擦。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应追求共赢,而非零合式的结果。当今国际社会已经相互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面对共同的全球性威胁——跨国恐怖主义、全球气候变暖等,各国需要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加强彼此之间的对话机制,共同创建一个共赢的相互依赖的体制,那些“一国称霸天下”的思想是不合时宜的,中国“和而不同”、“厚德载物”的胸襟,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和平发展之路会有效地促进全世界的发展与繁荣。

(二)和合原理与和平发展道路

1、“和合”思想的原理

张立文在他的和合学的相关论著中,提出了有关“和合”思想的五大原理,来化解人类所面临的五大冲突和五大危机。这五大原理是:和生原理、和处原理、和立原理、和达原理及和爱原理,它们的主要含义如下:

和生原理:“和生”就是要尊重大自然的各生命体,使其持续发展而不加损害,使其生生不息而繁荣昌盛,使每个生命体都有一个最佳的生存环境。各生命体之间的生存竞争,使它们最终导向和合。和生必然有竞争、斗争、冲突,如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但这种竞争、冲突必导向和谐、融合,即融突而和合,意蕴着新的生命基础上的和荣和富,这就是“天地之大德日生”的和生原理。

和处原理:要尊重自然、社会的各生命体,就关系到各生命体之间的相处问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文明与文明,都处在各种形式的共处中,并在共处中生活和活动。人们想自己生存,也要让自然、社会、他人、他文明生存。人们相互共处,但由于各自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文化素质的差异,也会发生冲突和竞争。人们必须以“温、良、恭、俭、让”的规范自律,以和而不同心态和处,这就是在“和而不同”中的和处原理。

和立原理:任何东西都有自己独立的、特殊的存在方式、形式。不能唯我独尊、强加于人。和立意识,就是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接纳自然、社会、他人与不同文明按适合于自己特性的生存方式生存或发展,求多样、多元的和生、和处,这就是和立原理。

和达原理:世界是有差异的存在,要允许并承认他人、自然、社会及各国、各民族走自己的发展之路。和达是在多元文化、多元发展、多元模式的融突中获得协调、平衡、和谐,以实现共同发达的目标。

和爱原理: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原理的基础和核心是和爱,也就是说对于自然、社会、文化也像爱自己一样。

2、和合原理与和平发展道路

和合学理论提出的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五大原理,呼吁共存共荣、多元互补、以开放的心调,接纳自然、社会、人生、心灵和文明,并按其自身的特性存在和发展,强调人对自然、社会、他人的责任意识和爱人爱物的仁爱精神。

有着自身特征的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作为面临诸多难题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既需要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对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外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平与合作,处处体现着和生、和处的思想;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敢参与经济全球化,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互赢的发展道路。在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使中国获得了资金、先进技术和成熟的管理经验。值得一提的是,“和达”理论还有助于推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战略,实现中华民族的和平统一。而“一国两制”理论也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理论构成,正是在“和达”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在统一大业中迈出了重大的一步,使中国的国内环境更加稳定,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以“和”的思想来处理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就是强调求同存异、和谐共存、相互借鉴,而不是非此即彼,更不是你死我活。正如原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第六十届会议部长级会议开幕式致辞时所讲的,中华民族历来酷爱和平、崇尚和睦,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之一是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向世界宣布: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的和平发展思想,是深深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的,如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所阐释的: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建立在中华民族“和为贵”和“和而不同”的文化基础之上的。

三、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和合”思想理念指引下,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将深人人心,逐步被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可、接受,但中国和平发展之路既面临着诸多机遇,也会遇到许多挑战。

在机遇方面,首先,在和平与发展这一当今时代的主题下,中国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上升。其次,当代中国领导人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和谐社会的口号。主席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亚洲”、“和谐世界”的重要思想,构成了中国国内政治和对外战略的完整的指导原则,向转变中的国际体系明确了中国所追求的目标和方向。第三,文化的跨国传播与人才的流动,使当今世界上出现了文化融合的新趋势。更多的发达国家从单向的输出文化到双向的学习和输人其他民族的文化,如:西方国家的精英开始呼吁向亚洲学习,向中国学习,特别是日本对于中国国学的热衷,这样,中国的文化被世界上更多的国家、更多的人民所认可,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被更多的人接受创造条件。

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甚至是复杂的过程,在此进程中也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如,台湾问题是中国和平发展过程中的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问题之一,虽然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提供了一个机会,但是台湾问题仍是制约中国和平发展的一个软肋。此外,藏独势力是我国西部的动荡因素之一,藏独分裂势力借多种国际国内事件寻机滋事,制造事端,对于中国的和平发展,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只有解决好这些掣肘因素,才能推进和平发展进程,实现和平发展之路。超级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