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条件浅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条件浅谈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而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更好的发挥作用,就必须将中国实际情况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发展出符合我国发展特点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的结合体现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中国化两个方面,两者有着深刻而紧密的内在联系,在我们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中应当有效把握作用关系,通过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的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1大众化及相关概念

通常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一定人群信仰,人们并在其影响下进行自觉或不自觉的活动就是马克思理论大众化。具体来说指的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多数人信仰马克思主义并在其指引下进行相应活动。可见程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过程中的核心追求,一个民族或国家大多数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行为习惯和信仰是最低程度,而一个国家或民族所有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行为习惯或信仰为高一级的大众化,全人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信仰和行为习惯是理想状态。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范围可以是任何一个国家,民族,不完全局限于中国。同时我们还应当将大众化和时髦等概念进行严格区别,时髦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社会人群的心理和感官,进而获得数量有限的仿效者和支持者,持续时间也较短。而大众化要求对多数人形成长时间的影响,在初期可以是一些人因为时髦而开始传播,但最后一定会发展成为长期对多数人的影响,可见在马克思主义由中国少数人最求时髦而演变成全民族信仰的过程逐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具有较高的大众化程度,与其他反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鲜明对比。

2解析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条件

2.1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伴随着中国化的进程

自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我国的共产党人就在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从此马克思主义成为我国革命、发展、改革的核心思想依据,逐渐的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话和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话进程。作为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动态发展的。共产党人通过有机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构建出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的民主革命路径,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发展,还形成了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等新一代党中央领导人在精确把握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充分吸收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经验,给出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等理论困惑的解答,并由此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十八大以后,在习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从新时期的国际局势和国内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提出了共产党发展的新规划,进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深入发展,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根据历史经验可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过程漫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是循序渐进的,中国具体实际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过程的两个方面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者的关系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

2.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前提

根据我国改革、建设、革命的实践可知,只有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才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作用的最大限度发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它是建立在国家实际国情的基础之上,以中国人民能够用的上、看得懂的方式表现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像同志的观点,在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学习“本本”,但应当以发展实际为基础,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应当向着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方向发展。根据同志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代表者无产阶级先进思想,在被群众有效掌握的情况下能够转化为我国民众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精神力量。根据其西方理论体系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获得深入长远的发展,就应当培养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普通民众只有在真正掌握理论,并充分发挥马克思理论的锐利思想武器的作用,才能够形成真正能为自身所用的物质力量。如同同志所说的那样,只有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具体的。而具体的马克思注意要求应当将相应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发展实践,而不仅是在理论层面探讨它。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于实事求是,而不是简单的理解“本本”。和邓小平两位伟人强调:马克思主义只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够满足我国发展需要。可见,中国具体实际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这一个过程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实质在于广大干部群众掌握马克思理论精神实质,指导人们的行为,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充分发挥出马克思主义的作用。根据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够真正解决中国改革、建设、革命的相应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未和中国实际结合就会与时代精神的“本本”和中国实际相悖,便很难在中国的土壤中生根发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有通过更为人们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才能使自身的实践指导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便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化的必经阶段和必然结果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上,应当利用简单、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达深奥枯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让马克思主义能够有效被民众掌握和理解,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如同列宁同志说过的那样,只有最通俗的马克思主义才能表达出最深奥的马克思主义内涵,进而更好的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指导,为国家和党的发展提供保障。宣传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历来是我们党工作的重点,例如,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党中央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工作的同时,广泛的组织了广大干部群众对三个代表、邓小平理论、思想进行深入学习,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普及和宣传。在十八大上再次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这一时代命题,应当通过科学的总结实践经验而来,进而发挥人们实践活动方法论和世界观的作用。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并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传播着马克思主义,这就要求我国应当将马克思主义有效的传播给人民群众,让马克思主义有效的指引人们的行动,进而充分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当发挥的作用。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经阶段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国当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这个阶段中很多任务需要人民群众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完成,而基本方针政策、基本路线、基本理论能够被人民群众所了解和掌握将直接决定着这些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我党应当有效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不断总结和升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成果,对党员群众进行武装,通过理论宣传和普及工作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不断发展。

2.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增添了大众化的内容

党的十八大指出,应当将理论创新作为新时期党的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将鲜明的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实践特色不断注入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实际当中应当通过各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活动促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言,应当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原生形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两方面进行。我们党应当在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工作中不断融入实践性、时代性、民族性特征,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可见要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发展,就应当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起来,让其充分发挥自身的行动指南、价值取向、思维方法的作用。

3结语

根据以上内容可知,作为一个长期实践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法一蹴而就,相应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两者具有辩证统一、互动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伴相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不断汲取新的养分。当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只有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够将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注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在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党和人民才能够获取更大的成就。

作者:袁伟 单位: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