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引领

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引领

摘要: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次会议上以为代表的党中央发表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渗透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文章就此背景为主导,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中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志愿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未来接班人和建设者,当代大学生的身上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突出作用,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大学生作为志愿服务的主体承载者,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需要灵活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核结合起来,从而有效的推动大学生的志愿精神的培育。

一、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含义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会议成功召开,在以核心的党中央结合全党的智慧的结晶,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具体内容简单的总结起来为二十四字倡导方针,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于国家层面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能够有效的推进国家的民族精神的培育,对于社会层面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能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对于个人层面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能够有效的将正确的价值观灌输和传递给每一个公民。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渐内化为整个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意识从而规范整个社会群体的行为规范,并在社会的实践中逐渐转换民族凝聚力。

二、志愿服务中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现今的中国,志愿服务的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共同的思想内核,所以随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能在潜移默化间深化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此外,核心价值观的贯彻学习,能够有效的服务于志愿服务,推动志愿服务的有效发展。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种思想在实际的生活当中不断的涌现,从而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需要通过开展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多种形式的活动,并在活动中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思想内核,从而使得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当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并以此提高他们的爱国情感。通过开展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内核的相关志愿服务,能够有效的培养起当地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并帮助当代大学生在实际的志愿活动中,了解国情,一方面感受到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状况,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在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的同时增强爱国情感。总的来说,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志愿服务,能够有效的帮助当代大学生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从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当代中国的志愿服务是一种无酬劳的公益性活动,大学生通过参加相关的志愿服务,一方面在实际的志愿服务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并让自我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志愿服务,大学生在奉献中获得成就,有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奉献精神。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所谓敬业的概念是人们对于自身所从事的相关职业持有一份热忱之心,并因为珍惜和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不惜为之付出努力和奉献,从而在工作中获得一份成就感。当下的社会环境下,敬业精神逐渐在人们的实际工作环节中缺失,人们的奉献意识正在逐渐的弱化,与之兴起的则是实用主义以及现实的拜金主义,在这种观念下的人们,时常将工作的概念狭隘的定义养家糊口的工具,而忽视了工作其实还具有社会性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正在不断的形成过程中。在人们功利主义的倾向日益凸显的当下,我们需要通过开展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来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意识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如同前文说道,中国现阶段的志愿服务活动大都是无偿提供服务,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通过无偿的提供服务和帮助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由于无偿,所以大学生在奋斗、在奉献的过程中逐渐弱化功利主义的倾向,而因为奉献而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则有效的促进了中国大学生的敬业精神的形成和实现。

三、健全特色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

在当前的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除了单纯的服务社会之外,还企图通过志愿服务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对于人的影响有着潜移默化的特点,因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核融入到志愿服务中,能够使得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逐渐被文化渗透,以此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换句话说就是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际的渗透和传播过程中,一方面外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然而,现实中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来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好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深度不够、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有效的推动这项活动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需要建立健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的志愿服务制度,从而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的政治文化教育作用。

(一)加强志愿服务的宣传普及

在实际的大学生志愿活动推广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学生个人的努力和实践,同时还需要高校相关部门的党政领导对志愿服务工作的大力支持,通过有关单位的关注和支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志愿服务在实际操作中遭受到的阻力,此外还可以增加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号召力。此外,可以借助相关的校园媒体加强志愿服务的宣传,并在校园大学生中大力弘扬“无私奉献”“友爱互助”的志愿精神。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通过校园媒体等多种渠道,表扬在志愿服务中表现突出的大学生,并以此营造出良好的志愿服务的舆论氛围,除了上述的两点之外,各高校的相关部门,应该致力于打造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平台,从而为大学生奉献社会贡献自己的光热中完善制度,支持和推动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并以此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培训机制

由于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和具体的服务对象不同,导致实际的志愿服务现状变得复杂,从而也就提高了志愿者们的能力要求。现实的志愿服务活动也确实因为大学生的相关能力的不足,而不能有效的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这里提及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无大学生志愿者在实际服务过程中所具备的技能与心理准备,二是相关的关键部门的管理能力。只有同时提高了这两个板块的相关能力水平,才能有效的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基于这样背景环境,作者建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核结合到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过程中,从而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以此突出志愿活动政治文化教育的功能。其次,加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部门管理部门的领导者和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进行培训。通过相关的专业培训,提高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力和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能力,以此推动中国高校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最后,通过申请政府补贴等相关的方法渠道,打造专项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基金,从而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培训提供物质基础。

(三)优化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

现阶段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的对象局限于农村的留守儿童、社区的孤寡老人等社会群体,服务项目也是单一,缺乏主观能动性。而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基石,服务项目的优化能够有效的带动志愿服务服务活动的发展。现阶段的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需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充分挖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志愿活动的因素之际,优化志愿服务项目,使得大学生志愿活动服务更加的贴近社会生活,使得该活动对受助者以及志愿者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首先,需要拓宽志愿服务的领域,这就需要高校相关部门提前做好调研,并依据调研结果制定可行的志愿服务,使得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的范围脱离传统的限制,从而获得新的发展。其次,志愿服务服务项目结合大学生的专业优势,从而引领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从而取得最优的志愿服务结果。而这也就使得大学生学以致用,并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深化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从而实现了志愿服务与学习相互促进的局面的形成,有力大学生自身的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中国现阶段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主要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具体的服务情况而不断的创新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和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明的培养。从而实现了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以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的培养和锻炼,推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颜小燕,康树元.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61-63.

[2]李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核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1):129-131.

[3]顾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认同机制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27-29,40.

[4]齐晓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的灵魂[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3(4):117-119.

作者:周晓红 单位:宿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