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音乐视觉化发展现状探讨

音乐视觉化发展现状探讨

摘要:本文从音乐传播学角度探讨音乐的视觉化传播方式。通过对其概念进行论述、剖析其产生的生理、心理、本体、客体四大原因,具体论述静态传播与动态传播两种传播方式,总结其传播五要素的传播特点等四个方面的研究,以期对当代音乐传播的发展面貌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探究当代音乐艺术的价值与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推动音乐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视觉化传播;静态传播;动态传播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音乐传播的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由于电影、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日益普及化,使得音乐的视觉化传播已经成为当代音乐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拟探讨音乐的视觉化传播的原因、具体传播方式、传播特点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对当代音乐传播的发展面貌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和探究当代音乐艺术的价值与意义。

关于“音乐的视觉化传播”的概念,姚杰在《从音乐的视觉化传播看新民乐的走势》一文中曾尝试性地提出“以乐曲自身为中心,以普通大众为对象,以电视镜头为手段进行的一种在视觉上给予音乐理解的传播活动”的定义。吴哲在文章《浅析音乐的视觉化传播》中认为:“音乐的视觉化传播应指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借助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播载体,通过画面、影象来诠释音乐内容的、视听结合的大众化传播方式。”笔者主张:音乐的视觉化传播是指信息化的音乐文化借助多种传播媒介或方式以视觉的形式在社会环境中被交流与共享的过程。音乐传播的内容不仅包括具体的音乐作品,还应包括任何具体或抽象的音乐以及与之相关的音乐文化。音乐传播的媒介不受局限,既包括传统的文字、图片媒介等,也包括电影、电视等众多电子媒介。音乐的视觉化传播既包括静止的视觉呈现也包括动态的影像传播。

音乐视觉化传播的原因、生理原因:“人类在接受外界事物时,绝对不是依靠某个单独器官去孤立地捕捉信息,而是多个器官会同时作出反应来接收和感知事物”。人类在用“耳”接收音乐声音信息的同时也会主动用“目”去捕捉声音信息源,用“脑”去整合感知到的音乐事件,甚至会用整个身体对音乐感知作出反应。“科学研究表明:信息吸收率,视觉为83%,听觉为l1%,注意力集中程度,视觉为81.7%,听觉为54.6;记忆保持力f三天以上),视觉为2O%,听觉为lO%,视听结合为68%。”这组数据反应了视觉在某些方面优于听觉,同时也显示了视听结合这种方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人类的感官需要接收上的平衡,这样才更有利于加强对外界信息的接受。因此,视听同行、音乐的视觉化已日益成为音乐传播的发展趋势之一。

心理原因:心理学研究中有一种现象被称为“联觉”,是指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最常见的联觉是“视听”联觉。音乐的特性是抽象性、无形性、抒情性和主观性,它为欣赏者的联想、想象及情感体验留下了无限的自由空间。

音乐审美中的联觉体验可以作为视觉化传播的心理基础,在传播过程中,视觉与听觉元素相辅相成、互相补充,能够大大加强艺术感染力,使音乐欣赏者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音乐本体的原因:人类音乐从产生之初就不是一种单一的形态,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态在世界各地的原始文化中普遍存在。音乐常常表现为与绘画、诗歌、舞蹈等姊妹艺术之间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因此,音乐本身不仅包括听觉元素,其中也包含着极为丰富的视觉元素。

从音乐自身的发展而言,音乐在不断地追求创新。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外国,艺术家们在音乐的内容和形式等各个方面都在进行多种试验、革新,音乐的视觉化传播也是音乐自身创新发展的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向。

音乐的视觉化传播不仅仅是在传递意义上记录着音乐表演中表情、动作、姿势的全过程,更重要的是视觉化元素在音乐创作、演绎和体验上的深入,它将可以脱离音乐表演本身,根据音乐的内涵及创作者的想象来诠释音乐。4、社会发展的客观原因:在生活节奏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听觉享受,不愿花过多的时间去分析、思考音乐的复杂结构与深邃的内涵,大家希望用最少的时问获得最多的音乐信息。随着社会、科技的高度发展,多种新技术和手段的不断涌现使视听结合的音乐形式已成为发展的可能和趋势。人们更多地选择、接受音乐的视觉化传播方式,通过视听元素的结合帮助其理解作品、欣赏音乐。

音乐视觉化传播的形式音乐的视觉化传播主要以静态传播与动态传播这两种形式而存在着。

静态传播,主要是指运用静态视觉符号,包括乐谱、图片、绘画、摄影等形式来传播音乐。

静态传播主要运用图像形式传播音乐,应从属于音乐图像学研究的范畴。最典型的例子当属乐谱传播,乐谱从一线谱逐渐发展到四线谱,最后改良成今天的五线谱,它都是以可视化的形式让人们了解音乐、传播音乐。如14世纪意大利的钉形乐谱、14世纪末出现的哥德式乐谱不仅标明了音符而且都有华丽的图案装饰,音乐通过美观、大方、一目了然的视觉形式进行传播。

音乐以图片形式传播也比较常见。如以l929年德国学者金斯基的《图片音乐史》和1931年德国音乐学家贝斯勒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史》为首的音乐题材图像选集的出现,如今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拥有大量自己的音乐图像文献资料。这些图像资料是以视觉化的形式让人们欣赏到异彩纷呈的音乐文化,促进了音乐的传播与发展。

画家们以音乐术语、音乐情绪为标题创作的绘画作品也间接地推动了音乐的视觉化传播。如荷兰画家蒙特里安的《百老汇的布基伍基》以线条、色彩传递出与爵士乐有关的情绪、旋律、节奏等方面的联想。抽象派绘画大师康定斯基从内在情感关联的角度尝试将音乐展现在画布上。他在年创作出色彩音乐的第一批作品“哥萨克人”等。康定斯基把绘画与音乐进行有机的结合,让人们能够“聆听”绘画,“描绘”音乐。

动态传播,是指运用动态影像,包括电影、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形式来传播音乐。现在这已成为一种比较流行的音乐传播方式。以电影形式传播音乐的主要以动画片中的图解音乐居多。图解音乐是通过银幕上不断运动、变幻的色彩、线条、图形以及人物的组合,使画面与音乐完美结合,客观上达到以丰富的想象力、视觉化的形式来表现、传播音乐的效果。

比较著名的例子有:1938年迪斯尼创作的动画片《幻想曲》以及2000年推出的《幻想曲2000)),堪称古典音乐视觉化的经典之作;1968年英国导演乔治.丹宁的《黄色潜水艇》,以画面充满创意且多变的设计风格配上披头士的迷幻歌曲,促进了流行音乐的广泛传播;由欧洲一群天才艺术家制作的《古典音乐动漫系列》,以动画为主体,同时亦采用美术传统技法、流派并结合雕塑、摄像、高科技多媒体等多种艺术手法,为古典音乐中各个历史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编配精美画面,达到经典音乐与精致动画的完美结合。

这种音乐传播方式打破了音乐的线性美学,全面调动了人们的欣赏器官,帮助人们以一种直接而愉悦的方式从历史和当代的双重视角品味经典。

以电视形式传播音乐的当属MV,即MusicVideo,是指对音乐的读解同时用电视画面呈现的一种艺术类型。它通过运动着的变化莫测的影像来诠释音乐,使观众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MV最经典的案例是1982年出品的迈克尔·杰克逊的专辑(Thriller)),它的成功具有文化、历史、审美等方面的多重意义,尤其是给音乐传播方面带来了巨大冲击:

不仅以惊悚、刺激的画面,迈克尔·杰克逊多变的舞姿以及涵盖摇滚、节奏布鲁斯和说唱等多种风格的音乐给人带来视觉震撼和听觉享受,同时也使该专辑成为目前世界历史上销量最高的专辑,销量已达1.1亿张,其销量纪录至今无人能破而令人印象深刻。音乐的视觉化传播从审美体验、商业化、娱乐性等多方面极大地提升了音乐的影响力,其日益成为当代音乐传播的流行方式之一。

音乐视觉化传播的特征在此依据拉斯韦尔的5W模式,从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具体分析音乐视觉化传播过程中各个要素的特征。

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起点,也是传播活动的中心之一。音乐以视觉化形式进行传播,传播者就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如音乐家等,其主体表现出多元化特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各类艺术家以及各类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电影公司等媒介组织。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将不可避免地提供更加丰富、真实的信息来源、更全面更独特的视角以及更加方便的交流渠道来展示音乐文化,,是在传播过程的第一环节进一步扩大了音乐传播的范围与影响。

传播内容的丰富性:传播内容是传播活动的中心。

音乐以视觉化形式进行传播,是力图以图像作为开启音乐理解的钥匙,打开音乐之门,图像不是音乐的附庸,而是具有相对独立性、互补性的,此种传播方式的传播内容不仅包括音乐,同时也包括图像以及与之相关的音乐文化。

传播媒介的多样性:传播媒介是传播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传播行为得以实现的物质手段。音乐的视觉化传播的媒介多种多样,既包括传统的文字、图片媒介等,也包括电影、电视等众多电子媒介。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将有利于形成一个具有交瓦性强、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的系统,能够促进媒介融合,扩大媒介的影响力。传播媒介的多样性使受众不再只是单纯的聆听信息,他们可以欣赏生动鲜活的视觉信息,充分调动身体的各个感觉器官,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与效果。传播媒介的多样性也能扩大其作用,改变传统文化的文本内涵与表现形式,促成新型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接受者的扩大化、主体性:接受者又称受众,是主动的信息接收者、信息再加工的传播者和传播活动的反馈源,是传播活动产生的动因之一和中心环节之一,在传播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传播过程中前面环节中的各个要素具有多样性、丰富性的特征,使接受者表现出扩大化的趋势。接受者中既包括传统的纯粹对听觉信息感兴趣的,也包括纯粹对视觉信息感兴趣的以及对视听信息感兴趣的三大类受众。接受者不再局限为能理解音乐的少数而扩大为想欣赏音乐的大众。

受众通过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接触信息,拥有了主动选择信息的权利和可能,其对于文化传播的信息反馈和参与创造的积极性和可能性也得以提高。

传播效果的两面性:一方面体现出其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定的消极意义。

音乐的视觉化传播的积极影响表现为传播不仅仅是听觉与视觉的简单相加,而是收到1+1>2的效果。听觉的主观性、情感性与视觉的客观性、具体性相结合,使音乐演绎和表达由单一的听觉层面向多维层面展开,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影响着受众。其次,影像的直观性使受众无需翻译便能理解,在不同国家、民族、语言、文化之间架起一座了解和沟通的桥梁,促进了音乐在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更广泛、更深入地交流和沟通。再次,音乐的视觉化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音像业的发展,带来了丰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音乐的视觉化传播其负面影响则体现为一些庸俗、低级的影像降低了音乐本身的格调,使人误解音乐,反感音乐。

音乐的视觉化传播并不是一种全新的传播途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应该历史悠久。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传播主体、内容、媒介等五要素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变化,传播主体与受众体现出多元化与扩大化的特点,传播内容与传播媒介具有丰富性与多样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音乐传播的范围,加强了传播效果,提升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且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传播中的变形与发展,显示其已日益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流方式之一。我们应该尽量发挥此种传播方式的优势,积极推动音乐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