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学院音乐素质教学

学院音乐素质教学

摘要: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在整个高校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字:音乐,素质,教育,身心,健康,对策

一、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音乐教育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美好的心灵

艺术素质教育历来是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重要措施和途径,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有重要的作用。艺术素质的加强,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陶冶高尚道德情操,促进美感的升华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2.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宽容精神和协作精神,学会与人相处的艺术音乐具有振奋精神、统一意志、鼓舞斗志的作用。正如郭沫若先生感叹的那样:“音乐的势力是多么伟大!汉王兵多将勇,而最后的成功乃是一只箫……”音乐可以统一人们的感情,并引导着趋向同一的目标和行动。

3.音乐素质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创造、开拓能力在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中,人们发现音乐教育对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反应的敏捷,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记忆力的增强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4.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生理学的角度看,音乐可以锻炼提高人体机能及人的体质。各种乐器的练习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平衡性、敏锐性,锻炼人的听觉能力;视唱练耳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视、听觉的感知能力、反应能力;音乐与舞蹈、体操、表演等运动项目结合,可以全面提高人的身体素质,达到健与美的结合。

二、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现存问题

1.因人授课、课程设置随意性强

大多数院校的音乐素质课往往都是根据现有教师的个人特长,而不是根据音乐素质教育的自身规律和要来设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声乐专业的就开设声乐课,钢琴专业的就开设钢琴课,会吹笛子的开设笛子班,会跳舞的开设舞蹈班,等等,课程设置成了另一种形式上的兴趣小组。表面看去,课外兴趣小组的多样化、专业化的确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活,但是这种因人授课、课程设置随意的现状,又给教学体系的建立、教学秩序的管理增加了难度。某些音乐欣赏类课程,如“交响乐欣赏”,有的高校将这类课程作为任选,有的高校作为必选,更多的高校是将这类课程作为一个系列,实行限选。选修的方式,主要还是看教师是否配备完善、多媒体教室是否能满足排课的需要,以及主管部门是否重视等。有些学校由于师资缺乏,多媒体教室不够等因素,对学生实行限选,换句话说,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受到音乐教育的熏陶,这种情况在很多院校都存在。此外,许多院校虽然开设了音乐选修课程,但是一部分学生并未选修。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学生认为学分太少,有的则干脆不感兴趣或没时间。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暴露出课程设置方面的一些不足。

2.重演出轻普及,音乐素质不能照顾大多数

有些高校热衷于文艺团体的组建、演出,却忽视音乐基础知识、音乐作品鉴赏课程的教学,学校领导把艺术团作为工作重心,为了保证排练演出的顺利进行、参赛汇演的成功问鼎,音乐素质教育课程时断时续,甚至有些院校的音乐鉴赏课程形同虚设,只有艺术教研室却没有相应的音乐知识普及课程。这些高校成功组建了自己的大学生乐团,成员是每年招生过程中特意招收的一批经过专门训练,有一定音乐特长的“艺术特长生”。这些团体作为学校的代表、形象,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一些音乐活动,并且利用适当的机会走出校门,走进剧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些成绩的取得却是以忽视大多数学生参与音乐素质教育为代价的。由于长期重视艺术特长生的活动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参与,这些高校大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普遍偏低。

3.缺少实践环节,大学生音乐素质普遍偏低

目前,多数高校的音乐素质课程仅包括音乐欣赏(经典名曲鉴赏),缺乏或者忽略对音乐基本理论课程的设置,学生们在结束了音乐欣赏课程的学习以后,又缺乏音乐实践的机会,因此,大学生音乐素质偏低的现象仍然很普遍,多数学生对音乐的了解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乐理知识都不具备。大学生喜欢音乐,但仅仅通过欣赏音乐是达不到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质的目的的。某高校对近千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的音乐素质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他们中,能够识简谱(五线谱)的仅占2.6%,能够熟练掌握一种乐器的占0.2%,接受过的音乐教育相当有限,系统学习过音乐基本理论的更是寥寥无几,对音乐语言表现的功能(如音准、节奏、音色、力度、曲式和声等)更是一窍不通。但同时,有90%左右的学生希望通过音乐课程学习、音乐课外活动、音乐讲座等多种途径学习音乐,希望通过音乐教育全面提高自身修养。不难看出,大学生们对于音乐教育的渴望与实际具有的音乐素质形成了强烈反差。

三、改善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对策

面对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窘境,我们光有忧患的心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用实际行动来彻底改变这种现状。笔者以为,首先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明确教育目的。

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必须首先明确教育目的,只有目的明确了,行动才会有方向。从艺术教育的特点来看,音乐学习应该从小开始,循序渐进。大学生已错过学习音乐的最佳时期,要使他们在大学有限的音乐课堂教学时间里学习系统的音乐专业知识,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普通高校在开展音乐素质教育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教学目标要定得切合实际,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无所作为。要明确我们的任务不是培养音乐专门人才,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也不是向传授学生高深的音乐理论和专业的音乐技巧。因此,无论是在内容的安排上,还是在结构的布局上,都不必强调音乐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应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方式,从审美的角度,教会学生如何欣赏、鉴别和创造音乐美,建立他们的审美意识,端正他们的审美态度,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素质、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最终目的。

2、更新教育内容。

音乐与其它艺术形式有所不同,它作用于人的听觉,有其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体系。它包括很多要素,如旋律、节奏等。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都是通过这些要素的有机结合表现出来的。因此,对音乐语言给予科学的揭示应是音乐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但这并不是说要对这些要素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讲解,而是揭示这些要素在被音乐具体形式中的体现和组合成音乐美的特点,讲授是普及性的、综合性的,目的是让学生基本能够从音乐语言的角度来感受音乐的形式美,同时,由于很多学生缺乏音乐基本知识,所以在教学中对音乐基本知识的介绍也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强调基础的同时,还要在内容上突出民族性、大众性、时代性。要重视在音乐教育中注入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重视对我国民族音乐、民族戏曲、民族器乐的介绍、欣赏以及传播。同时,我们也要善于吸收利用优秀的国外音乐教育理论成果、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真正建设好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

3、丰富教育手段。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因此,在音乐素质教育的方法选择上更要体现艺术性,要使教学方法艺术化、教育手段现代化,要突出双向性、互动性、创造性。音乐教育需要艺术性地教学,采用艺术方法和利用现代技术,丰富教学手法,尽可能减少平铺直叙的讲解、写实性描述甚至灌输的传统方法,改革抽象的理论课和技能课,结合音乐艺术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既传授理论与技能,又互动地、双向地进行审美交流,激发想象,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悟、鉴赏和创造能力。